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左侧颈内静脉穿刺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价值。方法通过超声显像,明确左侧颈内静脉的解剖位置,并在超声引导下对22例患者进行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结果1次穿刺成功20例,成功率90.91%;2次穿刺成功2例,成功率9.09%。无一例发生局部血肿、血气胸、误穿动脉和颈部淋巴管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快速、简便及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病人常需要用20%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甘露醇系高渗脱水药,快速静注后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水分向血浆转移,产生组织脱水作用,是脑卒中病人常用的脱水剂。但由于甘露醇药物刺激性强,以往采用头皮钢针或外周静脉留置针时虽然操作简单,易于护理,但是如果长期输注浓度高、刺激性强药物或静脉内放置留置针时间较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98例应用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麻醉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监测仪器的广泛使用,近年来已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但对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血流动力学、快速大量输血输液、长期静脉高营养治疗、血液透析治疗等仍具有重要价值。近3年来笔者对具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指征的病例均采用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认为它具有定位标志明确、穿刺成功率高、穿刺点离胸膜较远,可以避免气胸、血胸、水胸及损伤颈动脉等并发症。现将操作方法及98例临床应用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实施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  相似文献   

4.
经左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常规采用右肘部静脉进行穿刺,而根据解剖特点,左侧静脉路径较长、较弯曲,插管时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等因而极少使用。自2006年10月~2008年1月我院根据病人病情及穿刺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采用经左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经左外周组),取得良好效果;并与经右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经右外周组)进行了临床应用比较,现将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552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龙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3):1108-1109
目的探索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改良前、后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分别为278例和522例。改良后穿刺点在右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缘2cm,方向为斜向胸锁关节与甲状软骨下缘连线中点,穿刺针与胸壁夹角为20°~30°。比较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率。结果改良穿刺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置管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7例股静脉置管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形成血栓的危险因素: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提出必须针对这三大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术前正确评估、宣教及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行静脉穿刺,尽量选择上腔静脉置管;必要时采用小肝素药物预防.对已经发生DVT的患者,做好抗凝、溶栓期间的护理,并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本院自开展以Seldinger技术及方法改进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以来 ,对提高各种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操作方法及其护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笔者现仅就本技术操作过程的一些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 ,以供同行参考。1 临床资料自 1995~ 1999年底 ,经笔者及护理骨干为我院住院病人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共 5 2 8例次 ,其中男 30 3例次 ,女2 2 5例次。年龄最小 4.5岁 ,最大 80岁。穿刺置管成功 5 0 5例次 ,其中有 11例次穿 1侧颈内静脉失败而改穿对侧颈内静脉获得成功 ,总的成功率为 95 .6 %。穿刺…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安全性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危重新生儿的PICC,观察穿刺方法、留置时间、并发症。结果与传统静脉留置针相比较,PICC技术穿刺次数少、置管时间,并发症及全身感染率相似。结论PICC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中心静脉置管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6例行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穿刺,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比较两组一次成功率、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成功44例(93.62%),对照组一次成功18例(6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穿刺成功47例(100.00%),对照组总穿刺成功24例(82.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误插动脉3例、皮下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下穿刺,在基层医院有开展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272例病人进行了286次深静脉穿刺置管。阐述了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的部位选择和操作过程,并介绍了三种内通道在临床治疗及监测上的应用以及深静脉穿刺置管的禁忌症和并发症。对这项医疗技术的优越性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尽管已为各科医师广泛应用,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甚至出现严重后果[1]。临床中,医患双方对不同部位穿刺留管有不同的评价。经锁骨下窝穿刺置管因患者感觉舒适、不影响头颈部和肢体适当活动、护理方便、不易感染,患者舒适性和依从性较高而最受欢迎。但经锁骨下窝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盲探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采用经由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及颈外静脉路径行中心静脉穿刺。结果:256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95.7%效果良好,发生并发症11例。结论:熟练掌握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深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1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康 《四川医学》2009,30(5):680-682
目的 总结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留置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的经验,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6年2月-2008年10月,我院肾内科采用3种方法行临时性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术血液净化治疗患者178例患者。结果置管术中的常见并发症有:误穿动脉6例(3.4%),皮下血肿8例(4.5%),穿刺部位渗血2例(1.1%)。置管术常见远期并发症有:导管相关感染22例(12.4%),导管栓塞7例(3.9),导管意外脱落3例(1.7%),血流量不足(血流〈180ml/min)21例(11.8%)。结论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操作技术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性血液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术在儿童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75例手术患儿麻醉采用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术。结果:1次穿刺成功64例(85.3%),2次穿刺成功8例(10.7%),未穿刺成功3例(4.0%),总成功率为96.0%。除误穿动脉2例外,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改良低位颈内穿刺法是一种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的方法,适用于儿童麻醉。  相似文献   

15.
郭虹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6):700-701
目的探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组)和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并对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6%,并发症发生率为3.1%;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5.0%,并发症发生率为11.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更合理、更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晚期癌症患者由于全身广泛转移,多器官功能衰竭,剧烈的疼痛,全身极度衰竭消瘦等原因,需要进行脱水降颅压,止痛等频繁的静脉给药及静脉高营养治疗,同时给予姑息性化疗等高渗透压、强刺激药物的使用。由于长期化疗反复穿刺,血管条件差等原因,导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我院在2002年10月~2004年7月对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床旁经皮穿刺气管置管术(PDT)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ICU实施PDT救治112例危重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10例病人PDT操作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25 min,平均(8.0±3.3)min;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1例,出血1例,气管狭窄2例.结论 对危重病人实施PDT,操作简便、快捷,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部分不能耐受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病人,仍可床旁进行PDT.  相似文献   

18.
手术室外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手术室外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室外664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选择及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人满意度。结果约91%的病人选取右颈内静脉为穿刺部位,方法以中路法或波动引导法为主,余9%的病人根据情况分别选择右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颈外静脉或左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结论手术室外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应根据病人体位、解剖特点选择不同的穿刺路径和方法,以减少穿刺相关并发症、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采用经由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及颈外静脉路径行中心静脉穿刺。结果:256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95.7%效果良好,发生并发症11例。结论:熟练掌握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许多患者经常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大于2周以上)、化疗及补充高浓度营养物质,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痛苦及化疗药物特殊不良反应对血管的破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等置管术因其静脉解剖复杂,操作技术难度大,以及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使它们在临床的应用受到限制.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较好的选择,它简便、安全、易行.我科自2004年9月~2005年11月开展PICC置管技术,对58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