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部恶性肿瘤88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887例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类型和转移癌的原发部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以51~60岁年龄组最多见(182/837,21.74%),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原发部位以鼻咽、肺、甲状腺、胃和食管多见(591/671,88.08%)。组织学类型以鳞癌多见(407/671,60.66%),多发生于鼻咽、肺和食管(380/407,93.37%)。淋巴瘤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184/216,85.19%)。转移癌与淋巴瘤相比,在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量、质地、外观及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差异。结论广东地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原发部位主要来源于鼻咽。某些特异性免疫组化抗体及CT、MRI和超声技术对诊断淋巴瘤和确定转移癌的原发部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淋巴结经皮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FNAC)检查联合流式细胞术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淋巴结肿大患者120例行FNAC细胞病理学检查,如病理提示转移癌则行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如病理提示淋巴瘤则行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淋巴结肿大120例中,淋巴结转移癌28例(23.32%),恶性淋巴瘤42例(35.00%),淋巴结核8例(6.67%),化脓性炎症2例(1.67%),非特异性炎症32例(26.67%),不明病因8例(6.67%)。结论:FNAC联合流式细胞术是判断肿大淋巴结性质的有效手段,在淋巴结转移癌及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对于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细针穿刺抽吸,所获得标本送细胞学检查和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将穿刺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结果本组病例穿刺取材成功率为97.1%(68/70)。68例患者中,66例细胞学检查与细胞块免疫组化联合诊断结果与随访结果相符,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7.1%。穿刺细胞块免疫组化结果:淋巴结转移癌51例,非淋巴结转移癌17例。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淋巴结转移癌53例,非淋巴结转移癌15例。该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敏感度为96.2%(51/53),特异度为88.2%(15/17)。结论超声引导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具有简便实用、安全可靠、准确率高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原发疾病类型,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老年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资料,并根据淋巴结分区,总结分析了转移病灶与原发疾病的关系。结果:43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中,原发于鼻咽的转移癌为27.9%(12/43),原发于喉的为25.6%(11/43),原发于喉咽和甲状腺的均为11.6%(5/43)。此外,原发灶为肺癌的有3例,口底癌2例,舌癌1例,胃癌及乳腺癌的各1例,还有2例原发灶不明。结论:鼻咽及喉是内蒙古地区颈部转移癌的主要原发病灶,多种疾病可以转移到颈部淋巴结,分区域探讨原发病灶对颈部转移癌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B超检查和触诊对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B超和触诊在原发性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提高术前原发性肺癌TNM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68例有组织病理学证据的原发性肺癌患者进行了锁骨上淋巴结触诊和B超检查,并对肿大淋巴结行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将细胞学诊断作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比较触诊和B超检查在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中的区别。结果:在68例肺癌患者中,有24例(35.3%)被确诊为锁骨上淋巴结细胞学转移。其中15例小细胞肺癌中有7例,占46.7%;53例非小细胞肺癌中有17例,占32.1%。超声检查的准确度(1.00;24∶24,95%CI:0.82,1.00)明显高于触诊(0.46;11∶24,95%CI:0.31,0.61)。结论:对于原发性肺癌的锁骨上淋巴结检查单纯靠触诊有漏诊的可能,B超检查可以增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38例颈部包块,用细针穿刺抽吸,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恶性细胞阳性率84.21%.原发肿瘤占46.88%,转移癌占53.12%.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颈部包块是诊断颈部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简便、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 对原发部位不明的转移癌,文献认为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一般预后恶劣,大部分患者存活少于二年,78.5%患者于诊断后第一年内死亡。现将我院所遇原发部位不明锁骨上转移癌存活五年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成因可分为炎症性肿大及肿瘤性肿大。文中分析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病理诊断中的难点及避免误诊及漏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2010至2013年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病例435例,并与对应淋巴结组织学活检结果比较。结果7例患者淋巴结细针穿刺与组织活检诊断结果不相符合,均因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8.4±8.9)岁;临床局部淋巴结肿大6例,全身淋巴结肿大1例;7例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直径1~4 cm。