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药物或电复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43例心电图证实的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并在复律治疗前24~48h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和TEE检查。结果 TEE发现左心耳血栓2例和左心房自发声影3例,经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后39例接受复律治疗,其中31例药物复律(成功19例,失败12例),8例接受电复律(成功6例,失败2例)。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早期接受复律治疗前,TEE探测心房血栓可作为指导抗凝治疗、降低血栓栓塞风险的一项必要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复律后左房大小和左房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转复前后左房大小、左房收缩功能的改变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94例房颤患者中34例自发转复为窦律。60例被随机分为药物转复31例,直流电转复29例。所有患者房颤转复前后采用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腔径、容量和A峰速度以评价左房大小和收缩功能。结果 转复后,左房腔径和容量均显著缩小(P<0.01),A峰速度显著增快(P<0.01),但电转复患者发生上述改变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结论 房颤可使左房发生腔径扩大、收缩功能下降的改变。转复窦律后,上述改变可迅速逆转,但电转复因对心肌的损伤作用,而使上述逆转延迟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复律后的演变过程。方法 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20例正常人及18例房颤患者电复律前后的二尖瓣血流频谱(MIF)及肺静脉血流频谱(PVF)进行监测。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与房颤组复律前比较,正常对照组MIF的舒张早期E波流速(E)和积分(EVI)、PVF的舒张期D波流速(D)小于房颤组,PVF的收缩期S波流速(S)和积分(SVI)、流速比值(S/D)、收缩期充盈分数(SF)大于房颤组,P<0.05。②18例房颤患者复律前后的比较,复律后即刻、24h MIF的舒张晚期A波流速(A)和积分(AVI)、PVF的左心房收缩期逆向波流速(PA)和积分(PAVI)出现,但很小,P<0.05;复律后1周-3个月MIF的A、AVI、心房充盈分数(AF)及PVF的PA、PAVI、S、SVI、S/D、SF逐渐增高,而MIF的E、EVI、流速比值(E/A)逐渐减小,P<0.05。结论 ①房颤时收缩期肺静脉回流减少,提示左房压增高;随着左房收缩功能的逐渐恢复,左房血流动力学可恢复正常,恢复过程大约需要1-3个月。②房颤复律后1周内心房收缩仍很弱,故能解释临床为何会出现复律后的迟发性栓塞现象。  相似文献   

4.
AQ技术对左室功能的研究已屡见不鲜 ,但对左房功能的检测报道尚少。我们初步探讨了AQ技术对房颤复律前后左房收缩功能的评价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房颤组 :2 1例 ,男 13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5 8 3岁 (4 2~ 76岁 )。本组病人房颤持续时间为 2~ 8周 ,其中冠心病 6例 ,高心病 2例 ,扩张型心肌病 2例 ,特发性房颤11例。正常对照组 :2 1例 ,男 16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5 2 8岁 (38~ 6 8岁 )。均经系统体检、实验室检查、X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血管系统疾病。1 2 检查方法 应用美国HPsonos 2 5 0 …  相似文献   

5.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左心房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 ,测量 3 0例正常人与 3 0例冠心病患者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左心房容积、左心房射血分数。二维超声心动图频谱多普勒测量舒张期二尖瓣口E峰、A峰、E/A值。分别在正常人与冠心病组内 ,比较二维与三维测量结果。结果 ①分别在正常组与冠心病组内 ,二维与三维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 ;②在正常组与冠心病组之间 ,二维超声测量结果、三维超声测量值各自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③三维超声测量的EF值 (LAEF3D)与E/A ,LAEF3D与二维测量的EF值 (LAEF2D)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 (r =0 .84,r =0 .88)。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通过三维容积测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功能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双向波直流电复律的护理方法。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电复律的相关知识及过程,协助医师做好物品的准备工作;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密切配合医师操作,术后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及电复律后用药指导。结果:本组35例患者均成功行电复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综合护理是确保该治疗措施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二维、M型和脉冲多普勒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房(LA)构型及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61例,另设33名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皆同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二维,M型和脉冲检查均正常),且无高血压病史。将61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M型超声心动图常规标准分为LA不大组(n=30)和LA增大组(n=31),再采用二维超声和多普勒测量3组的LA构型指标[左心房舒张期内径(LADd)、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左心房容积(LAV)、左心房舒张期容积指数(LADVi)]及功能指标[左心房射血量(LASV)、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排空指数(LAEi)、左心房射血力(LAF)、左心房灌注分数(LAFF)]。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A不大组的多项LA构型指标均有改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包括LADd、LADi升高,LAFF增高[(40.79±5.37)%比(37.68±4.56)%]。而LA增大组的各项LA构型及功能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LA不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常规M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LA不大的早期高血压患者,已发生LA构型及舒张功能异常;常规超声诊断LA增大患者,其LA异常进一步加重。