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的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科手术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38例行单侧胸廓成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P组(全身麻醉+胸椎旁神经阻滞组)和G组(单纯全身麻醉组)。P组患者于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于开胸侧切口所在肋间的胸椎旁间隙单次泥射0.5%罗哌卡因2mg/kg,阻滞成功后开始全麻诱导插管;G组常规全麻诱导插管。结果:P、G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椎旁阻滞;于G组相比,P组术中及术后12h内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P组术后2、6、12h安静时和咳嗽时的疼痛评分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椎旁神经阻滞操作成功高,镇痛效果好,可减少术中及术后(12h内)静脉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朱步銮  柏红  孙小娟 《护理研究》2013,27(17):1736-173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及在开胸手术中、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护理配合。[方法]40例单侧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单次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A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A组病人于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于开胸侧肋间胸椎旁注射0.5%罗哌卡因12mL~15mL。B组病人单纯全身麻醉,所有病人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切皮反应、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h、6h、12h、24h和48h安静及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及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病人切皮后5min血压、心率、术中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后2h、6h、12h安静及咳嗽时VA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椎旁神经阻滞定位准确,操作成功率高,用于胸科手术能有效镇痛,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静脉镇痛药的需要量,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肾结石手术患者应激指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于我院行肾结石手术的94例患者,将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TPVB的4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后5min(T1)、术毕(T2)记录并比较...  相似文献   

4.
自 1 997年起 ,我科应用硬膜外阻滞与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用于剖胸手术 ,较单纯静脉复合气管插管麻醉优点多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剖胸择期手术 35例 ,ASAⅡ~Ⅲ级。其中肺叶切除 3例 ,食道中段癌 4例 ,食道中下段癌 1 4例 ,贲门癌 1 4例。年龄 51~ 74岁 ,男 2 2例 ,女1 3例。随机分 2组 ,硬膜外阻滞与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为复合组 1 6例 ,余为对照组 1 9例。方法 :入室开放两路静脉 ,接无创血压、心电监护仪。复合组先作硬膜外穿刺 ,穿刺部位为T4~ 6,穿刺成功后常规置管注入 1 0 %利多卡因与 0 2 5%布比卡因混合液 3ml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椎旁阻滞镇痛在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单侧开胸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静脉镇痛组(Ⅰ组)、硬膜外镇痛组(Ⅱ组)和椎旁阻滞镇痛组(Ⅲ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麻醉诱导前I组不作任何处理,Ⅱ、Ⅲ组分别行硬膜外和椎旁间隙穿刺置管。三组均使用术后自控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后镇痛质量,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Ⅱ、Ⅲ组术后6、12、24、48小时的VAS评分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明显低于I组(P<0.05);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Ⅰ、Ⅱ组(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中,硬膜外镇痛和椎旁阻滞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但椎旁阻滞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更适合单侧开胸术后镇痛治疗。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37-138
探究临床经皮肾手术的过程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收治的128例经皮肾手术患者,对比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疗效。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麻醉不同时态的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使用舒芬太尼的剂量及按压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MAP和HR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临床经皮肾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可保证手术过程的平稳性,显著改善不同时态的VAS评分,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持续肋间神经阻滞对剖胸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持续肋间神经阻滞对于剖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40例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分别施行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n=20)与病人自控镇痛(n=20),按Prince-Henry评分法,对术后3天内不同时段疼痛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并对两组病人术后因镇痛所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自觉疼痛减轻,持续肋间神经阻滞组术后平均疼痛评分(2.15±0.31)低于病人自控镇痛组(2.94±0.45,P<0.05),而镇痛副反应更少。