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云生 《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228-422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应用于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择期进行下肢或者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予2组患者蛛网膜下腔麻醉,试验组用0.5%布比卡因7.5mg+舒芬太尼4μg麻醉;对照组用0.5%布比卡因10mg麻醉,对2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老年患者,麻醉效果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许庆  张巍  瞿煦临  王晓瑛 《上海医学》2013,36(2):106-108
目的研究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急诊单胎产妇80例,孕周>37+1周,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复合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0.5%布比卡因6mg加舒芬太尼5μg和0.5%布比卡因10mg在L2与L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0),给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记录产妇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的变化。记录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阻滞平面及达到阻滞平面的时间,麻醉效果,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记录产妇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黄素使用情况。结果布比卡因组在T1至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复合组在T1至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高于布比卡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组内及组间各时间点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复合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阻滞平面显著低于布比卡因组(P<0.05),两组间达到阻滞平面的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的麻黄素使用率及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布比卡因组(P值均<0.05)。两组间麻醉效果及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0.5%布比卡因6mg复合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满意,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纯足月妊娠并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40例,均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并按麻醉用药分为舒芬太尼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舒芬太尼组产妇采用0.75%布比卡因(1mL)、舒芬太尼(5μg,0.1 mL)、10%葡萄糖(0.5 mL)作为麻醉用药;对照组产妇采用0.75%布比卡因(1mL)、10%葡萄糖(0.5mL)作为麻醉用药。记录两组产妇寒战和牵拉痛的发生情况、麻醉中最大感觉阻滞平面和踝关节运动恢复时间及手术时间;记录术前,注药后1、3、5、10min及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新生儿出生后1、5min时的Apgar评分等。结果舒芬太尼组产妇牵拉痛的发生率以及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麻醉期间平均动脉压、心率、最大感觉阻滞平面、踝关节运动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产妇麻醉后寒战,并减少牵拉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术腰麻中应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48例产妇作为对象,按照舒芬太尼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0.75%罗哌卡因复合5.0μg舒芬太尼)、B组(0.75%罗哌卡因复合7.5μg舒芬太尼)各为24例,对比2组麻醉效果。结果 2组麻醉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比较上,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3%(P0.05)。结论在腰麻中应用0.75%罗哌卡因复合7.5μg舒芬太尼方案可取得更理想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探讨罗哌卡因理想剂量。方法:选择120例单胎、足月妊娠,需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每组40例,选择L2~3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腰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药为舒芬太尼5μg复合0.75%罗哌卡因,罗哌卡因剂量分别为:A组1.1 ml(8.25 mg),B组1.0 ml(7.5 mg),C组0.9 ml(6.75 mg)。观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平面达T6~T8的例数,A组高于B组、C组(P<0.05);麻醉效果A组、B组高于C组(P<0.05);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C组(P<0.05)。三组新生儿娩出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5μg复合0.75%罗哌卡因1.0 ml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提供满意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蛛网膜下腔阻滞中比较理想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的方法对老年外科患者进行麻醉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外科行下腹部、盆腔、下肢、肛门及会阴部位手术的共89例病例纳入研究,随机分配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接受0.5%布比卡因10 mg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观察组接受5μg舒芬太尼+0.5%布比卡因7.5 mg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给药后10 min、20 min、30 min时DBP、SBP和HR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恢复时间、T_(10)镇痛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的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外科局部麻醉手术中可以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安全性优良,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派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肥胖剖宫产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观察。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肥胖产妇48例,年龄21~36岁,孕36~41周,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罗派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RS组)、罗派卡因组(R组),每组24例。RS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注入1%罗派卡因1.2 ml加5μg舒芬太尼加50%葡萄糖0.2 ml,R组注入1%罗派卡因1.2 ml加50%葡萄糖0.2 ml。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下肢运动阻滞Bromage分级,腹部肌松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RS组持续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牵拉反应RS组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皮肤瘙痒RS组高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下肢运动阻滞和腹部肌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 mg罗派卡因复合5μg舒芬太尼重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效果完善,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于肥胖剖宫产患者。  相似文献   

8.
