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赟  吴海燕 《西部医学》2011,23(8):1512-1514
目的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气路管道的最佳更换时间,评价气路管道污染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将我院干部医疗科76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在48、72、96小时更换呼吸机气路管道,对三组更换的呼吸机气路管道及部分患者口咽部或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及半定量分析。结果气路管道污染率与换管时间同步增长,并与下呼吸道细菌培养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与气路管道污染的细菌具有高度一致性,应在48~96小时依据呼吸机气路管道的污染情况及时更换循环管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术后早期发生呼吸道感染患者围术期降钙素原的变化。方法连续收录该院2016年1-5月行心脏手术,年龄大于18岁的患者286例,其中35例在心脏术后72 h内发生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患者(感染组)和251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非感染组)于术前、手术结束、术后24、48、72 h分别检测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结果非感染组患者手术结束时(1.18±0.07)ng/mL、24 h(2.36±1.45)ng/mL、48h(1.78±0.98)ng/mL、72 h(1.47±0.65)ng/mL及感染组手术结束时(1.65±0.44)ng/mL、24 h(5.59±1.77)ng/mL、48h(6.74±3.54)ng/mL、72 h(8.43±3.36) ng/mL水平明显高于术前(0.05±0.01)ng/mL(P<0.05);感染组术后24、48、72 h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心脏术后早期发生呼吸道细菌感染者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患者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使用人工鼻期间,人工鼻不同更换时间对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为人工鼻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我院综合ICU行机械通气治疗使用人工鼻的患者共99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组,人工鼻更换时间分别为24、48、72 h,其余护理措施相同,观察3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人工鼻不同更换时间,每24、48、72 h更换在气道湿化效果方面分别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使用人工鼻可以24、48、72 h更换,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更换时间。  相似文献   

4.
石蓉  陈克芳等 《四川医学》2002,23(9):989-990
机械通气是全身麻醉、心胸血管手术后呼吸支持的主要手段。若不注意呼吸道管理 ,极易导致感染 ,特别是气管切开后 ,在 ICU环境中 ,更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因此 ,要求医护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及人工气道的管理 ,有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现将 5 2 6例全麻及体外循环行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1997年 1~ 12月共收治全麻及体外循环术后行机械通气病人 5 2 6例 ,其中 ,心脏直视手术 4 13例 ,肺、食管、纵隔手术 113例。机械通气时间最少为1h,最长 4 32 h。发生下呼吸道感染 12例 ,感染率为2 .2 8%。气管切开 38…  相似文献   

5.
赵秀芝  张伟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1):1004-1004,1007
机械通气是维持呼吸和生命的重要治疗措施,对一个心脏手术后进入ICU的患者行机械辅助通气,其气路管道的污染及更换时间各不相同,本研究对每日、每3 d及每周更换1次呼吸机通气管道作对比,以选择最佳的更换时机[1],确保病人的安全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动态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因子(CK)和补体C3、C4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例行CPB和10例非CPB心脏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24h、48h和72h测定其血清cTnT、hs-CRP、促炎CK(TNF-α、IL-6、IL,8)和抗炎CK(IL-2、IL-10)以及补体C3、C4的水平;同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在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和CPB组术前cTnT和hs-CRP的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CPB组术后即刻、24h、48h和72h各时相cTnT均显著性增高,其中以术后即刻增高最为显著(P〈0.01),术后72h以后趋于正常;hs-CRP于术后24h开始显著性增高,至72h后逐渐降低(P〈0.01)。CPB组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在术后即刻显著低于术前水平,术后48h恢复并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O.01);血清补体C。水平在术后即刻显著低于术前水平.术后72h恢复并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CPB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于术后即刻明显增加并持续到术后24h,而后逐渐下降至术后48h恢复到术前水平;血清IL-6水平在术后24h出现高峰,术后48h后降至术前水平;血清IL-8于术后即刻明显增加.术后24h达高峰,并持续到术后72h;血清IL-2水平于CPB术后即刻明显增加,于术后24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血清IL-10水平亦于CPB术后即刻逐渐升高,至术后24h达峰值.在术后48h仍较高。结论 CPB围术期动态监测cTnT、hs-CRP、促炎和抗炎CK、补体C3、C4水平的变化,对加强CPB术后病人的监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零平衡超滤对降钙素原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中零平衡超滤对法洛四联症手术患儿术后降钙素原(procalciton in,PCT)血浆浓度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法洛四联症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10)于体外循环复温后行零平衡超滤及常规超滤,对照组(n=10)于复温后仅施行常规超滤。术前、超滤前、术后即刻、术后12 h、24 h、48h监测PCT浓度及呼吸功能。