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 了解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创伤外科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D类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预防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创伤外科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96株, 分析患者资料,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检测OXA-51、OXA-23、ISAba1-oxa-51、ISAba1-oxa-23 4种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 在9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 70.84% (68株) 分离自创口组织;在检测的12种抗菌药物中, 9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 (78.13%) , 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低 (43.75%) ;在23株亚胺培南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中, 有4株未检测到OXA-51, 5株观察到OXA-23表达;73株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中, OXA-51、OXA-23、ISAba1-oxa-51、ISAba1-oxa-23基因的检出率分别是100%、95.89%、79.45%、71.23%.OXA-51+ISAba1-oxa-51+OXA-23+ISAba1-oxa-23基因表达模式检出率为65.75%.结论 亚胺培南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可能存在D类碳青霉烯酶OXA-23的表达;该院创伤外科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主要模式为OXA-51+ISAba1-oxa-51+OXA-23+ISAba1-oxa-23, 这可能是导致该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型及其基因同源相关性,为指导抗生素在临床的合理使用以及控制院内感染的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7月—2021年12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及其环境采集标本中分离的8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黑马DL96-二代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相关耐药基因类型,并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对克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3株ICU鲍曼不动杆菌标本类型涵盖痰液(43株)、支气管灌洗液(20株)、呼吸机等物体表面(20株)。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四环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00%、32.5%、38.6%、41.0%、77.1%,其余如替卡西林和克拉维酸等耐药率均大于95%。全部检出携带OXA-23和OXA-51基因,OXA-24、OXA-58、IMP-1、VIM、IMP-...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监护病房中暴发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同源性以及感染暴发控制措施.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28日至11月9日监护病房8株从患者及3株从环境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CRAb,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脉冲场电泳(PEGE)分析其同源性.结果 所有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CRAb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的部分药物保持一定敏感性外,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PEGE分为3种克隆型,以A型为主.采取接触隔离措施、加强手卫生及环境清洁后可有效的控制感染暴发的扩散.结论 创伤监护病房暴发的耐碳青霉烯类的CRAb大多属于克隆株.医务人员手部和呼吸机控制面板可能成为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研究仪征地区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相关酶表型和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探讨该 地区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方法 根据常规药敏试验结果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分为广泛耐药组和普通组,分别选取25株和23株用改良EDTA纸片增效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用碳青霉烯失活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法和三维试验法分别检测染色体和质粒介导的AmpC酶;用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blaOXA-23、blaOXA-24、blaTEM 、blaAmpC、blaVIM、blaNDM-1,对部分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比对。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耐药组和普通组分别占62.5%和37.5%。广泛耐药组中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1株、碳青霉烯酶阳性4株、染色体和质粒介导的AmpC酶阳性分别为1株和23株;普通组中均未检出上述酶表型。广泛耐药组全部检出耐药基因blaOXA-23、blaTEM 、blaAmpC,均未检出blaOXA-24、blaVIM、blaNDM-1;普通组中blaOXA-23、blaOXA-24、blaTEM 、blaAmpC分别检出4株、5株、22株、12株,未检出blaVIM、blaNDM-1。两组比较,质粒介导的AmpC酶和blaOXA-23、blaAmpC基因携带率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0.627、34.183、15.511;P=0.000)。基因测序结果发现部分菌株的序列存在碱基插入或置换的改变。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产质粒介导的AmpC酶和blaOXA-23、blaAmpC基因介导的耐药机制是仪征地区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耐药的主要机制 。  相似文献   

5.
