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提高PCI术后出院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本院心内科行PCI术后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CI术后患者出院后2~4周参加Ⅱ期心脏康复教育,专科护士以专科护理门诊形式实施Ⅱ期心脏康复知识教育,一对一咨询,专科护理门诊强化随访。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自愿为原则,参加患者为观察组,没有参加患者为对照组,各选取100例。结果观察组PCI术后康复效果、生活质量、康复知识知晓状况、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冠心病危险因素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餐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吸烟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开展Ⅱ期心脏康复教育有助于患者建立良好生活方式,提高心脏康复知识知晓状况,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冠心病康复效果,改善冠心病预后。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康复专科护士在职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套切合临床实际的脑卒中康复专科护士在职培养模式。方法对符合条件的36名观察组护士进行在职专科护理培训,38名对照组护士接收传统的规范化培训,比较培训前后两组护士的综合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并调查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认同度。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护士康复专科理论及康复护理技能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综合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均明显提高,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认可度较高。结论脑卒中康复专科护士在职培养模式可以培养出综合能力强、患者认可度高的康复专科护士。  相似文献   

3.
郭丽萍  黄丽宏 《中国保健》2007,15(22):125-126
目的探讨积极的健康教育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21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健康教育护理组116例,给予施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掌握康复训练的知识及技巧,实现自我康复;常规护理组94例给予神经内科专科护理和常规基础护理.结果健康教育护理组患者康复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提高了康复功能效果满意度.结论对脑出血患者施行积极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参与康复的积极性,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有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缩短了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4.
我院中风康复科成立于2001年,为我省临床医院中最早开展现代康复治疗的专科,收治中风后患者339例,治疗方法主要以现代康复治疗法为主,辅以神经内科、内科和中医疗法的临床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取得极好的疗效,现代康复护理与内科护理有很大区别,并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康复专科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的体会,探索康复专科医院护理特色。方法优质护理服务与康复护理有机结合,改变服务理念,运用小组化康复工作模式;合理配置人力,实施"一对一"责任制整体护理;通过专科培训、考核、健康宣教,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技能,提升康复护理质量内涵。结果提高了康复护理质量,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全员护士素质和医、护、技配合默契度,同时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促进了康复专科医院康复护理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夏艳敏 《工企医刊》2013,26(2):106-107
目的总结和探讨喉癌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提高专科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8年05月~2011年8月对25例喉癌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包括气道护理、饮食及心理护理等。结果通过对喉癌患者的术后精心护理,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平安度过治疗期。结论专科护理人员的精心细致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康复率,减少并发症。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提高护理人员对妇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认知和护理水平。方法对6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脉血栓的患者针对性采取心理护理、对症护理、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并做好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和出院后健康指导。结果 6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未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护理效果满意。结论精心而科学的护理方法、护理理念和护理措施能减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康复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神经内科专科护士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3—5月对河南省11所三级综合医院387名神经内科护士进行有关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问卷调查。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平均得分(54.59±15.28)分。影响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掌握程度的因素包括神经内科工作年限和每周专科学习时间。结论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掌握不容乐观,应加强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技能的学习,有针对性的根据影响因素及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提高神经内科护士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社区康复护理使脑卒中从封闭式的医院专业护理走向社会、走向家庭,把专科护理知识传授给社区护理人员,使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顺利地从医院延伸到社区。  相似文献   

10.
规范化的专业培训有助于快速提高妇科病房低年资护士的专科知识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通过对本科室低年资护士采取"以老带新"方式进行规范化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临床综合护理能力,以期能达到独立当班,保证护理安全,加速患者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常规内科护理与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128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61例常规内科护理为对照组;另67例为干预组,在常规内科护理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及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第2周末时神经功能缺损、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院2周末,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生活活动能力明显好转(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梁耀章 《现代保健》2009,(19):89-9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神经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其认知功能及神经缺损程度明显改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至6月间收治入院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于进行护理后的第1个月末和第5个月末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经过相同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57%,且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肢体瘫痪率。  相似文献   

14.
黎记弟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8):1299-130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并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神经药物治疗和护理,早期康复组于发病48h进行康复护理训练。两组均于训练前和训练后30d应用简化Fug1-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应用欧洲卒中评分法(ESS)评价神经功能情况。结果在训练前两组的FMA评分、E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0d后,早期康复组的ESS评分明显比训练前及对照组优,差异有显著性(P〈0.0.1),FMA评分比训练前明显好转,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上肢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脑卒中病例280例,其中卒中后抑郁患者135例,采用HAMD及NFA对患者入院时及综合护理干预后进行评分统计,干预时问为3周,研究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及神经功能缺损具有明显有效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另外,卒中后抑郁可能会加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影响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需要高度关注卒中后抑郁患者,需要早期发现患者抑郁的情绪,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康复状况护理以及健康宣教,大力降低脑卒中后抑郁发生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颞骨骨折致面瘫患者行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后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16例颞骨骨折面瘫患者行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后进行术后常规及并发症相应护理,分析术后护理的作用和意义。结果 16例患者全部一期愈合,面神经功能恢复率高达81.25%,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对颞骨骨折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术后的科学护理对患者的尽快康复、疗效提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同菲 《药物与人》2014,(5):194-195
脑中风发病后导致患者神经不同程度的受损,加之有的患者脑血管存在狭窄等病变,导致肢体麻木。多数患者还伴有全身乏力、头昏、言语不利等并发症,需要接受系统的正规康复治疗。医护人员首先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情绪稳定,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念;严密观察患者各项体征指标,监督患者正常用药配合治疗;同时要做好患者及家属院外康复指导,对患者的早期康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李影 《中国校医》2019,33(4):266
目的 研究家庭延续性康复护理对2岁以下脑神经损伤幼儿拇指内收的改善情况。 方法 纳入56例脑神经损伤伴有拇指内收情况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在院内均接受相同的治疗护理措施,观察组出院后在常规院外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院外护理干预。3个月后评定两组患儿拇指内收肌肌张力、关节活动范围和干预优良率差异。 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拇指内收肌肌张力显著降低,[掌指关节(MP)+指间关节(IP)]活动范围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患儿拇指内收肌肌张力降幅、(MP+IP)活动范围增幅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家庭延续性康复护理对改善2岁以下脑神经损伤患儿的拇指内收情况有积极意义,可针对此类疾病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两周内的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以治疗第28天CSS和ADL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28d后治疗组、对照组CS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D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Effective hospital and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are increasingly recognised as a means of meeting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 need. While the district or community nurse has the potential to play a central part in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provision, this role has received relatively scant attention in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describes research findings on community nurses' perceptions of their role and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rehabilitation. As part of a wider, 2-year,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role of the nurse in rehabilitation, fieldwork was undertaken with both district and community staff nurses. This comprised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and interviews with staff recruited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follow-up of patients' experiencing rehabilitation.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mmunity-based nurses contributed to patient rehabilitation by making assessments, referring on to other members of the multi-professional team, advocating for and liaising with other services, helping people to adapt, teaching and motivating patients and carers, supporting and involving families, and providing technical care. A number of challenges to community-based nursing roles were apparent, including feelings of exclusion, lack of recognition, a lack of time for rehabilitation and paucity of referrals for rehabilitation. Greater clarity and recognition is needed of the community-based nursing contribution to rehabilitation, and there is a need to ensure that community nursing assessments contribute to patients' rehabilitation goals and the promotion of independent liv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