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探讨保胎治疗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妊娠(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将9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妊娠(孕28~36+6周)孕妇分成两组,其中孕周〈34周者34例设为保胎组,给予保胎治疗,临产或孕周≥34周者64例设为未保胎组;观察两组及不同孕周母婴预后情况。结果①保胎组经保胎治疗后23例(67.6%)孕周超过34周,破膜至分娩时间明显少于未保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保胎组新生儿窒息率、颅内出血、NRDS发生率、新生儿评分、新生儿死亡数与未保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与孕周不足34周者应尽量延长孕周,促进胎肺发育成熟和抗生素预防感染,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石进 《吉林医学》2011,(31):6590-6592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分析77例因胎膜早破早产病例,将所有病例以不同孕周分成A组(孕28~34+6周)、B组(孕35~36+6周)两组进行分析,比较其母儿结局。结果:①A组与B组比较,A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死亡、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比较对于母体产后出血、胎盘粘连、产褥感染发生率及手术产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病例中完成促胎肺成熟治疗(应用地塞米松≥48 h)与未完成促胎肺成熟治疗病例比较,完成组新生儿病率明显低于未完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孕周满32周,延长孕周不超过7 d,母儿结局满意。结论:孕周<35周的早产胎膜早破,早产围产儿病率明显增高,适当延长孕周,完成促胎肺成熟治疗,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适时终止妊娠可明显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有利于改善≤孕34周胎膜早破早产儿预后的措施.方法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分娩的72例≤孕34周胎膜早破早产儿,以产前使用地塞米松是否足4次将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及治疗组,比较两组间早产儿NRDS、HIE、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是否进行早期干预将早产儿分为早期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身高、体重,DQ评分.结果 治疗组的NRDS、HIE及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观察组(P<0.05),早期干预组的早产儿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间身长、体重等一般发育状况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当≤孕34周胎膜早破早产时,尽可能足量使用地塞米松,可有效降低早产儿NRDS、HIE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存活率.对早产儿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早产儿预后,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4.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干预性早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军  雷蔚华  张爱云 《广东医学》2004,25(10):1180-1182
目的 探讨妊高征干预性早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因严重妊高征行干预性早产儿115例 ,比较存活儿 (96例 )和死亡儿 (19例 )的分娩孕周、干预方法、出生体重、并发症及产前是否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结果 比较分娩孕周 <32周、32~ 34周、≥ 35周的早产儿死亡率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择期剖宫产及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的早产儿死亡率明显减低 (P <0 0 1) ;两组早产儿平均出生体重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死亡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1)。结论 妊高征干预性早产儿死亡与分娩孕周、干预方法、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及重度窒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洪琳凤 《中外医疗》2014,(17):91-91
目的:探讨研究保胎治疗应用于妊娠34周以下胎膜早破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产科接收治疗的妊娠34周以下胎膜早破的100例妊娠孕妇,经保胎治疗后33例孕妇分娩孕周仍<34周(A组),67例孕妇分娩孕周≥34周(B组),比较这两组孕妇宫内感染的发生率、新生儿的窒息率、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孕妇宫内感染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孕妇新生儿的窒息率(21.21%)、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24.24%)、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18.18%)及死亡率(12.12%)均高于B组的4.48%、4.48%、2.99%、1.4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孕周在34周以下孕妇应该尽可能延长孕周,以利于胎肺发育成熟,能有效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李涓柏青  邢小芳 《吉林医学》2014,(17):3760-3761
目的:通过把握分娩时机,降低胎膜早破母儿感染率,降低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方法:对73例孕周在32~34周之间胎膜早破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一组、二组、三组分别例数为28例(破膜时间<24 h)、38例(破膜时间在24~48 h之间)、7例(破膜时间超过24 h)。依顺序新生儿肺炎发生数和比率分别为6例(21.24%)、12例(31.57%)、5例(71.42%)。新生儿发生肺透明膜病变分别为3例(10.71%)、3例(7.89%)、0例(0)。产后孕妇体温>38℃分别为6例(21.42%)、8例(21.05%)、4例(57.10%)。孕妇产后WBC>15 nmol/L分别为7例(25.00%)、11例(28.94%)、6例(85.71%)。一组与三组母儿感染发生率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一组与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孕周在32~34周之间胎膜早破的孕产妇终止妊娠时间应控制在48 h左右,既可减少母儿感染机会也可兼顾促胎肺成熟治疗,以减少早产儿和孕妇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不同孕周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因PPROM而早产的558例不同孕周患者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28—31+6孕周PPROM保胎组的宫内感染率高于非保胎组,而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非保胎组(P〈0.05)。