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采用GC-MS 定性分析三叶青石油醚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方法:石油醚萃取物样品经BSTFA∶TMCS(99:1)衍生后,采用GC-MS 法测定,通过NIST数据谱库检索,结合人工解析,鉴定多种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石油醚萃取物中检出25个色谱峰,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石油醚提取物总量的64%.结论:三叶青石油醚萃取物主要含脂肪酸类成分,共有10个(50%),其他还有糖类成分4个(20% ),芳香酸类成分2个(10% ).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太白乌头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中石油醚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太白乌头地上部分甲醇提取后用石油醚萃取,GC-MS法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鉴定出28个化合物,主要为烷烃类、脂肪酸及其酯类和烯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正二十九烷(13.057%),其次为19-甲基-18,21-三十六烷二醚(8.180%)、乙二醇硬脂基醚(7.851%)、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7.805%)、棕榈酸甲酯(6.676%)等。结论:首次报道了太白乌头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为陕西特有药用资源太白乌头全草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别对龙眼假种皮、果皮、种子的石油醚萃取物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计算机谱图检索分别对龙眼假种皮、果皮、种子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龙眼假种皮共分离出25种成分,鉴定出15个成分,检出率为60.00%,检出物含量占总石油醚部分物质的76.73%,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角鲨烯、棕榈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棕榈酸乙酯、油酸、油酸乙酯等;从龙眼果皮分离出45个成分,鉴定出28个成分,检出率为62.22%,检出物含量占总石油醚部分的83.22%,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棕榈酸、油酸、反油酸、角鲨烯、豆甾醇、γ-谷甾醇等;从龙眼种子中分离出43个成分,鉴定出30个成分,检出率为69.77%,检出物含量占总石油醚部分的87.06%,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棕榈酸、油酸、油酸乙酯等。结论:该研究分别对龙眼假种皮、果皮、种子的石油醚萃取物进行了初步研究,为龙眼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桐叶烧伤油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试管法、点试法测定抑菌或杀菌浓度.结果:复方桐叶烧伤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依次为31.3mg/ml、31.3mg/ml、62.5mg/ml、125mg/ml、125mg/ml;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链球菌的MBC均为62.5mg/ml;对革兰氏阴性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MBC均为125mg/ml;对真菌的MBC为125mg/ml.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桐叶烧伤油的镇痛作用.方法:测定由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和小鼠的热板痛阈值来鉴定其镇痛效果.结果:复方桐叶烧伤油能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提高小鼠的热板痛阈值.结论:复方桐叶烧伤油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方桐叶烧伤油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试验,测定大鼠足跖肿胀率和肉芽组织重量.结果:复方桐叶烧伤油能抑制大鼠足跖肿胀,减少肉芽组织增生.结论:复方桐叶烧伤油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新鲜中、小面积Ⅱ度烧烫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配对或区组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共观察了新鲜中、小面积Ⅱ度烧烫伤病例259例,其中试验组130例,外涂复方桐叶烧伤油;对照组129例,外涂复方虎杖烧伤油.结果 对新鲜中、小面积Ⅱ度烧烫伤的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100%,愈显率为98.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8.36%,愈显率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新鲜中、小面积Ⅱ度烧烫伤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的薏苡仁油进行GC-MS分析,为薏苡仁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薏苡仁油,对甲酯化后得到的样品进行GC-MS分析,测定其成分及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得到的薏苡仁油,所含不饱和脂肪酸达85.62%,其中亚油酸占总脂肪酸的37.48%,油酸占总脂肪酸的46.97%。结论:薏苡仁的含油量较高,尤以有利于人体的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9.
王不留行脂肪油超临界CO2萃取及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谢立  陈振德  钟洪兰 《中药材》2003,26(8):565-566
目的:分析王不留行脂肪油及其成分组成。方法: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王不留行脂肪油,结合GC-MS法分析脂肪油成分。结果:王不留行脂肪油含量为34.60%,成分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4.70%,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结论:王不留行脂肪油属优质植物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山茱萸制品石油醚萃取部位对几种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取ICR小鼠,复制D-半乳糖致衰模型、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模型、肾阴虚模型,给小鼠灌服药液,观察山茱萸制品石油醚萃取部位对几种模型小鼠的影响,结果:山茱萸制品石油醚萃取部位能影响D-半乳糖致衰模型小鼠血清SOD、NO水平;能降低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ALT、AST值;增加肾阴虚模型小鼠负重游泳及耐缺氧时间。结论:山茱萸制品石油醚萃取部位对几种模型小鼠均有影响,表现出多方面的保护作用。山茱萸石油醚萃取部位可能是山茱萸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1.
压疮又称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性缺血缺氧,进而营养不良出现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压疮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病程的恢复,延长住院日,而且也给医务人员带来了繁重的负担,占用大量的社会和医疗资源.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患者运动能力丧失,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部分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因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2.