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 FNAC)将淋巴瘤误诊为差分化转移癌1例、低分化腺癌误诊为恶性淋巴瘤1例、淋巴瘤诊断为淋巴组织增生建议活检2例、提示恶性肿瘤未进一步分类1例、描述镜下特点建议淋巴结活检2例。与活检结果对比,FNAC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9.3%(432/435)、误诊率1.6%(7/435)。结论 FNAC对初筛淋巴结疾患的良恶性及肿瘤类型有重要意义,而对于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形态特征、诊断鉴别以及穿刺技术的熟悉与掌握,是降低FNAC诊断漏诊及误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细针穿刺细胞学、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在颈部淋巴结肿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并制备细胞块切片,实施免疫组化检测。将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细针穿刺细胞学技术、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细针穿刺细胞学技术(P<0.05)。结论: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在颈部淋巴结肿大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应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诊断恶性肿瘤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 ,文献报道较多 ,但采用针吸细胞学诊断淋巴结转移癌 ,文献报道例数较少 ,现将我们几年来应用针吸细胞学诊断 880例淋巴结转移癌及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996~ 1999年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淋巴结转移癌的患者共 880例 ,其中男 5 6 0例 ,女 32 0例 ,年龄 5~ 84岁。肿块部位 :颈部 380例 ,锁骨上 32 6例 ,腋下 10 8例 ,颌下42例 ,腹股沟 16例 ,腹腔 8例。1.2 方法 采用 2 0 ml空针 ,7~ 9号针头 ,常规穿刺抽吸肿块 ,将抽吸物涂片 2~ 3张 ,自然干燥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后细针穿刺活检术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因颈部淋巴结肿大、临床疑似淋巴结结核的患者105例,采用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A组(47例)和B组(58例)。A组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B组先行超声造影后再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结果 A组患者47枚淋巴结超声表现:18枚(38.3%)为低回声,29枚(61.7%)为低回声伴液化。病理诊断结果:33枚为颈部淋巴结结核,2枚为反应性增生,1枚为转移癌,病理诊断阳性率为76.6%(36/47)。B组患者65枚淋巴结行超声造影:全淋巴结增强型和淋巴结部分增强型58枚(89.2%),7枚(10.8%)为淋巴结边缘增强型和淋巴结无增强型。58枚适合穿刺的淋巴结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病理诊断结果:47枚为颈部淋巴结结核,5枚为反应性增生,3枚为转移癌,病理诊断阳性率为94.8%(55/58)。B组细针穿刺活检术病理诊断阳性率高于A组(χ2=7.47,P<0.05)。结论 超声造影后细针穿刺活检术应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可明显提高病理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因素,为预防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纳入2013年1月-2016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为PTMC的254例患者,按有无CLNM分成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癌灶数、病灶直径、术前超声提示微钙化和肿大淋巴结情况与PTMC患者发生CLNM的相关性。 结果 254例PTMC患者中77例发生CLNM,发生率为30.3%。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病灶最大径 ≥ 5 mm、多发病灶及术前超声提示淋巴结肿大的PTMC患者CLNM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年龄 ≥ 45岁、病灶最大径<5 mm、单发病灶及无淋巴结肿大患者(均P<0.05)。分析显示术前超声提示有微钙化的PTMC患者CLNM发生率与无微钙化患者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原发病灶直径 ≥ 5 mm、多发病灶及术前超声提示颈部淋巴结肿大是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PTMC患者为男性、年龄<45岁、病灶最大径 ≥ 5 mm、多发病灶及术前颈部超声提示淋巴结肿大的更易发生CLNM。其中男性、原发病灶直径 ≥ 5 mm、多发病灶及术前超声提示颈部淋巴结肿大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诊断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穿刺取材成功率为96.51%,临床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92%、90.00%、97.59%。结论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诊断浅表淋巴结转移癌,具有安全可靠、准确率高、操作简单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对纵隔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并评价EUS-FNA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纵隔和/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怀疑恶性肿瘤转移,并伴或不伴实质或空腔脏器管壁占位病人的临床资料,共187处病灶行EUS-FNA,其中穿刺肿大淋巴结140个,穿刺实质或空腔脏器管壁占位47处.术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并发症,并随访细胞学、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119例病人中,EUS-FNA诊断淋巴结转移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2.5%、100.0%、100.0%、86.7%、95.0%.47处实质或空腔脏器管壁占位,EUS-FNA诊断恶性肿瘤41例(包括原发肿瘤35例,转移性肿瘤6例),良性占位4例,2例诊断不明确.