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住院部及消化内镜中心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UC患者33例(UC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30例(IBS-D组),以3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取不同浓度的黄芩苷体外干预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Q-PCR检测不同浓度黄芩苷体外干预下UC患者IL23R基因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4、STAT6及磷酸化(p)-STAT4、p-STAT6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FN-γ、IL-4及IL-10水平变化,同时检测不同浓度黄芩苷对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表达及细胞因子IFN-γ、IL-4及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浓度为40μmo L黄芩苷对US患者IL23R基因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健康对照组和IBS-D组比较,US组患者p-STAT4/STAT4值均增高(P0.05),p-STAT6/STAT6值均下降(P0.05),IFN-γ、IL-4及IL-10水平均升高(P0.05)。UC患者在体外黄芩苷干预下,分别与阴性对照组、黄芩苷5、10μmo L组比较,浓度为20、40μmo L黄芩苷p-STAT4/STAT4值均下降(P0.05),浓度为20、40μmo L/L黄芩苷pSTAT6/STAT6值均增高(P0.05);浓度为20、40μmo L黄芩苷IFN-γ、IL-4水平降低(P0.05),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浓度为40μmo L黄芩苷的体外抑制p-STAT4/STAT4,调节p-STAT6/STAT6及相关细胞因子,使免疫平衡而缓解溃疡性结肠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凋亡蛋白Survivin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为判断预后因子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不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33例子宫内膜腺癌及2例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癌(UPSC)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蛋白在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腺癌及UPSC阳性表达率很高,分别为70.0%、87.5%及100%,三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高于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10.0%(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但与肌层浸润无明显关系。结论:Survivin可能通过抑制凋亡和促进增殖两方面的作用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其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判断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TAT-3与PTEN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及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以及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组织芯片技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TAT-3和PTEN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各参数间的关系,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STAT-3、PTEN在子宫内膜癌与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间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二者的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有关,与肿瘤临床分期、患者年龄、肌层浸润及绝经情况无显著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TAT-3与PTEN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癌中STAT-3呈高表达,PTEN呈低表达,提示二者与子宫内膜癌的肿瘤分化程度相关,且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TAT-3信号传导通路激活、细胞凋亡受抑制有关,而PTEN有抑制子宫内膜组织癌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集的EC患者术后石蜡包埋子宫内膜组织标本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法检测MMR蛋白表达,包含MLH1、MSH2、MSH6及PMS2,观察MMR蛋白表达缺失率,对不同年龄及EC病理特征的MMR蛋白表达缺失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50例EC患者MMR蛋白表达缺失发生率为36.00%。MMR蛋白MLH1、MSH2、PMS2、MSH6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2.00%、6.00%、30.00%、6.00%,其中单项缺失4例(8.00%),两项表达缺失14例(18.00%)。(2)≤50岁EC患者MMR蛋白缺失表达率(56.00%)高于> 50岁EC患者(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不同细胞分化程度、肌层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MMR蛋白表达缺失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MR蛋白在EC中表达缺失率较高,以PMS2表达缺失为主,且MMR蛋白表达缺失率在≤50岁EC患者中更高,故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熊胆粉对肝癌皮下移植瘤裸鼠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及其下游靶基因的影响,探讨熊胆粉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肝癌细胞株HepG_2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待皮下移植瘤形成后,将裸鼠随机分为熊胆粉组和对照组,每天分别给予熊胆粉和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周,每周测量体重和瘤体积2次,给药结束,剥取瘤体称量瘤重及计算抑瘤率;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检测瘤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l2-associated 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I-2)、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DK4)、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mRNA表达;免疫组化测定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ax、Bcl-2、CDK4、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熊胆粉显著抑制肿瘤的体积和瘤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法结果显示熊胆粉显著促进肝癌细胞凋亡。RT-PCR结果显示熊胆粉促进Bax表达而抑制Bcl-2、CDK4、cycIinD1 mRNA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熊胆粉促进Bax表达而抑制p-STAT3、PCNA、BcI-2、CDK4、cyclinD1蛋白表达。结论熊胆粉可以通过调控STAT3通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其诊治理念也需不断更新。首先,在临床诊断与分期方面,宫腔镜等检查的意义增加。手术目前还是EC的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25例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及疗效资料.结果:25例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死亡2例,总生存率为92.0%,3例复发.结论:手术辅助放疗及激素是治疗子宫内膜癌最常用的方法,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宫腔镜检查可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尤其是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宫腔镜可视性检查指导下的活检作为现代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半夏汤提取物对食管癌EC9706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JAK1/STAT3通路的影响,以期为食管癌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分别以半夏汤提取物(200、100、50、25、12.5μg/mL)、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Stattic,4、3.5、3、2.5、2μmol/L)处理,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拟合细胞抑制率-浓度曲线计算50%抑制浓度(IC50)。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大半夏汤组、Stattic组与大半夏汤+Stattic组。大半夏汤组、Stattic组分别以IC50浓度的大半夏汤提取物及Stattic干预,大半夏汤+Stattic组予以大半夏汤提取物及Stattic联合干预,空白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GES-1细胞侵袭能力;q 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JAK1/STAT3信号通路相关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大半夏汤提取物、Stattic干预浓度的增加,EC9706细胞的抑制率增加(P <0.05);拟...  相似文献   

12.
