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痰湿体质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体质学说的内容可溯源至《内经》时代,在先天禀赋与体质关系上,《内经》认为:“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强有弱,有长有短,有阴有阳”《灵枢·寿夭刚柔》曰:“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灵枢·痛论》谓:“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在体质形成与后天因素的关系上,《内经》认为,首先是地理环境与气象因素对形成不同体质的影响,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从而造成了五方不同地域人群的体质特征。《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的不同地理条件的体质特征;其次是饮食…  相似文献   

2.
气虚体质研究的渊源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 ,在后天禀赋的基础上 ,在先天环境的影响下 ,形成的物质、结构、形态、功能方面相对稳定的特有属性 ,是对人体的物质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的综合评价。气虚体质是指在生命过程中 ,由于先后天因素的影响 ,所形成的以人体之气虚弱 ,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属虚弱体质的一种。中医学立足于整体观念 ,对于体质的认识一直贯穿医学发展的始终。尤其在气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1 气虚理论的《内经》渊源气虚体质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质类型 ,在《内经》中已有较多的论述。《灵枢·寿夭刚柔》曰 :“(…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体质学说源远流长。早在先秦及两汉时期,就开始出现了有关体质学说的论述。例如《黄帝内经》的《灵枢·寿夭刚柔》提出:"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说明了人的体质是有差异的,而且这种差异是与先天禀赋有关系的。再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提到:"人以天地之气生,死时之法成"认为不同地域的人群在体质上会有差异。另外,《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认为,地域人群间体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习惯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先天之本先天指人体受胎时的胎元。从生殖机能到男女生殖之精形成胚胎,以及身体的发育成长、防病、抗病,肾都起着重要作用。故曰“先天之本在肾”(《医宗必读》)。凡人禀赋强称之为先天充足,禀赋弱称为先天不足。后天之本指脾胃而言。《医宗必读》:“谷入于胃,洒陈于六府而气至,和调于五藏而血生,而人以资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人体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要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滋养供给,故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生之本指心。《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  相似文献   

5.
李莎  张孟仁 《北京中医》2012,(10):795-797
正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是人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糖尿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指出消渴发病与先天禀赋有关。先天禀赋不足,再加以后天的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过服温燥药物等,导致了消渴的发生。可见体质  相似文献   

6.
气有先天后天之分.精有先天后天之异。先天之精来自父母,后天之精来自水谷。《灵枢·决气》明确地指出精是构成人体脏腑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治病就是要用和谐人体精气的办法,启动人体内部的自然调节机制,以达到阴阳和则自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体质,又称禀赋、禀质、气禀、形质、气质等,即人体的质量。体质是人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换句话说,体质是禀受于先天,受后天影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而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体质既包括身体要素,又包括心理要素,并  相似文献   

8.
正人体正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体质因素,也就是脏腑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强弱,而体质因素与先天禀赋密切相关。《灵枢·寿夭刚柔》曰:"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说明由于先天禀赋不同,每个人都具有个体差异,即脏腑组织器官功能的强弱,而放化疗的副作用可使机体的体质发生改变,免疫功能降低,病邪容易侵入人体~([1])。刘安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35年,在多年的行医经验中认为,肿瘤患者放  相似文献   

9.
饮食康复在癌症患者治疗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医在这方面有独到之处。《素问·六节藏象》中指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主”[1]。人的生命全赖于天地间五气、五味的供养,五气乃自然之大气,五味则存在于自  相似文献   

10.
张彪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196-3197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体制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体局部的变化可以影响到人体全局的变化。中医体质学理论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是在《黄帝内经》中有所描述。《黄帝内经》中的《灵枢.寿天刚柔》篇曰:"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王琦认为认"体质"是有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而组成的,"体质"包括人体的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等它反映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形  相似文献   

11.
体质是人体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和机体代谢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气虚体质在人群中比较常见,以气息低微,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如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病后气亏、年老气弱等多种复杂因素形成的。气虚体质发生率高,与年龄、性别和地域等有关系。气虚体质人群易患感冒、喉喑、鼻鼽、哮喘、眩晕、遗尿等病证。  相似文献   

