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烧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LR2、TLR4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深II度以上烧伤30%~50%TBSA烧伤患者23例,伤后48 h取外周血20 mL,同时抽取健康献血者(设为对照组)12例,外周血20 mL。常规方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用异硫氢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小鼠抗人TLR2抗体和藻红蛋白(PE)标记的小鼠抗人TLR4抗体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免疫染色,流式细胞仪(FCM)测定FITC、PE阳性细胞率及其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烧伤后48 h,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FITC阳性细胞数量上升,为(57.57±18.56)%,与对照组的(26.32±10.31)%相比,P<0.05;细胞表面TLR2-FITC荧光强度下降,TLR2-FITC MFI为58.5±18.76,低于对照组(69.79±23.42);TLR4-PE阳性率为(29.84±13.28)%,与对照组的(12.75±5.18)%相比,P<0.05;TLR4-PE MFI减弱,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烧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4阳性数量均升高,而TLR2/4表达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期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2(TLR2)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梅毒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30例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PBMCs中TLR2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早期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PBMCs中qZR2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期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PBMCs中IZR2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RPR滴度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TLR2可能参与了免疫细胞对梅毒螺旋体的识别和信号转导,TLR2的表达水平升高提示梅毒患者可能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和细胞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 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3/4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25例湿性AMD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纳入本研究。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均不患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或免疫性疾病及与免疫相关的疾病。采用real-time PCR 的方法检测TLR3/4的基因水平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 TLR3蛋白水平的表达。TLR3特定的配体PolyI∶C刺激后,ELISA检测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的表达。结果:在PBMCs水平,AMD组TLR3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TLR4的mRNA水平表达在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PBMCs相比,AMD组PBMCs IL-6及IL-8的表达明显升高,TLR3的配体PolyI∶C刺激后,AMD组PBMCs IL-6的表达显著增多,MCP-1、IL-8的表达在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LR3在AMD组表达上调,活化后可促进IL-6表达增多。由此推测TLR3信号通路可能通过促进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在湿性AMD的发病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IL-2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 2 (IL 2 )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 5d ,并与Raji细胞株共同培养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时间诱导后的PBMC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 ;采用BAS ELISA法检测杀伤活性最大时的IFN γ、TNF α、sFasL的表达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PBMC的Fas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 5d时 ,都能明显增强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而且在培养的第 4天杀伤活性最高 (P <0 0 5 ) ,诱导PBMC 4d后 ,Fas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与B组相比 ,明显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能明显增强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主要是通过诱导PBMC表达IFN γ、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乙肝肝硬化是我国的常见病,肝硬化患者容易出现局部或全身性感染,龙其是并发肠源性细菌感染或内毒素血症,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增殖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外周血中Toll样受体2(TLR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离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TLR2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用RT-PCR方法检测TLR2的mRNA水平;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中TLR2活化后产物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HBV复制活跃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表达明显低于HBV复制不活跃组和健康对照组;HBV复制活跃组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低于HBV复制不活跃组。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活化与乙肝病毒的增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体外感染卡介苗(BCG)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方法 PBMCs体外感染BCG后,分别于3、6、8、24h收集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IL-10和TNF-α的mRNA含量;此外,分别于8、20、32、48h加入anti-IL-10的抗体孵育,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ELISA法检测上清中IL-10和TNF-α的蛋白含量。结果 PBMCs体外感染BCG后,相对于空白对照组,IL-10和TNF-α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表达量呈现负相关趋势;当加入anti-IL-10的抗体后,TNF-α的蛋白表达量要高于未加抗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和TNF-α在人PBMCs体外感染卡介苗中的表达量增加,IL-10对TNF-α的表达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带状疱疹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2.9(TLR2.9)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TLR2和 TLR9在儿童带状疱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带状疱疹患儿、成人各10例PBMCs上TLR2、9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10例正常儿童作对照.