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胸腔镜入路和胸骨正中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MG),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1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的50例胸腺瘤并M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2组,其中,行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22例,行胸骨正中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28例,2组患者均切除胸腺和清扫前纵隔脂肪组织。结果VATS组无围术期肌无力危象发生,胸骨劈开组中2例发生围术期肌无力危象,2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均较开胸组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胸腺瘤并MG技术上是可行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舒骏  薛洋  曾富春  丛伟 《四川医学》2012,(11):1902-1903
目的通过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与胸骨正中切口(trans-sternal,TS)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早期疗效比较,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7月~2011年7月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4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VATS组(18例)和TS组(24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等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TS组,两组均无肌无力危象发生。VATS组和TS组有效率分别为83.3%(15/18)和87.5%(2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安全可行、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切口美观等优点,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方法比较,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胸腔镜入路和胸骨正中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2~10月,行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20例,同期行胸骨正中人路胸腺扩大切除术32例;胸腔镜组采用右侧胸腔三孔法,胸骨正中入路组则完全切开胸骨,两组病人均切除胸腺和清扫前纵隔脂肪组织.结果 胸腔镜组与胸骨正中入路组比较,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量减少,术后不必使用镇痛药物,术后入住ICU比例非常低,这些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总住院费用和缓解好转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术比较,手术切口小,体内无残留金属异物,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中远期效果无差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传统胸骨正中劈开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下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VATS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两组患者分别通过胸骨正中劈开方式和VATS行胸腺完整切除和前纵隔脂肪组织清除术来治疗MG,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生并发症和疗效等方面的异同。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90.5±11.1)min、术中出血量(103.1±8.5)mL、术后胸管放置(2.6±0.6)d、术后住院(5.2±2.4)d等优于开胸组(92.3±12.3)min、(206.1±28.2)mL、(5.6±1.2)d、(9.6±3.1)d;VATS组有l例术中诊断为恶性胸腺瘤改为正中开胸手术,开胸组有2例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两组围术期均无临床死亡。术后全部患者得到随访,VATS组和开胸组术后缓解好转率均为75.0%。结论 VATS下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疗效可靠等优点。是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09年9月本院收治的34例经胸腔镜行胸腺扩大切除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VATS组),并与2005年11月-2008年5月27例经胸骨正中劈开行胸腺切除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胸骨劈开组,TS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应用哌替啶镇痛剂量、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VATS组34例患者成功完成胸腺切除及前纵隔脂肪清除,全组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出现肌无力危象1例(2.94%)。VATS组与TS组比较,术中出血量[(102.64±65.51)mL vs (187.40±68.08)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00% vs 11.76%)、术后应用哌替啶镇痛剂量[(19.11±30.19)mg vs (62.96±77.94)mg]及术后住院时间[(9.64±5.53)d vs (13.89±6.75)d]均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ATS组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2.7个月,症状改善率84.85%,完全缓解率27.27%,与胸骨劈开组(84.62%,23.0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经胸腔镜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安全可行、效果良好,并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以及切口美观等优点。与传统胸骨正中劈开方法比较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52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或者单纯胸腺增生的患者在胸腔镜下完成胸腺瘤、胸腺扩大切除术。结果手术均在VATS下完成,无中转开胸者,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胸腺增生45例,胸腺瘤7例。随访6~12个月,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42例,无效4例。结论 MG患者行VATS胸腺瘤、胸腺扩大切除术安全、可行,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右胸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胸骨部分劈开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优缺点.方法 2001年8月至2006年9月我科3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用VATS经右胸前侧径路行胸腺切除及纵隔脂肪清除(VATS组),并与40例胸骨劈开胸腺切除(胸骨部分劈开组)比较.结果 VATS组中31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电凝钩伤及头臂静脉干而中转开胸止血,术后无1例发生肌无力危象,亦无手术死亡.胸骨部分劈开组术后5例发生肌无力危象,呼吸机支持后恢复,1例术后2 d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与胸骨劈开组相比,VATS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危象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术后MGFA 评分和溴化吡啶斯的明用量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 P<0.05).结论 VATS经右胸前外侧径路行胸腺切除安全、可行,与胸骨部分劈开径路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Yu L  Wanf TY  Ma S  Jing Y  Li JY  Jiang J  Zhang YF  Zang N  Huo C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5):3171-3173
