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纤维化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各受体亚型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胆总管结扎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HE,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星状细胞活化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α-肾上腺素受体(AR)、β1-AR、β2-AR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 HE及Masson三色染色显示: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随着肝纤维化的发展,大鼠肝组织中α-SMA阳性细胞明显增多,造模1、2、3,4周时分别为10.58%±1.75%,24.14%±2.02%、29.74%±2.59%,34.28%±2.01%,而假手术组为4.12%±1.51%,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造模1~4周大鼠肝组织α-AR、β1-AR,β2-AR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随着肝纤维化的发展,α-AR、β1-AR、β2-AR mRNA表达水平均逐渐上升(P<0.01).α-SMA与α-AR、β1-AR、β2-AR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分析显示,α-SMA与α-AR、β1-AR及β2-A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4,0.753和0.606.结论 胆总管结扎法成功建立胆汁淤积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星状细胞表达α-SMA增加.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α-AR、β1-AR、β2-AR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增加,且与α-SMA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活血渗湿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40CCl4 油剂诱导50只SD大鼠形成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分成3组,即模型组、渗湿方组和软肝片组,分别灌服0.85%氯化钠、活血渗湿方水煎剂、复方鳖甲软肝片水溶液.另设正常大鼠20只,作为正常组.药物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行肝组织苦味酸-天狼红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βR-Ⅰ)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渗湿方组和软肝片组大鼠血清HA水平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重,渗湿方组与软肝片组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显著改善(P<0.05).与模型组相比,渗湿方组和软肝片组大鼠肝组织TGF-β1、TβR-Ⅰ的阳性表达面积明显减少(P<0.01,<0.05).[结论]活血渗湿方具有明显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肝组织TGF-β1、TβR-Ⅰ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心力衰竭大鼠肾脏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drenergic receptorα1-AR)和β-肾上腺素受体(β-adrenergic receptorβ-AR)各亚型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其余60只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模型成功35只并将其随机分为心力衰竭组(9只)、阳性药物对照组(8只)、麝香保心丸低剂量组(9只)和麝香保心丸高剂量组(9只)。取大鼠肾脏皮质,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测定各组大鼠α1-AR和β-AR各亚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α1A-AR和β1-AR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心力衰竭组大鼠α1A-AR、β1-AR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力衰竭组比较,阳性药物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α1A-AR、β1-AR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阳性药物对照组、高剂量组大鼠α1A-AR表达上调更为显著(P〈0.05)。各组大鼠α1B-AR、α1D-AR和β2-AR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缓解了心力衰竭大鼠肾脏α1-AR和β-AR各亚型表达水平的下调,对恢复肾脏功能、改善心力衰竭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同时,与小剂量麝香保心丸相比,高剂量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疗效,以及对其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IR)的影响。方法取Wistar雄性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2只,模型组15只,贝那普利治疗组15只。制备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应用贝那普利灌胃,共8周。对肝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马松三色染色,观察各组肝纤维化的程度,并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IGF—IR的表达水平。结果贝那普利治疗组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较同期模型组轻(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体重降低(P〈0.05)及血清ALT升高(P〈0.05),IGF-IR在肝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多(P〈0.05),贝那普利治疗组IGF—IR表达减少(P〈0.05)。结论贝那普利可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可能与肝组织IGF—IR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中瘦素(leptin)以及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治疗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制备肝组织切片,行常规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采用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病理学疗效评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瘦素以及瘦素受体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病理分期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姜黄素能显著减少瘦素与瘦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明显改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同时下调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瘦素以及瘦素受体的水平,这可能是姜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交感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在小鼠血吸虫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交感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在正常小鼠及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体内的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腹部敷贴尾蚴法制备血吸虫病小鼠模型.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采用HE和Van Gieson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纤维化程度,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检测肝组织中α1A、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情况,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 结果 正常组α1A、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散在表达于肝细胞胞质和肝窦内,模型组在门静脉和虫卵结节周围肝细胞胞质中阳性表达明显增加(α1A受体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8.28±7.56、30.53±8.88,β2受体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28.67±6.42、42.29±4.56,t值分别为-2.888和-6.648,P值均<0.05);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和正常小鼠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分别为(7.83±4.36)、(2.72±0.94)ng/ml,多巴胺的含量分别为(6.97±4.33)、(0.74±0.34)ng/ml,t值分别为-3.372和-4.428,P值均<0.05.