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介入溶栓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27例急性上肢动脉栓塞患者采用介入溶栓治疗。结果经介入溶栓后,24例患者皮温升高,皮色转红,肌力正常,其中完全开通血流15例、部分开通血流9例,1例改行右上肢截肢;1例改行食指远节部分切除;1例改行桡、尺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结论介入溶栓是治疗急性上肢动脉栓塞安全有效、简便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治(附59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岚杉 《中国医师杂志》2003,5(12):1648-164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DVT发病急骤,可立即引起下肢疼痛、肿胀等,且后果严重。急性期可引起致命的肺动肺栓塞(PE),即使得到较好治疗的病例,后期也常发生DVT后综合征,甚至致残。所以对DVT形成的早期作出准确的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至今仍是外科领域中的难题之一。现对作者从1992年2月~2003年3月诊治的59例下肢DVT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溶栓治疗是在血管内通过导管注入溶栓药物至血栓部位的一种局部溶栓治疗技术(即介入治疗)。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治疗风险性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急性动脉栓塞及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对12例腘动脉急性栓塞进行血管腔内溶栓治疗,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栓塞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下肢动脉栓塞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治疗。全部病例首先行保守治疗。7例行筋膜切开减张术,2例截肢。结果12例痊愈,2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下肢动脉栓塞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应及时处理。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是取得好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针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SEAE)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20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ASEAE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对照组应用导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转开腹手术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成功率为92.86%与对照组的91.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转开腹手术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严重出血、术后脓毒症休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术中血管损伤、远端栓塞与术后电解质酸碱失衡、腹腔感染、急性肾损伤、短肠综合征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SEAE),应用导管溶栓与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的成功率均较高,但AngioJet血栓抽吸可减少转开腹手术率,降低严重出血及脓毒症休克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风湿性心脏病(以下简称风心病)并发下肢动脉栓塞,临床上时有发生,其特点为发病突然、症状明显、预后严重。在风心病中,尤其在二尖瓣狭窄时,左房血流受阻,血流变慢,左房压力增高,导致左房扩大,易发生心房纤颤,加之心肌收缩无力,促使血栓形成[1]。7例中,抢救成功6例,现将抢救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栓塞手术的治疗经验和体会,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截肢率.方法 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完成较为复杂下肢动脉栓塞手术38例,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结果 26例患者术后缺血症状得到改善,4例患者术后仍有麻、凉等慢性缺血症状,2例患者截肢,1例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2例术后复发,死亡3例.35例患者获随访1~24个月,平均(10±2)个月,4例截肢,4例死亡,其他患者效果满意.结论 对下肢动脉栓塞应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是此类疾病提高肢体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景丽萍 《中国卫生产业》2014,(5):121-121,123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12例进行手术治疗,4例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痊愈8例(66.7%),死亡4例(33.3%),药物治疗痊愈2例(50.0%),死亡2例(50.0%),手术治疗痊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P〈0.05);12h内治疗6例,肠坏死1例(16.7%),死亡1例(16.7%),12h后治疗10例,肠坏死10例(100.0%),死亡5例(50.0%),12h内治疗肠坏死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12h后治疗(P〈0.05)。结论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应该采取外科手术+取栓术治疗,要尽可能早的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86岁。2007年7月3日入厕时突然不能自行站起。伴大汗,自觉右下肢无力、麻木、禁锢感。夜间出现右下肢疼痛、拒触碰,未就诊。于10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发现右下肢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弱;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示:右下肢髂总动脉栓塞,急诊收入我科。各项检查示;右下肢3/4部分皮温降低,局部皮肤出现花斑,右腿与左腿相比较肿胀明显、足下垂、膝腱反射消失。外科意见:取栓时问在6—12h效果为佳,但患者已过取栓最佳时机,建议尽早截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外科术后胆道大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诊断、介入治疗方法。方法:总结近5年来22例外科术后胆道大出血应用腹腔动脉血管造影明确胆道出血部位,应用明胶海棉及钢圈介入栓塞治疗。结果:22例患者肝动脉血管造影显示20例有假性动脉瘤,2例呈柱状扩张,18例一次性栓塞后成功止血。3例为二次栓塞止血,1例3次栓塞止血。经半年~3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外科术后胆道大出血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是较其它临床方法更为有效,安全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手术、肝动脉栓塞及硬化剂注射等方法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合理的肝血管瘤治疗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所收治的47例(58个肝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和体会。