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ICL/TICL )矫治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10-10/2014-06在我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60例310眼,分析其裸眼视力( UCVA)、最佳矫正视力( BCVA)、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计数等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视力和屈光度显著改善且稳定。术后 UCVA>0.8的有86%,BCVA未见下降,11%比术前提高1行,68%比术前提高≥2行;96%眼的实际屈光度数稳定在预期的±1.00D。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ICL)植入术后1h有14眼眼压升高,均未超过28mmHg,术中晶状体损失1眼行透明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有晶状体眼后房型环曲面人工晶状体( TICL )旋转1眼,术后视网膜脱离3眼,黄斑出血1眼。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可预测性高,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其远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汪静  杨昊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3):547-549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06/2015-06经我院检查确诊为高度近视患者34例68眼,均给予ICL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屈光度、视力恢复情况、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眼压情况。

结果:术后1、3、6mo,1、2a的等效球镜屈光度、中央前房深度、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恢复情况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mo,1、2a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眼压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1、2a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屈光度、中央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度近视患者采用ICL植入术进行治疗,能够改善等效球镜屈光度和中央前房深度,提高裸眼视力,同时对患者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影响较小,效果维持及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OQAS Ⅱ)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12/2018-1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26例52眼,所有患者均行ICL植入术。随访获取所有患者术前BCVA以及术前和术后1wk,1、3mo的UCVA、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MTF)、斯特列尔比(SR)和100%、20%及9%的模拟对比度视力(Predicted VA)等一系列参数。

结果:与术前BCVA相比,术后1wk,1、3mo UCVA情况均优于术前且日渐改善(P<0.01)。与术前OSI、MTF、SR和Predicted VA 100%、20%及9%相比,术后1wk,1、3mo情况均好转(P<0.01)。

结论:ICL植入术能够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提高裸眼视力。通过OQAS Ⅱ分析,ICL植入术后OSI比术前减小,术后的MTF、SR和Predicted VA 100%、20%及9%比术前均有提高,高度近视患者视觉质量得到良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李林  李斌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739-741
目的:研究透明角膜切口有晶状体眼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20例28眼高度近视患者表面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切口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眼压、屈光度数、角膜内皮计数、人工晶状体稳定性及晶状体混浊情况。

结果:高度近视患者28眼均顺利植入了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随访6mo,所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均基本位于正位,无明显倾斜、偏位。未发现白内障、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结论:在具备熟练的眼科显微手术技巧的前提下,有晶状体眼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有较好的预测性及稳定性,可获得满意的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较少,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单切口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对9例18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9mo,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散光变化、眼压、内皮细胞计数等。

结果:所有患者成功植入眼内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18眼手术前后平均屈光度分别为-13.38±-5.32,

-0.25±0.38D; 手术前后裸眼视力分别为0.06±0.04,0.6±0.2; 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5±0.3,0.7±0.3; 术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好于术前(P<0.05)。术前平均眼压为13.23±3.18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5.03±1.25mmHg; 内皮细胞计数术前为3 008±298个/mm2,术后为2 896±246个/mm2; 前房深度术前平均为3.56±0.29mm,术后为3.68±0.37mm,角膜散光术前0.52±0.30D,术后角膜散光0.67±0.45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切口植入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近期临床效果有效、可靠,具有手术操作风险低、眼表损伤小、成本低、术源性散光小的优点,为一种适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贾丽  张超  唐红  张愉  王婧  秦萍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4):736-738
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中高度近视患者17例33眼,术前屈光度-8.00~-24.00 (平均-15.46±6.26)D,眼轴长度25.33~33.77(平均30.22±2.55)mm。33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也称植入性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 tor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TICL)。其中,22眼植入ICL,11眼植入TICL。术后观察视力、屈光度、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等。 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1wk,所有手术眼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和眼压稳定。 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适用屈光度范围广,术后屈光度稳定,视觉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与FS-LASIK术治疗中高度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06/12分别行ICL植入术和FS-LASIK术的近视患者58例116眼(ICL组)和48例96眼(FS-LASIK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屈光度、视力和视觉质量情况。

