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是一种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模板分子完全匹配的高分子聚合物,该聚合物留有模板分子的"印迹",因此对模板分子具有专一的选择性结合能力.对MIP的原理、制备、特点及其在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有效组分群的分离、活性成分的筛选、复杂样品的处理以及目标分子的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样品具有基质复杂、干扰物质多等特点[1],因此在分析前快速、高效地对它进行处理有重要意义.固相萃取技术(SPE)是一种新兴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近年来应用较广泛,但它存在萃取剂含量高、上样过程操作复杂和淋洗过程较耗时等缺点[2].磁固相萃取技术(MSPE)可解决传统固相萃取所存在的缺点,在食品分析[3]、药物分析[4]和环境分析[5]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就MSPE中磁性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考虑颅内动脉瘤的66例患者同期行3D-CTA检查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3D-CTA检查包括多层平在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和仿真内窺镜技术(VE),对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 ①3D-DSA确诊57例患者有颅内动脉瘤共62个,3D-CTA检出58个动脉瘤,漏检4个,诊断正确率为93.5%.②原始图像、MPR、SSD、MIP及VR检出脑动脉瘤的灵敏度分别为46.8%、58.1%、62.9%、74.2%及88.7%,以VR技术最优,其次是MIP技术.③SSD、MIP及VR3种成像技术对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分别为41.3%、65.6%及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62,P<0.05). ④3D-CTA对动脉瘤的瘤体、瘤颈及周围结构关系显示良好,还可显示附壁血栓及钙化.结论 3D-CTA结合MIP、VE及VR等后处理技术是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具有无创、快速、价廉、准确率高及重复性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分子烙印技术的基本原理、新型分子烙印聚合物(MIP)包括水相中MIP和球形MIP的制备,并综述了分子烙印聚合物在手性药物分离、中药研究以及药物传输等方面的最新应用。认为MIP作为色谱固定相,在手性药物的拆分中显示出选择性好、分离效率高等优点;作为固相萃取剂,可简化分离过程,提高分离效率;在药物传输系统中,可作为中药特定药效部位的载药系统。MIP技术在药物研究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是将要分离的目标分子与功能单体产生特定的相互作用,加入交联剂进行聚合制备得到固体颗粒介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包埋在介质中的目标分子,便得到对目标分子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具有"记忆"或"印迹"作用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ing polyer MIP).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对43例有胸部外伤临床怀疑肋骨骨折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均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后处理重建获得了满意的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并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肋骨及肋软骨的显示能力,并与胸部平片对照分析,判断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优缺点.结果43例中总肋骨骨折数127处,肋骨骨折以4~10肋骨(80.3%)、腋段57根(44.9%)常见.胸部X线平片诊断了36例,共有119(93.7%)处肋骨骨折,16排螺旋CT发现了胸部平片漏诊的7例、8处(6.2%)肋骨骨折,其中3根肋软骨骨折多为细微骨折无移位.重建以MIP技术显示效果最佳,发现肋骨骨折123处(96.8%);其次MPR、VR、SSD.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有显著的准确率,是可靠的检查手段,其中重建图像(MIP)为最佳诊断肋骨骨折的一种无创伤性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子烙印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分子识别能力的机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抗胆碱能药物盐酸新托品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乙腈中合成MIP,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考察MIP对乙腈溶液中的模板分子和结构类似物盐酸苯环壬酯、盐酸戊乙奎醚及结构有一定差异的化合物樟柳碱和氯苯那敏的固相吸附行为.结果 MIP的分子识别能力与其合成条件和实验条件密切相关.结论 MIP对待测物的非特异性吸附主要由氢键作用引起;MIP的特异性识别过程中,识别位点与待测物的空间结构匹配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3D-CTA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的各种成像技术,包括多层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仿真内窥镜技术(VE)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脑动脉瘤的103例患者进行CT检查,然后采用3DCTA的5种成像技术分别进行成像。结果:(1)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与手术所见,95例患者共检出109个动脉瘤,8例未发现动脉瘤,3DCTA共检出106个动脉瘤,漏检2例共3个动脉瘤。(2)SSD、MIP及VR3种成像技术对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分别为52.8%、72.0%、91.7%,呈逐渐升高趋势,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9,P<0.05)。(3)原始图像、MPR、SSD、MIP、VR检出脑动脉瘤的灵敏度分别为52.3%、56.9%、84.4%、90.8%、97.2%,以VR技术最优,其次是MIP技术。(4)原始图像、MPR、MIP、VE检出脑动脉瘤钙化的灵敏度分别为64.7%、76.5%、82.4%、88.2%,以VE技术最优,其次是MIP技术。(4)MIP技术清晰地显示了脑动脉瘤的自身形态和周边的关系。结论:3DCTA的MIP、VE及VR技术各有其优势并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肋软骨成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16层螺旋CT的3种后处理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和容积重组(VR)对肋软骨的显示状况进行评价,探讨肋软骨的最佳CT成像方法。