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3岁,平均36岁。其中车祸伤15例,坠落伤8例,打击伤2例,原因不确切1例。1.2 临床表现伤后持续性昏迷22例,有明显中间清醒期3例,呕吐12例。入院时双侧瞳孔不等大,1侧肌力低下7例;双侧巴彬斯基症阳性5例,单侧阳性3例,双侧阴性18例;GCS≤7分19例,>7分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表现症状,探讨大骨瓣开颅术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使用手术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经验。[方法]对24例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进行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所有24例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死亡5例(20.8%);植物生存3例(12.5%);重残3例(12.5%);良好13例(54.2%)。[结论]使用大骨瓣开颅术对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进行治疗,由于手术的术后减压比较充分,使得患者继发性颅脑损伤大为减轻,从而疗效比较显著,预后良好,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应当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74例伴中线移位≥5mm的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组和常规开颅术组.前瞻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颅内压、1个月内的病死率、1年后的GOS评分和并发症。结果 大骨瓣开颅术组患者在伤后24、48、72、96h的平均颅内压较常规开颅术组明显降低(P〈0.01);两组1个月内病死率分别为27%和57%,外伤后1年的G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预后较佳(GOS为4~5分)率分别为56.8%和32.4%,发生硬膜下血肿率分别为22%和5%(P〈0.05)。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是治疗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病人的有效方法,具有降低颅内压、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作用,但发生硬膜下血肿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6.
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临床作用.方法将74例伴中线移位≥5 mm的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组和常规开颅术组,前瞻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颅内压、1个月内的病死率、1年后的GOS评分和并发症.结果大骨瓣开颅术组患者在伤后24、48、72、96 h的平均颅内压较常规开颅术组明显降低(P<0.01);两组1个月内病死率分别为27%和57%,外伤后1年的G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预后较佳(GOS为4~5分)率分别为56.8%和32.4%,发生硬膜下血肿率分别为22%和5%(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是治疗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病人的有效方法,具有降低颅内压、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作用,但发生硬膜下血肿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6例儿童颅脑损伤致弥漫性脑肿胀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治特点.方法对36例儿童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患儿应采取早期综合治疗.结论儿童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是儿童颅脑损伤的特点,在临床上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是指外伤后数小时(一般4~14h)脑组织广泛肿大或膨胀。本病病死率极高,目前无理想救治手段,主要采取保守和综合疗法。随着CT及MRI在临床上的应用,本病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我们从1995年10月~2003年10月收治此类病人3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5~67岁,平均年龄37.6岁。车祸伤28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打击伤2例。受伤后立即昏迷者17例,出现中间清醒期后再昏迷者11例。伤后4~6h昏迷者8例。入院后一侧瞳孔散大者10例,双侧瞳孔散大者5例,呼吸不规则、躁动、去大脑强直者7例。入院时GSC记分3-5分23例,6-9分11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GOS评分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05年12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研究组行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 GO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骨窗面积大于对照组,出血量及颅内血压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行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可降低颅内血压,提高临床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颅脑外伤术中恶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8例脑外伤开颅减压术中出现恶性脑膨出病例,总结其形成原因、防治措施及疗效。结果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脑肿胀、脑组织缺血缺氧、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等是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结论正确认识脑外伤开颅减压术中出现恶性脑膨出的原因,对各种原因所致术中急性脑膨出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13.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DAI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及治疗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和原发脑干伤被包含其中,且常常与脑皮质挫裂伤伴发。主要依靠临床经验和CT、MRI诊断。60例DAI伤者中,手术治疗28例(46.66%),恢复良好6例(21.42%),死亡15例(53.57%);保守治疗32例(53.33%),恢复良好6例(18.75%),死亡14例(43.75%)。[结论]对DAI伤者采取支持及手术治疗等综合措施,可获提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后急性脑肿胀是目前临床上致死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高达87.2%[1].我院1995年1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颅脑损伤1560例,发生急性脑肿胀56例,占3.6%.按国内统一标准分型[2]和格拉斯哥(GCS)评分,针对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和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MRI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方法23例患者均有MRI检查,其中有16例还有CT检查。分析23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AI发生于以下部位:肼胝体6例,皮髓交界处7例,脑白质7例,脑干6例,基底节5例,小脑3例,脑室5例。多发病灶共19例。23例DAI患者中20例为交通伤。本组DAI伴其他脑伤者18例。CT检查难以发现病灶的小脑、脑干和肼胝体等处(9/23),MRI均可以清晰显示。结论MRI对发现DAI的诊断价值较大。CT检查难以发现在小脑、脑干和肼胝体等处的病灶,MRI可以清晰显示。但是CT发现合并的颅骨骨折优于MRI。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神经外科2014-11~2017-12期间诊治的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选取94例作研究对象,并按降压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47)应用保守降颅内压疗法,研究组(n=47)则采取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就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颅内压变化、入院24h后环池受压好转率以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其中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研究组患者入院24h后环池受压好转率是91.49%,高于对照组的入院24h后环池受压好转率74.47%(P0.05);(3)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6.38%低于对照组的21.28%(P0.05)。结论: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颅内压,快速解决环池受压问题,改善病人预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MRI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方法23例患者均有MRI检查,其中有16例还有CT检查。分析23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AI发生于以下部位胼胝体6例,皮髓交界处7例,脑白质7例,脑干6例,基底节5例,小脑3例,脑室5例。多发病灶共19例。23例DAI患者中20例为交通伤。本组DAI伴其他脑伤者18例。CT检查难以发现病灶的小脑、脑干和胼胝体等处(9/23),MRI均可以清晰显示。结论MRI对发现DAI的诊断价值较大。CT检查难以发现在小脑、脑干和胼胝体等处的病灶,MRI可以清晰显示。但是CT发现合并的颅骨骨折优于MRI。 相似文献
19.
20.
脑外伤患者手术过程中发生脑组织急性肿胀(APCS)比较少见,但后果极为严重,往往导致死亡。现将7例该类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