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BICE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42例BICE患儿,发病年龄3~40个月.惊厥多发生在发病3d内,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发作次数多≤3次,实验室检查大便轮状病毒(RV)测定37例阳性,32例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39例正常,3例轻度异常,所有患儿惊厥止后未长期运用抗惊厥治疗,随访42例(6个月至2年),均无惊厥再发作.结论 BICE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轻度胃肠炎伴发的良性婴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因急性胃肠炎合并无热惊厥的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儿诊断为BICE,发病年龄56天~48个月,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的3天内,表现形式均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血生化、脑脊液检查均正常,粪轮状病毒抗原检测22例阳性;发作间期EEG大多数正常,仅有3例在正常背景下可见散在尖波、棘波、尖慢波发放,32例头颅CT均无明显异常.大多数患儿急性期惊厥发作易控制,所有患儿均未给予长期抗惊厥治疗.出院后随访所有患儿,生长发育同正常儿.结论:BICE患儿预后良好,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不需要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崔建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9):885-886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方法对我科2005年8月—2009年3月因轻度胃肠炎合并无热惊厥的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8例BICE患儿年龄5个月~36个月,平均年龄18个月。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的3d内,表现形式均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发作次数多在3次以内,平均2.6次。26例行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均正常。38例发作间期脑电图大多数正常,仅有少数(8例)轻度异常,头颅CT或MRI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惊厥停止后未行抗痫治疗。随访32例,3例复发,次数≤2次,病程少于1年,接受随访的患儿精神运动发育均正常。结论 BICE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8年2月-2012年2月住院治疗的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病愈后进行4~52个月的随访,进一步明确诊断,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发病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35个月;男女比例9∶13;冬季发病l7例,秋季发病25例,其他季节2例。腹泻第1天出现惊厥11例,腹泻第2天出现惊厥17例,腹泻第3天出现惊厥14例,腹泻第4天出现惊厥2例。44例患儿中39例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5例为部分性发作,惊止后未行抗癫痫治疗。发作间期脑电图(EEG)4例轻度异常,1例示不正常脑电图。脑脊液检查正常。头颅CT正常。神经系统查体1例巴宾斯基征阳性。8/43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粪常规正常。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肝肾功能正常。随访4例复发,其中1例热性惊厥1次,无病例转化为癫痫。结论 BICE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惊厥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征,做到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我院住院的BICE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BICE发病的高峰年龄为1-2岁(60.5%),以秋冬季发病多见(11月和12月份最多占67.4%);惊厥多发生在消化道症状3内(87.2%);以1~2次最多见(76.7%);惊厥发作形式为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高(80.2%);脑电图大多数正常,仅有少数轻度异常,半月后复查无异常;75例患儿头颅CT未见异常;所有患儿均未给予长期抗惊厥治疗;随访74例均无再发惊厥;接受随访的患儿精神运动发育均正常。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BICE的一个主要原因;BICE预后良好,无需长期抗惊厥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2009年12月本院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 39例患儿男23例,女16例,发病年龄4~26个月,病程3天内发生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一次病程中发作1~4次,持续时间短,易控制。发作间期脑电图无明显异常,血生化、脑脊液及颅脑影像学检查正常。惊厥停止后未予抗癫痫治疗。随访3~66月,2例复发,病程〈1年。所有患儿预后良好,生长发育如正常儿童。结论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多为良性过程,预后好,不必长期抗癫痫治疗,但须注意复发可能。  相似文献   

7.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16例轻度胃肠炎伴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出院后随访4-42个月.结果 16例患儿发病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34个月.3天内发生惊厥12例(75%),持续时间<5分钟,全身发作13例,一次病程中惊厥平均发作1.56次.发作间期脑电图、脑影像学、血生化、脑脊液检查均正常.结论 BICE为一良性过程,患儿预后良好,无需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收治的21例轻度胃肠炎伴无热惊厥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随访。结果患儿平均年龄13.7个月,秋冬季发病13例,占61.90%,3天内发生惊厥18例,占85.71%,整个病程惊厥发作次数最少者1次,最多达5次,一次病程中惊厥平均发作2.2次,发作间期脑电图、脑影像学、脑脊液、血电解质检查均正常。全部病例无长期抗癫痫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平均间隔1年3个月)未见惊厥复发,生长发育如正常儿。结论BICE具有以下特点:①1~2岁高发,秋冬季多发,无家族史;②无热惊厥多见于发病3天内,全身性发作为主,早期频繁发作多见;③无脱水及酸中毒,血电解质、脑脊液、脑影像学和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④不需要长期抗癫痫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5月因急性胃肠炎合并无热惊厥住院并诊断为BICE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2年以上随访。结果 78例患儿诊断为BICE,发病月龄3~40个月,平均17.1个月;表现形式均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76例发作时间在5min之内,2例发作时间长达15 min;56例患儿发作次数≥2次,平均1.95次,均在24~48 h内反复;56例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检查均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72例正常,6例异常;颅脑核磁共振检查68例无明显异常,7例轻度异常,3例拒做。随访中有3例复发,2例出现热性惊厥,1例转化为癫痫。结论 BICE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惊厥治疗。  相似文献   

10.
