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对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的疗效。方法将行足底采血足月健康新生儿4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抚触护理干预组)各200例,比较2组新生儿疼痛评分,同时监测采血前、采血中新生儿心率、呼吸、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平均出血速度和平均出血滴血直径及采血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非营养性吮吸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的疼痛,能提高采血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吸吮乳汁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母婴同室新生儿随机分为吸吮乳汁组、常规组各30例,在采足跟血疼痛刺激前、刺激后20 s、2 min、4 min分别记录心率、呼吸和哭声持续时间,并在穿刺1min后根据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进行疼痛评分。结果穿刺后20 s 2组新生儿心率均显著加快(P均<0.01),2 min时吸吮乳汁组心率恢复到穿刺前水平,4 min时常规组心率恢复到穿刺前水平;穿刺后20 s 2组新生儿呼吸频率均显著加快(P均<0.05),2 min时吸吮乳汁组呼吸恢复到穿刺前水平,4 min时常规组恢复到穿刺前水平;穿刺后吸吮乳汁组新生儿哭声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1);且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和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新生儿对急性疼痛很敏感,吸吮乳汁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非营养性吸吮对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4周)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而且吸吮、吞咽协调功能差,经口喂养困难,往往采用经口胃管喂养.如何使早产儿尽早适应经口喂养等生理过程,已成为围生医学的研究热点.笔者给予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NNS),观察其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和胃肠喂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人工通便护理早产儿黄疸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人工通便,润肠通便方(茵陈、车前子各9g,双花、丹参各6g,大黄1.5g),水煎80~120mL,早晚灌肠;药汁灌入后再注入生理盐水,直至胎便排出干净。护理组30例非营养性吸吮:每次鼻饲喂养前15min,对奶嘴进行吸吮10min,同时对无孔橡皮奶头吸吮5min,7~8次/d;人工通便同对照组。连续护理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胎便排出干净时间、黄疸持续时间、经皮胆红素值、不良反应。护理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胎便排出干净时间及黄疸持续时间护理组少于对照组(P0.05)。经皮胆红素值两组均有改善(P0.05),护理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人工通便护理早产儿黄疸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按摩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红 《四川中医》2009,27(2):118-119
观察按摩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温中健脾补益气血按摩疗法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静脉点滴小剂量红霉素、口服西沙比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在胃残留量(每次喂奶前)、腹胀消失、恢复至出生体重、喂养耐受、肠道营养达418.4KJ/(kg·d)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按摩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明显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取喂养不耐受早产儿156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40例,常规给予鼻胃管喂养、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生脉组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5~10 mL静脉滴注;非营养性吸吮组(吸吮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联合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生脉注射液和非营养性吸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生脉组、吸吮组和联合组腹胀、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完全经肠道喂养的时间、不同时间血清胆红素数值、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组疗效更显著,并能有效防止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较单用生脉注射液、非营养性吸吮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操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的效果。方法:研究资料共120例具有吸吮吞咽障碍的早产儿作为资料,均经口喂养困难,均为本院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随机分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口腔操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评价两组喂养过度时间及喂养效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的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留置胃管的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效率、完全经口喂养效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具有吸吮吞咽障碍的早产儿开展口腔操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有效改善经口喂养困难,缩短喂养过度时间,提高经口喂养量,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探讨初乳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 9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46 例,采取常规治疗)与观察 组(46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初乳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持续干预至早产儿出院,并随访观察 2 个月。 比较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性、经口喂养进程、生长发育、行为神经发育、喂养不耐受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早产 儿干预后喂养耐受性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优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时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时,观察组 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早产儿体质量均比对照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早产儿干预 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各项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 受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家属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早产儿接受初乳口腔按摩 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能够增强早产儿经口喂养耐受性,利于加快经口喂养进程,有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和行为神 经发育,减少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家属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对60例不能经口喂养的健康早产儿随机分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非营养性吸吮(即吸吮消毒无菌橡皮奶头每日3次,每次5 min,期限为2周)。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消失情况,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结果治疗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消失情况早于对照组,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非营养性吸吮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能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约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多潘立酮与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37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多潘立酮组19例,采用多潘立酮治疗;非营养性吸吮组18例,使用空奶嘴治疗。结果胎粪排尽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多潘立酮组分别为(92.6±35.3)h、(8.5±2.4)d、(11.8±3.1)d,非营养性吸吮组分别为(90.4±34.1)h、(8.9±1.8)d、(11.0±2.7)d,两组比较,t分别为O.19、0.57、0.92,P均〉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多潘立酮与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1.