沙苑子脂肪油超临界CO2萃取及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澎灏  陈振德 《中药材》2003,26(9):640-641
目的:提取沙苑子脂肪油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沙苑子脂肪油,用GC-MS技术分析脂肪油成分。结果:沙苑子脂肪油含量为12.30%,成分以亚麻酸和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4.23%,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结论:沙苑子脂肪油属优质植物油,这为开发利用沙苑子油脂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0,32(6):1057-1059目的:分析双叶细辛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双叶细辛在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MPa、萃取时间2h条件下得到的萃取物成分进行GC-MS分析。  相似文献   

14.
蜂花粉脂肪油超临界CO2萃取及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超临界CO2 (SC CO2 )萃取技术从蜂花粉中萃取脂肪油 ,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以及花粉粒度等因素对萃取收率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 :萃取压力 30MPa,萃取温度 5 5℃ ,分离Ⅰ压力 14MPa,分离Ⅰ温度 4 5℃ ,分离Ⅱ压力 6MPa ,分离Ⅱ温度 4 0℃ ,萃取时间 2h。与传统的溶剂萃取相比 ,萃取时间大大缩短 ,可避免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降解 ,产品品质优良。经GC MS分析 ,蜂花粉脂肪油的主要成分为 :α 亚麻酸、油酸、棕榈酸、亚油酸、二十五烷和二十八烷等。α 亚麻酸在分离Ⅰ和分离Ⅱ脂肪油中的含量分别为 4 2 %和 8 8% ,相差较大。表明该萃取工艺实现了对α 亚麻酸的萃取、分离和富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捆仙七乙醇提取物中非生物碱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提取捆仙七后用2%盐酸溶解,酸不溶部分(非生物碱)用石油醚研溶,得石油醚部分。采用GC-MS法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鉴定了26个化合物,其中主要为脂肪酸及其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的为亚麻酸乙酯(28.626%)、亚油酸乙酯(18.985%)、棕榈酸乙酯(17.754%)等。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捆仙七的非生物碱成分,为捆仙七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六月青石油醚萃取物(petroleum ether extract of LYQ,LYQPE)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LYQPE作用于SGC-7901,作用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凋亡及其凋亡相关蛋白p53影响;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53 mRNA和黏附基因CD44 mRNA的变化;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LYQPE体外作用于SGC-7901,在40~320 μg/ml时呈不同程度的促进凋亡;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p53蛋白、mRNA水平和CD44 mRNA水平的表达;在160μg/ml时,电镜观察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 LYQPE对SGC-7901有明显促凋亡作用;LYQPE抑制SGC-7901 p53蛋白、mRNA水平和CD44 mRNA水平的表达有可能是促进SGC-7901凋亡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土家药复方桐叶烧伤油在肛周脓肿术后实施阶段性换药的疗效。方法:选取外科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88例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药物1组44例,予以常规换药;药物2组44例,予以土家药复方桐叶烧伤油实施阶段性换药。观察创面愈合效果。结果:药物2组术后2周、术后4周创面愈合率高于药物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当天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2组术后3 d、术后1周、术后2周VAS评分低于药物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2组肛周脓肿愈合总时长短于药物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周脓肿术后采用土家药复方桐叶烧伤油实施阶段性换药,可促进创面愈合,缓解疼痛感受,药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薏苡仁油中石油醚残留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樟照  何云珍 《中成药》2001,23(2):127-128
目的建立用顶空进样一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薏苡仁油中石油醚(60~90℃)残留量测定方法.方法顶空进样,交联95%二甲基和5%二苯基硅氧烷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320μm×0.25μm),柱温40℃,流速19cm/s,FID检测器.结果该法平均回收率为97.2%(n=5,RSD=2.87%),最低检测限为2.65×10-8g·mL-1(信噪比为1.3).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准确,可作为本品有机溶剂残留量限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惠芝 《中医药导报》2011,17(5):119-120
目的:观察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用浸透复方桐叶烧伤油的纱布外敷于消毒后的烧伤创面;对照组用浸透磺胺嘧啶胶浆的纱布覆盖,比较两组平均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20.0±7.1)d,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13.7±5.3)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创面感染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烧伤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感染率低﹑疼痛明显减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复方桐叶烧伤油对烫伤性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雌雄各半.对造模组大鼠进行造模,方法:大鼠脊柱两侧躯干部位皮肤用脱毛剂脱毛,塑胶板中间开窗,将食用油烧热至140℃,沾湿纱布棉垫,立即贴于塑胶板窗中的脱毛皮肤上,使烫伤部位为深Ⅱ度烫伤,制成油烫伤溃疡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京万红组、复方桐叶烧伤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于造模后第4天开始用药,分别于创面涂麻油,50%京万红,25%、50%、100%复方桐叶烧伤油,均治疗14d.测定不同时间各组大鼠创面面积,观察溃疡区组织病理特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多数大鼠创面可见大片新生肉芽组织和小条状疤痕形成,且溃疡面积明显缩小;病理切片可见表层有明显肉芽组织、疤痕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内有大量胶原纤维、炎性细胞,呈正在愈合状态.结论:复方桐叶烧伤油对烫伤性溃疡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