熊润萍 《吉林医学》2022,(2):445-446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复合硬膜外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58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法进行分组,将采用罗哌卡因复合2.5μg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的产妇作为低剂量组(n=29),将采用罗哌卡因复合5.0μg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的产妇作为高剂量组(n=29),比较两组镇痛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布比卡因最佳剂量。方法:选择90例行剖宫产的孕产妇随机分为三组:5μg舒芬太尼+6.0mg布比卡因组(SB6.0组)、5μg舒芬太尼+7.5mg布比卡因组(SB7.5组)和9.0mg布比卡因组(B9.0组),穿刺成功后以45s匀速将混合局麻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记录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镇痛效果,肌肉松弛程度,牵拉反应与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及处理情况,新生儿1min和5min Apagr评分。结果:三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7.5和SB6.0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明显低于sB9.0组(P<0.01),且运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9.0组(P<0.05);SB6.0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SB7.5和B9.0组(P<0.01),达到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长于sB7.5和B9.0组(P<0.01);SB7.5和SB6.0组牵拉反应、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B9.0组(P<0.01)。结论:5μg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7.5mg等比重液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镇痛和肌肉松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腰椎麻醉(SA)用药0.75%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本院6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完全随机分为单纯布比卡因组(B组,30例,单纯0.75%布比卡因10mg腰椎麻醉)和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BS组,30例,0.75%布比卡因7.5mg复合舒芬太尼5μg腰椎麻醉)。比较两组产妇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变化,肌肉松弛情况,镇痛持续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BS组心率、血压变化明显低于B组(P〈0.05),而肌松效果、镇痛持续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手术中,腰麻用0.75%布比卡因7.5mg复合舒芬太尼5μg,比单纯用0.75%布比卡因10mg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剖宫产中应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88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产妇,随机分为芬太尼组(7.5 mg左旋布比卡因+20μg芬太尼注射液)和舒芬太尼组(7.5 mg左旋布比卡因+5μg舒芬太尼),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芬太尼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明显长于舒芬太尼组(P<0.05),分别为(317±43)min、(289±41)min,而舒芬太尼组有效镇痛时间显著高于芬太尼组(P<0.05),分别为(270.8±47.5)min、(194.5±40.2)min;两组各时间点血压水平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术采用7.5 mg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均能获得良好的感觉、运动阻滞效果,配伍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更好,配伍芬太尼感觉阻滞恢复更慢,利于产妇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12.
张锦华  张磊  杨承祥 《吉林医学》2015,(7):1350-1353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布比卡因组(B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5%布比卡因10 mg;舒芬太尼+布比卡因组(SB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5%布比卡因10 mg+舒芬太尼5μg;右美托咪定+布比卡因组(DB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5%布比卡因10 mg+右美托咪定10μg,每组40例。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将混合液注入蛛网膜下腔,速率0.1 ml/s。记录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情况、术中疼痛程度、腹肌松弛程度和牵拉反应程度、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寒颤及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及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DB组较SB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持续镇痛作用时间延长,腹肌松弛程度高,牵拉反应程度低,瘙痒、寒颤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及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重比重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较复合舒芬太尼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持续镇痛作用时间延长,腹肌松弛程度高,牵拉反应程度低,瘙痒、寒颤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5μg与7.5μg两种剂量舒芬太尼联合0.75%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术麻醉应用的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妇产科剖宫产产妇82例,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给予产妇0.75%罗哌卡因联合5μg舒芬太尼腰麻后手术,高剂量组给予产妇0.75%罗哌卡因联合7μg舒芬太尼腰麻后手术,观察两组产妇麻醉后的效果。结果:两组产妇麻醉后改良Bromage评分比较(P0.05);两组产妇麻醉后疼痛消失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较差异(P0.05);低剂量组产妇麻醉后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高剂量组,两组产妇综合麻醉效果比较(P0.05)。