结果术后12 h PCT开始升高,24 h达到顶峰,48 h未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12~48 h试验组PCT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试验组肺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和12 h氧指数有增高的趋势。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P〈0.01),PCT峰浓度与机械通气时间正相关(P〈0.01)。结论零平衡超滤对降低术后PCT血浆浓度可能有效,可以改善术后通气功能、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有改善氧合功能的趋势。术后呼吸功能改善可能与PCT浓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69、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动态测定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术中(流转中)及术后1h、24h、48h、72h 6个时点外周血CD3^ /CD69^ 、CD3^ /HLA-DR^ 的百分率。结果:体外循环转流中即可见CD3^ /CD69^ 增加,术后1h达最高峰,术后72h恢复至术前水平;CD3^ /HLA-DR^ 在术后1h开始增高,术后48h即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72h低于术前水平。结论:小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早期T淋巴细胞活化增强,晚期活化受抑制。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地预防及治疗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 ,分析 6 8例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及治疗特点。强调高龄、过度肥胖、长期吸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术前心肺功能差以及术后有胸内并发症者容易发生。多好发于术后 48~72h ,以Ⅱ型呼吸衰竭为多见。术中做好预防至关重要 ,术前正确判断肺功能测试结果 ,充分术前准备 ,手术及麻醉方式的改进。及时辅助通气 ,彻底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 ,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积极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动态监测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围术期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18例行CPB心脏手术患者(CPB组)和15例非CPB心脏手术患者(对照组),分别采集其术前,术后即刻,24 h,48 h和72 h 5个时间点的外周血标本,测定血清cTnT、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IL-8)和抗炎细胞因子(IL-2,IL-10)的水平,对结果比较、分析。结果:CPB组术后即刻,24 h,48 h的cTnT与术前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之后趋于术前正常水平;血清TNF-α于术后即刻、术后24 h显著增加,且在术后即刻达到峰值,于术后48 h恢复至术前水平;IL-6水平于术后24 h出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血清IL-8水平升高趋势持续到术后72h,在术后24 h达到峰值;血清IL-2水平在术后即刻显著增加,之后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血清IL-10水平在术后即刻,24h,48 h均显著升高,且术后24 h达到峰值,至术后72 h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CPB围术期动态监测cTnT、促炎及抗炎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对CPB术后患者的监护与临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丹  卢仲毅 《重庆医学》2013,(28):3379-3381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为如何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提高疗效提供干预方法。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2012年1~10月转入的21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机械通气时间的年龄、体质量、体外循环时间(CPB)、主动脉阻断时间(ACC)、术前清蛋白、术前肺部感染情况、术前肺动脉压力、术后并发症8项因素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7例患儿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0.5~312.0h,平均(28.42±2.99)h。多元逐步Logistic分析显示术后并发症、术前肺部感染及CPB是延长机械通气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术后并发症、术前肺部感染、CPB是延长机械通气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使心脏体外循环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舒适护理。方法 为81例患者提供安全舒适护理。结果 极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病人的满意度。结论 舒适护理可以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心理、生理上的不适,提高术后患者对机械通气的耐受性,缩短了机械通气的时间,减少了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对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术前情况基本相同的40例全身麻醉术后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拔管后即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持续24h,其他处理与对照组相同;在术前,拔管时,拔管后05、2、8、24及48h监测动脉血气,比较术前、拔管后、24h后、48h后X线胸片及床旁肺活量的变化,观察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部分患者发生肺不张。经24h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肺活量和肺不张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无创正压通气对术后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术后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肺不张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剖宫产围手术期产妇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C-reactive protein)的动态变化,探讨围术期C-反应蛋白与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关系.