我院为爱婴医院 ,为全面开展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及尽可能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对 144例阴道分娩的新生儿进行早吸吮能力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2月住院阴道分娩产妇 144例 ,年龄 2 3~ 2 8岁 ,孕周 3 6~ 42周。新生儿 144例 ,其中男76例 ,女 68例 ;体质量≥ 2 3 0 0 g ,新生儿 1分钟Apgar评分≥4分。产妇分娩时做好乳房护理 ,新生儿断脐及测体质量后在保暖条件下使其胸腹直接与产妇皮肤接触至少 0 .5h ,并帮助新生儿吸吮 ,同时在产后 0 .5h内观察其吸吮能力。2 结果和分析2 1 早吸吮能力观察…  相似文献   

12.
在探望产妇中 ,遇到一个令妇科医生头痛的疑难怪病 ,医生的职责使我欲试用针刺为其解除痛苦。察看病情后 ,经用耳穴压豆配合针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疗效 ,特介绍病例、与同道交流切磋。1 典型病例  李×× ,女 ,2 2岁 ,农民 ,1999年 8月 12日。  主诉 :哺乳时乳头钻心样抽痛 5天。  现病史 :剖腹产下一女婴 ,体重 5.4斤 ,产后第2天下乳 ,婴儿吸吮乳头时 ,乳头即感钻心样抽痛、大声呼叫、难以忍受、拒绝哺乳。  检查 :乳头完好无损、乳房胀而不痛。用吸奶器用力吸奶、乳头也不疼 ,用手向外拉乳头、向内压均不感疼痛、唯有婴儿吸吮时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吮吸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喂养不耐受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非营养性吮吸进行喂养,观察组采用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吮吸进行喂养,观察两组患儿的肠内营养恢复时间、出身体质量恢复时间以及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等相关指标,分析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吮吸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肠内营养恢复时间、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7d后、干预14d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呈下降趋势,白蛋白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吮吸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利于促进其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其营养状态,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营养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早产儿分为两组,每组45例,非营养吸吮组予鼻饲奶前、后均予非营养吸吮10分钟,对熙组不行非营养吸吮,然后观察两组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非营养吸吮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营养吸吮可以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营养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早产儿分为两组,每组45例,非营养吸吮组予鼻饲奶前、后均予非营养吸吮10分钟,对照组不行非营养吸吮,然后观察两组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非营养吸吮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营养吸吮可以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背景音乐联合局部抚触对新生儿静脉穿刺所致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68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84例、音乐抚触组84例,音乐抚触组在静脉穿刺前给予舒缓音乐背景同时穿刺侧肢体予以抚触2min,对照组直接进行穿刺。两组分别于穿刺中20s、穿刺后2min用NIPS量表进行疼痛程度评分,并观察两组患儿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和哭声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在穿刺中20s、穿刺后2minNIPS评分、哭声持续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前给予舒缓音乐联合局部抚触对缓解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旭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62-163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致痛过程中监测新生儿各项生理指标,包括心率、呼吸和氧饱和度,并评估新生儿的疼痛程度及以记录新生儿的哭声起止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疼痛感和哭声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生理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致痛性操作对新生儿产生的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抚触对新生儿排便及黄疸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足月剖宫产儿按出生日期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只按新生儿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抚触。分别观察2组新生儿胎便排尽时间和4日龄新生儿用经皮黄疸仪测定的黄疸读数换算成的血清胆红素浓度。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胎便排尽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4日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抚触可促进新生儿胎便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有助于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脐血胆红素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关系。方法采集足月正常新生儿脐静脉血(不含溶血标本),用偶氮咖啡因比色法测定胆红素。生后2~7 d采集股静脉血动态监测血清胆红素。比较不同脐血胆红素范围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治疗的比例。结果500例新生儿中181例(36.20%)发生病理性黄疸,发生病理性黄疸脐血胆红素浓度显著高于未发生病理性黄疸的脐血胆红素浓度(P0.01)。随着脐血胆红素浓度上升,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增加(P0.01),需干预治疗病例增多(P0.01)。结论脐血胆红素水平对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极大价值。若脐血胆红素检测大于36μmol/L,建议早期干预治疗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陈宽苗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4):141-142
对于疼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切身体验。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疼痛是最早被重视和探索的医学问题之一,可以说人类就是从与疼痛作斗争而开始认识疾病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疼痛给人类造成的痛苦并投身于疼痛的研究和治疗工作,使疼痛的临床研究有了长足进步。然而,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疼痛问题却很少被产科医护人员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