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正常妊娠晚期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凝血相关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发病孕周的关系.方法 收集7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及14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血栓烷B2(TXB2)检测.结果 ①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PLT、PT、APTT、FIB显著下降(P<0.05或P<0.01);MPV、D-D、F1+2、TXB2显著增加(P<0.01).②重度子痫前期组(n=53)与轻度子痫前期组(n=23)比较,FIB显著下降(P<0.01);D-D、F1+2、TXB2显著增加(P<0.01).③早发型子痫前期组(n=40)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n=36)比较,PT缩短、FIB下降、TXB2上升(P<0.05);D-D、F1+2上升(P<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呈明显高凝状态;FIB、D-D、F1+2、TXB2可以作为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凝状态及其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早发型子痫前期较晚发型子痫前期高凝状态和凝血功能障碍更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正常妊娠晚期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凝血相关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发病孕周的关系。方法收集7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及14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片段1 2(F1 2)和血栓烷B2(TXB2)检测。结果①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PLT、PT、APTT、FIB显著下降(P<0.05或P<0.01);MPV、D-D、F1 2、TXB2显著增加(P<0.01)。②重度子痫前期组(n=53)与轻度子痫前期组(n=23)比较,FIB显著下降(P<0.01);D-D、F1 2、TXB2显著增加(P<0.01)。③早发型子痫前期组(n=40)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n=36)比较,PT缩短、FIB下降、TXB2上升(P<0.05);D-D、F1 2上升(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呈明显高凝状态;FIB、D-D、F1 2、TXB2可以作为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凝状态及其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早发型子痫前期较晚发型子痫前期高凝状态和凝血功能障碍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与妊娠晚期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妊娠晚期子痫前期患者130例,按照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59例和重度组71例,另选取同期就诊无合并症的妊娠晚期孕妇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观察三组孕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等血小板参数。结果:对照组、轻度组PDW、MPV、PLT、PCT水平与重度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DW、MPV、PLT水平与轻度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重度组D-D、FIB、PT、AP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的D-D、FIB、APTT水平与重度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晚期妊娠相比,妊娠晚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及血小板活化现象,故妊娠期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对预防子痫及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的参数变化,了解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的状态。方法选取41例子痫前期患者,41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41例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日本Sysmex Corporation公司的CS-5100凝血分析系统与XT-1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子痫前期患者PT、APTT值较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非孕妇女明显减低(P〈0.05),PT-H、FIB、D-D值明显升高(P〈0.05),TT值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减少(P〈0.05),PCT,MPV,PDW均增高(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有明显的高凝状态和血小板消耗,妊娠期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对子痫前期的病情检测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4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42例,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38例。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妊娠42例为正常妊娠组。探讨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栓标志物、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PT、aPTT、TT明显降低,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Fbg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PLT明显降低,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PDW、MPV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D-D、vWF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呈高凝状态,产前测定凝血指标、血小板指标,对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18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22例。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妊娠20例为正常妊娠组。探讨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PT、aPTT、TT、PLT水平比正常妊娠组明显降低,且随病情加重,PT、aPTT、TT、PLT水平降低越明显(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Fbg、PDW、MPV水平比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Fbg、PDW、MPV水平升高越明显(P0.05)。试验组总不良妊娠结局高于对照组(16.67%vs 5.00%)(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凝血状态,产前定时监测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对预防及治疗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与妊娠晚期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2016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妊娠晚期子痫前期患者180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子痫前期相关诊断标准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82 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98 例,另选取同期就诊的无合并症的妊娠晚期孕妇80 例为对照组。收集3组孕妇年龄、产次、孕周、民族、收缩压等资料。检测3组孕妇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比较3组孕妇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子痫前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的年龄、年龄分级、产次、孕周、孕周分期、民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收缩压、凝血功能指标(PT、APTT、INR、FIB)、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APTT、PLT、MPV、PDW、PCT是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与妊娠晚期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APTT、PLT、MPV、PDW、PCT是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陆奕华  吴星光  崔艳双 《海南医学》2014,(12):1805-1806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50例子痫前期患者与5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作对照,分析各组间凝血功能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患者的PT、APTT、TT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PT、APTT、T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FIB显著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期妊娠组的组间PLT、MPV、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PL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MPV、PDW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及血小板活化现象,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监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监测孕产妇产前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来我院体检的80名妇女,其中孕产妇38例设为研究组,非妊娠健康的42名妇女设为对照组,对2组血小板参数如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情况,D-二聚体(D-D)及凝血四项指标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质原(FIB)、凝血酶时间(TT)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经检测发现,研究组PLT、APTT、PT及TT水平低于对照组,其MPV、D-D、FIB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监测孕产妇的血小板参数、D-D及凝血四项指标,可有效地评估孕产妇凝血功能状态,为产妇分娩、预后提供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妇产科妊娠34周前发生子痫前期的61例病例资料.以34孕周终止妊娠为界分为2组,A组≥34孕周19例,B组<34孕周42例,就非手术治疗时间、终止妊娠孕周、并发症、胎儿及新生儿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孕妇年龄、孕产次、血压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新生儿预后A组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严重,孕产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围生儿预后不佳,适当延长孕周可改善围生儿预后,因此,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期待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西藏高原地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孕妇以及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重度子痫前期疾病组患者123例。