结论:5μg舒芬太尼联合0.75%罗哌卡因剖宫产术麻醉中应用效果可靠,麻醉后不良反应明显低于7.5μg剂量,效果值得临床认证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0.5%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和单纯布比卡因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需急诊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30例,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点均为L 2~3。A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5%布比卡因1.3 mL和0.005%舒芬太尼0.5 mL混合液1.8 mL,B组为蛛网膜下腔注射0.5%布比卡因1.5 mL。记录两组麻醉效果,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新生儿阿氏评分,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均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新生儿1 min、5 min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麻黄碱使用次数和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发生恶心、呕吐、胸闷、寒战发生率低于B组(P<0.05或P<0.01);A组术后下肢肌力恢复到Bromage评分为0分时间少于B组(P<0.05);但A组发生皮肤瘙痒率高于B组(P<0.01)。结论0.5%布比卡因1.0 mL复合0.005%舒芬太尼0.5 mL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满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6,(7):906-908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与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对剖宫产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行剖宫产术的114例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A、B、C三组,各38例。全部病患给予相同剂量(5mg)布比卡因,并联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其中A组予舒芬太尼5μg,B组予舒芬太尼7.5μg,C组予舒芬太尼10μg,比较三组患者术中收缩压、MAP值等指标。结果:A、B、C三组各时间点的Apgar评分、MAP、收缩压、舒张压以及麻醉疼痛评估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C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高于A、B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同布比卡因剂量条件下复合5~7.5μg的舒芬太尼蛛网膜下隙阻滞行剖宫产术时的麻醉效果较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次对0.5%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并已经得到确诊急诊剖宫产产妇共1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腰-应,且穿刺点为L2-3。实验组患者的蛛网膜下腔进行0.5%布比卡因1.3ml的注射,外加0.005%舒芬太尼0.5ml的混合型液体1.8ml,对照组患者的蛛网膜下腔进行0.5%布比卡因1.5ml的注射。对两组患者的血压、麻醉效果和心率的变化进行详细记录。以及分析新生儿的阿氏评分、患者手术中与手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均较为明显,新生儿的阿氏评分1分钟与5分钟的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进行急诊剖宫产治疗方式来说临床上首选0.5%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应进行手术,其效果更为确切,且副作用少,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痛的临床效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和常规麻醉组,每组26例。舒芬太尼组用药情况为:0.75%布比卡因1 mL、舒芬太尼5μg、10%葡萄糖0.5 mL;常规麻醉组用药为0.75%布比卡因1 mL、10%葡萄糖0.5 mL。观察两组产妇术前术后的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寒战和牵拉痛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术前、术后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寒战和牵拉痛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可降低寒战和牵拉痛的发生率,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60例ASA分级Ⅰ ~Ⅱ级的经腹子宫切除术孕妇,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舒芬太尼5μg(0.5ml)+0.75%布比卡因11.25 mg(1.5 ml) +10%葡萄糖1.0ml混合液麻醉,B组用0.75%布比卡因15 mg(2.0ml)+10%葡萄糖1.0ml混合液麻醉,待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用事先配制好的混合液以缓慢速度(约1 ml/5s)注入蛛网膜下腔,记录麻醉前后血压、心率、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总镇痛时间及肌松程度等指标.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达最高平面时间均短于B组(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和运动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后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时间延长,并能减少布比卡因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产妇。实验组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方式对组内产妇进行麻醉,对照组则单纯使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对组内产妇进行麻醉。结果实验组产妇麻醉效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在麻醉起效时间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对该组麻醉方式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在麻醉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上优越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不仅麻醉生效时间快,并且在安全性和满意度上均能得到保障,其显著的应用效果极具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行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I组罗哌卡因10mg、II组罗哌卡因7.5mg+舒芬太尼5μg和III组罗哌卡因7.5mg+舒芬太尼2.5μg,观察各组感觉与运动阻滞效果。结果 II组起效时间快于I组、III组,麻醉镇痛维持时间长于I组、III组,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却短于I组,麻醉并发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用于下肢手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