12.
真气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气”一词首见于《内经》,对其组成历来就有争论,见仁见智,各执已见。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①真气是由先天之气与水谷之气相合而成;②真气是由先天之气、水谷之气、空气相合而成;③真气是由水谷之气与空气相合而成。这些不同见解,主要是对《灵枢·刺节真邪》:“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的理解有明显分歧,而分歧的焦点又集中于一个“天”字,有的理解为“先天”;有的理解为宇宙天地之“天”;有的理解为“先天”和宇宙天之“天”。查《内经》各篇章中之“天”,无一处是指“先天”而言。如《素问·六节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日人”;《素问·生气通天论》:“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以及运气七篇大论中之“天”等,不胜枚举。《内经》中虽然也有“先天”、“后天”的记载,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素问·五常政大论》:“阳胜  相似文献   

13.
人体必须不断摄取食物,才能获得营养以维持生命。祖国古医籍《黄帝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人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其意为人体五脏之气,气血津液的生成,神气的健旺,完全依赖天地间五气、五味的供养。  相似文献   

14.
天癸之浅见     
一、肾气充盛是天癸成熟的重要条件天癸男女皆有,源于先天,禀赋于父母,与生俱有。《中西医汇通医经精义》云:“天癸者,天一所生之癸水,乃肾中一阳之气,化而为液也。”《景岳全书》云:“天癸者……人之未生,则此气蕴于父母,是谓先天之元气,人之即生则此气化为吾身,是谓后天之元气。”天癸源于先天,受后天脏腑化生的水谷之精微不断充养,使之不断充盛。当人体发育到一定时期,女子二七,男子二八,肾藏精主持人体生殖,生长、发育的生殖机能旺盛,肾中对人体起濡养作用的肾阴,在后天水谷之  相似文献   

15.
《吕氏春秋·贵生》曰:“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可见,影响人类寿夭相关因素的研究,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祖国医学在长期的养生保健实践中,认识到影响人类健康长寿的因素相当复杂,其中禀赋体质与七情内伤对人类寿夭的影响尤显突出。本文仅就此而论之,以期在深入认识影响人类寿夭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方法防微杜渐,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1禀赋体质禀,领受,承受也;赋,授以,给予也。中医所谓禀赋,包括了现代生物学、遗传学之先天性和遗传性两个概念[1]。体质,则是指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出…  相似文献   

16.
<正>谚语是古人在长期的治疗实践中将医理的精粹、治病的心得加以总结,用简短的话语表达出来,言简意赅,好学易记,这对于指导中医的学习和临床运用大有益处。【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出自《素问·六节脏象论》。食,同饲。五气,不应指臊、焦、香、腥、腐,而应指天之风、暑、湿、燥、寒,因《素问·六节脏象论》有"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声音能彰。"如  相似文献   

17.
<正>"体质"概念源于《黄帝内经》,而明代张景岳正式提出了"体质"一词,《景岳全书·杂证谟》载:"矧体质贵贱尤有不同,凡藜藿壮夫及新暴之病,自宜消伐。"对于"体质"一词的概念存在过诸多解释,当代医家普遍认同体质是人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1])。在此可见,不同于"证候",体质因先天禀赋的因素存在其固有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一、人禀自然界正常之气而生存“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种天人相应的理论贯穿于《黄帝内经》的终始。《黄帝内经》一书,是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认为:“天气在上,地气在下,人居天地之中、气交之分,”人是禀受自然界正常之气而生存。在《素问·六节脏象论篇》中就明确提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灵枢·本神》篇也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以上这些论述都说明天以风寒暑湿燥火六元正气养  相似文献   

19.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对于摄生思想的论述颇具卓见。他在《景岳全书·先天后天论》中提出的“人能胜天”的观点,不失为其养生学术的精髓所在。本文拟就这一学术主张作初步探讨。一、人之寿夭与先后天张景岳认为,人的寿天与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密切相关。“夫禀受者,先天也,修  相似文献   

20.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所云“治病必求于本”,即“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医宗必读》),朔本求源,则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1 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则形充体健 1.1 先天之本在于肾:“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肾藏精(包括先天之精与后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