结果:术后3mo,ICL组患者球镜度数高于FS-LASIK组(0.19±0.22D vs 0.09±0.29D,P<0.05),但两组患者视力、柱镜度数和等效球镜度数无差异(均P>0.05); ICL组患者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客观散射指数(OSI)和OV9%均明显优于FS-LASIK组,而SR较FS-LASIK组降低,且与术前相比,ICL组患者MTF cut off明显增高,SR、OSI值降低,FS-LASIK组患者SR值降低(均P<0.05)。

结论:ICL植入和FS-LASIK术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和屈光度,对于中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可提供相对较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89例(114眼)高度近视接受ICL植入术,对比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前房深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1例发生一过性高眼压,余眼压正常.所有患者无白内障、青光眼或色素播散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ICL植入术具有可预见性、安全稳定、可逆性的特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接受ICL植入的高度近视患者82例(160只眼),术前平均屈光度球镜(-13.65±4.25)D,柱镜(-2.65±0.75)D。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内皮细胞计数等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5~1.0,平均0.78±0.32。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3~1.0,平均0.59±0.36,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79±0.30。达到术前矫正视力92只眼(57.5%),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68只眼(42.5%),随访6个月至2年,无明显变化。术后屈光度数平均球镜(-0.75±0.65)D,柱镜(-0.55±0.25)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3126±260)个/mm2,术后6个月为(3069±308)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矫治高度近视及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是高度近视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方法 774例(883眼),年龄18 ~40岁的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观察两组视力、眼压、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位置、手术并发症及视觉不良症状.结果 术后2个月裸眼视力>0.5者占74.6%;术后30 ~36个月时占83.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屈光度改变均在±1.00D之内,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术后24h内高眼压16眼,3月后发生眼底黄斑出血4眼.主诉夜间眩光症状者5例.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后异常拱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成都爱尔眼科医院ICL植入术后拱高不合适并行ICL更换手术患者60例(67眼)为更换组,手术后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其中拱高小于250 μm为低拱高组,拱高大于750 μm为高拱高组。选取同期ICL植入手术,并且随访期间拱高正常(250~750 μm)患者70例(70眼)作为正常拱高组。术前检查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晶状体厚度(LT)、角膜水平直径(W-W)以及眼轴长度。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的参数包括后房角、睫状突高度(T值)、睫状沟垂直径、睫状沟水平径以及前房深度(ACD)。术后随访大于6个月,复查内容包括UCVA、屈光度数、BCVA、眼压、ECD以及拱高。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高拱高组和低拱高组在后房角、ICL尺寸、ACD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高拱高组与正常拱高组在ICL尺寸、后房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更换组的拱高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后房角、ICL尺寸、睫状沟水平径、T值、ACD和LT(调整R2=0.608,F=5.84,P<0.001)。低拱高组更换后仍有8眼拱高小于250 μm。高拱高组更换后拱高都在正常范围内。更换前后的手术眼在观察期间内均未发生前囊下白内障、持续性高眼压、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多因素影响ICL植入术后的拱高,T值、后房角、睫状沟水平径、ACD、ICL尺寸都可能导致异常拱高。对于可能出现异常拱高的病例,可以结合后房角选择ICL尺寸,有助于获得合适的拱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ICL)与超声乳化晶状体置换术矫治高度近视两种术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方法 1组53例(103只眼)、年龄20~44岁的超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 ICL/TICL),2组55例(106只眼)、年龄35~78岁高度近视患者部分伴晶状体混浊行超声乳化晶状体置换术,术后观察两组的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位置、手术并发症及视觉不良症状.结果 术后3个月,患者裸眼视力>0.5者1组占73.5%,2组占69.8%;术后12个月时1组占82.5 %,2组占78.