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在学龄前儿童中筛查屈光不正可行性的探讨,为其在婴幼儿屈光不正筛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寻求一种能简单、方便、可靠、客观反映婴幼儿屈光发育情况的筛查方法。方法对就诊的4~6岁的学龄前儿童共148人次,296眼在自然状态下使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与连用1%阿托品2次/日,5天后检影验光的结果比较。结果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屈光检查的结果中柱镜及其轴向与散瞳验光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柱镜t=0.902,P=0.368;柱镜轴向t=0.935,P=0.350),球镜及等效球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球镜t=2.231,P=0.026;等效球镜t=10.731,P=0.000),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屈光检查的结果球镜及等效球镜比散瞳验光结果轻度偏正,球镜平均0.1759±1.3444D,等效球镜平均0.8679 1.3796D。本文4~6岁的学龄前儿童296眼中远视性屈光不正占多数,比例为64.2%。结论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是一种用于学龄前儿童比较可靠的屈光不正的筛查工具。提示它在婴幼儿屈光不正的筛查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6-48月龄婴幼儿Spot屈光异常情况,为婴幼儿屈光不正矫正及弱视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对6-48月龄婴幼儿使用Spot双目视力筛查仪进行自然状况下验光,根据Spot屈光筛查仪4岁以下儿童转诊标准,收集屈光异常婴幼儿临床资料; 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视网膜检影验光,并对验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根据转诊标准共收集Spot屈光度异常婴幼儿168例336眼。其中远视及散光异常占比高,分别为38.4%和28.6%,而近视占比低(12.2%)。168例Spot屈光度异常婴幼儿中,屈光参差(≥1.00 D)共90例,其中散光性屈光参差41例(45.6%)、远视性屈光参差33例(36.7%),近视性屈光参差16例(17.8%)占比最少。共109例Spot屈光度异常婴幼儿完成睫状肌麻痹剂视网膜检影验光。对其Spot屈光度与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结果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散光度差异为0.34±0.64 D(P<0.001),远视度差异为-2.10±1.27 D(P<0.001),近视度差异为-0.43±0.91 D(P=0.023); 虽然二者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但二者散光度、远视度及近视度均呈正相关(r=0.694、0.762、0.909)。

结论:6-48月龄婴幼儿Spot屈光异常主要以散光、远视异常和屈光参差为主,近视异常较少; 对Spot筛查异常者应进一步睫状肌麻痹剂视网膜检影验光,给予配镜矫正,有效防止婴幼儿屈光性弱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uresight验光仪筛查婴幼儿屈光的异常标准。方法采用suresight验光仪,对2108名6个月~3岁儿童进行屈光筛查,结合弱视发病率及视力不良情况分析检查结果,探讨Suresight验光仪检查婴幼儿屈光异常的合理判断标准。结果≤1岁婴儿屈光度最简表达式球镜S<-1.00或≥3.00,柱镜绝对值C≥2.00;1~2岁组S<-1.00或≥2.50,柱镜绝对值C≥1.50;2~3岁组S<-1.00或≥2.50,柱镜绝对值C≥1.25DC确定为屈光异常。结论根据婴幼儿屈光发育规律及特点,不同年龄确定不同屈光异常判断标准较合理,可以早期发现婴幼儿屈光异常,为指导儿童眼保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关念  陈浩明  胡志广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2):2237-2239
目的:对仙桃市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进行调查,了解幼儿屈光状态,以发现超出生理范围的屈光异常。方法:横断面研究。对仙桃市幼儿园及散居儿童共12 716例25 432眼6月龄~6岁的学龄前儿童用Suresight屈光筛查仪进行屈光状态筛查,屈光异常的1 581例3 162眼进行散瞳验光确诊。结果:仙桃市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检出率为12.4%,男女童间屈光异常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龄组间屈光异常检出率存在差异(P<0.05),且随年龄增加屈光异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类型以单纯远视、复性远视散光为主。