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BICE)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做到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对本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因急性胃肠炎(Gastroenteritis,GE)合并无热惊厥的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和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123例患儿诊断为BICE,发病年龄2~45个月,平均年龄18.8个月。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的3天内,表现形式均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发作次数多在3次以内(77.2%),平均2.8次。实验室检查均正常,85例行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均正常。发作间期EEG大多数正常,仅有少数(8/108)轻度异常,表现为背景电活动变慢。92例行头颅CT或MRI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急性期后,均未给予长期抗惊厥治疗。随访70例,均无再发惊厥。接受随访的患儿精神运动发育均正常。结论BICE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分析2001年11月~2006年10月轻度胃肠炎伴发无热惊厥31例患儿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31例均为5~25个月的婴幼儿,12~24个月22例;均发生在秋、冬季;3天内发生惊厥29例,1次病程中惊厥平均发作1.4次,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仅1例呈4~5Hzθ波活动,其余脑电图均正常;脑影像学、血生化及脑脊液检查正常,惊厥停止后未行抗治疗。1例复发,复发≤ 2次,病程少于1年。全部病例无癫和热性惊厥家族史,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 轻度胃肠炎可以伴有无热惊厥,均发生在婴幼儿,多数为一过性,不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②方法 对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随访.③结果 本组16例患儿中,发病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28个月.其中男10例,女6例;秋冬季发病13例,3天内发生惊厥14例.临床胃肠炎症状不严重,伴无热惊厥呈全身性发作16例.发作间期EEG背景正常、头颅CT、血生化及脑脊液检查正常.惊厥发作易控制,惊厥停止后未行抗癫痫治疗.出院后随访13例,未见惊厥复发,生长发育正常.全部病例无癫痫和热性惊厥家族史.④结论 本组BICE具有以下特点:①1~2岁高发,秋冬季多发,无家族史;②无热惊厥于病程的1~3天发生多见,全身性发作为主,无脱水及酸中毒.血电解质、脑脊液、头颅CT及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③惊厥易于控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临床特点及其远期预后。 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1例BICE患儿,按惊厥发生次数分为单发组56例(惊厥1次),多发组55例(惊厥次数 ≥ 2次);根据惊厥持续时间分为2组:惊厥持续时间<5 min者为短时组,共81例,惊厥持续时间 ≥ 5 min者为长时组,共30例。总结、分析其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电生理辅助检查资料,并对所有患儿随访观察2年,分析预后。 结果 BICE患儿年龄集中在13~24个月,占全部患儿56.8%;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秋冬季节为主;82例3 d内发生惊厥,占73.9%;全面性起源的强直阵挛发作99例(89.2%),局灶性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性发作12例(10.8%);62例(55.9%)大便轮状病毒抗体检测阳性;单发组与多发组、短时组与长时组在性别、年龄、轮状病毒阳性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液、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等均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11例见睡眠纺锤波及慢波改变,4例中央区顶部不典型尖慢波或棘慢波,余均正常。2年随访结果显示,9例(8.1%)患儿复发,6例转化为癫痫(5.4%)。 结论 BICE高发于13~24个月幼儿,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秋冬季节多见,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病例有向癫痫转化的可能,不需进行长期预防性抗惊厥治疗,长期随访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及随访预后。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28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及出院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发病年龄6~30个月,1~2岁20例。惊厥发生在肠炎3 d内25例。28例均为无热惊厥,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5 min,单次或多次发作。28例做粪便轮状病毒检测均阳性,血生化、脑CT及脑MRI和间期脑电图均正常。21例做脑脊液检查正常。惊厥时给予水合氯醛或安定治疗。28例均未长期抗癫痫治疗。随访25例,仅2例复发,随访期间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为一良性过程,预后好,无需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8例轮状病毒肠炎伴无热惊厥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随访。结果:经补液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28例中有22例出院后通过门诊随访、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为2~14个月,平均随访7.5个月,未见惊厥复发,精神运动发育均正常。结论:本组患儿具有以下特点:(1)秋冬季发病,以婴幼儿为主;(2)惊厥前均有轻度轮状病毒肠炎,轻度脱水,但无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3)无热惊厥均在发病3天内,早期可反复发作,全身性发作为主;(4)血生化、脑脊液、脑影像学和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正常;(5)预后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16.