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STAT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炎症反应及胰腺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AP模型组、大黄附子汤组,每组15只。各组大鼠按造模后处置时间分为3、6、12h3个亚组,每亚组5只。采用5%牛黄胆酸钠胰胆管注射法制备SAP大鼠模型,实验前1h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或大黄附子汤,分别于术后3、6、12h取血,测定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处死大鼠,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检测胰腺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大黄附子汤能显著降低SAP大鼠血清淀粉酶、TNF-α、IL-6水平,减轻胰腺炎细胞浸润及组织损伤,降低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论:大黄附子汤通过降低SAP大鼠TNF-α、IL-6水平,减少胰腺STAT3,p-STAT3蛋白表达,减轻胰腺过度的炎症反应,进而发挥保护胰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之间的差异。方法:2010年2月到2013年5月选择我院收治的9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都进行FIGO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9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FIGO临床分期为Ⅰ期52例,Ⅱ期12例,Ⅲ期11例,Ⅳ期20例,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符合率91.68%。结论:只要进行细致的妇科检查,再加上辅助诊断方法,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1):134-139
目的:基于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JAK 2/STAT 3)信号通路,探讨三棱莪术配伍抗炎、促进内膜细胞凋亡,干预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配伍机制。方法:通过自体子宫移植建立大鼠EMS模型,B超检测异位病灶体积。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照病灶体积均衡分为模型对照组、三棱20 g/kg组、莪术20 g/kg组、配伍组(三棱莪术等比配伍,20 g生药/kg)和阳性组(AG490 4 mg/kg),每组10只。另设10只大鼠为假手术对照组。给药4 w后,分别以B超和卡尺测量病灶体积,吸取腹腔液后,取异位内膜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腹腔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CR)技术检测内膜组织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 3)、Bax和Bcl 2的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内膜组织中JAK 2和STAT 3蛋白的磷酸化表达。结果:造模成功后,B超检测腹壁下方可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HE染色显示异位内膜形态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似。与假手术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液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内膜组织中JAK 2和STAT 3蛋白的磷酸化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大鼠相比,AG490 4 mg/kg、三棱、莪术以及配伍组异位病灶体积均显著减小(P<0.01),异位内膜组织萎缩,腹腔液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内膜组织中Caspase 3和Bax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Bcl 2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莪术组和配伍组的JAK 2和STAT 3蛋白的磷酸化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三棱莪术配伍能够通过抗炎、促进细胞凋亡,使EMS大鼠病灶缩小,其作用与抑制JAK 2/STAT 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2007年8月期间住院的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和细胞分级等临床特点.手术方法以扩大及次广泛子宫切除+ 双附件切除术为主,辅以激素治疗,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6个月.结果:通过对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对其行手术后,随访6个月,总生存率为91.2%,5例患者复发.结论: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加辅助治疗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冯亚徽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243-243,247
目的:评价以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5例采用腹腔镜行根治性手术。选取同期开腹手术病例50例。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yclinE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16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50例子宫内膜癌中的Cyclin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yclinE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为18.75%,明显低于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61.11%)及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66.00%,P<0.05).50例子宫内膜癌中,Cyclin E蛋白在G2、G3中的表达率(87.10%)明显高于G1(31.57%,P<0.05);在临床分期Ⅱ~Ⅲ中的表达率(93.33%)亦高于Ⅰ期者(54.29%,P<0.05).结论:CyclinE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提示可能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的定性诊断及分期诊断价值。方法将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的MRI和USG检查结果采用双盲法进行分析,计算各自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进行比较。结果子宫内膜癌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MRI和USG分别为77.78%/66.67%、92.31%/82.35%和83.87%/74.29%,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性MRI和USG为83.42%/72.35%,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RI能多轴位、多序列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癌病灶及侵犯范围与途径,明显优于USG检查方法,MRI应成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RI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方法:入选1999年7月至2008年10月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38例行手术治疗,病理分期ⅠA期7例,ⅠB期17例,ⅠC期3例,ⅡA期3例,ⅡB期3例,Ⅲ期4例。MRI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有33例,敏感性为82%;38例手术病例中术前MRI明确诊断病例30例,其中Ⅰ期26例,诊断符合21例,占80.8%,Ⅱ期6例,诊断符合5例,符合率83.3%,Ⅲ期4例诊断均符合,符合率100%。结论: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间质侵犯,尤其是判断深肌层浸润方面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和Ki-67蛋白表达以及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增生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8例,子宫内膜癌62例中Ki-67和pten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中Ki-67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组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Ki-67蛋白阳性率(P〈0.05,P〈0.05),而子宫内膜癌组中pten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增生期子宫内膜组pten蛋白阳性率(P〈0.05,P〈0,05);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均显著相关(P〈0.01,P〈0.05),但其与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0.05),pten的表达与组织分化、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5,P〈0.05,P〈0.01,P〈0.05)。结论:Ki-67和pten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有价值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