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9年上报的34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既往过敏反应史、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46例报告中,怀疑药品涉及146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最多,占33.53%,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5.90%;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26.27%。结论:医院应积极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及评价工作,特别要重视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加强临床合理使用,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9年共收到的195例ADRs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5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制剂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有关。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检测工作,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总结某院2009~2010年住院患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以提高医护人员对安全用药的重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择某院2009年~2010年通过全国ADR监测网络系统向福建省ADR监测中心上报的206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报告人职业及科室分布、药品种类分布、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6例ADR中,男女比例相近,〉60岁患者80例(38.83%),其中中药制剂ADR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69例(33.49%)。  相似文献   

4.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市2006-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2995例中的401例中药制剂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97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86.6%,2007年106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75.5%;2008年99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76.76%;2009年99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63.64%。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结论:理性看待中药不良反应,讲究中医辨证论治,加强对其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17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统计分析我院1999年度178例符合WHO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因果关系判断标准的ADR报告,探讨其发生规律。方法 统计各年龄组ADR发生情况,对ADR报告涉及的药物分类、品种数及占总例数的百分比、ADR表现和涉及的系统及较严重的ADR进行分析。结果 性别与各年龄组ADR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178例ADR报告涉及94种药品,抗感染药物有35个品种,ADR 95例,占总例数的53.37%,其中β内酰胺类药物占28.65%,其次为中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等。引起皮肤反应的ADR最多,有141例。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肾功能损害及白细胞下降等。结论 应注意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口服抗菌药和中药制剂引起ADR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药制剂品种的不断开发及临床应用逐渐增加,中药复方注射液的不良反应(ADR)也相应增多。有报道,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所占比例仅次于抗菌药物。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探讨中药复方注射液引起ADR的原因及其规律,本文对本院临床常用5种中药复方注射剂的ADR报告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中药复方注射液质量再评价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在某院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某院2014-2016年使用中药制剂的582例住院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疾病种类、用药类型、用药品种、发生的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等。结果:582例患者共涉及25个科室、350种疾病,主要涉及血管、心脏、脑、肺、肝、乳腺、肾等多个系统器官;使用中药剂型最多的是注射剂(52.92%),其次是冲剂(17.53%)和片剂(16.64%);ADR发生率最高的剂型为注射剂,占3.45%;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ADR最常见的表现为全身性损害(33.33%),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样反应、发热、静脉炎、胃肠道反应等。结论:住院患者使用中药制剂品种较多,用药基本合理,要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制剂的应用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0年上报的中药制剂ADR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43例ADR中,涉及10种中药制剂,其中以双黄连注射剂发生率最高(69.77%),儿童发生率居多(23.26%),静脉滴注导致ADR发生率最高(83.72%),ADR的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56.52%)。结论:应加强和重视中药制剂ADR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引起药物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05年至2012年9月收集的27例中药注射剂所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例ADR涉及5种中药注射剂,累及7个系统/器官;男15例(57.3%),女12例(42.7%);ADR多发于35-59岁年龄组共19例(70.3%);大部分ADR发生在用药30min内(87.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用药部位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发生的比例较高(21.9%)。结论医院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的10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ADR报告中,以儿童及中老年人群占比例较大。ADR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涉及药品45种,引起ADR例次最多的为抗茵药物,其次为中药。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院ADR报告223例,分别从患者年龄、ADR表现、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3例ADR报告涉及71种药品.其中,抗菌药物有32个品种,ADR 148例,占总例数的66.37%;其次为中药注射剂,有10个品种,ADR 28例,占12.56%.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最多(148例),占总例数的66.37%;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37例),占总例数的16.59%.小于9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05例,占47.09%);其次为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29例,占13.01%).结论:在婴幼儿及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2013年中成药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中医用药合理化、有效化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全部ADR报告中,筛选出全部中成药相关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我院中成药用药ADR多发于注射剂,ADR高发于原患疾病为呼吸系统感染的病患,不良反应以皮肤损害居多。结论:合理使用中成药应该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年1月~2009年12月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上有关复方丹参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对病例所涉及的患者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查阅文献45篇,不良反应病例数共计116例,其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共64例,占55.18%.结论:应加强复方丹参注射液的应用监测,生产企业要完善各项质量标准,国家应尽快制订统一的工艺标准,规范和完善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药品说明书,以促进药品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武汉市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分析评价工作,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武汉市2012年16个区自愿上报的8 65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8 650例报告中,41~6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大,占31.82%;引起ADR的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给药,占73.61%;引起ADR的药物以抗感染药为主,占53.77%,其次是中成药,占9.85%;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25.73%.新的、严重的ADR报告887例,占10.25%.结论:应加强对生产和经营企业的ADR上报和监测工作;重视抗感染药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加强对头孢菌素类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研究和ADR的跟踪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对602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及综合分析。结果:602例ADR报告中,男307例(51.0%),女295例(49.0%);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最多,分别为20.8%和20.0%;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3.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347例,57.6%。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用药知识的宣传和培训,避免或减少ADR发生,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市2013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方法:对上报的132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ADR上报的主体是医疗卫生机构,ADR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生,男女比例为1∶1.35;严重的ADR有21例,死亡2例;静脉滴注和口服是发生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引发ADR的药品最多的是抗菌素,其次是中药注射剂;ADR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为主,ADR患者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有99.16%的患者痊愈或好转。结论:加大宣传,提高涉药单位对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促进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药不合理使用以及中药不良反应现状,探讨医疗机构通过临床合理使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中药的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采用调查回顾的研究方法,收集惠州市某三甲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的1年内关于使用中药的不良反应报告,从相关剂型、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以及年龄分布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在611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50.8%);涉及多个组织器官,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54.17%);用药当天发生ADR的比例最大(54.99%);发生不良反应的剂型以中药注射剂最高(73.49%)。结论:随着中药的广泛使用,同时必须重视中药ADR的发生,加强中药ADR的预防和监测,保障中药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板蓝根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发生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2013年国内医学期刊报道应用板蓝根制剂所致不良反应案例29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板蓝根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无关;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但以儿童为多;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多以板蓝根注射剂最多,21例,占72.41%,并多在30min内发生(18例),提示不良反应以速发型为主。结论:临床应用板蓝根制剂时应密切观察,尽量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2008~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08~2010年临床科室上报的558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的ADRs报告例数位居第1位,为308例,占55.20%,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s最高(122/308,39.61%);皮肤及其附件ADR发生频率最高,为198例,占31.88%。结论:应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从而减少、避免ADR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对雅安市共17家医院在2009年1~12月期间收集到的6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典型病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雅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中心2009年1~12月共收到777例各类药品不良反应,中药制剂99例,占比12.7%,中药注射剂63例,占中药制剂的63.6%。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