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2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临床经过及预后。方法对本院2000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28例的临床及2年余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惊厥多发生于起病3天内,占89%,发作形式多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占98%,一次病程中发作1-2次者最多,平均发作1.64次,间歇期脑电图正常。随访患儿均未长期应用抗癫痫药,96%无复发,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大多数病例不复发,无需长期应用抗癫痫药治疗,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10月-2012年1月共收治62例BICE的临床资料,结合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2例BICE,发病年龄在12~24个月占72.6%,中位数是13.2个月;其中男35例,女27例;52例在3 d内发生惊厥,惊厥持续时间均在5 min以内;51例在一次病程发作1~2次。出院后随访3~12个月,2例患儿腹泻时再次出现惊厥,所有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无后遗症。结论 BICE多发生在12~24个月的婴幼儿,惊厥持续时间短,一次病程中绝大多数发作1~2次,预后良好,但尚需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4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出院后通过门诊随诊、电话或信件随访了解治疗效果、惊厥复发情况和精神运动发育水平。结果:44例患儿惊厥特点:(1)惊厥均发生在疾病早期的3d内,首次惊厥出现时间:第1天4例(9.1%),第2天16例(36.4%),第3天24例(54.5%);(2)惊厥可在短期(大多24h)内连续发作多次,平均发作次数为2.3次,其中发作1次14例(31.8%),2次10例(22.7%),3次12例(27.3%),4次8例(18.2%);(3)惊厥发作形式均为全身性强直-痉挛性发作,每次持续时间短,多不超过5min,惊厥后无明显意识障碍,无明显后遗症;(4)随访患儿未有复发、预后良好,不影响生长发育。结论:本组患儿具有以下临床特征:(1)秋冬季发病,以婴幼儿发病为多;(2)惊厥前均有轻度轮状病毒性胃肠炎,轻度脱水,但无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3)惊厥均在病程的早期3d内发作,在短期内可反复发作多次,惊厥的发作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4)血生化、脑脊液、脑CT和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正常;(5)预后良好,一般不复发,不影响生长发育,不必进行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门诊及住院的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22例患儿中男14例,女8例,发病年龄6~23个月,高发年龄12~18个月,占40.90%。所有患儿均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缓解后神志恢复迅速,无进行性意识障碍。所有病例均在病程72 h内发生惊厥,发作1次20例,发作2次2例,持续时间均小于5 min,对症治疗后迅速缓解。发作间期2例患儿脑电图轻度异常,表现为背景电活动变慢,均未见痫样波发放,恢复期转为正常。所有患儿头颅CT或头颅MRI,血电解质、血糖及脑脊液检查均正常。惊厥停止后未予抗癫痫治疗。随访2~18个月,1例有热性惊厥史患儿再次出现热性惊厥,其余21例患儿预后良好,患儿精神运动发育均正常。结论:RV肠炎病程初期可能伴发无热惊厥,12~18个月年龄高发,惊厥易控制,无需长期抗癫痫治疗,预后良好,未出现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近期预后。方法:对收治轻度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在门诊治疗期间发生惊厥转上级医院治疗情况及2年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儿中发病年龄5个月~2.3岁,3天内发作惊厥24例,全身发作29例,惊厥发作易控制,未行抗癫痫治疗,出院随访复发率低,未见生长发育异常。结论: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预后好,临床上应仔细分析引起惊厥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