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患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对诊断的意义及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误治,改善顸后。方法对49例AD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高血压占73.5%,马方综合症占10.2%;临床表现胸、背、腰、腹撕裂样剧痛占87.8%,四肢血压不对称占20.40k;UCG、CT、MRI、主动脉造影确诊率分别为59.5%、92.3%、100.0%、100.0%;内科治疗43例,死亡8例,外科治疗4例,死亡1例,介入治疗6例,无1例死亡。结论高血压及遗传性疾病马方综合征仍是AD的主要危险因素,AD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以疼痛及血压变化为主要临床表现,及时给予CT、MRI、主动脉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以内科治疗为基础,A型AD手术治疗,B型AD介入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男性26例(81.2%)为主,可经螺旋CT及MRI确诊。24例(75%)有明确高血压,28例(87.5%)有剧烈胸背、腰背等处疼痛,其中大多数(66.4%)为胸背部疼痛。stanford分型:A型10例(31.2%),B型22例(68.7%),初期误诊11例(34.3%)。结论本组患者以男性、高血压、病变仅累及降主动脉相对较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而综合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技术可帮助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衰合并肺栓塞的易患因素与发病的关系,正确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对36例心衰合并肺栓塞患者易患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心衰合并肺栓塞的最主要危险因素(69.4%),采用20U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有效率与80万~150万U尿激酶溶栓疗效相近,无并发症。溶栓治疗死亡率为10%,未溶栓治疗死亡率为25%。结论:心衰合并肺栓塞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应尽快常规完成ECG、UCG、血气分析、D—dimer、胸部螺旋CT检查,一经确诊,立即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高血压是导致AD的常见病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45例(75.0%)有典型的撕裂样胸腹及腰背部疼痛,均通过影像学方法而确诊,其误诊率为26.7%,死亡率为13.3%。结论AD的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分析与总结我院主动脉夹层33例临床资料。结果男:女比为5.6:1,平均年龄60岁;高血压病占81.8%;突发剧烈疼痛26例(78.8%),前胸部疼痛22例。22/26例超声诊断为AD,20例MRI诊断为AD,11例CT诊断为AD。13例患者心电图有异常表现,ST-T改变10例,12例左室肥大或高电压。高血压患者首选静脉滴注或微泵静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将收缩压控制于100~120mmHg,心率60~70次/分。27例患者血压控制后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病情趋于稳定,2例行急诊主动脉置换术,6例1周~1个月内因破裂死亡。结论AD的临床表现复杂,误漏诊率高,UCG/MRI/CT检查对提高其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急性期以内科治疗为主,主动脉置换手术是治疗AD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荟萃分析82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情况及诊治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文献报道并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82例A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82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剧烈胸痛为常见的首发表现,超声联合多排螺旋CT有助于快速诊断。结论:提高对AD的警惕性,及时准确的诊断,对AD患者改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以提高诊断率,降低其病死率。方法:对2003年8月-2006年2月于我院确诊的46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痛为该病常见症状,高血压是该病常见病因.可出现主动脉瓣返流杂音,四肢血压改变以及主动脉分支受累引发的临床表现。超声、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可提供诊断的可靠依据。结论:对AD患者早期及正确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质瘤32例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大平  何宋兵 《现代医学》2009,37(5):365-36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和外科诊治。方法对我院2002年至2007年诊断明确的32例GIST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处理、病理结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主要起源于胃(18例,56.3%)和小肠(8例,25.0%),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和贫血。内镜和CT是诊断GIST的重要方法,但术前确诊较困难。免疫组化染色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87.5%和71.9%。治疗以手术为主,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治愈或好转出院。32例患者27例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结论GIST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术前确诊率较低,免疫组化检测对确诊本病至关重要,外科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以保证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对防止肿瘤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10年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主动脉夹层(AD)临床特征的分析目的是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积极治疗及改善预后。方法从发病年龄、性别、病因、诱因、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相关影像学检查及误诊病例等多方面动态分析总结出系统的AD诊疗措施。结果诊断AD,本组彩色超声的检测阳性率为77.06%,螺旋CT的检测阳性率为87.50%,MRI的检测阳性率为100.00%。结论彩色超声、螺旋CT和MRI在诊断AD时各有优势,将3种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AD。  相似文献   

10.
孙学枝  焦鸿飞  鲍静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0):1005-100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3例急性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患者中胸痛为最多见的临床表现,其次为腰背部、上腹部疼痛,少数病例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男性较女性多见,男女比例2.1:1。高血压病是AD发生的最常见原因,占67.4%;超声心动图、增强螺旋CT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确诊率并能准确定位。结论 AD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男性多于女性,高血压病与AD形成有明显相关性,超声心动图、增强螺旋CT可提高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11.
