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丽  许斌兵  江继端  张敏  王珺 《西部医学》2018,30(6):872-875
【摘要】 目的 探讨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中的最佳剂量。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63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各21例。3组均选取L2~3或L3~4间隙穿刺,注射5%左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简称腰麻),A组给药10mg,B组给药125mg,C组给药15mg,记录3组患者最高阻滞平面、达到阻滞平面时间,记录镇痛不全、肌松不全、牵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统计麻醉前(T0)、麻醉1min(T1)、5min(T2)、10min(T3)、15min(T4)、30min(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B、C组最高阻滞平面高于A组,达到阻滞平面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阻滞平面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时间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点比较,3组T3、T4点MAP均下降,且C组下降较A组、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不全、肌松不全、牵扯反应略高于B组、C组,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左布比卡因125mg既可保证理想的麻醉效果和阻滞平面,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又可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薛志亮  崔杰  苗国庆 《当代医学》2010,16(16):148-149
目的探讨应用0.75%布比卡因1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1ml蛛网膜下腔阻滞(俗称腰麻),用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年龄25~35岁,身高1.60~1.70米,术前情况ASAⅠ~Ⅱ级,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50人,均未给予术前药,术前禁食水8~12小时。观察麻醉前后无创动脉血压(BP),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以及心率(HR)的变化情况;观察麻醉阻滞平面的位置;观察术中产妇对手术牵拉痛的反应。结果麻醉后SBP、DBP、MBP均下降,除2例使用麻黄碱,其余最低值均在安全范围内,且2分钟内恢复至正常范围内;HR加快,其值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并在手术前降至正常范围内;麻醉阻滞平面达到T6~T8;产妇对手术牵拉痛反应小,对麻醉满意。结论 0.75%布比卡因1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李传涛 《吉林医学》2011,32(12):2354-2355
目的:探讨不同比重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剖宫产孕妇循环的影响。方法:40例剖宫产术的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分别在蛛网膜下腔注入2 ml(0.75%布比卡因2 ml加10%葡萄糖溶液1 ml混合液)(A组)、0.5%布比卡因2 ml(B组)。记录各组麻醉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和手术时间;观察各组麻醉阻滞效果、麻黄碱用量;记录各组产妇在麻醉前、麻醉后仰卧、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各时间点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二组间的手术时间及麻醉至手术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 min收缩压A组高于B组(P<0.05);麻醉后10 min收缩压A组高于B组(P<0.05);麻醉后5 min舒张压A组高于B组(P<0.05);其他各时间点收缩压与舒张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阻滞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等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重比重对剖宫产患者循环影响较小,低血压发生率低,麻醉效果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82年11月始,用0.75%布比卡因,以成人0.4mg/kg体重、小儿0.3mg/kg,每3秒钟1ml的速度注入蛛网膜下腔。按重比重液原则调节体位。施行中、下腹、盆腔、会阴部及下肢各种手术333例。经临床观察,麻醉出现时间一般为3分25秒±1分23秒,完善时间为6分53秒±1分26秒,麻醉持续时间为4小时50分±1小时35分,布比卡因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副反应少。方法简便,用药量小,安全可取。  相似文献   

5.
王玉莲 《吉林医学》2011,(12):2365-2366
目的:观察剖宫产患者应用0.62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CSEA)的麻醉效果及呼吸循环功能变化,探讨其麻醉风险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同期行剖宫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0.75%罗哌卡因组(Ⅰ组n=40)、0.625%罗哌卡因组(Ⅱ组n=40)、0.5%罗哌卡因组(Ⅲ组n=40),三组均使用2 ml。观察记录三组SA后循环和呼吸参数变化及痛觉阻滞、运动阻滞到达不同平面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结果:三组患者麻醉后SBP、DBP、MAP、HR与术前比较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呼吸循环参数变化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Ⅰ组<Ⅱ组<Ⅲ组(P<0.01),维持时间Ⅰ组>Ⅱ组>Ⅲ组(P<0.01),三组麻醉效果Ⅰ组、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625%罗哌卡因2 ml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麻醉效果佳,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轻微,是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理想用药量。  相似文献   

6.
王润 《四川医学》2014,(6):668-669
目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作用时间对一些短小手术来讲,相对较长。本研究主要观察利多卡因对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作用时间的影响。方法6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2mL 0.5%布比卡因+0.6ml 2%利多卡因或2mL 0.5%布比卡因+0.6mL 0.9%生理盐水,观察其感觉和运动阻滞完全恢复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可以开始手术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多卡因感觉阻滞的最高平面高于生理盐水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时间利多卡因组长于生理盐水组。结论对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0.6ml 2%利多卡因会延长2ml 0.5%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陈金海  李煜  张永福 《吉林医学》2014,(18):3951-3951
目的:通过分析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探讨芬太尼最佳剂量。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术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腰部硬膜外麻醉方式。按照罗帕卡因(1.5 ml,浓度0.75%)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复合芬太尼2.5μg,B组复合芬太尼5μg,C组复合芬太尼7.5μg。对三组产妇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C组镇痛时间、麻醉效果明显高于A组(P<0.05)。C组产妇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1.5 ml,浓度0.75%)复合5μg芬太尼具有麻醉效果佳、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可作为剖宫产术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8.