其中,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疾病组患者38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疾病组患者85例,同期正常妊娠组120例,对比分析各组间的临床检测指标变化。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重度子痫前期疾病组血小板(PLT)计数明显降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疾病组较晚发型疾病组相比,PLT计数明显降低,MPV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疾病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降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疾病组较晚发型疾病组相比,PT、APTT均降低,FIB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藏高原地区孕妇血小板和凝血指标的异常参与了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并可反映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更加严重。临床医师应重视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期能进一步改善西藏高原地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母儿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选择妊娠小于等于34周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68例,按发病时孕周分为A组28~31+6周(28例)和B组32~34周(40例)。分析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孕周延长时间、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胎儿及新生儿病死率和小于孕龄儿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例均没有发生孕产妇死亡和子痫的发生,但围生儿的预后差异有显著性,B组围生儿病死率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在终止妊娠前短期的保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减少围生儿病死率,发病孕周早,围生儿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6,(2):185-187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D-二聚体(D-D)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评价其相关性。方法:选择95例HDP孕妇,包括45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9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及21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ysC及hsCRP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水平、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D-D水平,并选择35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比较各组Hcy、CysC、D-D及hsCRP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HDP患者Hcy、CysC、D-D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Hcy、CysC、D-D及hsCRP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其中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各指标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P<0.01);HDP患者Hcy与CysC、DD、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643、0.591、0.723,P<0.05),CysC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638,P<0.05)。结论:HDP孕妇Hcy、CysC、D-D、hsCRP水平均较正常妊娠明显升高,并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增加,联合监测上述指标能够评估HDP的发生及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凝血相关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96例正常晚孕组和14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AT-Ⅲ)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TT、APTT、AT-Ⅲ、PLT、PCT下降(P<0.01),FBG、MPV、PDW,P-LCR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痛前期组及子痫组比较:AT-Ⅲ、PLT依次降低(P<0.05或P<0.01),FBG、MPV、PDW含量逐渐升高(P<0.05或P<0.01).③早发型子痫前期组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比较:TT、AT-Ⅲ、PLT下降(P<0.05或P<0.01);FBG、MPV升高(P<0.05或P<0.01).结论 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比正常孕妇更具有血栓形成倾向.②早发型子痫前期比晚发型更容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期待治疗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入院后期待治疗时间、分娩孕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围生儿结局.结果 期待治疗7~10 d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改善围生儿结局,而孕产妇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 目前重度子痫前期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但通过正规孕检早发现,积极治疗、严密监护,降低母亲并发症,使围生儿死亡率及窒息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陆竹梅  邓姗  邱小菊 《华夏医学》2013,(6):1080-1083
目的:通过比较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孕妇血清中hs-CRP和D-二聚体(D-D)水平差异,探讨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与意义.方法:选择92例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9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析血清hs-CRP、D-D水平和母婴结局的关系.结果: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hs-CRP和D-D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及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亦较正常妊娠组高,随着病情严重而递增;子痫前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D-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18,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中有不良妊娠结局患者的hs-CRP和D-D水平高于无不良妊娠结局者(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hs-CRP和D-D水平与炎症性反应正相关,可能通过促进凝血功能与纤溶抑制功能亢进,产生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周利娟 《中外医疗》2013,32(20):40-40,43
目的探讨研究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子痫前期患者80例分为轻度、重度子痫前期组各40例,另选同期正常妊娠妇女60例作为正常妊娠组,对3组进行凝血四项和血小板四项检测。结果正常妊娠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的PT、APTT、TT、Plt、PCT依次下降,Fib、MPV、PDW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可准确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进展,准确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李影 《北京医学》2013,35(7):589-590
妊娠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指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及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1].国内外凝血酶时间研究显示,多种因素可导致其发生,目前HDCP的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2].但是,凝血与纤溶平衡失调因素所致的血液高凝状态即血栓前状态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良乡医院产科病房住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74例HDCP患者,通过检测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在单纯性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与子痫期患者和健康妊娠晚期孕妇的血小板分析参数与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和凝血相关参数的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大血小板比率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SYSMEX ZA7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40例正常孕妇,95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包括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LT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MPV、PDW、P-LCR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PLT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MPV、PDW、P-LCR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中合并症组PLT低于非合并症组(P〈0.05),PDW、MPV、P-LCR高于非合并症组(P〉0.05)。P-LCR与PDW、MPV相关;P-LCR与PLT相关(P〈0.05)。结论:监测孕妇外周血大血小板比率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程度,可有望作为监测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D-二聚体含量与妊娠结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D-二聚体升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98例住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按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为D-二聚体>246 μg/L组及D-二聚体<246 μg/L组,分别回顾围产儿结局及孕产妇并发症,分析D-二聚体升高与母儿结局的关系.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D-二聚体异常升高者与D-二聚体检测正常者相比,FGR、新生儿低评分发生率明显升高,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上升.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由于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出现较早,导致凝血功能与纤溶抑制功能亢进,D-二聚体升高明显,测定D-二聚体含量,及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早期干涉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