32~33+6孕周PPROM保胎组的宫内感染率、剖宫产率高于非保胎组(P〈0.05),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发生率低于非保胎组(P〈0.05)。34—36+6孕周PPROM患者保胎治疗可导致宫内感染率增加(P〈0.05)。与非保胎组相比,剖宫产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NRDS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儿的预后与胎膜早破的孕周密切相关。针对不同孕周的PPROM患者应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策略,34~36+6孕周PPROM患者建议在积极期待治疗期间及时分娩,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双胎妊娠16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新生儿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68例双胎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胎妊娠发生率为1.87%,双胎妊娠胎膜早破发生率30.95%,早产发生率63.10%,剖宫产率80.95%,新生儿窒息率7.44%,新生儿体重平均(2.35±1.05)kg,平均分娩孕周(35.7±3.5)周.结论:双胎妊娠胎膜早破、早产多发,应加强围产期高危监护,实行孕期住院保胎,分娩方式应结合孕周、胎方位、胎儿体重等因素选择,对改善双胎妊娠结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孕妇的保胎时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本院79例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单活胎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28~31~(+6)周胎膜早破35例,将其分为保胎组(n=18)和非保胎组(n=17);32~33~(+6)周胎膜早破44例,将其分为保胎组(n=23)和非保胎组(n=21)。对比28~31~(+6)周与32~33~(+6)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母儿结局。结果:28~31~(+6)周保胎组宫内感染率明显高于非保胎组,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非保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33~(+6)周保胎组的剖宫产率、宫内感染率均明显高于非保胎组,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率明显低于非保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8~31~(+6)周孕妇在无宫内感染时,可积极保胎延长孕周;对32~33~(+6)孕周孕妇应适时终止妊娠,以减少宫内感染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及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21例早产胎膜早破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结果 早产胎膜早破的病因主要为生殖道感染、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不良孕产史等.28~33 6孕周组与34~36 6孕周组在剖宫产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病率、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重视产前检查及保健,积极预防早产胎膜早破.对于孕周小于34 w者,尽量延长孕周,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保胎时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 临床处理方式将其分为保胎组(60例)和非保胎组(78例),再根据胎膜早破时间将其分为28-31孕周32例、32-33孕周56例,34-36孕周50例.比较不同孕周组保 胎治疗患者和非保胎治疗患者母儿结局.结果 28-31孕周组中保胎组患者新生儿死亡率显著低于非保胎组患者(P<0.05),而宫内感染率显著低于非保胎组患者(P <0.05);32-33孕周组中保胎组患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显著低于非保胎组患者(P<0.05),而宫内感染率和剖宫产率显著高于非保胎组患者(P<0. 05);34-36孕周组患者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褥感染率、NRDS发生率与保胎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非保胎组患者(P<0.05). 结论 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对围生儿的预后有显著影响.因此,针对不同孕周的患者不同并发症发生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期待治疗的保胎过程中要 加强对孕妇和胎儿的监测,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双胎妊娠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减少双胎妊娠妊娠期和分娩期母儿并发症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1993~2005年9月97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双胎妊娠妇女并发症情况、剖宫产率及围生儿情况。结果(1)双胎妊娠并发症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和早产为主,其次为贫血、胎膜早破、产后出血、胎死宫内等。(2)双胎妊娠剖宫产率为77·32%。(3)新生儿窒息率:孕周<34周与孕34~36 6周的新生儿窒息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孕34~36 6周新生儿与孕37周以上新生儿窒息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新生儿病死率:孕周<34周与孕34~36 6周的新生儿病死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孕34~36 6周与孕37周以上的新生儿病死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有组织地加强双胎妊娠的孕期保健,积极防治孕产期各种并发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特别是孕周<34周的早产儿出生;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致早产对围生儿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胎膜早破致早产10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胎膜早破致早产发生率为2.9%;胎龄小死亡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胎龄小于32周者,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结论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主要原因。若临床无感染征象,应尽量保胎至孕34周,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4.
