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3个不同产地小油桐种子对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性,确定其辐射处理的半致死剂量.方法 以种子50%发芽率为基准,通过直线回归方程计算3个不同种源的小油桐种子60Co-γ射线辐射的半致死剂量. 结果 和结论 3个不同种源的小油桐种子的辐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178 Gy(广东)、132 Gy(海南)、198 Gy(印度).60Co-γ射线辐射可引起幼苗某些表型发生改变,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小油桐叶片形状发生多种变异.研究结果 可作为重要药用及能源植物小油桐辐射诱变育种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油桐叶中总多酚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小油桐叶中总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最适宜条件下对小油桐叶中总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没食子酸对照品在浓度为0.002~0.010 g·L-1范围内与吸光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小油桐叶片中总多酚含量为6.74%,RSD为0.75%;样品溶液在10~90 min内基本稳定(RSD=0.28%);精密度试验RSD为0.23%:重复性实验RSD为1.01%;平均回收率为99.85%.结论 该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3.
药用及能源植物小油桐的非试管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药用及能源植物小油桐非试管快繁技术.方法 以小油桐2~3 cm长、携带单腋芽的微茎段作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细胞生长素IBA对其生根再生成完整植株的影响.结果 用1 mg/L IBA处理1 h再生植株效果最佳,其生根率高达96.7%,生根时间为(18.2±2.0)d,新生根的数量为(6.3±1.8)条,平均总根长达(6.8±3.5)cm.结论 此项以微茎段作外植体的非试管快繁技术,操作简单,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得大量小油桐完整再生植株,适用于工厂化育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温度、超声波频率、料液比、处理时间等因素对超声波法提取能源植物小油桐种子油脂的影响,以及超声波法的优越性.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对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比较了超声波法与传统索氏法的提取时间、所得油脂的理化性质.结果 试验数据表明,温度对超声波法提取小油桐油的影响不大,其余各因素影响大小次序为:超声波频率>处理时间>料液比;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超声波频率为40 kHz,料液比为1:10,处理时间为30 min.超声法所得油脂的理化性质与传统索氏法所得油脂基本相同,但提取时间远远少于后者.结论 超声波强化提取油脂工艺在小油桐生物柴油的制备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取鉴定紫丁香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从紫丁香中提取脂溶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从紫丁香中分离鉴定了13个脂肪酸成分和1个甾类成分,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79.5%。主要为亚油酸(36.41%)、油酸(15.93%)、棕榈酸(7.07%)、硬脂酸(5.16%)、花生酸(2.15%)和(3β,5α,24S)-豆甾-7-烯-3-醇(9.93%)。结论:紫丁香所含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主要脂肪酸是亚油酸和油酸。  相似文献   