结果:其中,肝切除术24例,血管瘤剜出术16例,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发生,仅有右侧胸腔积液和膈下积液各1例(2/40)。7例病人行介入下肝动脉栓塞治疗,治疗后病变大都明显缩小,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对于弥散分布或部位特殊的病变可选择肝动脉栓塞,超声引导下硬化剂注射疗效不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42例急性肢体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动脉栓塞急诊行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11例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和1例主动脉夹层行手术联合介入治疗。结果术后肢体存活39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5例,截肢3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结论早期诊断、及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预防截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术后采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接诊的70例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患者,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急诊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术,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观察组采用头孢唑林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2.86%,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为3例,感染率为8.57%;共检出病原菌13株,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奇异变形菌,分别占38.46%、30.77%和15.38%;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换药次数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观察组术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9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头孢唑林及头孢呋辛均适用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且两者疗效相当;完善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术的术前准备、医师严格的无菌操作、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对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术后切口感染预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肺动脉栓塞与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临床表现相近 ,心电图改变酷似 ,鉴别困难[1] 。本文报道 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 ,并讨论心电图在二者中的鉴别。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 ,62岁。胃癌根治术后纳差、腹胀 1月于 2 0 0 0年 6月 19日收住院。既往无慢性支气管炎史 ,无心绞痛史。入院常规心电图检查见附图a。 7月5日起间断少量咯血。 7月 9日 2 1时突感胸闷 ,气促 ,大汗淋漓 ,四肢凉 ,无胸痛 ,不发热。体查 :P116次 /min、R36次 /min、BP80 / 60mmHg ,半卧位 ,颈静脉怒张 ,双肺散在湿罗音 ,心率 116次 /min ,节律齐 ,P2亢进分裂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身心化护理模式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溶栓术后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和干预组,分析两组护理对于患者疗效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身心护理是一种个性化的新型的护理模式,是一种温馨和谐的医患沟通方式,消除了心理上的不良状态,树立了治疗信心,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干预组无论从患者的焦虑度,并发症以及满意度与一般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的效果(p<0.05)。结论身心化护理模式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溶栓治疗护理中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性,值得推广应用。以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3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急诊行Fogarty导管取栓,取栓后1周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常规口服华法林抗凝。结果3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年以上未再发栓塞。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下肢动脉栓塞急诊首选Fogarty导管介入取栓,并于短期内行换瓣手术,术后合理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人房颤并动脉栓塞抗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临床分析及追踪随访。结果 本组房颤并动脉栓塞36例,其中并发症中脑栓塞27例,下肢动脉栓塞5例,肠系膜动脉栓塞2例。接受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100%,栓塞后溶栓治疗6例,接受溶栓治疗最大年龄72岁,长期服用阿斯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最大年龄76岁。36例中死亡7例(其中猝死5例)。结论 本组病例临床观察到老年人房颤合并栓塞以脑栓塞发病率最高,长期抗凝及抗血小板聚积治疗有益于降低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总结肾损伤中应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的价值。结果提示,18例患者于术后第1d肉眼血尿消失,6例于术后第3-5d消失,1例术后5d持续血尿行二次栓塞术后血尿消失,2例术后血尿持续并加重而行肾切除术。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具有损伤小、止血效果可靠、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肾功能和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治疗肾损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早期综合性介入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健侧股静脉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经患侧胭静脉或股静脉穿刺行深静脉腔内成形+局部导管溶栓治疗24例,单纯行局部溶栓治疗4例。结果深静脉腔内成形术成功率85.7%,溶栓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17例(60.7%),显效9例(32.1%),好转2例(7.1%)。溶栓时间:综合性介入溶栓平均40.5h,单纯局部溶栓平均74.3h。治疗中穿刺点发生小血肿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下肢深静脉腔内成形+局部溶栓,同时用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是保证局部溶栓疗效和增加其安全性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