二维超声和多普勒检查有助于检出高血压患者的早期LA损害,并评估其损害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二维、M型和脉冲多普勒技术观察高血压患者的左心房结构与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选择8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9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M型、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测量两组的左心房舒张期内径(LADd)、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排空指数(LAEi)、左心房射血力(LAF)、左心房灌注分数(LAFF)等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LADd、LADi、LAEF、LAEi、LAF、LAFF等指标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二维、M型和脉冲多普勒检查可有效检出高血压患者的左心房损害,并评估其受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左心房容积与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根据病程分为Ⅰ组(病程≤3年,29例)、Ⅱ组(病程>3年,27例)。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并应用RT-3DE左心房自动定量分析技术获得左心房容积及应变参数:左心房最大、最小、收缩前容积(LAVmax、LAVmin、LAVpreA),左心房整体、主动、被动射血分数(LAEF、LAaEF、LApEF),左心房排空容积(LAEV),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心房膨胀指数(LAEI),左心房储备期、管道期、收缩期长轴及圆周应变(LASr、LAScd、LASct、LASr-c、LAScd-c、LASct-c)。比较3组间参数的差异,通过相关分析探讨LAEF、LApEF、LAaEF和病程与左心房应变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Ⅰ组LAEF、LASr、LAScd、LASr-c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与对照组、Ⅰ组相比,Ⅱ组LAVmin、LAVmax、LAVpreA增大(P<0.05)...  相似文献   

10.
左心房功能参数在整体心功能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走向具有预测价值。左心房功能的早期、准确评估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预后具有重大意义。超声心动图作为左房功能评估最常用的影像学手段,其每一次突破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几种常用以及近年来新出现的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左房结构和功能评估中的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经胸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及肺静脉结构改变.方法 对126例患者进行检查,其中窦性心律(窦律)组64例,房颤组62例,房颤组依据病史进一步分为阵发房颤组及非阵发房颤组.首先进行二维超声检查,测量并计算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面积(LAA)、左心房容积(LAV).应用三维全容积显像测量肺静脉直径.结果 房颤组4支肺静脉直径较窦律组明显增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房颤患者中,非阵发房颤组4支肺静脉直径显著大于阵发房颤组(P<0.05).窦律组、阵发房颤组、非阵发房颤组组内各支肺静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与窦律组比较、非阵发房颤组与阵发房颤组比较,LAD、LAA、LAV明显增大(P<0.05).结论 房颤患者心房增大,肺静脉增宽,非阵发房颤患者肺静脉增宽更明显.经胸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町以无创观察房颤患者左心房及肺静脉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心肌组织多普勒成像 (TDI)结合M型超声、脉冲多普勒及心尖搏动图测定房室环运动速度及幅度、跨瓣血流速度及压力变化 ,评价心房颤动 (房颤 )复律后心房功能的恢复及心房顿抑的发生。方法 房颤患者 3 4例于复律后 1h、1d、1周及 1个月行超声检查 ,并与正常组对照。采用TDI技术测量房室环游离壁舒张晚期即心房收缩期心肌组织运动峰速 (Am )、舒张早期即心室主动舒张期心肌组织运动峰速 (Em ) ,并计算Am/Em值 ;M型超声测量房室环游离壁舒张晚期心肌最大运动幅度 (DAD)、舒张早期心肌最大运动幅度 (DED) ,并计算DAD/DED值 ;脉冲多普勒测量A峰血流速度、E峰血流速度并计算A/E值 ;心尖搏动图记录心房收缩压力波。结果 复律后左右心房功能均低于正常 (P <0 .0 5 ) ,并随时间逐渐恢复 ,至 1周右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1个月左房功能恢复正常。心房顿抑的发生率在左房复律 1h时为 2 0 .6% ,1d 11.76% ,1周 6.5 % ;右房则在 1h和 1d均为 14 .7% ,1周 3 .2 % ,1个月时左右心房均无心房顿抑。结论 房颤复律后左右心房功能均低于正常 ,且均有心房顿抑发生。左房功能 1个月恢复正常 ,右房功能 1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后左房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阵发性房颤患者108例,CARTO系统下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术前48 h及术后48 h、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行组织多普勒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10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成功施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与术前相比,左房前后径和左房容积减小,但术后48 h、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舒张早期峰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舒张晚期峰速术后48 h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逐渐增高,3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与术前相比,二尖瓣环左室侧壁收缩期峰速、舒张早期峰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晚期峰速术后48 h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逐渐增高,1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后左房内径和容积减小;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后可出现左房主动收缩功能降低(左房顿抑),经过一段时间可自行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方法将39例房颤患者分为器质性房颤组和孤立性房颤组,分别采集房颤患者的二尖瓣血流频谱、彩色M型及二尖瓣环的组织多普勒运动曲线上的参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器质性房颤组二尖瓣血流频谱部分参数及彩色M型、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运动曲线上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性房颤组只有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运动曲线上的参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器质性房颤及孤立性房颤患者均存在左室舒张功能障碍。