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甘小红 《护理研究》2010,(5):1200-1200
临床上连续输液时常会遇到因更换液体不及时而致输液管内出现大段空气的现象,若不及时处理会增加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甚至气体进入病人体内产生严重的后果。用传统的方法将空气向上弹费时、费力,当排气时间长时易造成静脉血液回流堵塞针头,给病人增加二次穿刺的痛苦;若按常规用分离输液管与头皮针接头或分离留置针头再排气的方法,易造成药液浪费、细菌污染和血液的流出,增加职业危害的机会,甚至会有微量空气进入病人体内而造成病人恐慌。有文献报道,用手指或笔缠绕法排除输液管内空气,但易导致手指疼痛或麻木不适,而且用手指和笔缠绕,不仅费时、费力,还影响排气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连续输液时,常会遇到因更换液体不及时而致输液管内出现大段空气的现象.若按常规用分离输液管与头皮针接头再排气的方法,易造成细菌污染和药液浪费,甚至会有微量空气进入体内而造成患者恐慌.……  相似文献   

3.
张惠芳 《现代护理》2003,9(7):568-568
输液过程中 ,偶而因更换液体不及时而导致输液管内出现大段空气现象 ,若不及时处置 ,会增加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 ,甚至会带来严重后果。按照操作常规分离输液管与头皮针再排气的方法 ,会造成污染和药物浪费 ,有时还有少量的空气进入头皮针而无法排出。为此 ,作者采用绕指法排除输液管内大段空气 ,效果满意。1 方法输液管内出现大段空气时 ,在输液管下段三分之一处将上段输液管绕于一手食指 ,至莫菲氏滴管下段 ,另一手挤压莫菲氏滴管 ,使液面至二分之一处 ,将绕在手指上的输液管缓慢松开 ,直至将莫菲氏滴管以下输液管内全部空气驱到莫菲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缠绕法排除输液管内空气所需要的时间.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手指缠绕组和笔缠绕组,针对3种不同高度的空气液面进行排气.对两组排气所需时间及排气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的排气成功率均为100%,在进入空气较少时耗费时间无差异统计学意义;而当进入空气较多时,笔缠绕排气法的用时少于手指缠绕法(P〈0.05).结论 笔缠绕法排除输液管内大段空气用时最少,具有方便快速成功率高的特点,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排出莫菲氏滴管下段大量空气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输液过程中时有空气下降到莫非氏滴管下的输液管内,而现在使用的输液管管腔细、管壁硬,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将空气排出;用分离输液管和头皮针,然后从输液管下端排气的方法易造成药液的浪费和污染。现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排气法,只要空气未下降到输液管的一半以下时,此方法即有效:(1)将活塞快速移到输液管的最下端,并关闭活塞。(2)将输液架降至离床面10 cm处。(3)将输液管从紧贴活塞上端开始紧紧地缠在左手食指上,迫使空气上升到莫非氏滴管里。(4)当空气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操作,在输液过程中,偶尔因更换液体不及时而导致输液器莫菲氏滴管下方出现大段空气的现象,不仅会增加患者恐惧、紧张心理,若不及时处理,甚至造成严重后果.通常的排气方法是边挤边弹,将空气弹回莫菲氏滴管的方法(称指弹法),这种方法不仅浪费时间,还不易将空气排净;或用手指缠绕输液管将空气排入莫菲氏滴管的方法,对于莫菲氏滴管下方出现小段空气的现象还较容易操作,但对莫菲氏滴管下方出现大段空气的现象却不易操作,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作用.分离输液管和头皮针把空气排走(称分离排气法),这种方法虽然能快速排气,但易发生污染,还浪费了药液,不能保证准确的给药剂量,影响疗效.现介绍一种快速排除输液器内大段空气的方法,经临床试验效果良好,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误诊学杂志》编辑部 :  临床输液中 ,由于各种原因 ,会发生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以下输液管的情况。我们通常处理方法有两种 :1开放排气法 :先关上调速夹 ,挤压茂菲氏滴管 ,使其液面达 1/2左右 ,然后反折头皮针管 ,防止穿刺处回血 ,再将头皮针与输液管接头处分开 ,打开调速夹 ,放出空气 ,再行连接。此方法缺点是操作繁琐 ,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和液体浪费。 2挤压排气法 :先关上调速夹 ,将输液管自下而上缠绕于手指 ,直到液面达茂菲氏滴管 ,再挤压茂菲氏滴管 ,使液面达适宜高度。此法缺点是在缠绕时输液管变短 ,同时放低输液瓶一人操作又…  相似文献   