方法搜集经16层螺旋CT常规胸部容积扫描和薄层低对比图像重建100例,所有病例均应用MIP、SSD及VR对重建图像进行后处理,最后由2名CT诊断医师比较MIP、SSD及VR对肋软骨的显示状况。结果(1)3种重组技术均可显示肋软骨。(2)在显示肋软骨形态方面,VR、MIP成像模式优于SSD成像模式;VR成像模式与MIP成像模式无差异性。结论MIP、VR是显示肋软骨形态的最佳CT成像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3D)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病历资料完整的髋臼骨折40例,分析其MPR、SSD、MIP技术获得的多平面和三维图象.结果 MPR、SSD、MIP重建图象清晰显示了40例共46处髋臼骨折.MPR能较好地显示骨折;MIP、SSD在显示骨折位置、范围、移位骨片等方面较佳;几者结合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结论 螺旋CT断层图象(2D)结合MPR、SSD、MIP是诊断髋臼骨折、指导治疗的有意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方侃  王为珍  郑茜 《海南医学》2007,18(4):67-68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神经内科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螺旋CT扫描获得原始图像,采用表面阴影成像(SSD)和最大强度投影(MIP)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在30例脑梗死及8例TIA病人中血管狭窄的捡出率分别是96.7%和87.5%.SAH中动脉瘤的捡出率是83.3%.结果 CTA在神经内科诊断脑血管病的病因及指导治疗上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确诊率.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可靠,简捷的血管检查手段,CTA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分子烙印技术在中草药活性成分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烙印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属于超分子化学中主客体化学范畴.分子印记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是以特定的化合物为模板合成的,在空间结构和功能基位置上与模板分子高度吻合,可以从复杂样品中对模板及其结构类似物进行记忆性识别.这种记忆性识别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专一性,因而广泛应用于分离、检测和模拟.由于MIPs具有制备简单经济、耐有机溶剂、耐酸碱、耐高温等优良特性,因而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而数字X线摄影(DR)检查未见骨折征象的病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以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4种图像处理方法重建,分析各方法诊断准确率.结果 45例患者共检出肋骨隐匿性骨折66处,以不完全性骨折为主(87.88%),多位于肋骨角处(59.09%).4种三维重建技术中以CPR检出率最高(100%),其次为MPR (96.97%)、VR (78.79%),MIP最低(31.82%).各方法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 =110.41,P<0.01),其中CPR总检出率明显高于VR、MIP(P均<0.01).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准确、高效地显示肋骨隐匿性骨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多期扫描及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 3期血管成像的可行性 ,不同后处理技术显示肝脏血管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 方法 :对 97例患者行肝区多层螺旋CT 3期血管成像扫描。重建方法为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容积再现技术 (VR)。同期 2 1例患者行肝动脉DSA成像。 结果 :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扫描范围内的腹主动脉 ,腹腔干动脉及其分支走行与变异。MIP及VR技术显示肝动脉分级多为 2级以下 ,DSA显示肝动脉均达 3级以上。门、肝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及肝静脉系统情况。MIP及VR均多能显示门静脉及肝静脉达 3级以上。两种技术显示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MIP法显示细小血管清晰、真实 ,类似血管造影 ,VR立体感强于MIP。结论 :MSCT肝脏 3期血管成像是了解肝脏动脉及门、肝静脉系统情况的无创、安全、方便的检查方法 ,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有关肝动脉和门、肝静脉方面的信息。MIP与VR结合使用是较好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3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全部用CTPA扫描后处理,包括薄层、MIP、MPR及VR重建,比较不同重建技术.结果 不同重建技术中薄层和MPR对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最佳,MIP次之,VR对三级及以下肺动脉栓塞显示欠佳.结论 16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中薄层、MPR为肺动脉栓塞确实可行的重建方法.MIP和VR可作为辅助手段.肺动脉CT扫描技术与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合理组合应用可提高肺栓塞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 0 .5T磁共振仪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MRCP)检查胰胆管疾病的准确性及成像方法。方法  2 5例志愿者和60例病人行单层憋气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 (SSFSE)MRCP和呼吸门控二维多层快速自旋回波 (FSE)MRCP检查 ,多层数据做最大强度投影 (MIP)处理。比较SSFSEMRCP、MIP像及其原始图像检查正常结构和病变情况。结果 在健康组 ,总胆管和胰管在SSFSEMRCP、MIP的显示率分别为 1 0 0 % ,60 %和 1 0 0 % ,40 % (P >0 .0 5) ,在显示胆管结石位置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 ,但在原始图像上显示最佳 (P <0 .0 5) ,综合两种技术诊断结石敏感性为 91 .8% ,特异性为 1 0 0 % ,准确性为 95%。正确诊断 4例胆管癌 ;7例胰头肿瘤中 2例误诊。综合两种技术 ,MRCP显示胰胆管疾病的敏感性为 91 % ,特异性为 1 0 0 % ,而准确性为 91 .7%。两种成像技术显示了所有病人胰胆管梗阻部位。结论  0 .5TMR可行MRCP ,SSFSEMRCP、MIP和原始图像相结合可检查胰胆管病变位置和梗阻平面。  相似文献   

17.