刘永瑞  刘向群 《西部医学》2013,25(9):1323-1325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三级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徐州地区三级医院临床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株97株,予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予PCR方法检测金属酶耐药基因及OXA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经PCR方法检测所有受试菌未检测到金属酶基因blaIMP、blaVIM、blaSIM和OXA-24碳青霉烯基因,其中85株检测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检出率为87.6%(85/97株)。结论徐州地区三级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可能是导致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清远市人民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A)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和同源性.方法 应用BD Phoenix M5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基因测序检测C...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携带多重耐药相关基因β-内酰胺酶的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3年9月—2015年6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10株,VITEK-II、Walk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菌种鉴定及药敏检测并进行16SrRNA鉴定;多重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携带β-内酰胺酶(A、B、C、D类)的耐药基因。 结果 11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13.3%、38.5%、49.3%)。D类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96株OXA-51(87.27%),53株OXA-23(48.18%),29株OXA-24(26.36%),6株OXA-58(5.45%)。金属酶:检出IMP 1株(0.90%)和SIM 6株(5.45%)。另检测出ADC 84株(76.36%)、TEM 66株(60.00%)、GES 16株(14.54%)、PER 8株(7.27%)、SHV 7株(6.36%)、VEB 5株(4.54%)。50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OXA-23、OXA-51、OXA-24、ADC、TEM的检出率分别为84.00%、92.00%、26.00%、92.00%、88.00%。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与碳青霉烯类敏感菌株比较OXA-23、ADC、TEM产酶基因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产OXA、Amp C、ESBLs可能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重庆地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重庆地区某两所教学医院153株从患者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CRAb,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PCR扩增D类碳青霉烯酶基因blaOXA-23-like、blaOXA-24-like、blaOXA-51-like、blaOXA-58-like.用EDTA纸片法检测金属酶表型,PCR检测基因型blaIMP、blaVIM、blaSIM.结果 所有耐碳青霉烯类的CRAb除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等保持一定敏感性外,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所有耐碳青霉烯类的CRAb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在blaOXA-23-like上游连接有ISAba1启动元件.结论 重庆地区流行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CRAb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IRAB)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及同源性.方法 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OXA-23、OXA-24、OXA-51、OXA-58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肠杆菌科重复序列PCR(ERIC-PCR)检测耐药基因阳性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64株IRAB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10株(15.6%)为泛耐药菌株,51株(79.7%)blaOXA-23阳性,4株(6.3%)blaOXA-58阳性,57株(89.1%)blaOXA-66/blaOXA-51组阳性.ERIC-PCR结果 显示blaOXA-23阳性菌株中47株为同一基因谱.结论 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菌株间可能存在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点及分析碳青霉烯酶、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性;PCR检测碳青霉烯酶(OXA)、金属β-内酰胺酶(IMP和VIM)耐药基因,并对OXA基因进行测序。结果: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均为10.9%;8株耐药菌中3株是IMP型,2株是VIM型,4株是OXA型,其中有1株菌含有OXA及IMP两种基因型。4例OXA型标本经测序,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均为OXA-23亚型。结论:目前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其携带OXA-23、IMP和VIM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中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VITEK 2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检测细菌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结果 126例患者中98例至少有一个部位分离出病原菌,共分离出病原菌181株,分离的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在181株分离的菌株中,G-杆菌125株,以非发酵菌为主,且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达85.29%、84.85%,其他抗菌药包括头孢三代、喹诺酮类、哌拉西林耐药率均>70%,仅有头孢哌酮/舒巴坦、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30%。结论 ICU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存在于呼吸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显示多重耐药,应加强ICU病原菌的管理与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短期出现的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同源性,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4株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EICU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时间为2009年7月25日至8月7日。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4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明确其是否为同一菌株的克隆。结果 4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多种抗生素耐药,经DNA分型分别为A型和B型,非同一克隆株。结论本组鲍曼不动杆菌为多药耐药菌株,不具同源性,可以排除相互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收集的83例Ab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细菌耐药及预后。结果:83例患者中男60例(72.29%),女23例(27.71%),年龄为(46.23±19.22)岁;混合感染20例(24.10%),基础疾病种类3种以上共60例(72.29%);52例纳入病原菌同源性统计,下呼吸道的比例最高(29例),其次为导管11例,创面分泌物8例,脑脊液3例,腹水1例;危险因素有各类导管插管、严重的原发疾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手术及侵袭性操作等。Ab耐药性极高,以多重耐药菌为主,部分全耐药,对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及阿米卡星外的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80%。本组患者好转25例(30.12%), 死亡55例(66.26%),治愈3例(3.62%)。结论:Ab耐药率高,病死率高,预后极差;对基础疾病严重的患者,应缩短住院时间,控制呼吸机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侵入性操作需严格执行消毒,减少血流感染的风险;避免抗生素滥用以减缓细菌耐药性增长。  相似文献   

14.
