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莉 《西南军医》2008,10(6):169-169
高原脑水肿是急性高原病中的危重型,是人自平原地区进人高原或自高原地区急进至更高海拔地区后,由于高原缺氧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多发生在海拔3000m以上地区,如不及时积极有效救治,死亡率极高。我院驻地海拔约3900m,高原脑水肿是我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护理难度大,笔者对近10年来我科救治的124例高原脑水肿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系统回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原脑水肿结膜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原脑水肿结膜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844900叶城解放军第18医院张西洲,张新宇,何富文,张素萍关键词高原缺氧,高原脑水肿,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49.3在喀喇昆仑山海拔3700m医疗站对收治的22例高原脑水肿(昏迷型)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10年来在海拔大于4800m处对67例急性高原脑水肿就地抢救,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使治愈率明显提高,无1例死亡.根据脑脊液压力测定、血液气体分析、眼底检查内分泌检查的结果,分析急性高原脑水肿发病机理提出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特高海拔14例急性高原肺水肿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在特高高原组织救治急性肺水肿的经验教训.方法 对2009年7月在海拔5400 m高原所发生的14例急性高原肺水肿(4例合并急性高原脑水肿)救治经过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1例急性肺水肿患者在由基层部队组织后送途中死亡,其余13例由驻军医院组织低转至医疗站(海拔3700 m)均治愈.结论 在特高海拔地区,早期诊断、就地治疗、前接后送、阶梯治疗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482人由平原(海拔1400m)进驻海拔3700m,在该处适应性训练40d,然后快速(4h)进驻海拔5270m,随访7d,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32.3%.另一支部队134人在同一季节,同一路线,由平原途经5d到达海拔5010、5200和5380m,随访10d,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85.7%,有2人发生高原脑水肿合并高原肺水肿.作者认为,部队进入海拔5000m以上地区前应在海拔3700m左右进行1个月的阶梯适应性训练  相似文献   

6.
高原肺水肿3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86年6月至2001年4月收住的资料较为完整的高原肺水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海拔4000m以上者发病178例,占44.72%;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发病者172例,占43.22%;X线表现单侧肺病变以右肺为多;窦性心动过速为心电图异常主要类型,占62.31%;合并高原脑水肿者死亡9例,占死亡的75%,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高原肺水肿海拔愈高,发病率愈高;上呼吸道感染可诱发高原肺水肿;合并高原脑水肿者,病死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高原脑水肿合并肺水肿65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原脑水肿(HACE)和高原肺水肿(HAPE)均为急性高原(山)病(AMS)的危重型,两者合并发生其病情更严重,救治不及时死亡率较高[1]。为进一步加强防治及提高救治成功率,作者对我院(拉萨,海拔3658m)1984年以来临床收治的高原脑水肿合并肺水肿65例报告如下,并对其高原就地救治措施进行初步探讨。临床资料1选例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1982年全国高原医学会(西宁)学术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2],HACE均经腰穿测压,HAPE均经胸部X线检查,并确能除外其他病因性疾病。2一般资料;65例中男60例,女5例,年龄2~56岁(中位数24.2岁)…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2006、2009、2010年3次伴随保障海拔2组5 390m地区施工部队,共救治重症急性高原病4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6例,均为汉族男性,年龄17~34岁,平均(23.0±3.4)岁。出生于平原,进驻高原前体检确认健康。均在海拔5 390 m处发病,其中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oedema,HAPE)40例、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相似文献   

9.
杨晓文  王旭萍 《高原医学杂志》2005,15(4):F0004-F0004
人或动物从低海拔急进高原(2500m以上)暴露于低压低氧寒冷环境可能发生系列病理反应,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失眠、疲乏、头昏眼花、共济失调等,称其为高山反应或急性高原病(acutemountainsick ness,AMS)。AMS重者发生高原肺水肿(highaltitudepulmonaryedema,HAPE)或高原脑水肿(highaltitudecerebraledema,HACE),威胁生命。本文通过模拟高原5000m大鼠动物模型,观察4h至4周,在AMS和HACE情况下脑的病理变化、胶质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10.
急进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急性低氧环境影响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机体在短时间内出现系列缺氧症状,称之为急性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已有研究表明,随着海拔从3000m升高至5000m,AMS的发生率也从30%升高至100%,部分AMS尚可发展为高原肺水肿、脑水肿,对人体危害很大。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ner vous system,ANS)功能不仅对于心血管稳态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民军医》2009,(8):499-499
河南新乡71407部队71分队卫生所龚文鹏来稿:高原高寒地区作战卫勤保障。文章说,高原高寒地区系指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氧分压低,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干燥寒冷。高原高寒地区的氧分压平均只有海平面的32%左右,加之战时环境恶劣,任务繁重,官兵易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以及冻伤、日光性皮炎、紫外线角膜炎、视网膜病变等高原病。同时,驻平原的官兵战时进入高原高寒地区时集结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高原脑水肿(HACA)是急性高原病中的危重症,需要及时正确的救治,否则死亡率很高。重症高原脑水肿在发病后或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常会并发脑部以外其他脏器的功能障碍,其中以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最为常见。本文旨在探讨总结高原脑水肿并发ARF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作者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在海拔3658m,从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高原脑水肿并发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治高原脑水肿并发ARF患者58例,其中社区获得性ARF18例,占31.0%;医院获得性ARF40例,占69.0%。肾前性ARF25例,占43.1%,其中以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原心脏病的特殊类型。方法:总结分析1962年-1986年发生在喀喇昆仑山的107例高原心脏病患者。结果:4例在患病期间发生过昏厥;11例进入海拔5000m以上地区3个月内患病,其中10例有明显的心衰表现,作者称其为亚急性高山病症候群;25例被诊断为蒙赫氏病。结论:喀喇昆仑山海拔5000m以上地区发生的高原心脏病与青藏高原上发生的高原心脏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部队经过阶梯适应性训练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某部482人自平原(海拔1400m)进驻海拔3700m,经过40天的阶梯适应性训练,然后快速(4小时)进驻海拔5270m,第1 ̄7天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32.4%,且无1例重症急性高原反应。另一支部队自平原快速(5天)进驻海拔5010、5200和5380m,第1 ̄10天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85.7%,其中重症急性高原反应为32.8%,2人发生了高原脑水肿合并高原肺水肿。作者认为进  相似文献   