Suresight屈光筛查仪显示屈光异常的1 581例3 162眼由专业眼科医师进行散瞳验光确诊弱视261例522眼,占16.5%。结论:仙桃市6月龄~6岁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对屈光异常的儿童应尽早散瞳验光,以及时发现弱视及其他先天性眼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动态观察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并进行分析,寻找儿童视力发育的规律,为早期发现儿童弱视提供有效手段。方法对本院出生的婴幼儿2631名(5262眼)按照6月、1.5~2岁、3岁进行屈光检查,获得各年龄组球镜和柱镜的值的频数分布、均数、标准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岁之前的婴幼儿普遍处于远视状态,合并散光,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和散光的度数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结论通过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的检查结果可以大致了解儿童的屈光状态。2岁左右是发现弱视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幼儿屈光状态,尽早发现屈光异常,及时排除有关眼病,诊断、治疗弱视.方法 Suresight 筛查仪于自然光线的室内筛查眼保健门诊的20336名6个月~5岁的幼儿屈光状态,对3~5岁屈光异常的287人(574只眼)散瞳验光确诊.结果 40672只眼屈光筛查,屈光异常为17.89%,6月~组屈光异常率最高,占26.06%,随年龄增长,屈光异常有下降趋势,3岁~组稍有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3岁~组筛查仪在仪器测量范围内的屈光筛查异常者中,17.99%确诊为弱视.对筛查仪显示±9.99的57眼散瞳检影均确诊为弱视.多次筛查仪无读数的5例6个月幼儿,4例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1例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结论 Suresight筛查仪适用于儿童眼保健门诊使用,特别是6个月~5岁幼儿的屈光状态观察,筛查仪显示±9.99者要尽早散瞳验光,对多次筛查仪检测无读数者及时做相应的眼科检查.  相似文献   

7.
Suresight筛选仪在儿童屈光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为了快速、初步了解学龄前儿童群体中的屈光状态及变化,及时发现超出生理范围可能影响视力的屈光异常,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弱视。方法用Suresight筛选仪自然状态下筛查15933人(31866眼)。对屈光异常者中313人(626眼)做散瞳验光明确诊断。结果6月~5岁儿童群体屈光筛查,屈光异常率为18.89%。超过仪器测量范围及仪器测量不出者占2.31%。各年龄段中,6个月屈光异常率最高,1岁以后下降,4~5岁又有上升趋势,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431.05,P<0.01)。复查屈光异常者313人(626眼),自然状态下Suresight筛查仪筛查的屈光异常结果与散瞳检影比较,球镜度数相关系数r=0.536(P<0.01)。柱镜度数相关系数r=0.754(P<0.01)。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自然状态下Suresight筛选仪在仪器测量范围内的屈光筛查异常者中,24.45%确诊为弱视。超过仪器测量范围及仪器检测不出者,均为弱视。结论Suresight筛选仪适用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屈光筛查,对屈光筛查异常者应尽早行静态屈光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6月~6岁儿童双眼屈光状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眼卫生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视力发育。方法采用美国伟伦公司的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选仪,对1466例儿童的双眼进行屈光状态检查,并从性别、年龄、屈光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屈光筛查异常者转眼科进一步诊治。结果 1466例6月~6岁儿童中屈光异常人数503例(1006眼),总异常率为34.31%;男、女童屈光异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2426,P>0.05);屈光异常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与母亲视力异常。结论重视儿童视力发育状况,早期屈光筛查,早期干预,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导致不良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9.