6.
小油桐叶超临界CO2萃取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小油桐叶生物活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GC-MS技术分析小油桐叶的超临界CO2萃取物.结果 超临界CO2萃取后.应用GC-MS分析得到70个峰,确定了其中43种化合物(占61.43%),其中含量占1%以上的有16种化合物,占所有化合物总量的81.36%.含量最为丰富的4种物质依次为:22,23-二羟基豆甾醇,占16.14%;α-维生素E,占15.18%;β-香树素,占7.73%;三十二烷醇,占7.02%.此外,检测出小油桐叶富含γ-维生素E(2.88%),维生素E总相对含量高达18.06%.结论 小油桐叶富含多种抗肿瘤、抗病毒、抗真菌及细菌的成分,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胆固醇酯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方法 :采取空腹静脉血测定CHF患者血清TG ,TC ,HDL和LDL水平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胆固醇酯脂肪酸的组成 ,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间血清TC ,TG ,HDL和LDL水平均差异无显著性 ;CHF患者血清胆固醇酯脂肪酸组成中花生四烯酸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亚油酸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CHF可导致血清胆固醇酯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对叶大戟种子油脂成分。方法采用索式提取法提取对叶大戟种子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对叶大戟种子油中共鉴定出10种脂肪酸,其主要脂肪酸成分为棕搁酸5.608%,硬脂酸2.219%,油酸13.857%,亚油酸17.623%,a-亚麻酸50.854%。结论对叶大戟种子因富含人体必须脂肪酸而极具开发价值,尤其是a-亚麻酸和亚油酸占到了对叶大戟种子油的68.477%。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玫瑰茄花萼中提取的油脂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玫瑰茄花萼中的油脂,甲酯化后运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玫瑰茄花萼油脂中含有17种脂肪酸,其中主要的脂肪酸为亚油酸(45.03%)、油酸(23.62%)、棕榈酸(22.91%)、硬脂酸(3.41%)、(10E)-10-十九烯酸(1.91%)、棕榈油酸(0.84%)、花生酸(0.53%)和肉豆蔻酸(0.34%)。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1.40%以上。结论:玫瑰茄油脂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0.
宋建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56-56,66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巴戟天中多糖含量的差异,为巴戟天的组方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三种不同产地的巴戟天样品进行多糖提纯,比较不同产地巴戟天中多糖含量差异及提纯多糖得率差异。结果广东巴戟天中多糖含量为2.37%,得率为3.97%,海南巴戟天多糖含量为2.16%,得率为2.92%,福建巴戟天中多糖含量为1.59%,得率为3.24%,其中广东巴戟天多糖含量及提纯得率最高。结论广东巴戟天多糖含量较为丰富,以多糖为有效成分的组方中,宜采用广东巴戟天多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化番荔枝子油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渗漉法、索式提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番荔枝子油,以番荔枝种子的出油率为指标,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对最佳提取方法进行工艺的优化,并采用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 索氏提取法提取的番荔枝子油得率最高;索式提取法提取番荔枝子油的最佳工艺为:采用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为80℃,回流时间为90min,番荔枝子油的出油率为(22.28±0.21)%。GC-MS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所得的番荔枝子油的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为:棕榈酸(9.92%)、亚油酸(20.49%)、油酸(56.50%)及硬脂酸(9.14%)。结论 该实验优选出的索氏提取工艺稳定,番荔枝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经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延胡索炮制前后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炮制前后延胡索中的脂溶性成分含量及其成分的变化。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用2%硫酸-甲醇在70℃下甲酯化,用GC-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组成和含量。结果:从延胡索中得到7种脂肪酸,含量为81.685%,含量较高的为反亚油酸(45.881%)和十六酸(12.437%);而从醋制延胡索中也得到7种脂肪酸,含量为59.505%,含量较高的为反亚油酸(22.296%)、二十二酸(10.004%)和(Z)-9-十八烯酸(9.692%)。结论:炮制前后的延胡索中脂溶性成分主要是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优势;未炮制和炮制延胡索的脂溶性成分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其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白芥子中脂溶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日葵  林一星 《重庆医学》2012,41(26):2749-2750
目的分析和鉴定白芥子中脂肪酸及其他脂溶性成分。方法将白芥子粉碎后过40目筛,用石油醚(60~90℃)回流提取,提取液经浓缩后进行甲酯化,并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脂肪酸及其他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白芥子石油醚提取物中检测出23种物质,鉴定出其中的18种脂肪酸和5种非脂肪酸成分。主要脂肪酸成分为:芥酸(45.93%)、油酸(23.66%)、亚油酸(9.72%)和顺-11-二十碳烯酸(4.81%),以及少见的脂肪酸2-己烷基环丙烷癸酸和2-己烷基环丙烷辛酸。结论白芥子中不饱和脂肪酸为其主要成分,主要为芥酸、油酸、亚油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美花圆叶筋骨草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美花圆叶筋骨草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从美花圆叶筋骨草挥发油中鉴别出了29个成分,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8.12%。其中脂肪族烯醇类成分6个,占总量的39.63%;脂肪酸类成分5个,占总量的49.42%。结论:美花圆叶筋骨草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Z,Z,Z]-9,12,15-十八碳三烯-1-醇,含量为34.39%;正十六酸(棕榈酸),含量为42.79%。  相似文献   

15.
茶枝柑橘核油脂的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茶枝柑橘核油脂中脂肪酸的组成;比较不同采收日期的茶枝柑橘核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方法 采用质谱检测器,VF-5MS(30 m×0.25 mm×0.25 μm)柱为分离柱,在160~230 ℃程序升温,不分流进样,进行GC-MS分析;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酸价,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过氧化值。结果 从茶枝柑橘核油脂中共分离鉴定出6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和油酸。酸价在1.3~3.8 mg/g范围内,过氧化值在0.16~0.23 g/100 g范围内。 结论 茶枝柑橘核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5%以上。  相似文献   

16.
王勇  陈硕  李泽友  张俊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01-1703,1707
目的:研究海南产黄皮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皮叶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皮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出41个峰,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9种成分,所鉴定的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以上,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β-石竹烯(44.721%)、α-石竹烯(23.236%)、α-葎草烯(6.050%)、石竹烯氧化物(5.511%)、橙花叔醇(3.635%)等。结论:海南产黄皮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及其氧化物,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与其他产地黄皮叶挥发油成分及含量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