结果 ①带状疱疹患儿PBMC上TLR2.9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带状疱疹患儿PBMC上TLR2mRNA表达水平高于成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患儿PBMC上TLR9mRNA表达水平与成人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9mRNA可能参与了患儿机体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的识别及抗病毒免疫,带状疱疹患儿TLR2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成人,可能是儿童带状疱疹发病低于成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9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收治带状疱疹患儿19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比较分析两组外周血单个细胞中TLR4和TLR9 mRNA的阳性率及表达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儿童PBMC中TLR4和TLR9 mRNA的表达率均为100%。而带状疱疹患儿PBMC中TLR4 mRNA的表达率为84.21%,TLR9 mRNA的表达率为89.47%。另外,与正常组健康儿童相比,研究带状疱疹患儿PBMC中TLR4和TLR9 mRNA的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ll样受体有效参与了带状疱疹患儿的免疫反应,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Toll样受体如同天然免疫的眼睛,对于儿童带状疱疹的疾病相关分子模式发挥着监视与识别的积极作用,是自身机体抵抗疾病的第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TLR1(Toll-like receptors 1)、TLR2和TLR6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亚群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索TLR1、TLR2和TLR6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13例卵巢癌患者、13例女性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及13例同期健康体检女性EDTA抗凝外周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3组单核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TLR1、TLR2和TLR6表达水平;TLR1、TLR2和TLR6相应配体(Pam3CSK4、HKLM、FSL-1)分别刺激3组PBMC,采用real-time PCR检测PBMC中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αm RNA水平。结果:3组细胞亚群中TLR1、TLR2和TLR6均有表达,且主要表达于单核细胞;卵巢癌组单核细胞中TLR1、TLR2、TLR6的表达率分别为69.13%、59.43%、52.99%,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34.34%、25.32%、15.21%)和健康对照组(36.31%、26.63%、1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间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中TLR1、TLR2、TLR6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3组经TLR2的配体HKLM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IL-1β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2.05,P<0.05;F=2.19,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卵巢癌组IL-6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1.40,P<0.05;F=1.99,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组间IL-8及TNF-αm 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3组经TLR6配体FSL-1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IL-6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1.30,P<0.05;F=1.69,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间IL-1β、IL-8及TNF-αm 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LR1配体Pam3CSK4刺激24 h后,3组间IL-1β、IL-6、IL-8及TNF-αm 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卵巢癌患者单核细胞中高表达的TLR1、TLR2、TLR6介导的前炎症细胞因子的上调,在卵巢癌炎症微环境的形成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天然免疫分子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的mRNA水平表达,研究其与AS发病的相关性,并探讨阿托伐他汀是否对AS患者TLR-2、TLR-4的表达有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AS活动期患者30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细胞mRNA。采用半定量的RT-PCR方法,检测A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TLR-4的mRNA,通过灰度分析与β-actin相比得到目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分离12例AS活动期患者静脉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并给予阿托伐他汀(终浓度为0.01 mmol/L)处理,以自身非处理细胞为对照,24 h后收获细胞,提取mRNA,采用RT-PCR方法,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细胞TLR-2、TLR-4的mRNA表达的影响。所有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AS患者TLR-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1.59±1.43),较健康志愿者(0.06±0.039)高(P〈0.05);AS患者TLR-4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60±0.73),较健康志愿者(0.06±0.039)高(P〈0.05);阿托伐他汀干预组TLR-2和TLR-4的mRNA表达均低于不干预对照组(P〈0.05)。结论:AS患者PBMC的TLR-2、TLR-4的表达均较健康志愿者高,提示TLR-2和TLR-4可能参与了AS的发病。阿托伐他汀可下调AS患者PBMC的TLR-2和TLR-4的表达,可能是AS新的有价值的治疗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 mRNA的表达水平,研究高表达TLRs在卵巢癌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研究对象包括卵巢癌24例?妇科良性疾病22例及同期健康体检女性22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后,提取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TLR1~TLR9 mRNA的表达水平;选择mRNA高表达的TLRs的相应激动剂刺激PBMC,采用Real-time PCR检测PBMC中前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2P4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组PBMC中TLR1~TLR9均有表达;卵巢癌组PBMC 中TLR2?TLR6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LR2:F = 3.27,P < 0.05;TLR6:F = 2.21,P < 0.05);卵巢癌组TLR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妇科良性疾病组(F = 3.24,P < 0.05);良性疾病组TLRs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PBMC经TLR2的激动剂HKLM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IL-1β?IL-6?IL-12P40 mRNA表达明显增强,分别为健康对照组的2.24?2.94?2.35倍(P < 0.05),为良性疾病组的2.02?2.50?2.85倍 (P < 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改变(F = 1.11,F = 1.18,F = 0.82,P > 0.05)?