②左室内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及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可用来评价房颤患者左室舒张功能。③房颤患者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参数不稳定,但E峰峰值加速度对评价房颤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较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SRI)评价心房纤颤(AF)患者左心房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阵发性AF患者 35例、持续性AF患者 47例和健康志愿者33例,应用实时三平面SRI测算左心房侧壁、房间隔、前壁、下壁和后壁心肌收缩期、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结果:平均左心房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和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在健康志愿者、阵发性AF患者和持续性AF患者逐渐减小(P<0.05,0.01)。结论:实时三平面SRI对AF左心房功能的估测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观察阵发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住院患者共63例,年龄39~83岁,平均(61.80±10.93)岁,男34例,女29例。阵发房颤组33例,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在窦性心律时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后应用Echo PAC软件脱机分析,测量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面积、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测量二尖瓣舒张末期A峰峰值速度及A峰积分。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得左心房长轴方向整体应变曲线,测量左心房长轴整体峰值应变和达峰值应变时间、房缩期应变,计算两组间四腔观及二腔观达峰值应变时间差的绝对值。结果: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比较两组间四腔切面及二腔切面达峰值应变时间差的绝对值,阵发房颤组较大(分别为52.83±32.29、31.33±20.27,P<0.05),阵发房颤组心房收缩期应变值较对照组减低[分别为-(10.09±3.33)、-(13.74±3.14),P<0.05]。结论:阵发房颤患者左心房心肌储存血液势能的能力不变,但心房壁间传导存在明显的不均一性,左心房整体的助力泵功能下降。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无创及定量评价左心房整体的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评价Carto标测系统引导下的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对左房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 对30例因阵发性心房颤动行消融治疗的患者于术前、术后3d和术后3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RT-3DE计算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用STI技术获取左房各壁各节段的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左室收缩期的左房峰值应变率(SRs)、左室舒张早期的左房峰值应变率(SRe)、左室舒张晚期的左房峰值应变率(SRa)。结果 与术前相比,射频消融术后3d左房各壁各节段SRs、SRe和SRa均降低;术后3个月左房前壁、下壁、房间隔各节段SRa和SRe增高,SRs无明显差异,LAVmax和LAVp减小,LAPEF和LAAEF增高。结论 环肺静脉消融术式成功的患者在术后3d左房功能处于“恶化期”,术后3个月左房辅泵功能和管道功能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定量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房应变特征,并对其同步性作初步研究.方法 应用2D-STI对30例健康受试者和35例PAF患者(其中PAF发作间歇期19例为PAF1组,发作期16例为PAF2组)左房的前壁、下壁、侧壁、后壁和房间隔5个房壁进行应变时间曲线分析,获取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各房壁平均峰值应变速度(Vs、Ve和Va)、峰值应变(Ss、Se和Sa)和峰值应变率(SRs、SRe和SRa),通过达峰值应变时间计算左房各时期的同步性参数(Ts-SD、Te-SD和Ta-SD).并分析同步性参数与应变率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对照组、PAF1组和PAF2组在年龄、心率、E/A、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AF1组和PAF2组左房前后径(LAD)较对照组增大,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缩短(P<0.05).②PAF1组和PAF2组应变速度减慢,应变减少,应变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a在PAF1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s-SD和Te-SD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AF2组更不同步;Ta-SD在PAF1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Ta-SD与SRa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61,P<0.01).结论 PAF发作间歇期左房储血功能和管道功能降低,辅泵功能部分恢复,但存在运动不同步,PAF发作期辅泵功能消失,同步程度更差.2D-STI可以较好地评价左房功能和同步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DCM患者31例,健康体检者30例.常规测量左室内径、左房内径、二尖瓣舒张期E、A峰,计算E/A值;Simpson's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采集各受试者的心尖二腔、四腔和心尖左室长轴观动态组织速度图像,将取样点分别置于左房前壁、后壁、下壁、侧壁和房间隔中间部获得应变率曲线,测量收缩期左房峰值应变率(LASRs)、舒张早期左房峰值应变率(LASRe)和舒张晚期左房峰值应变率(LASRa),计算五个位点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mLASRs、mLASRe和mLASR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CM组左房内径及左室内径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 <0.01);DCM组E/A值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LVEF和左房缩短分数(LAFS)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DCM组mLASRs、mLASRe和mLASRa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的mLASRa与LAFS呈显著正相关(r =0.79,P<0.01).结论 DCM患者左房储蓄、管道和辅泵功能均减低,超声心动图可以定量评价DCM患者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