结论 交感神经递质及其受体表达的上调可能是血吸虫肝纤维化发展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鳖甲煎丸高剂量组、鳖甲煎丸等剂量组.秋水仙碱组[0.11mg/(kg·d)]、鳖甲煎丸高剂量组[2.2 g/(kg·d]及鳖甲煎丸等剂量组[1.1 g/(kg·d]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给予等剂量的0.9%氯化钠灌胃,共6周.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ALT、AST)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瘦素、瘦素受体表达水平.[结果]鳖甲煎丸能降低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减轻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P<0.01);抑制模型大鼠肝组织瘦素及瘦素受体的表达(P<0.01).[结论]鳖甲煎丸能有效减轻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抑制大鼠肝组织瘦素及瘦素受体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壮肝逐瘀煎对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转化生长因子βⅠ、Ⅱ型受体(TβRⅠ/Ⅱ)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HF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HF大鼠模型,予壮肝逐瘀煎灌胃,取血清及肝组织,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肝组织TβRⅠ/Ⅱ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观察12周后,与病理模型组大鼠比较,壮肝逐瘀煎治疗组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纤维间隔明显变薄,TGF-β1及TβRⅠ/ⅡmRNA明显降低(P<0.01)。[结论]壮肝逐瘀煎能够显著改善HF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具有明显的抗HF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壮肝逐瘀煎抑制TGF-β1及TβRⅠ/Ⅱ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抗纤软肝颗粒对四氯化碳加乙醇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p65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15只,抗纤软肝颗粒组(K)15只,正常对照组(N)10只。M组、K组分别以40%四氯化碳橄榄油液腹腔注射,每周2次,并以5%乙醇为唯一饮水。造模同时,K组即予抗纤软肝颗粒20 g.kg-1.d-1(中等剂量)灌胃,每天一次。7周末,各组取肝右叶分别作肝组织病理观察及检测肝组织NF-κB p65 mRNA表达。结果抗纤软肝颗粒组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纤维化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肝组织NF-κB p65 mRNA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结论抗纤软肝颗粒能下调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NF-κB p65 mRNA表达,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F-κB p65 mRNA转录过程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心力衰竭大鼠肺脏α_(1A)-肾上腺素受体(α_(1A)-AR)和β_1、β_2肾上腺素受体(β-AR)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0只)、假手术组(B组,10只)、心力衰竭模型对照组(C组,9只)、阳性药物对照组(D组,9只)、麝香保心丸小剂量组(E组,9只)和麝香保心丸大剂量组(F组,9只)。超声心动图检测用药前后大鼠心功能,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α_(1A)-AR和β_1-AR、β_2-A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用药前,A组与B组大鼠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E、F组大鼠LVEF明显降低(P<0.01)。用药后与C组比较,F组大鼠LVEF明显改善;与B组比较,C组大鼠α_(1A)-AR、β_1-AR蛋白明显降低,β_2-AR蛋白明显升高;与C组比较,D、E、F组大鼠α_(1A)-AR、β_1-AR、β_2-AR蛋白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脏功能,肾上腺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利于维持心力衰竭时肺脏的通气/血流比值,进而对心力衰竭起到有益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调肝理脾方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以“白酒-吡唑-玉米油”混合液灌胃16周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给药后检测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结果]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显著异常,肝纤维化明显;经4周治疗,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西药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透明质酸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中药组能显著下调大鼠肝组织中TGF-β1蛋白。[结论]调肝理脾方能够有效阻止和逆转酒精性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软肝煎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除正常组(N)外,其余3组即模型组(M)、软肝煎低剂量组(L)、软肝煎高剂量组(H)大鼠用高脂饲料喂养共16周,制备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L组、H组大鼠以软肝煎低、高剂量灌胃,1次/d,共12周;N、M组大鼠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及TGF—β1阳性表达情况,检测血清PCⅢ、CⅣ、HA、LN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M组大鼠肝组织呈脂肪变、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明显增生,L、H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表现较M组明显减轻;M组大鼠TGF—β1阳性表达较N组增高(P〈0.05),而H组较M组则降低(P〈0.05);M组大鼠各项血清学指标较N组明显升高(P〈0.05),而L、H组较M则明显降低(均P〈0.05),且此4项指标与肝纤维化存在正相关。结论:软肝煎不仅可以治疗脂肪肝、高脂血症,而且还具有确切地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长效硝酸酯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肺α1、β肾上腺素受体(AR)各亚型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用雄性Wistar大鼠9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9)、假手术组(SH组,n=8),其余73只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成功44只,分为心力衰竭模型组(HF组,n=9)、硝酸酯小剂量组(LN组,n=9)、硝酸酯大剂量组(HN组,n=9)、阳性药物对照组(奥美沙坦酯,OL组,n=9)及硝酸酯大剂量联合阳性药物组(HN+OL组,n=8),灌胃法给药6周。超声心动图检测用药前后心功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肺β1-AR、β2-AR、β3-AR、α1A-AR、α1B-AR及α1D-AR的表达水平。结果 用药后,与HF组比较,HN组、OL组及HN+OL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P<0.05)。与SH组相比,HF组β1-AR和β3-AR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α1A-AR、α1B-AR和β2-AR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HF组相比,HN组、OL组和HN+OL组β1-AR、β3-AR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α1A-AR、α1B-AR及β2-AR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OL组相比,HN+OL组各受体表达水平差异更显著(P<0.05)。