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萍  王春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833-383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及并发症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其间,山西省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349例根据支原体抗体等测定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349例患者中,24例仅限于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支气管炎,325例确诊为MPP,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系统的肺外并发症,4例表现为典型的川崎病(KD),1例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血液系统异常等较严重而复杂的并发症,102例患儿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34例患儿并发典型的哮喘发作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多侵犯肺部,但其肺部并发症多且严重,可涉及多个系统及多个脏器,而且此感染常年均可发病,发病年龄越来越小,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小的仅3个月,不仔细观察病情变化,综合分析病情特点,易造成临床误诊、漏诊,给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及其肺外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用血清冷凝集试验及测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确诊MPP172例,其中有肺外并发症者52例,并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1996年5月到1998年5月收治的960例肺炎中有MPP172例,占同期肺炎的18%(172/960),合并肺外并发症的52例,占肺炎总数的5.4%(52/960),占MPP总数的30.2%(52/172)。治疗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治疗有特效。结论:MP是除细菌和病毒以外引起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且能引起肺外多种并发症,红霉素治疗有特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符合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的56例MPP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肺外系统损害的发病机制,可能是MP抗原与机体某些组织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免疫符合物,导致多系统的免疫损害.结论 应根据各自不同的病情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卢建忠 《河北医学》2013,19(3):420-422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外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8例出现肺外并发症的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肺外并发症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58例患儿中肺外单个系统受累者50例(96.21%),肺外并发症主要发生在消化、循环、皮肤、泌尿、血液等系统。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能引起肺部及其他多个系统损害,临床支原体感染患儿应对病情进行仔细观察和综合分析,迅速准确的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症的特点,总结治疗体会,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胸片特点,总结患儿肺外并发症表现,评估患儿治疗转归。结果:60例患儿中,57例(95.0%)患儿持续发热伴有刺激性咳嗽;胸片存在明显改变,但无特异性;25例(43.3%)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并发症、泌尿系统并发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血液系统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及皮肤黏膜损害等;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检测呈阳性;所有患儿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尚未发现耐药情况;有肺外并发症的患儿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在支原体肺炎痊愈后,肺外并发症均痊愈。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胸片情况和其他病原体导致的肺炎无明显差异,可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予以确诊,肺外并发症表现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并发症对症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9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学龄期儿童41例(51.9%)为主.症状以持续咳嗽79例(100%)、发热70例(88.6%)为主.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均治愈.结论小儿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早期诊断可结合血清学MP-IgM检测助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84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以学龄期儿童40例(47.6%)为主.症状以持续咳嗽84例(100%)、发热72例(85.7%)为主.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均治愈.结论 小儿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早期诊断可结合血清学MP-IgM检测助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MPP)肺外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该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42例MPP感染并伴有肺外并发症的患儿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另47例MPP感染但无并发症患儿纳入对照组。两组均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另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将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观察组患儿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发热、咳嗽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中排前3位的肺外并发症分别为血液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以血液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多见,发热时间长、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是其主要临床特点,阿奇霉素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周微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44-44,47
目的研究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1年全年以肺炎诊断收住我院儿科的支原体肺炎26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转归及预后等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肺外并发症者100例。其中心血管系统19例,消化系统34例,泌尿系统15例,皮肤损害14例,其他18例。患儿均使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262例患儿经治疗后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支原体肺炎不同年龄组儿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胸片改变及肺外并发症,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能取得满意治疗效果。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多系统多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肺炎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肺外并发症越来越多。作者对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本院确诊的MPP 63例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肺炎及肺外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MP感染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资料。结果132例MP感染患儿中,有肺外并发症33例。结论MP感染能引起小儿肺炎,并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损害,易造成漏诊、误诊,我院采用金标免疫斑点试剂法监测MP-1gM,使误诊率下降,有并发症者根据病情采取综合治疗,均痊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受损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2年-2007年收治的有肺外并发症的52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有肺外并发症的MP感染患儿,其中累及神经系统12例、血液系统8例、心血管系统6例、泌尿系统2例、消化系统5例、皮肤肌肉损害11例、多个系统损害6例,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缭合征1例,川崎病1例。结论:MP感染可引起多系统损害,肺外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MP-IgM抗体的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6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急性期5例表现肺实变,3例表现肺实变合并大量胸腔积液,3例表现肺部病变进展迅速.6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除应用抗生素治疗外,加用糖皮质激素,疗效满意.恢复期有4例患儿肺部病变迁延不愈,需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结论 对于病情重、进展快、肺实变、中大量胸腔积液、炎性指标明显升高、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及病变迁延不愈的支原体肺炎应高度考虑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可能性.一旦确诊,除抗生素治疗外,应积极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稳定后仍有肺实变者,应尽早行纤维支气管灌洗.  相似文献   

14.
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8年2月~2009年2月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并发症中,有28例(17%)出现心肌损伤.结论 心肌损伤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血清学检查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明娟 《吉林医学》2014,(24):5345-5346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8例儿童MP肺炎并发肺外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肺外并发症108例,发生率为46.35%,表现在全身各系统均有分布,其中以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受累居多,分别占合并肺外并发症MP肺炎患儿的42.59%和41.67%。CRP、ESR、肺实变影及发病7 d后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合并肺外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若临床发现CRP、ESR水平升高,且肺部有大片实质变影,应考虑为合并肺外并发症,因此,可及早给予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以免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MP)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之一,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小儿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部分患儿病情较重,常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出现肺外并发症,这可能与患儿机体免疫状态有关。本文通过对MP感染患儿和健康儿童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体液免疫在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20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主要集中于学龄儿童.发热74例(61.67%),持续性咳嗽63例(52.5%).多数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片呈斑片状阴影61例(50.83%),呈间质性损害22例(18.33%),肺门影增浓11例(9.17%).大多数患儿92例(76.67%)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黏膜的的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为阳性.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结论 儿童MPP好发于学龄儿童,肺外并发症也较常见,可累及多个系统.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阿奇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经临床及病原学检查确诊的 2 4例住院婴幼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多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 ,其病情重 ,并发症多 ,肺外并发症以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为主 ,其它如神经、皮肤、泌尿系统亦可受累。结论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学诊断有重要意义。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除选用红霉素、白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外 ,亦应注意综合治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变化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68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分轻、重度两组,观察两组患儿的病情,并与支原体抗体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68例MPP患儿中,重症48例,轻症20例,重症组与轻症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重症组WBC、CRP、中性百分比、PCT、ESR、LDH均高于轻症组(P0.05)。(2)患儿病情轻重与支原体抗体滴度倒数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呈正相关。结论随着患儿支原体抗体滴度的升高,患儿的病情也逐渐加重,所以检测MP抗体滴度可以早期判断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减少肺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3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6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1~3岁的婴幼儿为主。发热162例(82.65%),持续性咳嗽124例(63.27%)。多数肺部可闻及湿哕音,两肺呈斑片状阴影105例(53.57%),呈间质性损害35例(17.86%),大片状阴影23例(11.73%)。多数患儿(60.7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肺外并发症主要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结论儿童MPP好发于婴幼儿,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阿奇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