床旁支气管灌洗辅助治疗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纤支镜下吸痰、支气管灌洗治疗的效果。方法  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 5 6例 )、支气管灌洗组 ( 60例 )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 7~ 10天后两组胸片、痰培养、痰量与性状、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以及拔除或堵塞气管插管情况。结果 支气管灌洗组在胸片、痰量与性状的疗效率较常规治疗组高 (P <0 .0 5~ 0 .0 1)。结论 纤支镜下支气管灌洗能促进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肺部炎症的好转吸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监测和分析重症监护室中新生儿院内感染率,提出针对性护理控制措施.方法 从2016年1~12月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2000例患儿中选取体质量为(2000±500)g的80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00例患儿应用改进后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行护理,对患儿的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病种等进行监测,以及对监护病房的仪器设备、用具、空气、医护工作者手部等细菌情况进行定向、抽样检测.分析重症监护室中新生儿院感率、感染部位以及不同疾病新生儿与院感的关系等.结果 400例改进前NICU护理的患儿有26例感染疾病,院内感染率为6.50%,而400例改进后NICU护理的患儿只有1例出现了感染,院内感染率为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部位较高的分别为呼吸道感染(48.15%)和胃肠道感染(25.93%);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半数以上为革兰菌,有32株(占总菌数的61.54%),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总菌数的13.46%);改进后重症监护病房外部环境中的食用工具、病房物体表面及推车的合格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的改进有效地消除了新生儿患者的内在和外在的感染源,减少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机会,提高了新生儿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6.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内气管插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ICU内重症患者床旁气管插管的特点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适宜的插管时机和策略。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内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共105例床旁气管插管中资料完整的42例患者,总结插管成功次数、时间及插管并发症。医师预先评估有插管指征并作插管准备者24例为计划插管组,因病情突变或意外拔管作紧急气管插管者18例为紧急插管组。结果 42例患者中1次插管成功率较低,仅为57.1%;插管并发症多,药物诱导致低血压19例(45.2%),低氧21例(50.0%)。计划插管组平均插管次数(1.71±1.12比2.67±1.75)、2次以内插管成功率(87.5%比61.1%)、低氧并发症发生率(29.1%比77.8%)均优于紧急插管组(P均0.05)。结论 ICU内气管插管难度大,并发症显著。预先评估病情进展趋势主动插管可提高紧急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时间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情况。方法:用三维试验检测1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SBLs、AmpC、MBL(金属β-内酰胺酶)产酶情况;用PCR方法检测各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三维试验检出2株菌产ESBLs;9株菌产AmpC;3株菌合产ESBLs和AmpC酶;3株菌产MBL(均同时产AmpC)。PCR检出15株菌均携带blaTEM基因;2株菌携带blaPER-1基因;14株菌携带AmpC基因;未检出产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我院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多含有blaTEM基因和AmpC基因,也首次发现部分产PER型ES-BLs鲍曼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治疗AB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0月~2011年1月EICU采集的98株AB标本的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98株AB标本,主要为痰液来源,为80株,占81.6%。药敏试验显示AB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超过60%;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3.6%、60.2%、79.3%、70.3%、68.3%;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分别为49.5%、50.6%。米诺环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1.3%、35.6%、6.8%。结论为有效控制AB引起的院内感染,可先经验性地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或碳青霉稀类,后及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方案。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重症监护室临床实习教学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余应喜  周发春  刘琼  徐昉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3):337-338,F003
重症监护室(ICU)的临床实习教学是一项新的教学挑战。结合实际情况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生工作理念和能力培养,采取人性化管理方式,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促进多层面交流、教学相长等方面予以完善、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ICU区病区分离的泛耐药(pandrug-resistant,PDR)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检测菌株所含的主要基因型别及其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9~2010年两年分离自ICU病区的PDR鲍曼不动杆菌20株,用浓度梯度法(E-试条法)检测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用PCR法检测blaOXA-23、blaOXA-24、blaOXA-51、blaOXA-58、blaVIM、blaNDM-1和blaIMP 7种基因型别。结果 20株PDR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规的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阿米卡星55%,米诺环素70%,复方新诺明80%,其他药物均100%;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为0;PCR检测结果显示,检测到3种耐药基因,blaOXA-23、blaVIM和blaIMP;其中14株细菌blaOXA-23阳性,2株blaVIM阳性,1株blaIMP阳性,总阳性率85.5%。结论 PDR-AB对绝大多数常规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其耐药机制复杂,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耐药基因主要为blaOXA-23,亟待我们积极深入地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