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发性和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复发性胰腺炎约占急性胰腺炎的10%~20%,其部分病因与急性胰腺炎相同,如胆石、高血脂、高血钙,治疗同急性胰腺炎,但部分病因与慢性胰腺炎相仿,如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壶腹乳头狭窄、胰管炎症后狭窄、胆总管囊肿、乳头上皮瘤、十二指肠梗阻,还有一些病因不明。临床上,有反复发作性中上腹痛放射至背,有局部压痛,血尿淀粉酶增高。诊断采用B超检测有无结石,ERCP排除胰管结构  相似文献   

2.
胰管结石临床上比较少见,正常人群发病率〈1%,其形成和发展与慢性胰腺炎(CP)互为因果。据统计,90%以上的酒精性CP合并胰管结石,20%~50%的CP在发病2年后形成胰管结石。结石所导致的胰管阻塞是临床出现腹痛、反复急性胰腺炎(AP)发作、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的重要原因。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以来共收治胰管结石患者28例,均行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胰管反流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AGP)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死亡率达10 %~ 15 % [1] 。其发作可能与胰管反流有关。为此 ,我们研究AGP与胰管反流之间的关系 ,以证实胰管反流是诱发AGP的可能因素。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94年 1月~ 1998年 12月间 16 3例胆囊结石病患者 ,曾行胆道手术 (包括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引流 )。其中男 48例 ,女 115例 ,年龄为 2 5~ 74岁 (平均 5 6岁 )。二、方法有AGP(B超或CT证实 )病史者 14例 ,无AGP病史的149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术中经胆囊管或T管作胆总管造影。造影剂为 30 %胆影葡胺 ,当胆总管注入 10m…  相似文献   

4.
胰胆管汇合     
胆总管和主胰管远端的解剖特点在胰胆管疾病中的地位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两管可呈单独或汇合成共同通道,(下称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作者对259人行ERCP示有两管汇合者占63%。胰胆管汇合畸形(APBD) 在APBD者,其胆总管和主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这可能系胎儿期管上皮细胞异常增生所致。APBD的发生率为1.5~3.2%。胰管连接在胆总管上者称P-B型,反之则称B-P型。  相似文献   

5.
ERC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RC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例不明原因RAP患者。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25~65岁,中位年龄38岁,病程1~2年,发病次数2~5次。10例在急性发作期,5例在发作间期行ERCP诊治。结果15例患者经ERCP明确病因者6例(3例胆管微结石,1例胆总管末端小囊肿,1例胰管小结石,1例胰管蛋白栓子),可疑病因者6例(乳头旁憩室2例,十二指肠乳头炎4例),未明确病因者3例。根据ERCP检查结果,9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6例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术后随访2年,15例患者均未复发胰腺炎。ERCP和EST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无其他并发症。结论ERCP对不明原因RAP有明确病因和指导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随机分为内镜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内镜治疗组在入院48小时内行逆行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ade cholangiography,ERCP),胆总管结石行乳头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网篮取石,如胆总管结石多且大、无法一次取尽者或未发现结石,则行鼻胆管引流(Endoscope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乳头狭窄、反复多次发作胰腺炎.虽胆总管未见结石也行乳头肌中小切开。结果内镜治疗组在腹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胰腺炎随访复发率等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结论内镜治疗ABP安全有效,且能减少ABP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ERC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5例不明原因RAP患者.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25 ~ 65岁,中位年龄38岁,病程1 ~ 2年,发病次数2 ~ 5次.10例在急性发作期,5例在发作间期行ERCP诊治.结果 15例患者经ERCP明确病因者6例(3例胆管微结石,1例胆总管末端小囊肿,1例胰管小结石,1例胰管蛋白栓子),可疑病因者6例(乳头旁憩室2例,十二指肠乳头炎4例),未明确病因者3例.根据ERCP检查结果,9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6例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术后随访2年,15例患者均未复发胰腺炎.ERCP和EST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ERCP对不明原因RAP有明确病因和指导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病人患上腹部疼痛并有血清淀粉酶升高的情况下,往往提示是胰腺炎。但在许多其他疾病也可以有血清淀粉酶升高,特别是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与之极为类似,且也往往继发胰腺炎。由于胆总管结石患者宜作早期手术,而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则应避免手术,故需要找出鉴别二者的标准。本文试图在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验各方面找出最有利于鉴别胰腺炎和伴高淀粉酶血症的胆总管梗阻的因素。在患胆总管结石而无胰腺炎,但又有血清淀粉酶增高的情况下,与胰腺炎鉴别往往是相当困难的。作者对37例经外科或X线确诊为急性胰腺炎、不伴有胰腺炎的胆总管结石或伴有急性胰腺炎的胆总管结石等患者作了研究。发现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右上腹部比伴  相似文献   

9.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梗阻性和急性非梗阻性两种类型.急性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指影像学提示有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扩张,同时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胆汁淤积的胰腺炎,对于这类患者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对治疗及预防复发均具有肯定的作用[1],但对于有明确的胆囊结石、明显的肝功能损害、胆汁淤积,而没有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扩张的急性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需不需要行ERCP+EST+ENBD尚没有系统的研究和定论.  相似文献   

10.
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可以引起慢性腹痛,甚至急性胰腺炎的反复发作,针对胰管结石治疗的目标是彻底取净结石,解除胰管梗阻,保持胰液引流的通畅⑴。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胰管多发结石简便有效,现报道我院内镜联合ESWL治疗胰管多发结石一例。  相似文献   