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屈光度改变均<±1.0 D,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1组中于术后24 h内高眼压3只眼,1组中3个月发生眼底黄斑出血1只眼,2组中术后2个月发生黄斑出血1只眼,2组术后半年到一年间发生网膜脱离2只眼,后发障7只眼,行YAG激光后囊切开3只眼.2组发生2只眼人工晶状体移位,1只眼手术复位,1只眼观察.主诉夜间眩光症状者1组4例,2组述视近困难者6例.结论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与超声乳化晶状体置换术矫治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术式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术前屈光度及晶状体混浊程度等;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术后长期效果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的进步观察及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可植入接触镜(IC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77例(140眼)高度近视施行Staar Col-lamer单片式ICL植入。并在术前2周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少数病例在术中施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平均年龄28岁(20-37岁),角膜厚度0.463-0.582 mm,平均0.511 mm,屈光度-20.50D--8.50D,平均-15.50D。随诊观察0.5-2.5年,查视力,测眼压,验光。结果术后裸眼远视力全部较术前提高,70眼(50.00%)裸眼视力好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60眼(42.86%)裸眼视力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0眼(7.14%)因高度散光(-3.00D)较术前矫正视力低。1眼(0.714%)术后出现前房纤维素样渗出,12眼(8.57%)出现一过性高眼压,用药后均正常,随诊观察0.5-2.5年,视力无回退,眼压,晶状体及角膜内皮情况较术前均无变化。结论 ICL治疗-8.00D--20.00D高度近视效果好,损伤小,恢复快,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高度近视患者18例(34只眼)接受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每只眼术前及术后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睫状肌麻痹验光、角膜曲率、裂隙灯检查、眼压测量、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UBM、B超、角膜水平直径散瞳眼底检查.手术在表面麻醉下进行,作透明角膜隧道式切口,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置于透明晶状体与虹膜之间,术中1点位作虹膜周切口.结果 34只眼术前裸眼视力和最好矫正视力分别为0.08±0.06,0.5±0.3;术后分别提高为0.5±0.2,0.7±0.2,术后裸眼和矫正视力均明显好于术前(P<0.05).术前平均屈光度为(-19.9±5.4)D,术后1个月平均屈光度为(-1.5±1.5)D.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3249.6±337.1)/mm~2,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为(3103.4±305.5)/mm~2丢失率为4.5%.术前平均眼压为(15.5±2.7)mmHg,术后第一天眼压为(19.4±7.3)mmHg,增高率25.2%.通过UBM观察术前前房深度(3.20±0.30)mm,而术后1月明显减少到(2.99±0.19)mm,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后随访中前房深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矫正效果好、预测性好、可逆性和简单等优点,但要谨慎看待这种手术长期的安全性,更长时间的随访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评价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选择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直径的可行 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行ICL植入术的 高度近视患者73例(146眼)。所有患者均通过术前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各项眼前节指标,如水 平可见虹膜直径(HVID)、水平前房直径(HACD)、前房深度(ACD)等,综合这些指标应用STAAR 公司提供的ICL计算软件结果来选择ICL直径。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采用Friedman M检验、重复 测量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手术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 眼远视力(UDVA)较术前提高(x2 =156.08,P<0.001)。术后各时期有效指数、安全指数均大于1。术 前和随访期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ACD、房角宽度(ACA) 术后均较术前减少(t=4.63、31.17、23.57,均P<0.001)。术后拱高为(483±231)μm,其中理想拱高眼 数占比83.6%;将理想拱高眼的指标纳入回归分析,得到公式:ICL直径(mm)=6.474+0.43×HVID(mm) +0.299×ACD(mm)(R2 =0.44,F=36.23,P<0.001)。所有患者未出现白内障及房角粘连、青光眼等 并发症。结论: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选择的ICL直径在治疗高度近视方面安全、有效。通过 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获得的HVID、ACD值可作为ICL直径选择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T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高度近视8例(15只眼),平均年龄(25.56±3.2)岁,经术前检查后符合入选标准,屈光状态稳定1年以上。14只眼矫正视力≥0.8,1只限0.6。11只眼行ICL植入,4只眼行TICL植入。结果15只眼中14只眼术后裸眼远视力等于或大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93.33%),术后1d裸眼远视力≥1.0者10只眼(66。