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虫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西医营养神经药物依帕司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虫散"内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症候积分、血糖、肝肾功能、血脂、周围神经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糖、肝肾功能及血脂与对照组无...  相似文献   

2.
对于慢性病高血压病,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认为其为气血脉系统失调所致,关键病机为气海失司.针刺治疗应予"活血散风"法,其中针刺主穴"人迎"以调气海,辅以"合谷、太冲"疏肝健脾、活血散风,"曲池、足三里"调和气血、调气降逆.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阳燧锭"灸法出自清、吴尚先《理论骈文》.原书谓:"内府阳燧锭治风气并肿毒."并附有方药配制及使用方法.笔者多年来应用于临床,深感此灸法具有表皮灼痛不甚而热力可深达病处的优点,尤其对于着痹之症,疼痛畏寒在于深部,非一般灸法所能及,用此法似更合宜.现将配制及使用方法(笔者通过多年使用,对配方及用法略有改进,与原书稍有出入),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历代医家多有阐发,吴谦认为"火郁"则应"发之".发者,发扬、散解之义.凡火郁之病,为寒束也,宜以辛温散之,以辛甘扬之,以辛凉解之,以辛苦散之,但使火气发扬解散,皆治火郁之法.凡是使用轻清芳香、辛散疏利的药物,以宣发肌表,透达募原,通利二便,调和气血,使郁而内伏之火热,由里达表,驱之外出,皆属"火郁发之"之法.火为热之极,温为热之渐,性质相近,治从其类,"火郁发之"乃中医学温热病重要治疗法则之一.现将我们对其理解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5.
"神"、"圣"、"工"、"巧"语出<难经@六十一难>其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此将医者掌握四诊技术划分为神、圣、工、巧四个高低层次,历代医贤对此似无歧义.  相似文献   

6.
"臑"字反复出现在《内经》原文中,多见于《灵枢·经脉》篇的手经经脉循行原文中,关于"臑"字本义,《说文解字》有注:"臂羊矢也",段玉栽等清代学者认为是指动物的前肢,引伸指人的上臂。章太炎由"股羊矢"引伸出"臂羊矢",认为汉代晋人口语中,腹股沟内处言"羊矢",那么上肢近腋内处就名"臂羊矢"。陆宗达认为,臑泛指上臂,其不是从动物前肢引伸而来,而是由臂之羊矢穴本义引伸而来,臂臑穴、臑俞穴等均以臑名,正是"臂羊矢"之遗踪。因此说,综合各家考证,臑可泛指上臂,也特指腋股等处散在的浅表淋巴结处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药"舒口散"对实验性牙周炎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牙周炎模型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NS)对照组、碘甘油对照组、10%、20%舒口散治疗组;药物采用局部涂抹,一日三次,共十天;治疗结束后,测定血清中LPO含量、SOD和GSH-Px活性.结果:高低剂量舒口散均能显著提高SOD活性并降低血清中LPO含量;对GSH-Px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舒口散有抗氧化作用,对调节机体代谢功能、抗自由基损伤及恢复牙周组织健康有明确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活血散风"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基于"气海"理论创立的治疗高血压病的针刺疗法,该刺法在改善高血压前期、即刻降压、降低晨峰血压、调节血压节律和保护靶器官等方面有明显的疗效.其机制主要与调节中枢和交感神经兴奋性、抑制炎性反应、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调节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离子通道以及缓解焦虑等有关.本研究将基于现有...  相似文献   

9.
"人格"、"气质"理论既是心理学也是中医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人格"也是心理学中最复杂的课题之一.人格是对人总的、本质的描述.心理学上、伦理学上、法律学上均有"人格"一词,且有各自的含义.心理学所说的人格,指个人所表现于身心方面的比较重要而相当持久的特征总和,即个人所独有的、不同于别人的身心"个性".与人格相关或相近似的概念,主要有个性、性格、体质、气质等.性格偏重于心理特征的表现,体质偏重于生理特征的表现."气质"是我国的一个特有名词,指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动力等方面的特征.因此,气质与人格的概念极似,且更具中国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一、"脞"与"(月坒)" 马王堆汉墓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足阳明脉条,其病有"脞瘦";足厥阴脉条,脉循行"脞间",也有"病脞瘦".这几个"脞"字都是"(月坒)"字之误.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金匮要略》(据赵刻本)中所说的"家",除重复不计外,约为二十种.对于这些"家"的称谓,是否可以按一般的概念来解释——"凡家字皆指宿病而言"呢?是值得讨论的问题.要探索仲景当时用"家"字的本意,最好是按照经文各条的具体情况加以解释.兹逐一讨论于下,希同志们指正.(一)风家:解释"家"的有二说:一为"病中风之人",一为"平常易感中风的患者".二说中前者较妥,后者则似牵强.因为这里所说的"风家",明明是指已病的人,所以下文才有  相似文献   