11.
胰管结石临床上比较少见,正常人群发病率<1%,其形成和发展与慢性胰腺炎(CP)互为因果.据统计,90%以上的酒精性CP合并胰管结石,20%~50%的CP在发病2年后形成胰管结石.结石所导致的胰管阻塞是临床出现腹痛、反复急性胰腺炎(AP)发作、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的重要原因[1].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以来共收治胰管结石患者28例,均行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管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群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增加,导致胆囊结石、胆道结石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发病率在15%-30%。近年来内镜技术已由一种诊断方法转变成为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可诱发胆道逆行感染、胃肠道及胆胰管损伤,严重者还可出现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3]。本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住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开始采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80例,并发症明显减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胆总管、胰管汇合部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给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等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对70例人尸体的胆总管与胰管汇合部进行了解剖、测量并统计。结果胆总管入十二指肠角:成人41.1±1.75o、儿童40.1±1.72o,胆总管肠壁内段长度:成人1.04±0.42cm、儿童0.89±0.63cm;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中1/3者44例,占总例数的67%,其余开口于降部的上1/3或下1/3;十二指肠大乳头至胃幽门间距:成人9.84±1.58cm、儿童8.26±1.64cm;至上颌中切牙间距:成人74.58±1.77cm,儿童69.63±2.08cm,胆总管、胰管汇合共同开口41例,占分型数50例的82%,其余为分别开口。结果提示胆总管入角越小其肠壁内段长度越长,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降部中1/3后内侧壁者及胆总管与胰管共同开口者占多数,并对其临床意义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超声内镜(EUS)在可疑胆胰病变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急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胆总管扩张或反复腹痛等病史的患者,经腹部B超、CT和/或MRCP检查可疑胆胰病变,术前行EUS检查诊断,并经ERCP确认.结果 15例患者确诊胆总管结石并行EST取石术9例,确诊壶腹部肿瘤2例,胆管内乳头状瘤2例,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1例,胰管结石1例.结论 EUS对可疑胆胰病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特别能提高胆总管结石确诊率,高于MRCP检查,并能指导ERCP,提高治疗效果,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15.
胆石性胰腺炎是指因胆石症而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约占急性胰腺炎的40~60%,我国的急性胰腺炎亦多系胆石症所致.胆石性胰腺炎无论在发病机理、自然病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均与酒精性胰腺炎有所不同.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此症作了较深入的研究,现根据有关国外文献对胆石性胰腺炎作如下综述.发病机理关于胆石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1901年,Opie根据1例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而死亡者的尸体解剖中,发现有一枚结石嵌顿于Vater壶腹,提出了急性胰腺炎的"共同通道学说".他认为结石嵌顿阻塞了胆汁与胰液的共同通道,使胆汁返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导致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但是,"共同通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和胆总管结石常可引起肝外胆管梗阻,但是非结石性慢性胰腺炎也是引起肝外胆管梗阻并导致胆汁郁积的常见原因则却未被充分认识。本文报告38例非胆石性慢性胰腺炎均由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经皮穿刺胆管造影术或静脉胆管造影术证实胰腺内末端胆总管有狭窄者11例,其中10例在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时出现暂时的胆汁郁积,6例最后因胆汁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通过内窥镜电切胆道口括约肌以清除胆总管结石。自1974年12月起,作者为47例胆道结石患者施行了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手术指征为:闭合性残余结石20例,开放性残余结石5例以及全结石(Panlithiase)(胆囊及胆总管)22例。全结石组的特征为年龄显著较高(平均77岁)以及几乎都有严重胆管炎。47例中手术获得成功者38例(81%),而38例中由胆道排石者35例,括约肌切开术后结石自行排出者占71%,钳出者占29%。部分患者在术后数日进行了十二指肠-胆道逆行钡剂造影的研究,并通过内窥镜以带有气囊的导管测量了括约肌切开处的确切大小。38例手术成功者中有4例发生即时并发症(占10%)。其中出血2例,感染1例,急性胰腺炎1  相似文献   

18.
十二指肠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由于其微创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但是 EST 治疗胆总管结石所引起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胰腺炎、胆管炎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受损导致的反流性胆管炎和结石复发等,发病率仍较高。而 EPBD 虽可以保护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具有较高的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亦较 EST 少,但因气囊压迫胰管开口,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1],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如何在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中取得更好的疗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已经成为广大临床工作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 EPBD 治疗胆总管结石,旨在探讨该方法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1岁,因腹痛1个月于2000年9月27日入院。1周来腹痛加剧,尿色深黄,无发热。既往无胰腺炎病史。体检:无黄染,腹软,右上腹压痛(+),肝区叩痛(+)。丙氨酸转移酶215u/L,门冬氨酸转移酶96u/L,碱性磷酸酶249u/L,γ-谷氨酰转肽酶264u/L,总胆红素26.7μmol/L,淀粉酶360u/L。CT: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胆总管内见结石影。29日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降部多量深绿色胆汁。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直径15mm,内无结石影,下端呈锥形。其下方为扩张的腹头部胰管(7mm),并见7×10mm椭圆形充盈缺损,体尾部胰管正常。胰胆管共同开口,共同管长9mm。10月2日患者腹痛加重,伴黑便,巩膜黄染,大便潜血(+)。5日腹痛及黄疸渐缓解。8日复查ERCP:十二指肠乳头充血水肿,开口边缘一处糜烂。胆总管直径12mm,胰头部胰管最大径4mm,无充盈缺损。20日复查血生化正常。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130例逆行胆道胰管造影诊断胰腺炎的经验。130例病人分两组。第一组77例,有慢性肤腺炎的临床与生化表现,并有以下症状:连续发作的腹痛,体重明显减轻,胰腺钙化或胰外分泌功能障碍。第二组53例,有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症状,诊断不如第一组肯定,症状可来自胰腺功能正常者的急性发作,但也可系隐匿性慢性胰腺炎的发作。造影结果:胰管的X线表现分为明显变化与轻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