7%),0.5—0.8者4只眼(26.7%),0.4者1只眼(6.67%);随访6个月时矫正视力,12只眼≥1.0,2只眼为0.8,1只眼为0.6。4只眼TICL经随访6个月,散光轴偏差均〈10°。本组病例未发现前囊下晶状体局限性混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前房深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预测性好,视力恢复迅速,无回退,无严重并发症,适用屈光度范围广,特别适用于不适合准分子激光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治疗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6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眼科接受植入前免黏弹剂ICL植入术治疗近视患者共26例51眼。统计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拱高、眼压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例(51眼)患者中术后1周UCVA≤0 logMAR的有46眼(90.2%),术后1个月、3个月均有48眼(94.1%)UCVA≤0 logMAR;手术的有效性指数为1.142±0.176。术后随访终点患者BCVA[(-0.042±0.066)logMAR]较术前BCVA[(0.011±0.045)logMAR]显著提高(F=32.609,P=0.000),手术的安全性指数为1.150±0.165。随访终点患者残留等效球镜度在±0.50 D和±1.00 D内分别有38眼(74.5%)、47眼(92.2%);随访终点患者拱高为130~1145(465.85±238.23)μm。患者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338,P=0.28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瞳孔阻滞、前囊膜混浊、白内障、角膜内皮失代偿、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植入前免黏弹剂、单切口的ICL植入术矫正近视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无孔(V4)和有孔(V4c)型眼内镜(ICL)植入术后房角的差异。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4年2月到2015年9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V4或V4c型ICL植入术,且术后3个月接受Visante前节OCT检查的高度近视患者60例(60眼)。方法 回顾性分析V4植入组(40例)和V4c植入组(20例)患者右眼的术前眼压、等效球镜、突到突距离、中央前房深度、房角数据以及术后3个月时眼压、房角数据、角膜内皮到ICL距离和拱高。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房角数据以及两组患者术前的前节及房角数据和术后房角数据分别进行分析比较。主要指标 眼压和房角数据,包括:500 μm和750 μm房角开放距离(AOD)、500 μm和750 μm小梁虹膜面积(TISA)和巩膜突角度(SSA)。结果  V4组和V4c组患者术前的眼压、等效球镜、突到突距离、中央前房深度、房角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的眼压、角膜内皮到ICL距离、拱高和房角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术前相比,V4组和V4c组术后房角均显著变窄(P均<0.01),SSA分别减少了43%~47%和39%~40%,但两组患者术后的眼压同术前相比均无差异(P均>0.05)。结论 V4和V4c型ICL植入术后,患者的前房角均显著变窄,且房角狭窄程度相似。由于V4植入术前的预防性虹膜周切和V4c的中央圆孔设计,两种ICL植入术后均未引起眼压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矫正超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超高度近视患者20例40眼接受普通型ICL或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治疗,术前屈光度球镜-10.0~-18.0D,柱镜-0.25~-3.00D,等效球镜-15.32D,术后随访12mo,观察指标包括UCVA,BCVA、角膜地形图、主观和客观验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结果:术后12mo,裸眼视力≥0.8者占80.0%(32眼)。30.0%(12眼)的术眼BCVA较术前提高1行,15.0%(6眼)的术眼BCVA较术前提高2行。术后12mo术眼屈光度在±0.50D者达70.0%(28眼)。术前患者平均眼压为16±2.8mmHg,术后6mo平均眼压为17±3.4mmHg,术前术后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518,P=0.776),术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2823±243.6个/mm2,术后6mo平均为2709±273.2个/mm2,术前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794,P=0.422)。未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结论: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技巧在中央孔型ICL V4c植入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5-09/2016-08在我院行ICL V4c植入术的近视患者72例141眼采用改良手术技巧,包括2.8mm透明角膜单切口、ICL植入前免前房黏弹剂等。监测术后6h内眼内压,术后随访2a观察视力、屈光度、眼内压、角膜内皮细胞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通过透明角膜2.8mm单切口植入中央孔型ICL V4c,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术后6h内有一定的高眼压发生率,尤其是术后2h眼内压最高,95.7%的术眼眼内压能够在术后6h恢复到正常范围,且术后2a内眼内压平稳。术后6mo,1、2a本组患者累积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4.70%、7.59%、9.63%。术后2a随访期间无晶状体混浊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中央孔型ICL V4c植入术中采用的改良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