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腑法又称下法,是中医治疗的八法之一.近年来,通腑法在中风病中的治疗得到广泛运用,相关报道甚多.现综述如下. 1 中风腑实证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文献报道中的通腑法治疗中风病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药物筛选和合理组方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4年1月~2005年12月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通腑法治疗中风病中药方别,对其中药使用频率、剂型及配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共检索到有关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文献报道116篇,应用处方明确的中药方剂66个,涉及中药89味;②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所用的药类依次为泻下、化痰、活血、息风等作用的药物,其中常用中药有大黄、芒硝、胆南星、枳实、栝楼、石菖蒲、桃仁、牛膝、钩藤、厚朴、甘草等,另外补虚药、开窍药的使用率也较高;③通腑法临床中多应用于中风病急性期,剂型和给药途径以汤剂口服为主。结论:通腑法治疗中风病可分为化痰通腑、活血通腑、滋阴通腑、泻热通腑等,通腑方药治疗中风病前景广阔,探讨其用药规律,为治疗中风病的新药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瑞芳  周福生 《新中医》1998,30(11):57-59
中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10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前在治疗上应用通腑祛痰法取得较好疗效,现就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及作用机理中风之证,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可概括为“本虚标实”4字。本虚即肝肾不足,标实即“风、火、痰、瘀”4端。中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苏万鹏  海英 《光明中医》2012,27(4):643-644
大便秘结腑气不通是中风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费伯雄在《医醇賸义·中风》中日:"由此而深入则为中腑.腑者胃腑也.胃为六腑之长,职司出纳.风入于胃,胃火炽盛,水谷之气,不生津液而化痰涎,痰随火升,阻塞灵窍,故昏不知人也."指出中风病之中腑是以"胃"为中心.《灵枢·本输》日:"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指出胃连及大肠这一关系.中风病发病后气机逆乱,痰火壅遏中焦,腑气不通,可致邪浊上犯,蒙闭清窍出现神识昏蒙,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5.
中风病,现代医学称之为脑卒中,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并形成了其独特的诊疗体系。临床中风病急性期患者常见腑实便秘的症状,并且腑实消长随着病势顺逆的变化而变化。近年来,通腑法在中风病急性期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拟对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继承与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肖琳 《中医药学刊》2005,23(9):1736-1736
从古代文献到现代医家,结合本人临床病例观察体会,总结出了腑气不通是中风病急性的重要证候,及时合理的运用通腑法是提高中风病急性期整体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典型病例,详细论述了急下通腑法在中风病急性期中的应用原则、方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王永炎教授于上个世纪70年代在继承前贤诊疗经验基础上提出化痰通腑法是治疗中风病重症安全有效的治法,并依法创制星蒌承气汤治疗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显著提高了中风病的治疗效果。历经30余年经过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实  相似文献   

9.
通腑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霖 《陕西中医》2004,25(10):943-944
1 通腑之据 《内经》云 :“血之与气 ,并走与上 ,则为大厥 ;气复返则生 ,不复反则死” ,这就是中医对中风病理的主要认识。既然血之与气并走于上才发生这一疾病 ,在治疗方针上 ,当然就应该使血之与气并走于下 ,才可能促使病机得以逆转。许多医家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 :中风急症  相似文献   

10.
11.
肖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9):1736-1736
从古代文献到现代医家,结合本人临床病例观察体会,总结出了腑气不通是中风病急性的重要证候,及时合理的运用通腑法是提高中风病急性期整体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典型病例,详细论述了急下通腑法在中风病急性期中的应用原则、方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腑排毒治疗中风病急性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辨证通腑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理论依据、适应证、临床指征及其四种具体方法 ,即 :平肝熄风 ,通腑排毒 ;清热化痰 ,通腑排毒 ;活血化瘀 ,通腑排毒 ;滋阴润燥 ,通腑排毒。  相似文献   

13.
通腑法及其配伍在中风病急性期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桥 《国医论坛》1995,10(3):46-47
通腑法,亦称下法.属八法之一,具有泻下邪热,攻逐积滞,驱邪外出的作用。近10年来,已作为中风病急性期(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主要治法之一而被临床广泛应用;取得了可喜的疗效,现根据有关报道综述如下。1临床应用中风病急性期病因病机多端,临床证候错杂.常是邪热、痰浊、血瘀、腑实等多种因素作用于机体.故临床应用通腑法时.多与他法相配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通腑泄热汤氏报道治疗72例属热证或阅证有腑气不通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用大黄129,芒硝10g(冲),权实gg,甘草6g.煎服或鼻词,神昏者加安富牛黄丸1粒~2粒…  相似文献   

14.
通腑法又称下法,是中医治病的八法之一,对于燥屎内结、停痰留饮、瘀血内蓄、寒实积滞等邪正俱实之证,有荡涤肠胃,逐邪外出的作用。笔者近年来运用该法治疗中风急性期患者,往往能迅速改善病况,缓解病势,使患者能渡过急性期,顺利进入恢复期。1 基本方法 以大承气汤为基本方:大黄30g、芒硝10g、枳实10g、川朴10g。方可重用大黄,意在  相似文献   

15.
16.
通腑法在中风病急性期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腑法在中风病急性期的应用体会浙江省嵊州市中医院(312400)袁明中风病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对其急性期积极有效的救治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笔者在临床中,运用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取得满意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竺某,男,48岁。19...  相似文献   

17.
王富英 《河南中医》1997,17(6):368-368
通腑泻热法主要用于中风之中脏腑者。痰热里闭清窍,腑实不通。其证可见;昏迷无知,面赤气粗,喉间痰鸣,半身偏瘫,大便不通,香苔黄腻,舌质蜂干,脉弦滑或弦数有力。主要用药:半夏15g,南星15g,石基蒲15g,郁金lsg,黄劳15g,元参209,麦冬209,菊花209,川黄连109,大黄15~259,芒硝309。另用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以醒脑开窍,刺人中、十宣等穴以清神志。四肢抽搐加全虫、蜈蚣,体温高者加服羚羊角粉。本方为化痰清热通腑之剂,治疗中风痰热内键之闭证。方中半夏、胆星化痰;岑连清热;富蒲、郁金开窍;生地、元参、麦冬滋阴清热;大黄…  相似文献   

18.
浅谈刘淑霞教授运用通腑法治疗中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瑞文  刘淑霞 《光明中医》2010,25(11):1977-1978
<正>刘淑霞是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运用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方面有独特的经验。其通过多年临床及理论研究,认为通腑法在治疗中风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自创黄竹清脑颗  相似文献   

19.
通腑法治疗100例中风病疗效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通腑排毒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哲 《河南中医》2003,23(1):49-50
通腑法亦即下法,为中风病急性期主要治法之一。中风病人凡具有便干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等症状,皆可大胆应用。根据其痰瘀互结,腑气不通的病机特点,通腑法适用于中风病各阶段,甚至未见腑证或腑证不明显,亦可加用通腑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