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与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治疗或穿刺证实的细菌性肝脓肿18例的临床和MSCT影像表现。结果:脓肿单发15例,多发3例;位于肝右叶15例,左叶2例,同时侵犯左、右叶1例。病灶直径约为2.5cm~5.8cm,CT平扫病灶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影,均匀或不均匀,边缘多模糊不清;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征,其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强,且增强持续时间延长,肿块较平扫明显缩小,有12例,双环征6例,簇状征或花瓣征4例,一过性增强征2例。结论:早期细菌性肝脓肿在临床症状和MSCT检查,特别是增强扫描有较典型的表现,对及早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在富血管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0例肝肿瘤分别于注药后25~30秒(动脉期),70~80秒(静脉期),180—240秒(延迟期)扫描,其中2例肝血管瘤延迟期近600秒,部分行多平面重建,观察肿瘤三期强化的方式和特征。结果:40例肝肿瘤(16例原发性肝癌,18例肝血管瘤,5例肝转移瘤,肝腺瘤1例),螺旋CT三期扫描是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最佳方法,能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征。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可鉴别不同富血管肝脏肿瘤的病变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典型肝脓肿的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确诊的不典型肝脓肿的螺旋CT三期增强表现.结果不典型肝脓肿CT平扫为均匀或不均匀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影.三期增强扫描可见:(1)动脉期:病灶周边肝段短暂强化,病灶内斑片状强化;(2)门脉期:细网格征,周边多囊征,蜂窝征,晕征;(3)延迟期:持续强化征,病灶缩小征.结论不典型肝脓肿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不典型肝脓肿(AHA)的螺旋CT表现,着重其增强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抽吸证实的14例不典型肝脓肿的螺旋CT平扫及增强资料.结果不典型肝脓肿平扫多呈低密度肿块,其增强后可见"实质充填征","蜂房征","环内环征","一过性强化征".结论不典型肝脓肿平扫缺乏特异性,增强后以及动态增强后可见一些特征性表现,可提高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在肝脓肿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肝脓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8例肝脓肿患者纳入本研究,全部行16层螺旋CT的平扫、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检查,部分患者行延迟扫描,分析肝脓肿的16层螺旋CT表现.结果 肝脓肿在16层螺旋CT扫描征象上具有多样性,其CT表现与肝脓肿所处病理阶段密切相关.结论 16层螺旋CT为准确诊断肝脓肿提供了客观影像学依据,对判断肝脓肿的病理过程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CT对肝脓肿的研究已较多经验,螺旋CT对肝脓肿的诊断报道不多。本研究对行螺旋CT双期扫描并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肝脓肿的螺旋CT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脓肿的螺旋CT表现特征,着重讨论动态增强扫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已证实的肝脓肿的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增强扫描表现为:(1)高灌注异常:非病变肝组织一过性不均匀强化。(2)边缘强化:肝脓肿灶周环状或不规则强化。(3)分隔状强化:肝脓肿整个病灶呈蜂窝状,簇状,分隔状持续强化。结论 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肝脓肿的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25s,60s和120s。结果:肝脓肿增强扫描的典型CT表现为:①动脉期灶周楔形或片状一过性强化;②门脉期显示环靶征,簇状征;③延迟期脓肿壁及水肿均为等密度,仅坏死区无强化呈低密度。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脓肿具有特征性,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肝癌(SHCC)在16层螺旋CT(SCT)多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及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搜集53例SHCC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34~40 s、门脉期65~80 s、延迟期4~6 min,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注射,速率为3 mL/s,剂量为85~95 mL,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结果共发现70个病灶,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70.0%、97.1%、82.9%和87.1%,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结论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SHCC在增强中的血供变化特点,提高了SHCC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间经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肝肿瘤患者52例,均采用16层螺旋CT检查,平扫后进行多期增强扫描。观察肿瘤供血、位置、不同时期强化特征、与肝脏关系及周围组织关系。结果:平扫高密度检出4例,低密度检出40例,检出率为84。62%,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及延迟期检出率分别为92.31%、92.31%、78.85%、84.62%。综合多时相增强扫描仅1例未检出,总检出率98.08%。不同扫描方法检出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可有效提高肝肿瘤定性、定位及确定血管走向,为手术奠定基础,但仍应以活组织检查为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对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及临床最后诊断的23例肝血管瘤患者CT资料.结果 23例27个病灶中有22例24个病灶平扫表现为低密度,1例3个病灶平扫表现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27个病灶均出现边缘结节状和(或)斑状强化,且强化环绕病灶周围.门静脉期22个病灶强化范围向中心扩散、延伸;5个病灶完全强化.延迟期27个病灶均完全强化或大部分强化.结论 16层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肝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探讨其对肝内实质性占位病灶的诊断价值,分析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48例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增强(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及延时期增强)扫描资料。结果48例69个病灶在平扫时66个病灶(957%)显示为低密度,3个病灶(43%)为等密度;增强后62个病灶(8986%)于动脉期出现病灶边缘结节状或斑块状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病灶内增强范围逐渐扩大且密度逐渐均匀且有下降,延时期扫描病灶大部分或全部强化,密度与肝实质相等或略高。4个病灶(577%)动脉期表现为致密结节强化影(直径<2cm)门脉期及平衡期密度逐渐下降,延时期扫描病灶与肝实质等密度;3个病灶(435%)动脉期未见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少量强化,延时期扫描病灶为等密度。提示多层螺旋CT增强四期扫描可清楚显示肝血管瘤的典型CT表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肝脓肿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肝脏局灶性病变。CT特别是螵旋CT的问世,明显提高了肝脓肿的术前诊断。但肝脓肿因其炎症演变阶段的不同,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其临床表现趋于不典型,CT征象亦趋于多样性。为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率,探讨不典型肝脓肿的CT征象,现将2002年9月-2005年12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7例51个不典型肝脓肿的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肝脓肿诊断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 3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肝脓肿的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2 5s、6 0s和12 0s。结果:肝脓肿增强扫描的典型CT表现为:①动脉期灶周楔形或片状一过性强化;②门脉期显示环靶征、簇状征;③延迟期脓肿壁及水肿均为等密度,仅坏死区无强化呈低密度。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脓肿具有特征性,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肝脓肿根据其炎症演变的不同阶段,脓肿形成的程度不同,而具有不同的CT表现,有些作者强调其在CT扫描中无特殊表现,在诊断上仍存在些问题.为了提高对本病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我们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