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左旋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择期剖宫产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于L2~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分别注射0.75%左旋布比卡因1ml(观察组)和0.75%布比卡因1ml(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感觉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范围、VAS评分、下肢运动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Bromage评分、腹肌松弛程度、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麻醉效果对照组优73例,良17例,观察组优74例,良16例,优良率均为100%;两组产妇给药后在血压和HR等方面均出现轻度下降;低血压发生率对照组为10.0%,观察组为6.7%;感觉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运动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和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等方面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布比卡因阻滞麻醉效果满意且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小,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9.
许庆  张巍  瞿煦临  王晓瑛 《上海医学》2013,36(2):106-108
目的研究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急诊单胎产妇80例,孕周>37+1周,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复合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0.5%布比卡因6mg加舒芬太尼5μg和0.5%布比卡因10mg在L2与L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0),给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记录产妇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的变化。记录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阻滞平面及达到阻滞平面的时间,麻醉效果,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记录产妇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黄素使用情况。结果布比卡因组在T1至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复合组在T1至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高于布比卡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组内及组间各时间点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复合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阻滞平面显著低于布比卡因组(P<0.05),两组间达到阻滞平面的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的麻黄素使用率及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布比卡因组(P值均<0.05)。两组间麻醉效果及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0.5%布比卡因6mg复合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满意,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拟行剖宫产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接受5 g·L~(-1)布比卡因6.0 mg、100 g·L~(-1)葡萄糖0.5 mL、右美托咪定2μ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接受5 g·L~(-1)布比卡因6.0 mg、100 g·L~(-1)葡萄糖0.5 mL和生理盐水。观察两组产妇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感觉阻滞峰值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的差异;观察两组产妇在麻醉后寒战、嗜睡、低血压、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等各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麻醉前和注药后5、10、15 min及手术结束时平均MAP、HR、SpO_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峰值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27.34±5.91)、(28.58±7.65)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确切,可延长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并缩短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峰值时间,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的麻醉效能。方法:将100例剖宫产手术分为两组:布比卡因组(B组50例)、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50例)。B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75%布比卡因15 mg加10%葡萄糖0.1 ml,L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75%左旋布比卡因15 mg加10%葡萄糖0.1 ml。比较两组针刺测试感觉最高平面,改良Bromage评分,切皮即刻疼痛评分,记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6.7%和1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平面:B组最高达T3,其余最高感觉平面T4-6;L组最高平面T4,其余最高感觉平面T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皮即刻疼痛评分:两组所有患者均为0分,镇痛有效。运动阻滞评分:B组Bromage评分达3分时间为(12.2±2.4)min,L组Bromage评分达3分时间为(14.8±2.6)min,B组短于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布比卡因都可有效、安全地用于剖宫产手术,但左旋布比卡因的效能弱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适宜剂量。方法:将8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双盲分为4组:0.75%左旋布比卡因1.00 ml(7.5 mg) 10%葡萄糖1.00 ml 脑脊液1.00 ml(7.5 mg组);0.75%左旋布比卡因1.33 ml(10 mg) 10%葡萄糖1.00 ml 脑脊液0.67 ml(10 mg组);0.75%左旋布比卡因1.67ml(12.5 mg) 10%葡萄糖1.00 ml 脑脊液0.33 ml(12.5 mg组);0.75%左旋布比卡因2.00 ml(15 mg) 10%葡萄糖1.00 ml(15 mg组)。均于L2、3间隙行腰-硬膜外联合麻醉。记录四组孕妇温度觉和痛觉平面起效时间及达最高平面时间、感觉平面恢复至L1平面时间、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术中视觉模拟(VAS)评分、肌松效果、低血压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四组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感觉平面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感觉平面恢复至L1平面时间7.5 mg组和10 mg组均显著短于12.5 mg组和15 mg组(P<0.05)。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显示,剂量越大,运动阻滞越完善,但12.5 mg组和15 m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恢复时间、术中VAS评分和肌肉松弛效果四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mg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2.5 mg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重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行剖宫产术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R1组30例,采用0.5%罗哌卡因3 mL;R2组30例,采用0.5% 罗哌卡因2 mL;R3组60例,采用0.66%罗哌卡因2 mL;对照组60例,采用0.5%布比卡因1.6 mL,均由10%GS配制成重比重液,注药速度为0.1 mL·s-1.