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药质量标准化和中药现代化系列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吴忠  苏薇薇  林敬明 《中药材》2001,24(1):57-61
中药现代化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其目的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引入中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领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最近,国家科技部提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集中体现了国家对中药产业的政策和导向。科技部在“九五”重中之重项目中列入“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旨在提高中药的国际竞争力,使其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药现代化与中药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达 《中医杂志》2008,49(4):359-360
对“中药现代化”和“中药西化”两种研究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应大力推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中药现代化研究,不应以中药西化取代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中药现代化一直是中医药界多年来关注的焦点。由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以还原论为指导的中药物质基础及机理研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主导思想。中医系统论的提出,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以中医系统论思想为指导,结合“西药中药化”和“化学中药”研究观点,再认识中药现代化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4.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及一些生物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TCM Genommics)”研究的策略。认为当前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应集中体现于中药基因组学,并将以基因芯片等为核心的基因技术引入中药基因组学和现代中药研究。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利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相似文献   

5.
中药化学是一门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化学、物理、色谱、光谱等现代科学技术,寻找中药中化学成分,研究其结构、性质、组成,揭示中药作用物质基础的重要学科;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其几乎渗透于中药研究的各个领域,是其他研究学科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研究手段和内容之一。在近些年中药领域中开展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中药现代化产业行动计划”项目等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与中药企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驹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1):48-48,F003
中药现代化是时代赋予我国中医药学学科的历史重任 ,是我国中医药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近年中药企业的蓬勃发展 ,中药企业不仅成为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方面主力军 ,更是中药现代化的最重要实施者 ,没有中药企业的进入、参予和承担重担 ,中药现代化将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只有向现代化前进的中药企业 ,才能承担起实施中药现代化的重担 ,可见 ,作为中药现代化的主体 ,中药企业应当积极主动地与时跟进 ,抓紧企业本身的现代化改造和发展 ,以对我国中药现代化这一系统工程作出应有的贡献。一 关于 5G  现代中药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  相似文献   

7.
中药现代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及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和支持中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应用,从1996年开始,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科技部又联手进行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药现代化产业推进战略研究”。“中药现代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是该项目的分报告之一,是“中药现代化产业推进战略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它将为中药产业发展成为我国独有的现代化战略产业提供科学论证,为中药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产业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 1 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内涵和目标 1.…  相似文献   

8.
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后,后基因组时代揭开了序幕,这是生命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在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基因的表达调控规律和所表达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深化生命科学认识。这将推动生物技术发展进入一个更精确、更高效设计和应用的新阶段。同时生物芯片技术对生命科学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药现代化研究,如何大力借鉴和引入这些新观念和新技术,发展完善自身理论体系,开创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新局面?我们认为,可以把中药现代化研究与生命科学研究相联系,用生命科学尤其是后基因组时代的思路和方法来发展中药现代化。在此从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学两方面,展望了后基因组时代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欧阳兵  王鹏 《世界中医药》2009,4(6):348-349
近年来,科技部汇同相关部门,在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以及其他科技计划中安排了“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等一批重大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使中药现代研究工作的创新能力和成效显著增强。但是,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渐次浮出水面,成为制约中药现代研究的瓶颈。中药现代研究工作一定程度显露出自主思维淡化、  相似文献   

10.
中药研究的误区思考与创新研发的新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贵君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3):1367-1369
目前,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研究技术基本成熟,但是研究的思路亟待调整和明确、研究方法亟待规范和优化。什么是“中药现代化”已经成了科学界关注的焦点。准确地说,中药作为医疗保健的特殊物质,具有国际领先和不可替代的属性,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致命的误区,严重地阻碍了中医药科学的发展速度。作者就“中药研究的误区”和“中药创新研发思路”2个方面发表个人的看法,旨....  相似文献   

11.
“分子中药学”内涵与现代中医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述"分子中药学"内涵与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方法:笔者在总结多年中医药理论学习与中药学科研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集大量业内人士中医药学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采用对比分析和总结及提炼的方法,愚述己见并与广大学者共勉。结果:一是传统中医药面临危机。近百年来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缓慢,导致国内个别学者误称中华民族国粹之一的中医药学是"伪科学",甚者有"取缔中医药"的言论。二是中医药是21世纪全球普遍关注且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然学科。"八纲辨证"和"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精髓,中药的临床治病多样性和多靶性揭示中药的多成分即多分子效应机制。由此认为中药是由诸多具有特定骨架(即结构)和药理活性的分子组成。研究和分析中药的分子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药理活性及其机制和规律是分子中药学的科学内涵。三是分子中药学是现代中医药理论的基础。现代中医药理论的关键是中医治病原理的现代化。现代中医临床证治实践的知情权是医患双方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揭示中药疗疾的物质基础是中医药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都将从研究分子中药学入手。结论:分子中药学是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必然,分子中药、方证组方和物效基础等研究将成为未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分子中药新药极有可能是将来中药市场的主流产品。  相似文献   