15.
叶平安  胡对林 《人民军医》1999,42(8):458-460
高原脑水肿(HACE)又称高原昏迷,是一种恶性、急性高原病。现就我院1988年以来收治的HACE64例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3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的诊断标准[1],伴发肺水肿(HAPE)主要依据临床及胸部X线检查确定。男62例,女2例;年龄17~63岁,平均30岁。军人13例,其他个体劳动者38例,旅游、出差及探亲人员13例。初次进入高原34例,高原居留3个月~30年以上,回内地居留1个月以上,重返高原发病30例。格尔木就地(海拔2808m)发病4例,其中2例为夜间睡眠中发病。海拔4000m以上地区发病60例(93.8%)。…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急进海拔高原和在高原习服的青年,运动状态下口服富氧水,进行血气检测和分析,探讨富氧水在预防急性高原病、提高高原作业效率的作用机制及对急进高原和高原人体运动血气的影响。作者首先在海拔3700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士兵,在海拔538m选择10名已习服2个月的男性士兵,均采用口服富氧水前(对照组)后(试验组)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双盲试验,试验组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制成的富氧水,对照组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均每次500mL,2次/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原脑水肿就地急救治疗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50年住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分析高原脑水肿高原现场治疗的效果,寻找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328例高原脑水肿患者经过就地治疗,319例治愈,治愈率达到97.3%,平均住院7,1d。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多脏器功能障碍,占67%,其中56%患者伴有肺水肿,41%伴肾功能不全,14%伴心功能不全,3个以上脏器同时受损占12.5%。结论:高原脑水肿就地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高原脑水肿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原失血性休克的救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一般是指发生明显生物学效应的海拔 3 0 0 0m以上地区 ,我国高原地区较多 ,海拔3 0 0 0m以上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 6。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 ,有其特有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 ,其中影响人体最主要的因素是氧分压低。在高原 ,发生失血性休克时 ,缺氧和失血的复合作用使休克程度明显加重 ,病程进展快 ,极易造成低氧血症 ,而低氧血症又降低了机体的应激能力和耐受力 ,加之伤病员对液体的承受能力大大降低 ,即使输入远较平原地区正常用量少的液体也易诱发肺水肿和脑水肿 ,甚至并发右心衰竭 ,使得对高原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极为困难 ,导致存活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分析平原与不同海拔高原军人体力劳动能力(PWC170)的差异,探讨PWC170作为评价高原军人有氧能力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以平原(海拔500 m,36人)和不同海拔高原(海拔3000 m,30人;海拔3700 m,31人;海拔4300 m,38人)驻防军人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军标GJB1337《士兵体能的测量和评价》,进行2种踏速(22.5和30次/min)的踏阶运动,采用Polar V800心率表测量踏阶运动心率,测定军人的PWC170.结果 随海拔高度升高,军人PWC170降低;平原与海拔3000、3700和4300 m高原军人的PWC170分别为1287.7±233.3、993.8±230.9、962.7±233.0和764.6±152.8(kg·m/min),平原与高原比较差异显著(P<0.01),海拔3000、3700 m与4300 m比较差异显著(P<0.001),而海拔3000 m与3700 m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同海拔军人PWC170不同,海拔越高PWC170越低,PWC170可作为评价高原军人有氧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观察高原环境暴露下脑内氧自由基和伊文思蓝(EB)含量与脑含水量的变化,旨在进一步探讨氧自由基在高原暴露下血脑屏障改变中的作用及其与高原脑水肿的关系。取不同海拔梯度下小鼠脑组织匀浆化学法测定脑内SOD、MDA、GSH和GSH-PX活性,比色法测定脑组织内EB含量,湿干比值法测定脑含水量。结果高原暴露下,小鼠脑内SOD、MDA、GSH活性是随着海拔增高而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