方法 以2009年2~6月该院实施剖宫产术的患者共160例,按切口愈合情况分为切口甲级愈合组144例,切口愈合不良组16例(其中乙级愈合11例,丙级愈合组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24、48、72及120 h测定血清CRP,同时测定病人术前,术后24、48及120 h的血常规.结果 术前切口愈合不良组CRP均值及术后24和48h切口愈合不良组CRP均值以及血WBC均值均较切口甲级愈合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6和72 h CRP均值、术后120h CRP均值以及术前及术后120 h血WBC均值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围术期CRP动态变化可以作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的监测指标,在术前和术后早期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全组150例患者,分别行心脏室缺、房缺修补,心瓣膜置换、法洛四联症、冠脉旁路移植术和左房粘液瘤摘除术,35例(23.3%)行体外循环下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和115例(76.7%)行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术中转机时间16-12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86min,心脏自动复跳102例,电击复跳48例。结果本组病例机械通气时间最短1h,最长72h,平均6h,术后入住监护室监护护理时间1-11d,除1例病情危重瓣膜置换患者死亡外余均于术后10-20d痊愈出院,心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x^2=98.796)。结论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术后的护理也是保证手术成功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ABG)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n-pump CABG)2种手术方式对心肌的损害。方法:将30例行冠脉搭桥病人分为off-pump组与on-pump组.观察2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插管前和术后8、16、24、36、48、72、96h)血清肌钙蛋白T(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术后心电图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2组病人术前TNT、CK-MB均正常。术后各时间点TNT值监测:off-pump组3例(20%)、on-pump组12例(8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病人各时间点CK-MB均升高,off-pump组术后24h达高峰,on-pump组术后36h达高峰,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电图监测未发现有新的Q波形成及ST-T改变。结论:off-pump CABG对心肌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的种类,为提高机械通气抢救危重病人的成功率寻找途径。方法 收集65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种类。结果 65例进行机械通气患者中,尤以铜绿色假单胞最多98株(43.36%)。未合并细菌感染者死亡1例;单一细菌感染者死亡10例;混合感染者死亡35例。(P<0.05)。结论 虽然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但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是患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其中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数量,及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成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并发气管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成人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气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1994—2003年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性别、年龄、术前有否气管插管,术前插管时间、术后持续机械通气时间、既往气管切开史、更换气管套管次数、环甲膜切开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糖尿病、胃食管返流等11个相关临床因素,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并发气管狭窄28例(11.4%),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插管时间(P=0.025)、术后持续机械通气时间(P=0.02)、反复呼吸道感染(P〈0.001),糖尿病(P〈0.001),胃食管返流(P=0.026)与气管狭窄发生有关。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后持续机械通气时间、糖尿病、反复呼吸道感染、胃食管返流与发生气管狭窄明显相关。【结论】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气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统计学研究表明,术后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反复呼吸道感染、胃食管返流和合并有糖尿病等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手术围术期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 T,cTnT)和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进行CPB手术和30例非CPB手术围术期中几个时期的血液(包括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48、72 h),测定其cTnT和hs-CRP的浓度,同时记录心电图(electrocar diogram,ECG)、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前cTnT和hs-CRP的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即刻、术后24、487、2 h各时相cTnT均显著性增高,其中以术后即刻增高最为显著,24 h后开始下降,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明显正相关(r=0.78,P<0.05),术后72 h以后趋于正常;hs-CRP于术后24 h开始显著性增高,至72 h后逐渐降低,与ICU在室时间呈明显正相关(r=0.91,P<0.05)。结论cTnT和hs-CRP能反映CPB围术期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为积极改善体外循环术后发生灌注肺病人的低氧血症,有效提高病人治愈率,对10例灌注肺病人采用机械通气加呼气末正压呼吸治疗。经严格的呼吸道护理,尤其是呼吸道温湿化、有效的吸痰、合理的氧疗、控制医源性呼吸道感染、加强营养等方面的护理,结果痊愈8例,死于肾功能衰竭、败血症各1例。提示:机械通气加用呼气末正压呼吸及高质量的呼吸道护理,能有效纠正灌注肺病人的低氧血症,提高手术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