12.
随着西方现代医学大量传入中国,中国传统医学面临许多障碍。(1) 针灸穴位特异性证明; (2) 针灸手法特异效果的证明; (3) 安慰剂疗效在中医疗法中的作用; (4) 中医学辨证施治的优越性的临床证明; (5) 中药质量控制和剂型的现代化; (6) 中药临床安全性和毒性的分类和分级; (7) 应用随机双盲试验证明中药复方对治疗和预防疾病或症状的有效性; (8)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9) 西医学诊断、化验、检验在中医学辨证辨病中的应用; (10) 现代中医学临床行医的最佳模式。对于这些难题的深入研究和解决无疑将会促进中医学被科学界和西方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临床上很多中药单体或者成分复方的使用正在远离中医理论的指导,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阐明中药方药机制的研究没有与中医理论结合起来。本文借鉴中医学对智力的认识,以益智健脑类方药对智能障碍类疾病的防治研究成果为依据,对益智健脑方药的中医机制研究思路进行梳理和探讨,认为从改善脑供血角度探讨养心方药益智的机制,从改善物质代谢和保护脑血管的角度探讨健脾方药益智的机制,从改善脑的自身功能的角度探讨补肾方药益智的机制,有利于阐明益智健脑方药中医机制,为这类新药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加速中医药方药现代化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4.
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性是中医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寒热药性是药性理论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由于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深刻,而当前的思路及方法手段难以摆脱先入为主、循环论证的研究局限性,因此亟需为现代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注入新思维、启动新视角.本文在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系统观为指导,以物质基础、生物效应和作用靶标为寒热药性的三大要素,融合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构建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表征方法,基本揭示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以期实现药性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为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与合理用药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甘肃省2010-2012年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情况。方法选择甘肃省14个地州市2010-2012年15个品种865批中药材、中药饮片,按评价性抽验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从不合格项目、抽样单位性质来进行评价。结果本次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承担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共15个品种865批次,有260批不合格,其中发现99批为伪品,104批为掺伪,总不合格率为30.1%。结论目前甘肃省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问题令人担忧,建议尽快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提高中药材质量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论中医理论与中药现代化国际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义的中医理论应包括高度抽象的基础理论、独到的诊疗技术、丰富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同时浩如烟海的现代相关研究也应涵盖于其中。由于中医理论在中药研究与应用、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或提示作用,在新形势下,中医理论的概念和内涵应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时代性。创新和把握中医理论的概念和内涵,对研究开发现代中药新药,有效应对“洋中药”、“植物药”、“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对我国中药市场的挑战,保护和发展民族医药工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中药汤剂内服并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25例口服美沙拉嗪,治疗30天后评价临床疗效、主要症状评分、肠黏膜评分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0%,对照组7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黏膜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DA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UC大肠湿热证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毒性的有无或大小是确定用药剂量、使用久暂、配伍等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对于中药毒性的评价尚无统一标准,采用客观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对中药毒性进行科学分级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中药毒性分级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复方研发既有中医理论指导,又有长期临床应用经验为依据,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同时,中药复方中与临床疗效相关的物质基础复杂多样、作用环节繁多等是中药的特点。现代中药新药发现需要基于中医理论和临床特色,注重整体作用特点和现代生物医学技术密切结合。中药新药研发和评价的关键问题是,用符合中医药临床特点的实验方法学体系来揭示方剂功能主治和证的现代科学内涵。在研发过程中,从立项依据到药效毒理研究均应考虑中药的特点。而且,药效研究应注意加强证候特点的体现,其中证候模型和病症结合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方证相应的研究方法、与中药功效相对应地生物学指标的确认等均至关重要。我们要抓住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中药优势领域药物研发,以大力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创新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用药状况,找出处方用药的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中医11名床合理用药。方法:从2010年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随机抽取1032张,依据2010版《中国药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四川省中药饮片处方开具规定》,采用列表分析的方法,找出处方用药的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该院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存在中药饮片处方临床诊断不规范、有毒中药饮片使用掌握不严、用药味数偏多、剂量偏大、煎服方法错误等状况。结论:该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药师应真正肩负起认真审查核对处方的职责,为促进合理用药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