12.
患者:戴姓,女,15岁.门诊号:26235.身体素健,1964年2月中旬,于下唇正中部患一赘生物,渐澌增大,并不时出血,迄今已有一月余;目前血瘤大如杨梅,其形头大蒂小,色紫暗红,触之则流血,伴有污液,味甚臭.治疗经过:于3月17日施结扎术.术前局部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冲洗,再用红汞溶液消毒;然后在血瘤的基底部用双套结扣住,紧收.结扎后,用胶布将丝线固定于面颊部;疮面用青吹口散油膏,掺云南白药外敷.3月19日,血瘤由紫红转为深紫带黑,其味恶臭,惟无出血等情观.再将丝线紧收一次;用青吹口散油膏,掺云南白药外敷.3月21日,结扎后第四天,血瘤局部色黑,枯委脱落,无出血现象;惟下  相似文献   

13.
四"气街"探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内经>的"气街"在人体受到伤害刺激、经脉闭阻之时具有对人体及经络系统的自我保护作用.在十二正经受邪,经气流行不畅之时,"气街"可以代经行气,以维持人体内经气的运行."气街"的开放是人体对伤害刺激的保护,也是对人体病变的一种提示,亦有可能成为人体的一种致病因素.并提出"气街"的定位与冲脉关系以及解释了经书中无"臂气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方内散人,清末江西南昌人。方内散人学道多年,曾得近代洋务派、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郑观应为之护法。其精于丹法且精通医学,但其著作均不署其真名,只署名"南昌方内散人"。后世学者往往将方内散人误认为是郑观应的"圣师"万启型。万启型与方内同姓同乡,又同为郑观应修道的师傅。故对清末道医方内散人的生平、著述、真名进行了考证,以供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衷中参西话"肠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成 《吉林中医药》2004,24(11):4-5
《金匮要略》中涉及治疗肠痈者有两条。其一,大黄牡丹汤证,历代对此认识皆有所偏。肠痈用下法的时机应当辨证运用,以"因人、因时治宜"为原则,给药应少量多投,正合仲景"峻药缓投"之旨。其二,薏苡附子败酱散中附子的作用,其用量小而作用特殊,体现了"用寒远寒"的用药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70年代,包饺子吃在农家是过节似的奢侈享受.父亲总拿小碟子倒上深棕液体蘸饺子吃,津津有味,吃完饺子还将剩液倒饺汤里喝掉.而我用筷子试着沾点儿到嘴里,酸不拉几的受不了.父亲见状笑说:吃吃你就习惯了,以后不给你吃你都不肯呢.果然,要强的我努力试吃几回,渐渐爱上醋香.  相似文献   

17.
清代著名医药学家徐大椿有"方药离合论",指出"方之与药,似合而实离".方以药成,药为方统,方药似合实离,离而仍合;药必合方,方必本药,一有偏失,方药俱废.药物必合气味七情,遵君臣佐使以成方.方药离合的关键在配伍,以配伍合和药之偏性而成方之法度,乃得方药离合之要义.故明晰方药离合之义,谨遵方药配伍之理,有助于增进对方与药的认识,促进方与药的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散脉探讨     
<正>散脉乃28病脉之一,历代医家认为脉象系散乱不整、至数不齐,或散涩短止并存。而现代中医学者多参以西说,但莫衷一是。通过参阅古今学者有关脉象的论述,结合现代医学的观点及自己的临证经验认为,散脉与快速房颤脉相合。1历代医家对散脉的认识由于每个人手指感觉功能及临症经验差异,认为散脉脉象系"散乱不整,至数不齐"。如《诊家枢要》:"散,不聚也……按之满指,散而不聚,来去不明,漫无根底。"《濒湖脉学》:"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诊家正眼》:"散脉浮乱,有表无  相似文献   

19.
王圣祥 《中医杂志》2005,46(4):316-317
1 "春夏养阳"治疗冬季皮肤病 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春夏万物生长,人体顺应自然而阳气主事,同气相求,顺水推舟,用辛温之药调升人体阳气可达到最佳效果;且此时寒邪最弱,趋其虚而攻之最易.通过春夏调养人体阳气,祛散伏寒,达到以御秋冬寒凉之气,预防冬季发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脉经>与<伤寒论>"可"与"不可"条文的对勘比较,明显窥见王叔和从中抄录的痕迹,同时亦反映出叔和整理编次仲景遗著在前,撰写<脉经>在后.叔和在撰写<脉经>时根据当时的治疗习惯,把散在于仲景三阴三阳六经辨证条文中关于"可"与"不可"的条文加以"重集",即按"可"与"不可"类别进行重新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