8.
在输液过程中常发生接瓶不及时,有空气进入输液管内,通常为了排出空气,先关闭调节器,一只手折住莫菲氏滴管下端的输液管,另一手挤压莫菲氏滴管,让液体充满2/3,然后用双手将输液管内空气往上挤或输液瓶放低,将有空气的输液管一圈一圈缠绕在食指上,驱赶空气。另一种是分离针头上的输液管放液体排气。以上方法既费时,又难排尽空气,又易造成连接处污染。因此,我们采用一次性输液器上的调节器来驱赶空气,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玉媛  长梅 《护理研究》2002,16(5):306-306
在输液过程中 ,当更换液体不及时 ,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以下时 ,可立即把调节夹推到与头皮针的连接处并夹紧 ,更换下一组液体后 ,将调节夹以上的输液管由下而上用力缠在手指上 ,把输液管内的空气挤向茂菲氏滴管 ,再挤捏茂菲氏滴管使空气进入瓶中 ,液体快速流入茂菲氏滴管 ,当茂菲氏滴管中的液体达1/ 2时 ,再松开手指上的输液管 ,调整滴速即恢复正常输液。  该法的优点是操作方便 ,既减少了分离头皮针排气造成的液体及药物浪费又减少了分离衔接的次数 ,降低了污染的机会 ,避免了在与头皮针衔接过程中处理不当偶尔将少量空气带入头皮针内的弊…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工作中,液状输完后未能及时更换,有时会有大量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下段的输液管内,传统方法是从头皮针与输液管接头处排气,既浪费药液,又增加了污染的机会,有时操作不当,可能有少量空气进入体内的危险。现介绍一种新的排气方法。1方法首先用左手反折捏住输液管,使液面不再继续下降,右手使输液夹下滑至输液管与头皮针接头处的上方,并关闭输液夹,然后立即更换液状,挤液状入茂菲氏滴管内,用双手交替依次反折挤捏输液夹以上的输液管,使输液管内的空气被挤入茂菲氏滴管,挤弹一下茂菲氏滴管,松开输液夹,调节滴速,排气成功。2优点此法为封闭式…  相似文献   

11.
李翠萍 《护理研究》2007,21(33):3065-3066
密闭式静脉输液是医护人员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静脉输液时常会出现输液管内进入空气的现象,如发现莫菲氏管下段输液管中有气泡则立即关闭输液器开关,并挤压莫菲氏管使其有液体后再关闭输液器开关。当莫菲氏下进入少量空气时,在不违反无菌操作前提下,一手捏紧输液管气泡段下方,另一手轻弹输液管数次,便可将气泡轻松排出莫菲氏管。当莫菲氏管下不慎进入大量空气时,传统排气方法(下排法)即是分离头皮针,将空气从输液管末端排出,再接上头皮针,此种方法会造成药物剂量的丢失,易造成污染。现就另一种排气方法的临床应用介绍…  相似文献   

12.
温英  秦庆力  莫凌云  苏英 《护理研究》2008,22(27):2511-2512
为了减少排气过程中出现输液管壁上残留小气泡或者输液管终端过滤器内残留空气,空气随液体进入血管,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于2007年12月始, 我科采用改良排气法用于静脉输液排气, 结果发现此法能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输液过程中,偶而因更换液体不及时而导致输液管内出现大段空气现象,若不及时处置,会增加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甚至会带来严重后果.按照操作常规分离输液管与头皮针再排气的方法,会造成污染和药物浪费,有时还有少量的空气进入头皮针而无法排出.为此,作者采用绕指法排除输液管内大段空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李翠萍 《护理研究》2007,21(11):3065-3066
密闭式静脉输液是医护人员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静脉输液时常会出现输液管内进入空气的现象,如发现莫菲氏管下段输液管中有气泡则立即关闭输液器开关,并挤压莫菲氏管使其有液体后再关闭输液器开关。当莫菲氏下进入少量空气时,在不违反无菌操作前提下,一手捏紧输液管气泡段下方,另一手轻弹输液管数次,便可将气泡轻松排出莫菲氏管。当莫菲氏管下不慎进入大量空气时,传统排气方法(下排法)即是分离头皮针,将空气从输液管末端排出,再接上头皮针,此种方法会造成药物剂量的丢失,易造成污染。现就另一种排气方法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排气过程中出现输液管壁上残留小气泡或者输液管终端过滤器内残留空气,空气随液体进入血管,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于2007年12月始,我科采用改良排气法用于静脉输液排气,结果发现此法能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苓 《护理研究》2010,24(1):56-56
排气是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临床输液排气时经常遇到不能一次排气成功的问题:①莫菲氏滴管下端输液管壁上残留小气泡或管内存有空气柱,需要再次排气;②输液管终端过滤器内残留少量空气,空气会在穿刺成功后点滴时随液体进入血管,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和身体危害。经查阅资料及临床实践,改进后的排气方法获得了满意效果,明显提高了一次排气成功率和排气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因更换输液瓶不及时或输液器连接输液瓶时针头未刺破橡皮塞薄膜,而造成茂菲氏滴管以下输液管进入空气。排气传统方法之一:将空气一点点弹成气泡后挤入茂菲氏滴管内。此种方法费时较长;之二:松开输液管与头皮针管的连接处,然后打开调节器排掉空气。此种方法虽速度快,但是容易造成污染、浪费药液,并且易造成空气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注是临床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也是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导致莫菲氏滴管以下的输液管内出现空气,当空气少量时,使用手指轻弹法,当空气多量时用上述方法不易成功,以往则将输液管接头端分离来排除空气,此方法费时费力,且易造成污染,也造成药物的浪费,为提高操作安全性,采用下述方法排除空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程海燕 《护理研究》2005,19(5):886-886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常遇到各种原因致莫菲氏滴壶下端有较多气体,如不慎输入血管中即可造成空气栓塞,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常用处理方法:一种是关闭调节阀用手指向上弹;另一种是分离输液管及针头细管的连接处排尽空气后重新连接;第3种为将输液管卷在手指向上缠绕。这3种方法,很容易导致回血,凝血堵塞针头。对此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建红 《家庭护士》2008,6(6):552-552
静脉输注是临床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也是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导致莫菲氏滴管以下的输液管内出现空气,当空气少量时,使用手指轻弹法,当空气多量时用上述方法不易成功,以往则将输液管接头端分离来排除空气,此方法费时费力,且易造成污染,也造成药物的浪费,为提高操作安全性,采用下述方法排除空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