结论:持续肋间神经阻滞操作简易直观,镇痛效果相对明显,更有助于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剖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早期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74例,年龄1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I~II级,随机分为椎旁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椎旁阻滞组:超声引导下行手术侧椎旁阻滞,第一胸椎到第五胸椎(T1~T5)每个节段注射3ml,总共注射0.5%罗哌卡因15ml;对照组未进行椎旁阻滞。观察指标为患者术后24小时恢复质量(QoR-40评分)、患者术后24小时静息状态疼痛程度(平均VAS评分、最高VAS评分和累积舒芬太尼追加剂量)、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椎旁阻滞组患者术后24小时QoR-40评分升高[183分(172~189分)vs.168分(154~182分)];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平均VAS评分和最痛VAS评分降低,累积舒芬太尼追加剂量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以上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椎旁阻滞可提高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早期恢复质量,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低浓度(0.25%)布比卡因间断硬膜外腔注入,用于开胸术后持续镇痛,观察时心功能的影响,与未用硬膜外阻滞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术前、术后8h各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6、24h相差显著(P〈0.05);未用硬膜外阻滞镇痛组术后8、16、24h各参数与术前比相差显著(P〈0.05),硬膜外阻滞镇痛与术前比,8h相差显著(P〈0.05),16h部分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24h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围术期联合使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和自控镇痛药物与单纯自控镇痛药物对腰椎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先后顺序把40例择期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数入院者为神经妥乐平组,偶数入院者被纳入对照组,两组均为20例。神经妥乐平组术前连续3 d肌注神经妥乐平3.6 Nu/次,2次/天;手术当日至术后第7天,每日7.2 Nu+0.9%NS(生理盐水)100 ml静滴。对照组术前不接受任何药物,术前、术后不应用神经妥乐平。两组术后均使用自控电子镇痛输注泵(舒芬太尼1μg/ml,共100 ml)。结果:腰椎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消耗量,神经妥乐平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第3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神经妥乐平组的VAS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两组肢体麻木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神经妥乐平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围术期联合应用神经妥乐平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静脉自控镇痛,并一定程度改善肢体的麻木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0例胸背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胸椎旁阻滞组(TPVB组),两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镇痛(加巴喷丁);TPV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数字疼痛分级法(NRS)的差异,4周中加巴喷丁的用量,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PVB组治疗后4周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4周中加巴喷丁的用量均少于C组(P<0.05),随访的第6,8,12周的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TPVB组明显优于C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缓解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同时可以减少口服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血小板在肿瘤细胞转移与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拟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血小板GPⅡb/Ⅲa、GMP-140表达的影响.方法:40例全麻下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组(FS组);舒芬太尼镇痛组(S组).另选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1,4,8,12,24和48 h镇痛的效果.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麻醉前(T_0)、手术开始后2h(T_1)、手术结束后4h(T_2)、手术结束后24 h(T_3)、手术结束后48 h(T_4)时GPⅡb/Ⅲa与GMP-140的表达.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0比较,FS组在T1时的GPⅡb/Ⅲa、GMP-140表达明显增加(P<0.05);FS组在T_2、T_3、T_4时的GPⅡb/Ⅲa、GMP-140表达明显低于S组(P<0.05);与T0比较,S组在T_1、T_2、T_3时的GPⅡb/Ⅲa和GMP-140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术后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能有效减轻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及抑制血小板GPⅡb/Ⅲa复合物与GMP-140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16.