术后观察,1例病人出现胸痛不适,2例出现轻微腹痛不适,其中1例合并一过性发热,均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余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内镜可在一次操作中对多部位病灶进行EUS-FNA,获得病理学诊断;EUS-FNA对纵隔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确诊具有肯定的价值;EUS-FNA可在实时超声监控下进行,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医学》2018,(3):201-202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联合细胞蜡块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在诊断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巩义市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60例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将所获标本进行细胞学涂片检查,并进行细胞蜡块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方式诊断价值。结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成功取材率为69.44%,阳性检出率为46.00%,均明显低于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联合细胞蜡块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的94.44%、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基因突变检测阳性突变率为68.75%。结论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联合细胞蜡块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在诊断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中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高频彩超在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116例均经彩超穿刺引导细针细胞学检查并经活体组织或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声像图特点进行数量、形态、内部回声、质地、硬度、短径和长径比值(S/L)及彩色血流信号(CDFI)、动脉流速(Vmax)、阻力指数(RI)等指标分析。结果:根据超声检测判断颈部肿大淋巴是否来源于肿瘤转移。淋巴结的长径>1cm,S/L<2,高度提示为肿瘤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结论:淋巴结的S/L<2、淋巴门髓质变窄呈细线状或消失、皮质非均匀增宽为恶性所特有;内部欠均的低回声、周边血流信号增多是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指标,且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在颈部浅表无痛性肿大淋巴结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0例患者656个颈部浅表无痛性肿大淋巴结,病理类型分为2组4类:良性组包括反应性增生110例235个淋巴结,淋巴结结核25例60个淋巴结;恶性组包括淋巴瘤67例155个淋巴结,转移癌98例206个淋巴结。每例选取1~3个淋巴结进行观察和参数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超声检查能肯定诊断508个(77.4%),可疑诊断94个(14.3%),不能诊断54个(8.3%)。其中508个能做出肯定诊断的淋巴结中,反应性增生、转移癌、淋巴瘤、淋巴结结核分别为213个(41.9%)、169个(33.3%)、98个(19.3%)、28个(5.5%)。4类病例类型的患者淋巴结短径、长径/短径(L/S)比值、动脉收缩期速度(PSV)、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核患者短径低于淋巴瘤及转移癌患者,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核、转移癌、淋巴瘤的L/S比值依次降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转移癌患者淋巴结PSV、RI高于反应性增生患者,淋巴瘤、转移癌患者淋巴结PSV、RI高于淋巴结结核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类病变的颈部浅表无痛性肿大淋巴结患者超声特征间存在很大差异和部分交叉;超声可作为其诊断的首选方法,对大部分特征典型者可以做出肯定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经皮穿刺活检术(PNCB)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2的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检查、PNCB病理诊断。观察并记录进针数、成功率及PNCB取材效果。将手术切除淋巴结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得出常规超声检查、PNCB病理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结果 102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穿刺406针,379例适合病理学检查,穿刺成功率为93.3%,穿刺优良率为83.0%。30例为颈部淋巴结结核,4例为增生淋巴结,14例恶性淋巴瘤,54例转移或浸润癌。PNCB病理诊断中,除将1例转移癌诊断为增生淋巴结外,其余均与术后病理学诊断一致。PNCB敏感度为98.6%,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97.1%,准确率为99.0%,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童意义(P0.05)。结论采用PNCB诊断颈部肿大淋巴结,操作简便,安全性较高,且可显著提高标本满意率以及病理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在浅表淋巴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75例浅表肿大淋巴结患者用5-10ml一次性注射器,7#针头吸取细胞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诊断。结果淋巴结炎6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84例,其中1例为白血病未累及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8例经活检证实为恶性淋巴瘤;1例为早期转性癌,淋巴结转移癌112例;考虑为淋巴瘤12例,但未活检确诊。不能诊断者41例,占10.9%。结论细针穿刺细胞是实用性高的细胞学检查,操作简便安全,为门诊快速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病变提供了可靠依据,减少了不必要的淋巴结切除。  相似文献   

20.
158例淋巴结转移癌,通过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为腺癌97例(61.3%)、鳞癌30例(19.0%)、未分化癌12例(7.7%)、恶性黑色素瘤3例(1.9%)、其它类型恶性肿瘤16例(10.1%),与病理组织学对照,二者符合率为100.0%。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癌,准确率高,简便易行,并可指示临床查找原发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