目的 通过比较胸腔镜与胸骨劈开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探讨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行分析1991年至2003年采用胸腺切除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非胸腺瘤)患者204例,其中胸骨劈开术161例,术后随访5年;胸腔镜手术43例,术后随访3年.结果 胸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32±32)min,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4例,术后1、3年的完全稳定缓解(CSR)分别是34.9%和46.5%;而胸骨劈开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6±18)min,肌无力危象41例,术后1、3、5年的CSR分别是26.7%、35.4%和40.4%.结论 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能取得胸骨正中劈开手术同样理想的中远期治疗效果.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应尽早行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胸骨劈开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近期和中远期疗效.方法 本院53例诊断为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MG)并接受胸腺扩大切除术的患者.其中胸腔镜下完成38例,胸骨正中劈开完成15例.所有患者术后都接受电话随访,随访时问超过3年.结果 全组无重大手术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VATS组术后出现1例(2.6%)肌无力危象,开胸组术后4例(26.7%)出现肌无力危象.与开胸组比较,VATS组术中出血量更少,(88.1±34.1)ml Vs (352.5±97.0)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术后住院时间更短(6.8±2.0)天Vs(9.5±3.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手术时间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VATS组术后平均随访48.3 (38-98)个月,术后症状缓解率94.7%,其中完全缓解率63.1%,与胸骨劈开组(8 0.0%,1 3.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较开胸手术有更好的围手术期疗效,远期疗效两者相当,术中操作的规范性是保证手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传统经胸骨正中开胸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VATS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两组病人分别通过VATS和开胸方式行胸腺完整切除和前纵隔脂肪组织廓清术来治疗MG,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和疗效等方面的异同。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93±20.5)min、术中出血量(150±15.4)mL、术后胸管放置(2.5±1.4)d、术后住院(7.5±1.4)d等优于开胸组(122±26.3)min、(210±45.3)mL、(4.0±1.8)d、(9.5±1.7)d,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ATS组有1例术中诊断为恶性胸腺瘤改为正中开胸手术,开胸组有1例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两组围术期均无临床死亡。随访6~24月,VATS组和开胸组术后缓解好转率分别为83.3%、8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下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疗效可靠等优点,但对于恶性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建议开胸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胸腺扩大切除术与传统正中开胸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73例因MG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胸腔镜组71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症状完全消失9例(12.7%),药物治疗减量23例(32.4%),症状部分缓解38例(53.5%),症状无变化或加重1例(1.4%)。正中开胸组102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症状完全消失11例(10.8%),药物治疗减量40例(39.2%),症状部分缓解48例(47.1%),症状无变化或加重3例(2.9%)。胸腔镜组和开胸组术后近期缓解率分别为98.6%、97.1%,远期缓解率依次为91.5%、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后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低于开胸组[(5.3±177;2.6)分 vs.(6.2±177;1.7)分,P=0.047;(3±177;1)d vs.(6±177;2)d,P=0.021]。结论胸腔镜与正中开胸胸腺扩大切除术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患者症状缓解率满意。与正中开胸术式相比,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王雪海  甘崇志  谢家勇  陈凡  丛伟 《西部医学》2010,22(8):1425-1427
目的探讨经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效果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对1994-2005年接受了经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MG的143例患者接受了回顾性分析。对完全稳定缓解(CSR)率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平均年龄为36岁(10-73岁)。95例为非胸腺瘤型,48例为胸腺瘤型。平均随访时间86.2个月(16-161个月)。非胸腺瘤型MG与胸腺瘤型MG在临床特点和CSR率上有显著性差异(5年CSR率的比例前者为29.2%,后者为13.1%;10年CSR率前者为43.6%,后者为26.8%,P=0.023)。在非胸腺瘤型MG中,接受过激素治疗为预后不良的因素(危险度比:0.231,P=0.003),而早期的发病年龄是预后良好的因素(危险度比:3.516,P=0.047)。在胸腺瘤型MG中,接受过激素治疗为预后不良因素(危险度比:0.060,P=0.032)。结论经胸骨正中切口行胸腺扩大切除是治疗MG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胸腺瘤型MG和非胸腺瘤型MG在临床特点和预后上显著不同,在非胸腺瘤型MG中,预后因素为激素治疗和发病年龄,在胸腺瘤型MG中,预后因素为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效果,探讨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及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00-2007年外科治疗2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及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完全缓解有5例(23.8%)部分缓解14例(66.7%)无效1例(4.8%),死亡1例(4.8%)。病程长短、Osserman分型和胸腺的病理类型是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效果与病程、Osserman临床分型有关。结论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有良好的效果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Li JF  Li JR  Yang F  Jiang GC  W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3):2312-2314
目的评价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长期效果。方法对5年来同一医院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资料收集来自病历记录和电话随访。自2001年11月至2005年5月,连续1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接受了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19~48岁,平均33.4岁±9.4岁。多数经右侧入路完成胸腔镜下胸腺切除和前纵隔脂肪组织清除术。结果术后平均闭式引流2.1d±1.2d,平均术后住院6.3d±3.1d。围术期呼吸机辅助通气占28%(5/18),其中3例为术后短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不超过72h),另2例由于胆碱能或肌无力危象导致二次气管插管。全组失访2例,无死亡。随访时间26.4个月±10.9个月。根据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GFA)制定的标准进行疗效判定,9例(50%)完全稳定缓解(CSR),6例(33.3%)部分缓解,1例稳定(5.6%)。本组总有效率为83.3%。结论胸腔镜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安全可靠,长期效果肯定,疗效等同于其他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Chen JF  Tu YR  Li X  Lin M  Lai FC  Qu M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9):2770-2772
目的 评价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6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胸腺组织及前上纵隔的脂肪组织.结果 全组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8±2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0±29)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2±2.5)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8个月,完全缓解20例(32.3%),部分缓解32例(51.6%),稳定8例(12.9%),恶化2例(3.2%),总缓解率83.9%.结论 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技术可行、疗效可靠,具备微创、恢复迅速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