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总结先切断主支气管的全肺切除术用于治疗肺门肿块型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46例肺门肿块型肺癌开胸后先解剖肺门背侧胸膜,游离、结扎、切断主支气管,以爱力斯钳夹住主支气管远断端并提起,显露出肺动脉鞘后壁,然后打开肺动脉鞘,在鞘内钝性分离肺动脉下壁,结扎切断肺动脉,行病肺切除.结果 46例患者中术后并发呼吸衰竭1例,死亡1例.无支气管胸膜瘘,无脓胸.结论 先切断主支气管全肺切除术式较为安全、简便、省时,使一些用常规方法不易切除的肺癌得以轻松切除,提高了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Ⅰ组(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组)和治疗Ⅱ组(全肺切除术组).结果治疗Ⅱ组切缘阳性率、复发率及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治疗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1、3、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术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肺癌全肺切除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我院自2005年~2007年共行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11例,经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减少了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11例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全肺切除术的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高龄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70~ 75岁为发病高峰 ,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1〕。由于高龄患者大多伴有其他脏器疾病 ,如行全肺切除 ,将导致肺活量、气体交换功能明显降低 ,因此手术风险大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我院胸外科于 1993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对33例 70岁以上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 ,现就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3例 ,男 32例 ,女 1例 ;年龄70~ 79岁 ,平均年龄 72 .6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呼吸道炎症或肺气肿 ,肺功能测定显示FEV1≥ 2 .5L。此外 ,其中 2 5例有 30年以上吸烟史 ,4例伴有糖尿病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肺癌全肺切除术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施行全肺切除于术的15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年龄、术前夹杂病史、肺功能、术后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51例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占32.90%,其中心律失常31例,肺部感染13例,急性呼吸衰竭1例,肺栓塞3例,支气管胸膜瘘2例,术后胸腔内活动性出血1例.全组围术期死亡5例,手术死亡率3.23%,其中3例考虑为肺栓塞引起死亡,其余2例为术后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肺癌全肺切除是一种高风险术式,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支气管胸膜瘘及肺栓塞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拟行全肺切除的患者,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检查应更加全面准确;术后加强围术期管理,严密监护,做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应用全肺切除术对患有肺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8例肺癌患者病例,采用全肺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76例患者手术治疗成功,2例患者死亡,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并发症。结论应用全肺切除术对患有肺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管隆嵴、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肺切除术治疗肺癌12例。手术包括右全肺加半隆嵴切除成形术1例:左上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2例;右上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6例:右肺动脉成形加右上肺叶切除术1例:右上肺叶支气管楔形切除术2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5~88个月,重点讨论了手术适应证及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肺切除术和经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 :对 74例Ⅱb~Ⅲb期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 ,其中 32例在肺癌的全肺切除术中进行了心包内处理血管 ,其余 4 2例行标准全肺切除术。结果 :心包内处理血管组与标准切除组术后各有 1例并发脓胸 ,其中心包内处理血管组的并发脓胸者死亡。术后两组分别随访 2 2例和 31例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8.1%和 16 .1%。经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与标准全肺切除术患者 5年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1.0 0 0和P >0 .0 5 )。结论 :全肺切除术中力争达到根治 ,经心包内处理血管技术的应用 ,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晚期肺癌的生活质量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评价结核性毁损肺(毁损肺)行全肺切除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10年9月122例行全肺切除治疗毁损肺的临床疗效,左毁损肺86例,右毁损肺36例。结果全肺切除术82例,胸膜全肺切除术33例,全肺切除+支气管胸膜瘘(BPF)修补术2例,胸膜全肺切除+BPF修补术2例,全肺切除+胸廓成形术1例,全肺切除+气管成形术2例。临床治愈率为86.9%(106/122),痰菌阴转率为91.0%(111/122),围手术期病死率为3.3%(4/12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9.0%(11/122)。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前规范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行全肺切除术治疗毁损肺的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癌全肺切除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 86例肺癌全肺切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7%、44 %、2 8%。结论 :肺癌全肺切除对于肺癌特别是鳞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支气管残端无损伤线连续缝合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支气管残端丝线间断缝合组及无损伤线连续缝合组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无损伤线连续缝合处理支气管残端组127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1例,术后刺激性干咳持续存在大于1周2例,咳血痰2例;支气管残端间断缝合组127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6例,术后刺激性干咳持续存在大于1周9例,咳血痰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损伤线连续缝合法处理肺切除术支气管残端可明显降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术后早期刺激性咳嗽、咳血痰等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SCC-Ag、CAl25和CYFRA21—1在肺腺癌患者的表达以及吉非替尼治疗前后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53例肺腺癌患者以及27例吉非替尼治疗前后血清中5种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血清中5种肿瘤标志物在肺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5),在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段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EA在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患者(P〈0.05)。CEA和SCC-Ag转移部位越多,其表达越高(P〈O.05)。CEA在1Vb患者中表达明显高于I+Ⅱ+Ⅲ和Ⅳa患者(P〉o.05)。CYFRA2l一1在N2和N3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O和N1患者(P〈O.01)。吉非替尼治疗疗效评价为:CR+PR11例(40.7%),SD8例(29.6%),PD8例(29.6%)。CEA和CYFRA21-1在CR+PR组治疗后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O.05),CEA在PD组治疗后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CEA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高表达预示分期晚,低表达则对分期参考作用小。CEA和SCC-Ag高浓度应高度警惕有无多部位转移。CEA和CYFRA211的水平变化在吉非替尼疗效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侧气管性支气管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双侧气管性支气管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例1为5个月女婴,生后即出现青紫;例2为4岁男性幼儿,生后出现青紫伴心脏杂音.MSCT最小密度投影重建显示2例患儿存在双侧气管性支气管,2例均脾缺如,均肝脏水平位,伴先心及大血管异常.结论 气管性支气管是高于气管隆凸的支气管分支异位或多余,双侧均发生气管性支气管罕见.伴随无脾综合征患者的肺常呈双侧“右肺“,支气管也为双侧右侧支气管,有可能发生双侧气管性支气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 125)、癌胚抗原(CEA)、血清铁蛋白(SF)、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等6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诊断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肺癌组103例、良性肺病组57例、健康对照组50例的NSE、CYFRA21-1、CA125、CEA、SF、SCC-Ag等6项指标,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癌组NSE、CYFRA21-1、CA125、CEA、SF、SCC-Ag测定水平高于良性肺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CEA的阳性率在腺癌组明显增高,SCC-Ag的阳性率在鳞癌组明显增高,NSE的阳性率在小细胞癌组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NSE、CYFRA21-1、CA125、CEA、SF、SCC-Ag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肺癌的早期检出率,并对肺癌的分型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肺切除手术对肺癌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肺切除手术对肺癌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找出更好的治疗途径。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受肺切除术的35例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肺叶切除组和全肺切除组。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的第3天和第8天时检测CVP和PaO2,同步记录心电图并测得心率(HR),然后进行测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右心室射血分数以及肺动脉平均压。结果:两组手术前后CVP基本维持稳定,术后第3天,两组肺动脉平均压和心率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较术前显著增加,右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显著降低,全肺切除组各项指标变化均较肺叶切除组更显著,且PaO2较术前显著下降,但是肺叶切除组术后PaO2与术前差异不明显。术后第8天时,肺叶切除组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全肺切除组则与术前比较仍存在差异。结论:肺切除手术尤其是全肺切除可引起右心功能降低,应尽可能采取肺叶切除,以增加术后成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