各组大鼠α1D-AR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长效硝酸酯药物可显著提高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LVEF,使心力衰竭大鼠肺α1、β-AR各亚型表达水平反向调节趋于正常,对保护肺功能起到了有益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抗肝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12只)、模型组(12只)和替米沙坦干预组(16只).在制备四氯化碳(CCl4)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成功后,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活化受体-γ(PPAR-γ)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表达.结果替米沙坦干预组大鼠肝组织TGF-β1平均标记指数(PI)为0.284±0.068,正常对照组为0.076±0.033,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0.739±0.065,P〈0.01);替米沙坦干预组大鼠PDGF PI为0.259±0.050,正常对照组为0.039±0.023,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0.511±0.107,P〈0.01);替米沙坦干预组PPAR-γ平均PI为0.326±0.068,正常对照组为0.115±0.021,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0.038±0.018,P〈0.01).结论替米沙坦通过活化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PPAR-γ,抑制肝脏细胞因子表达,达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在降低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滴度的同时,是否可以抑制细胞凋亡。方法将90只SD大鼠中80只采用缩窄腹主动脉方法,建立心力衰竭的大鼠模型,15只死亡,入组65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40只)和非治疗组(25只)。治疗组接受比索洛尔4周治疗后,应用ELISA技术检测两组大鼠血清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和滴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测两组大鼠血清β1-AR自身抗体阳性的Bax/Bcl-2。结果治疗组较治疗前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降低27.5%(P<0.05);非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较治疗前β1-AR自身抗体滴度降低(P<0.01);非治疗组β1-AR自身抗体阳性滴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中Bcl-2的表达在β1-AR自身抗体阳性大鼠比阴性大鼠、非治疗组β1-AR阳性大鼠明显增高(P<0.01);Bax的表达比非治疗组阳性大鼠降低(P<0.01);且比同组阴性略有降低。结论比索洛尔治疗降低心力衰竭大鼠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升高了β1-AR自身抗体阳性心力衰竭大鼠Bcl-2/Bax的比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心力衰竭时肾脏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和β肾上腺素受体(β-AR)各亚型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其余大鼠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成功9只为模型组。取大鼠肾脏皮质,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α_1-AR亚型(α_(1)-AR、α_(1B)-AR、α_(1D)-AR)和β-AR亚型(β_1-AR、β_2-AR)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α_(1A)-AR、β_1-AR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α_(1B)-AR、α_(1D)-AR、β_2-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时肾脏α_(1A)-AR和β_1-AR明显下调,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有关;而β_2-AR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可能为代偿β_1-AR下调带来的不利影响,以维持肾脏有效灌注,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在正常老年和成年大鼠重要脏器(心,肝,肾)中表达的差异。方法取正常老年(28月龄)和青年(3月龄)Wistar大鼠的心脏、肝脏、肾脏做石蜡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β1-AR表达,使用分析测量图像软件Imagepro-Plus进行光密度值分析。结果老年组和成年组大鼠心脏、肝脏、肾脏中β1-AR染色均为阳性,且各脏器中老年组β1-AR的分布密度高于成年组(心脏:0.150±0.009vs 0.22±0.119,P〈0.01;肝脏:0.150±0.013vs 0.210±0.008,P〈0.01;肾脏:0.160±0.006vs 0.240±0.025,P〈0.01)。结论大鼠心脏、肝脏和肾脏细胞均有β1-AR分布,且与成年大鼠相比,老年大鼠心脏、肝脏、肾脏中β1-AR的表达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各受体亚型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FLD模型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和Real-time Q-PCR检测α-AR、β_1-AR、β_2-AR蛋白和m RNA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大鼠NAFLD模型成功建立,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肝脏脂肪变程度逐渐加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造模2-12 wk大鼠肝组织α-肾上腺素能受体(α-adrenergic receptor,α-AR)、β_1-AR、β_2-AR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Real-time Q-PCR结果证实,随着NAFLD病的发展,α-AR、β_1-AR、β_2-AR mR NA表达均逐渐上调(P0.01).结论:高脂饮食法成功建立大鼠NAFLD模型,随着肝病进展,α-AR、β_1-AR、β_2-AR蛋白及m RNA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肝炎平对肝纤维化肝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平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中对肝脏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的影响及其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CCl4诱导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肝炎平治疗组。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HPLC-ECD)法检测肝组织中NE和DA水平。结果:肝炎平组和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内NE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且模型组NE含量低于肝炎平组(P〈0.05);而DA在3组中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炎平可增加肝纤维化肝组织中NE的含量,可能主要通过调节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的NE含量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mRNA及其蛋白表达在大鼠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复合致病因子四氯化碳、高胆固醇、乙醇喂养大鼠6周、8周,复制肝纤维化、肝硬化动物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测定血浆转氨酶、总胆红素(TB)、透明质酸(HA)以及肝组织内羟脯氨酸(Hyp)水平;免疫组化测定PAI-1、廿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RT-PCR测定PAI-1、TGF-β1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肝纤维化、肝硬化组血浆转氨酶、TB、HA、肝组织内Hyp均明显增加。随着肝纤维化的发展,肝组织静SMA、TIMP-1、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AI-1、TGF-β1 mRNA表达增加。[结论]肝组织PAI-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减少PAI-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可能会减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