6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症状体征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吴蔚  封启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3477-3479,3482
目的通过回顾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早期症状和体征,以期找出早期诊断的依据。方法对该院2001~2005年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包括疼痛、血压和四肢血压、心脏杂音等,以及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X线、增强CT核磁共振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临床有高血压者82,35%,糖尿病者17.65%,冠心病者17.65%,首发症状有疼痛者88.23%,主动脉辩关闭不全杂音者36.76%,双上肢血压差别〉20mmHg者23.56%。结论AD病因至今未明,MKI是诊断AD的金标准。研究表明,早期临床表现有高血压史、胸和(或)背部剧烈疼痛、四肢血压不对称或单侧肢体脉搏消失和主动脉辩关闭不全杂音。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断与不同时期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征、急诊诊断和误诊原因。方法分析65例A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线片、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并将1999年7月-2003年6月收治的AD病例分为I组,将2003年7月-2007年6月收治的AD病例分为Ⅱ组,分析2组的误诊情况。结果65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超声心动图、MSCTA、MRI对AD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0.5%、97.5%、100%。Ⅰ组误诊率为57.9%,明显高于Ⅱ组误诊的26%(P〈0.05)。结论 AD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误诊。对AD认识不足,体格检查不全面,未及时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是早年误诊的原因,部分患者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是近年来误诊的主要原因,应引起急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实时动态四维时间-空间关联成像技术(STIC)在胎儿心脏畸形辅助诊断中的应用及其诊断准确率。 方法 选取超声心动图筛查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可疑的孕妇,再应用STIC技术进行数据采集、脱机分析。对终止妊娠或娩出后死亡胎儿,以尸检病理诊断为确诊结果;对活产胎儿以新生儿超声诊断为确诊结果。比较实时四维超声STIC和二维超声对胎儿心脏畸形诊断的准确率。 结果 产前筛查人群12 782例,纳入受试对象217例,有效对象203例,其中112例经引产后尸解病理证实或上级三甲医院超声确诊,其余娩出的活产胎儿经超声或CT、MRI明确诊断。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畸形的准确率为94.09%,漏诊率为4.43%,误诊率为1.48%;四维超声STIC诊断心脏畸形的准确率为98.52%,漏诊率为0.99%,误诊率为0.49%;四维超声STIC诊断心脏畸形的准确率高于超声心动图(χ2=5.61,P<0.05),漏诊率低于超声心动图(χ2=4.58,P<0.05),而漏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05)。 结论 实时四维超声STIC技术在胎儿心脏畸形辅助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弥补二维超声诊断不完善、不精确的缺憾,提高了产前胎儿心脏畸形诊断的准确性,从而为产前筛查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T与MRI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分为CT组(n=32)和MRI组(n=30)。比较CT与MRI在AD诊断分型以及检出真假腔、撕脱内膜片、内膜破口等的应用价值。结果CT与MRI对AD患者DeBakey分型、真假腔、撕脱内膜片、内膜破口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对主动脉分支受累、主动脉钙化检出率大于MRI组,对附壁血栓检出率小于MRI组(P<0.05)。结论CT与MRI在AD分型、真假腔、撕脱内膜片、内膜破口诊断中均具有良好价值,CT在主动脉分支受累、主动脉钙化检出方面优于MRI,MRI在附壁血栓检出方面优于CT,两种方法各有优劣,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 (AD)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 5家医院 1995~ 2 0 0 1年收治的5 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长期高血压是AD的主要原因 ,4 5岁以下发病占 18% ;76 %患者表现有剧烈的胸前疼痛 ,亦有隐痛、无痛和剧痛后缓解 ;双上肢和上下肢血压异常差异占 12 % ;主动脉瓣舒张期杂音占 8% ;以并发症急性主动脉分支急性闭塞造成器官缺血坏死或压迫症状为首发症状出现的有急性心肌梗塞 (AMI)、单瘫、截瘫、急性左心衰等 ,亦有少见的气胸和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 ;影像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 (CT)、磁共振显像 (MRI)、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有很高的敏感性 ,AD的分型、定位MRI较TTE优 ,而TTE在确定有无主动脉瓣损害、心包积液及观察内膜片活动等方面占优。【结论】AD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 ,临床医师必须对AD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有清楚认识 ,及时选择或联合应用CT、MRI、TTE等辅助检查是AD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AD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95-2004年经临床诊断证实的3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发病年限分为2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时间及预后。结果AD病变范围大。以多部位的剧烈疼痛为首发症状26例,发病时血压升高23例,主动脉瓣区新出现的舒张期杂音7例,腹部血管杂音5例,29例经CT或磁共振确诊。第2组的24、72小时确诊率分别为38%、50%,与第1组的7%、1 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D确诊应依靠CT或磁共振,碰共振优于CT。镇静、止痛、控制血压、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是治疗的关键,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成人髋臼发育不良(acetabular dysplasia,AD)继发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影像学特点,分析不同检查方法诊断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0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X线片检查,127例接受CT扫描,48例接受MRI检查,所有图像均传输至工作站,按有无继发骨关节炎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影像学表现差异,分析不同影像学手段诊断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价值。结果 300例AD中继发OA 82例(27.33%);继发组CE角、髋顶切线角、髋臼指数、股骨头覆盖率、髋关节上间隙均低于无继发组(P0.05),其Sharp角、髋关节内侧间隙高于无继发组(P0.05);MRI对AD继发OA检出率最高,与CT、X线诊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T检出率高于X线(P0.05)。结论 MRI可检出成人AD并OA患者软骨下小囊变、关节软骨退变,对成人AD伴周围骨囊变检出率优于X线与CT诊断。  相似文献   

18.
高光霞  唐兵  吴佳妮  靳琳 《西部医学》2012,24(9):1742-174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及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急诊或收入院后明确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多为胸痛;高血压是导致AD的主要原因,CT和MRI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镇静、镇痛、降压是内科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本组27例患者中,显效和有效共17例(62.96%),无效10例(37.04%)。结论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及治疗,可有效降低AD患者的早期死亡率,是提高AD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表现,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50例A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经过及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行心脏超声检查,确诊者43例(90%);21例行CT检查。21例诊断为主动脉夹层(100%);行磁共振显像(MRI)27例,均确诊为主动脉夹层(100%)。经治疗好转出院42例(84%),1例并发脑梗死且留有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后遗症。7例死亡(占14%)。结论 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CT、MRI可提供可靠的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预后。方法 对52例初诊为脑血管痛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CT与MRI等费料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52例初诊为脑梗死40例,脑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平均年龄65.5岁,具有脑血管病的特点,外伤史较隐匮,CT和MRI确诊。手术治疗37例,非手术治疗15例,除1例死亡外,余51例均治愈。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尤其老年患者易与脑血管病相混淆,详尽的病史调查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诊。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