黄丹  颜琪  陈吉  李蕊  吴竹健  竺慧  张佩斌  刘虎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12):2026-2030

目的:基于2021版美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协会(AAPOS)《儿童视力筛查指南》,修订SPOT屈光筛查仪在6岁以下儿童的转诊标准,并评估其准确性。

方法:纳入2022-01/2023-04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妇幼保健所就诊的儿童,进行SPOT屈光筛查仪、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等检查,并根据AAPOS指南定义具有弱视危险因素(ARFs)及有临床意义屈光不正(VSRE)的目标人群。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最佳转诊标准,并与厂商标准、吴标准、Peterseim标准进行对比。

结果:共有959名儿童接受检查,其中<4岁组342人,≥4岁组617人。<4岁组的最佳转诊标准为:近视≤-2.75D、远视≥+2.25D、散光≤-2.75D、屈光参差≥1.00D; ≥4岁组为近视≤-1.75D、远视≥+2.00D、散光≤-2.25D、屈光参差≥1.00D; 其约登指数分别为0.38与0.52,均高于其他标准。

结论:采用新的6岁以下儿童屈光筛查转诊标准,其准确性较高,优于既往其他标准,能为儿童眼保健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0~6岁儿童进行屈光检查,寻找0~6岁儿童屈光发育的规律,探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检查屈光常规保健及转诊的评估标准。方法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我院健康体检的0~6岁儿童4853名(9706只眼)进行屈光检查。将受检儿童分成9组获得了各年龄组双眼球径屈光度和柱径屈光度的频数分布、P50参考值和P25~P75参考值范围。结果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双眼球径屈光度和柱径屈光度的参考值范围均逐渐缩小,至1岁后相对稳定。结论可将各年龄组双眼球径屈光度P25~P75参考值范围及柱径屈光度P75、双眼柱径屈光度>P75参考值范围的儿童可列为转诊对象,转入眼科进行阿托品散瞳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1.
冯晶晶  李亚平  闫琦  乔爽  陈巍  李晓慧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0,18(3):120-120,I0001,I0002,124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儿童的屈光状况,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对17356名4月~6岁儿童(34712只眼)进行屈光检查。结果儿童群体屈光筛查异常率为21.22%。随年龄增长,屈光异常率逐渐下降,3岁时明显下降,4~5岁时又有上升趋势。屈光不正中散光占多数,为19.16%,但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从各年龄组球镜、柱镜均数可看出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其屈光值逐渐减低。统计得到了各年龄组球柱镜的参考值范围。结论了解儿童各年龄屈光状况非常必要,可以发现潜在问题,预测发展趋势,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 治疗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42例49眼施行LASEK,术后随访6mo以上,记录角膜地形图、视力、屈光度数、角膜haze等情况。结果:术后6mo裸眼视力≥1.0者32眼(65.3%),≥0.8者42眼(85.7%)。球镜度数±1.0D内者为45眼(91.8%),±0.5D内者为34眼(69.4%)。柱镜度数±1.0D内者43眼(87.8%),±0.5D内者为31眼(63.3%)。术后6mo 0.5级haze 4眼(8.2%),其余均为0级,无继发性圆锥角膜、继发性青光眼、切削偏中心等并发症。结论:LASEK治疗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数字可视化检影装置在青少年屈光不正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10在本院眼科就诊的69例青少年的数字可视化检影及传统视网膜检影检测结果,分析两种检测方式所测得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轴向的相关性,并以临床检查结果为对照,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数字可视化检影装置测量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轴向与传统视网膜检影比较均无差异(t=0.081、1.778、0.983,P=0.935、0.077、0.327),且呈显著正相关(r=0.745、0.572、0.941,均P<0.01);同时,两种方法灵敏度相同,基于数字化数字可视化检影装置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传统视网膜检影诊断屈光不正。结论:数字可视化检影装置检测青少年屈光不正与传统视网膜检影有良好的相关性,较后者,前者诊断屈光不正效能有提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昆明市婴幼儿屈光状态的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Li L  Ma Y  Hu X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1):24-27
目的 调查和了解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并予以合理矫正,以期尽早治疗和预防弱视、斜视。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1146例(2291只眼)生后1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用托品酰胺眼液麻痹睫状肌后行视网膜检影验光,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视89只眼(3.88%);远视2139只眼(93.37%);近视38只眼(1.66%);散光560只眼(24.44%);其中混合散光25只眼(1.09%);各类型屈光不正均以轻度为主,中、高度屈光不正97只眼(4.23%);屈光参差34例(2.97%);斜视7例(11只眼,0.48%)。随年龄增长,远视度逐渐减低,散光眼数逐渐减少(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0~2岁早产儿与足月儿屈光发育特点,为早产儿早期开展视力筛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的早产儿264例(528眼),按矫正月龄分为6月龄、9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共5组,各年龄段同期随机选取50名(100眼)足月儿作为对照组,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测量双眼屈光度,分析早产儿与足月儿屈光状态,描绘屈光发育曲线。