对4组患者麻醉前后MAP的降低幅度、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腹肌松驰程度及强化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麻醉前后血压降幅:R1组明显高于R2、R3及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高于R2、R3组(P<0.05);最高感觉阻滞平面:R1组中位数为T2,阻滞面最高,对心血管影响最大,对照组虽阻滞平面低于R2、R3组,但对循环的影响明显(χ2=89.045,P<0.01);4组患者腹壁肌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3组强化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R2组(P<0.05).结论 0.66%重比重罗哌卡因2 mL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剖宫产术,阻滞平面适当,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强化药使用率低,是产妇较满意的麻醉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布比卡因最佳剂量。方法:选择90例行剖宫产的孕产妇随机分为三组:5μg舒芬太尼+6.0mg布比卡因组(SB6.0组)、5μg舒芬太尼+7.5mg布比卡因组(SB7.5组)和9.0mg布比卡因组(B9.0组),穿刺成功后以45s匀速将混合局麻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记录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镇痛效果,肌肉松弛程度,牵拉反应与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及处理情况,新生儿1min和5min Apagr评分。结果:三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7.5和SB6.0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明显低于sB9.0组(P<0.01),且运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9.0组(P<0.05);SB6.0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SB7.5和B9.0组(P<0.01),达到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长于sB7.5和B9.0组(P<0.01);SB7.5和SB6.0组牵拉反应、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B9.0组(P<0.01)。结论:5μg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7.5mg等比重液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镇痛和肌肉松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瘢痕子宫剖宫产分娩的80例产妇临床资料,根据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方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研究,其中对照组给予布比卡因注射液单向注射,观察组采取布比卡注射液双向注射,观察两组手术不同时段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麻醉前、麻醉后即刻、5min、15min和手术结束后五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补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min、5min 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向注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双向穿刺给药的麻醉效果更佳,手术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对新生儿影响小,建议选择双向穿刺麻醉。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手术要求麻醉科医师按照母婴平安,不延长产程来处理。麻醉诱导要求迅速、效果确切、肌肉松弛、便于手术操作,保证母婴安全、又可行术后镇痛。目前,临床应用的较多的麻醉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硬膜外麻醉(EA),一种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本研究将对在EA下与CSEA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瘢痕子宫产妇102例,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照组实施单项注射,观察组实施双向注射,比较两组手术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指标、新生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 min、麻醉后15 min、手术结束,两组HR、MAP、Sp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平均补液量、新生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1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向注射相比,瘢痕子宫产妇实施剖宫产术分娩时行双向注射给药麻醉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更少,手术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0.75%布比卡因1 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1 ml蛛网膜下腔高位神经阻滞,麻醉区域上界达T4神经,用于子宫下端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产妇年龄22~30岁,身高1.60~1.70 m,体重76~101 kg,术前情况ASAⅠ~Ⅱ级,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50人,均未给予术前用药,术前禁食水8~12 h。观察麻醉后无创动脉血压(NBP),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以及心率(HR)的变化情况;观察麻醉阻滞平面的位置并调控阻滞平面达T4神经;观察术中产妇对手术牵拉痛的反应;有否呼吸困难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是否下降;观察胎儿取出后Apgar评分。结果:术毕离室前SBP、DBP、MBP、HR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产妇对手术牵拉痛反应小,VAS评分为0~2分;胎儿取出后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结论:0.75%布比卡因1 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蛛网膜下腔高位阻滞用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及丁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能、母婴安全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90例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单胎产妇均分为三组(n=30):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组(L1组),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组(L2组)和1.0%丁卡因组(D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程度、麻醉质量评价、术中BP、HR、SPO2变化、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新生儿1m in和5 m in Apgar评分。结果:L1组比L2组和D组起效慢,阻滞平面低,平面固定时间长。L2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比L1组和D组长。L2组和D组肌松评分优于L1组。D组术中低血压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L1组和L2组。结论: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剖宫产术,其麻醉效能等同于1.0%丁卡因,而副作用较1.0%丁卡因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布比卡因在蛛网膜下腔的阻滞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分为3组,选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方式。I组蛛网膜下腔使用O.25%布比卡因4ml;Ⅱ组蛛网膜下腔使用33%布比卡因3ml;Ⅲ组蛛网膜下腔使用o.5%布比卡园2ml。麻醉过程中连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无痛平面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麻醉镇痛效果好,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患者麻醉时间、无痛平面阻滞时间在同组闻无明显差异,而3个小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相同剂量的布比卡因,在蛛网膜下腔滞时,阻滞平面随布比卡因浓度的改变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