骨科术后病人氯诺昔康自控静脉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以芬太尼为对照药物对骨科术后病人应用氯诺昔康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骨科术后中等以上疼痛病人 6 0例 ,随机分成三组 ,F组 (芬太尼 1mg/ 10 0ml/ 5 0hr)、L组 (氯诺昔康 80mg/ 10 0ml/ 5 0hr)、M组 ([芬太尼 0 .5mg +氯诺昔康4 0mg]/ 10 0ml/ 5 0hr)行静脉镇痛。记录各组镇痛过程中不同时点 (术后 4、16、2 4、36、5 0小时 )的疼痛强度值、疼痛强度值总和、镇痛结束后患者口述总的疼痛水平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 :L组、F组和M组的疼痛值总和分别为 3.2 5± 3.78、2 .35± 3.4 8和 3.3± 4 .16 (P >0 .0 5 )。镇痛结束后患者口述总的疼痛水平 ,三组的基本无痛及轻度疼痛占 5 5 %~ 70 % ,中度疼痛占 5 %~2 5 % ,重度疼痛及剧痛占 2 0 %~ 2 5 %。不良反应 ,L组 1人头晕恶心、1人恶心呕吐 ,M组 1人头晕、2人头晕恶心 ,F组无。结论 :氯诺昔康具明显的镇痛效应 ,可作为术后镇痛 (PCIA)所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小剂量纳洛酮对吗啡镇痛病人血浆胃动素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纳洛酮对吗啡术后镇痛效能、恶心呕吐及血浆胃动素的影响。方法 :4 0例联合阻滞麻醉下子宫切除女患者 ,行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 ,随机分成 2组 ,M组 :吗啡 2mg ,盐水稀释至 8ml;MN组 :在M组中加纳洛酮 5 0 μg。观察术后镇痛效能、恶心呕吐发生率、排气时间 ,并检测入室、术毕、术后 6h、2 4h、4 2h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 :术后 6h内MN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M组 ,P <0 .0 5 ;M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 4 0 % ,MN组为 10 % (P <0 .0 5 ) ;MN组在术后 6h、2 4h胃动素均低于M组 ,P <0 .0 5。结论 :硬膜外小剂量纳洛酮增强吗啡镇痛效能 ,并通过降低血浆胃动素水平而减少吗啡引起的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硬膜外镇痛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围术期血压和血清肌钙蛋白(cTn-Ⅰ)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ASAⅢ级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0例,行腹部手术。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术后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组(Ⅰ)和全麻 术后肌注哌替啶镇痛组(Ⅱ)。在术后6小时和术后第一、二天晨7时行疼痛VAS评分。分别记录麻醉前、拔气管导管后即刻、术后6小时和术后第一、二天晨7时5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并采血4ml,测定血清心肌酶和cTn-Ⅰ的水平。结果:(1)术后疼痛评分和血压,Ⅰ组显著低于Ⅱ组。(2)血中CK-MB水平:Ⅱ组术后较麻醉前有显著升高,而Ⅰ组未见明显变化。(3)血中cTn-Ⅰ水平:Ⅰ组术后拔管即刻与麻醉前相比有显著降低,Ⅱ组则术后有上升趋势。(4)血中LDH与AST两组围术期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镇痛能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围术期的血压和心肌损伤,并使术后疼痛显著减轻,效果优于单纯全麻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颈源性头痛病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B组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两组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生活质量评分(life quality score)情况;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总不良反应情况;分别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3周后B组病人血浆中β-内啡肽、ACTH及皮质醇的含量,以及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周后,两组病人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上升(P<0.01);比较A、B两组病人治疗有效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33%vs. 86.67%, X~2=4.356, P=0.037);而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7%vs. 13.33%, X~2=0.131, P=0.718);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及治疗3周后B组病人血浆中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表达水平,ACTH及皮质醇含量均显著降低(P <0.01),而β-内啡肽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优于单一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细胞因子下调、β-内啡肽上调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HPA)轴功能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腰椎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应用塞来昔布的镇痛效果。方法62例腰椎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塞来昔布组30例,术前8h口服塞来昔布400mg,术后6h禁食禁水期过后再次给药,每次200mg,每日2次,术后3~5d视病人疼痛情况停药;镇痛泵组32例,术后常规使用镇痛泵进行镇痛,维持至术后第2天,所有病人术后可根据需要肌注盐酸哌替啶以缓解疼痛。观察两组病人术后6、12、24、48、72h的VAS评分,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盐酸哌替啶援助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37,P〈0.05),两组术后镇痛药物援助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泵组术后6、12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塞来昔布组(t=4.021、4.724,P〈0.01),术后24、48及72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腰椎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应用塞来昔布有一定镇痛效果,但其镇痛效果并不优于镇痛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