双胎妊娠母儿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双胎妊娠常见的母儿并发症以及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5年9月双胎妊娠母儿并发症的种类及围生儿的预后情况。结果①97例双胎妊娠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38例(39.2%)、早产31例(32.0%)、贫血25例(25.8%)、胎膜早破10例(10.3%)及产后出血6例(6.2%)。②新生儿窒息率:97例双胎中活产新生儿187例,出现新生儿窒息20例(10.7%);围生儿194例,死亡12例(6.2%),孕周〈34周的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均高于孕周〉34周的新生儿(P〈0.01)。结论①双胎妊娠并发症较常见,以妊娠高血压疾病及早产为主,临床应加强双胎妊娠的孕期保健,积极防治各种孕产期并发症。②双胎妊娠早产儿窒息率较高,尤其是〈34周者,死亡率也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特别是孕周〉34周的早产儿出生。  相似文献   

15.
李涧 《中外医疗》2015,(2):20-21
目的探讨分析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2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160例(28~36)+6周为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病历资料,依据孕周分为小孕周组和大孕周组,其中小孕周的孕周为(28~34)+6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大孕周为(34~36)+6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结果小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大孕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小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潜伏期时间大于大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潜伏期,小孕周组和大孕周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孕妇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孕周组和大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产褥感染发生率以及产后的出血量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同时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孕周一旦<35周,应及时的治疗,同时>35周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应积极的终止妊娠,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应对产科常规加以遵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28~33+6周胎膜早破(PROM)期待治疗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孕28~33+6周PROM孕妇的临床资料。按孕周分为孕28~31+6周45例和孕32~33+6周58例。按期待治疗时间长短分为两个亚组:A组期待治疗时间<3 d;B组期待治疗时间≥3 d。比较各组孕产妇及早产儿并发症差异。结果:①孕28~31+6周PPROM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和早产儿病死率及孕产妇宫内感染率均高于孕32~33+6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孕28~31+6周A组早产儿病死率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和NRD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32~33+6周A组新生儿窒息率、NRDS发生率和早产儿病死率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孕28~31+6周和孕32~33+6周B组宫内感染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褥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处理有不同策略,适当延长期待治疗时间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孕妇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对新生儿评分、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及母儿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孕周使用地塞米松的疗效。方法对76例早产胎膜早破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结果产前使用地塞米松治疗,可使早产儿RDS发生率显著降低,并且能改善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Apgar评分。结论产前地塞米松治疗可促胎肺成熟,对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尤为重要,产前多疗程应用应注意评价早产儿远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在不同孕周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妊娠结局的分析。方法:对本院晚期妊娠PPROM 80例孕妇按妊娠28~(+0)~31~(+6)周、32~(+0)~34~(+6)周、35~(+0)~36~(+6)周分成三组,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及彩超检查等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三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三组孕妇宫内感染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窘迫综合征、Apgar评分、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妊娠34周前PPROM应积极治疗,在保证羊水量正常、控制宫内感染情况下可采取期待治疗,尽可能延长妊娠时间,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妊娠35~(+0)~36~(+6)周PPROM根据母胎状况可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收治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单胎妊娠孕妇120例,按孕周分为3组,对各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孕周35周的早产胎膜早破,早产儿病率明显升高,促胎肺成熟治疗可显著改善新生儿预后。结论:<35周的早产儿围产儿病率明显提高,对未足胎膜早破早期监测,期待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适当延长孕龄,适时终止妊娠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致早产对围生儿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胎膜早破致早产10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胎膜早破致早产发生率为2.9%;胎龄小死亡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胎龄小于32周者,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结论 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主要原因。若临床无感染征象,应尽量保胎至孕34周,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