结论:卵巢癌患者PBMC中TLR2?TLR6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经其介导的炎症因子IL-1β?IL-6?IL-12P40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麻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PBMC)中TLR2m RNA的表达及血清中IL-2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探讨其在麻风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TLR2mRNA在麻风现症患者PBMC中的表达以及ELISA技术检测IL-2在血清中的水平。结果麻风患者PBMC中,TLR2mRNA表达水平0.56±0.06,对照组0.22±0.01;患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2(pg/ml)23.42±16.45,对照组6.64±4.24;患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其两者呈正相关(P=0.012,r=0.422)。结论麻风患者PBMC中TLR2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IL-2水平有一定相关性,TLR2与IL-2可能参与了麻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大鼠白念珠菌支气管肺感染模型,观察感染后肺Toll样受体2(TLR2)和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TLR2和IL-10在念珠菌支气管肺感染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建立白念珠菌支气管肺感染大鼠模型,观察感染后肺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感染后3 d、7 d肺组织TLR2的表达,应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IL-10的水平。结果:感染后肺组织TLR2和IL-10的水平较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白念珠菌支气管肺感染后肺组织TLR2和IL-10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白念珠菌感染的发生和炎症的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氨茶碱对哮喘缓解期患儿体外单个核细胞(PBMC)合成IL-4和IL-10释放的影响以及与血清IgE水平的关系。方法:采集20例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儿PBMC与氨茶碱培养,按不同浓度(0、5、10、20mg/L)分为哮喘对照组(ACG)、处理组1(ATG1)、ATG2和ATG3,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CG)。采用ELISA检测培养24h后各组PBMC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IL-10浓度,同时留取血清测IgE。结果;ACG PBMC合成和分泌IL-4、IL-10、血清IgE明显高于NCG,ACG血清IgE与PBMC上清液中IL-4浓度呈显著正相关,IL-4与IL-10呈正相关。氨茶碱抑制PBMC I-14、IL-10合成,在20mg/L时具有显著性。结论:20mg/L的氨茶碱可以抑制IL-4的生成,发挥抗炎作用,同时氨茶碱可能通过对IL-10的抑制,相应地降低IL-10对IL-4的促进作用,从而增加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丹  孙万邦  王家云 《浙江医学》2010,32(5):677-678,694,I0002
目的 研究HLA-G、IL-10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的关系及与卵巢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不同临床分期的卵巢癌组织(其中Ⅰ~Ⅱ期15例,Ⅲ~Ⅳ期15例)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LA-G、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30例卵巢癌组织中检测到HLA-G抗原表达侣例(Ⅰ~Ⅱ期8例,表达强度评分集中于2~3分;Ⅲ~Ⅳ期10例,表达强度评分集中于3~5分),检测到IL-10表达21例(Ⅰ~Ⅱ期8例,表达强度评分集中于2~3分;Ⅲ~Ⅳ期13例,表达强度评分集中于4~5分).20例正常卵巢组织无一例表达HLA-G,4例表达IL-10、HLA-G、IL-10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1),且与临床分期有关;HLA-G、IL-10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HLA-G、IL-10可能共同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对判断卵巢癌的临床分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研究IL 2R基因转染PBL对人卵巢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Fugene作载体将IL 2和IL 2R基因分别转染入人卵巢癌细胞株 3AO和人外周血白细胞 (PBLs) ,转染 2 4小时后分别将转染和非转染的PBLs与转染和非转染的 3AO细胞混合培养 4 8小时 ,并用MTT法测定PBLs对 3A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转染前后 3AO细胞和PBLs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 3AO能转染IL 2基因并表达IL 2mRNA ,PBLs能转染IL 2R基因并表达IL 2RmRNA。IL 2基因修饰 3AO细胞可增强淋巴细胞对 3AO细胞的抑制作用 ,同时联合IL 2R基因转染PBLs和IL 2基因修饰 3AO细胞可显著增强其淋巴细胞对 3AO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 IL 2R基因转染效应细胞可增加IL 2基因转染肿瘤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这一方法为卵巢癌IL 2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8.
胡桂英  胡崇辉  傅理  徐军  陈元良  吴俊琪 《浙江医学》2011,33(11):1586-1588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药物术后自控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息者血浆中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探讨术后充分镇痛对炎性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药物与镇痛方法不同,将120例行LC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组1)患者术后根据需要临时给予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镇痛。舒芬太尼组(组Ⅱ)患者术后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曲马多组(组Ⅲ)患者术后予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观察麻醉前30min、手术后即刻、术后24h和72h4个时点患者血浆中自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1L-10)水平,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各组患者术后2、24、48、72h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各时点组Ⅱ、组Ⅲ的VAS均显著低于组Ⅰ(均P〈0.05)。但组Ⅱ、组Ⅲ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毕即刻至术后72h血浆IL-2水平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但组Ⅱ、组Ⅲ术后24h及72h的水平均高于组Ⅰ(均P〈0.05)。3组患者术毕即刻IL-6、IL-10水平较麻醉前均明显升高(均P〈0.01),并持续升高至术后24h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但术后72h各组IL-6、IL-10水平仍高于术前(均P〈0.05)。与组Ⅰ比较,组Ⅱ和组ⅢIL-6、IL-10水平增高的幅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术后经静脉自控镇痛模式较传统镇痛模式满意度好,且能更有效地减轻LC术后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经CD3、CD28双信号通路活化后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分泌以及免疫调节剂雷公藤甲素对该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抗CD3单克隆抗体(浓度10μg/ml)和抗CD28单克隆抗体(浓度5μg/ml)共刺激PBMCs,模拟T细胞在体内受双信号免疫活化的过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IL-17A水平。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CD3/CD28双信号通路刺激后,其分泌的IL-17A在6h内即出现明显增加,并在24h内呈继续增高的趋势;100nmol/L和500nmol/L浓度的雷公藤甲素均能够显著抑制该细胞分泌IL-17A。结论:PBMCs经双信号免疫活化后,其分泌的IL-17A明显增加,可能是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的形成和发展机制之一;雷公藤甲素能够通过抑制PBMCs对IL-17A分泌,从而有可能减轻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