结果早产儿与足月儿在0~2岁期间屈光发育曲线走势基本一致,球镜值和柱镜值均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者,早产儿412眼,占78.0%,足月儿428眼,占85.6%;近视发生率早产儿高达2.7%(14/528),足月儿仅为0.8%(4/500);混合散光发生率早产儿为17.0%(90/528),足月儿为10.6%(53/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早产儿存在近视和散光的高风险。对早产儿应早期开展眼保健工作,定期连续进行视力筛查,及时发现屈光状态异常并矫治。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if a community based model using a Hospital Optometrist and Community Orthoptist can provide a practical secondary vision screening service for children. These professionals working in an Inner London Health Centre, assessed children who had failed primary vision screening. In total 483 new patients were seen between April 1994 and March 1996 with the largest referral source being the school nurse screening programme. The majority were managed by the team with a total onward referral rate to the Hospital Eye Service of 14%. In 78% of these cases the consultant's diagnosis agreed with the reason for referral. Where the consultant's diagnosis differed the children were identified as normal or a variant of normal. This model of care provides a 'one stop service' where a child identified as having a potential visual problem at primary screening can be assessed, refracted and provided with spectacles in a local setting without hospital referral. Referrals to the Hospital Eye Service are considerably reduced and a convenient service is provided for parents and children.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屈光状态、弱视等情况,分析其与屈光不正及弱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患者187例(242眼)进行详尽的病史收集及眼科检查。筛选患者初诊年龄为(7.4±2.2)岁。根据上睑下垂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利用χ2检验及t检验分析患者的屈光不正及弱视状况,并比较不同程度上睑下垂患者之间的屈光状态和弱视差异。结果242只上睑下垂眼中,近视、远视及散光的所占比例分别为16.9%、62.8%和31.1%。弱视的所占比例为29.8%,其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眼弱视的所占比例要高于轻中度者(57.8% vs. 41.2%,χ2=4.046,P<0.05)。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屈光不正及弱视发生率均高于无上睑下垂人群的发生率。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有较高的弱视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Epi-LASIK治疗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后的屈光不正患者42例51眼实施Epi-LASIK,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详细的术前检查,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1.0者38眼(74.51%),≥0.8~1.0者9眼(17.65%),48眼(94.12%)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数(-0.39±0.47)D,其中±1.00D以内者48眼(94.12%),±0.50D以内者37眼(7255%);柱镜度数(0.24±0.52)D,其中柱镜度数±1.00D以内者为45眼(88.24%),±0.50D以内者34眼(66.67%)。随访期内4眼(7.84%)出现0.5级haze,2眼(3.92%)1级haze,经治疗角膜均恢复透明;所有患者随访期内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pi-LASIK治疗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后屈光不正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 rigid gas permeable,RGP)治疗成人高度与特殊类型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2-12在本院眼科中心验配RGP的110例185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屈光不正类型分为高度近视散光组49例92眼、圆锥角膜组36例64眼、特殊屈光不正组25例29眼,观察三组患者行RGP配戴后不同时间的视力、常规框架镜的矫正视力差异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配戴 RGP 后即刻,高度近视散光组的矫正视力为4.94±0.16,圆锥角膜组4.98±0.15,特殊屈光不正组4.87±0.19,均显著优于配戴框架镜时的矫正视力(4.86±0.23,4.79±0.22,4.61±0.27),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RGP后第3,6 mo三组患者的视力复查结果显示优于配戴框架镜时(P<0.05)。视散光组、圆锥角膜组、特殊屈光不正组配戴RGP后的视力分布明显优于配戴框架镜时(P<0.05)。
  结论:RGP配戴矫正成人高度与特殊类型屈光不正较普通框架镜均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会增加干燥、异物感、易疲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