脓毒性肺栓塞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脓毒性肺栓塞(septic pulmonary embolism,SPE)是肺栓塞中的一种少见类型,通常起病隐匿,诊断困难.除表现为肺栓塞的常见呼吸系统症状表现外,还常伴有发热、肺内浸润影及原发病表现等[1,2].SPE 发病时,导致肺血管梗死的栓子也含有微生物,可引起脓毒血症及局部脓肿.由于就诊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多为非特异性,因此常延误诊断.业已明确一些危险因素与SPE有关,如毒瘾静脉用药、盆腔血栓性静脉炎和头颈部化脓性疾病[3~5].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制备一系列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将MIPs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检测奶粉样品中残留的痕量三聚氰胺。方法采用沉淀聚合法依次优化致孔剂种类、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的摩尔比、交联剂的用量,得到对三聚氰胺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和高吸附容量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60mL奶粉样品提取液中痕量三聚氰胺进行净化和富集。结果萃取回收率为85.1%~99.7%,固相萃取过程不但可以避免繁琐的样品浓缩过程,缩短了样品前处理时间,而且降低了二次污染。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9.7%~100.6%,相对标准偏差(RSD)不高于3.1%。与国家标准方法(GB/T 22388-2008)所用的萃取柱(MCX)相比,MIPs萃取柱表现出更好的净化和富集效果。结论建立了一种奶粉样品中痕量三聚氰胺的残留检测方法,为监控食品样本中痕量三聚氰胺残留检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生物样品中的胆固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胆固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作为固相萃取(SPE)材料.固相萃取血液、蛋黄、牛奶等样品中胆固醇的效率。方法分别采用非共价热启动和紫外聚合方法合成胆固醇MIPs.功能单体为甲基丙烯酸(MAA).交联剂乙烯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EDMA).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2,2-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分析合成的MIP的吸附特异性后.利用两种MIPs作为固相萃取的固定相,对血液、蛋黄、牛奶等样品进行固相萃取.并与常规C18固相萃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胆固醇MIPs对胆同醇有特异性识别和结合能力.对与胆固醇结构类似的雌二醇、雌三醇的结合能力远远小于胆固醇。紫外聚合的MIPs吸附能力和吸附特异性均明显好于热启动MIPs。两种MIPs的固相萃取效率主要与上样和洗脱的溶剂密切相关,最佳固相萃取条件为:正己烷平衡后.正己烷上样.然后用正已烷加正乙烷:甲苯(9:1)淋洗除去非特异性结合的胆固醇,氯仿:乙醇:乙酸(3:1:1)洗脱特异性结合的胆固醇,回收率大于70%。结论胆固醇MIPs可特异性地识别和分离胆固醇,可用于固相萃取,快速分离不同生物样品中的胆固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分子印迹整体柱,实现对人血清中甲氨蝶呤(MTX)的选择性富集,为其HPLC法分析提供便利。方法以三聚氰胺为类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聚乙二醇和甲醇为致孔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在不锈钢空色谱柱管内合成了分子印迹(MIP)整体柱。以该MIP柱为色谱柱,通过HPLC法分析考察其选择性识别MTX的效果。结果在依次经过甲醇-水(体积比1∶9)和乙腈-水-乙酸(体积比96∶3.5∶0.5)2种流动相的洗脱后,MTX依然能在MIP柱上保留而不出峰,人血清样中的基质干扰成分则能被完全清除,最后吸附在MIP柱上的MTX可用甲醇洗脱出峰。结论在选定的最佳色谱流动相条件下,制备的MIP整体柱对MTX显示良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同时可将血清中的基质干扰组分除去。该MIP柱有望用于在线或离线选择性富集人血样中的MTX,为RP-HPLC法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