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肺泡灌洗对机械通气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ICU近两年来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ARDS患者,其中20例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20例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效率及ARDS进展率.结果以纤支镜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增加,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缩短,ARDS进展率较单纯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机械通气下ARDS患者使用纤支镜进行肺泡灌洗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研究中,传统的整肺温生理盐水支气管肺泡灌洗。造成类似于淹溺所致ARDS模型的方法临床上仍在广泛应用。为了建立稳定、可重复性好的早期ARDS模型,我们采用了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研究此方法建立ARDS模型的可行性,并探讨肺泡灌洗法对绵羊血流动力学及肺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泡灌洗液(BMLF)中肺泡巨噬细胞(AM)的变化规律,评价巨噬细胞在ARDS早期诊断的作用。方法16例患儿在确诊为ARDS后6h检测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浓度,并于6h、12h、18h分别收集肺泡灌洗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分类,8例正常儿童及16例肺炎急性期患儿检测血清MIF。并收集一次肺泡灌洗液并作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ARDS患儿.MIF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及肺炎患儿。BALF肺泡巨噬细胞数在ARDS患儿显著高于肺炎儿童组及正常对照组。随着病程推移,ARDS患儿BALF肺泡巨噬细胞肝占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GRAN)所占比例逐渐增高。结论肺泡巨噬细胞可能是ARDS的早期效应细胞,在启动和激活多形核细胞的趋化和炎症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通气、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ICU2002-01-2005-01由各种病因导致的ARDS患者15例。均在人工呼吸机支持下,选用固尔苏(Curosurf)按100mg/kg剂量经纤维支气管镜行肺泡灌洗补充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并于灌洗前及以后24h内连续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TcSaO2),每6h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调整并记录呼吸机相关参数。结果 肺泡灌洗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后6h内PaO2/FiO2明显改善(P〈0.05),12h迭高峰(P〈0.01),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肺泡灌洗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氧合功能,但持续时间相时较短。  相似文献   

5.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急性肺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治疗急性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利用自行配置的灌洗液进行BAL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10.8±3.6)d,3周后空洞闭和率为73.1%,4周后治愈率为88.5%、总有效率为96.2%,治疗时间为(21.6±6.8)d。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16.8±4.8)d,3周后空洞闭和率为37.5%,4周后治愈率为54.2%、总有效率为70.9%,治疗时间为(39.3±7.4)d。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BAL加局部药物治疗急性肺脓肿能促进引流,提高抗生素在感染部位的浓度,从而增加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6.
徐而洁 《家庭护士》2007,5(11):60-60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是将纤维支气管镜伸入病变肺叶段、亚段、亚亚段在镜下直视的情况下对病变组织进行吸引、刷检、活检、灌洗等治疗^[1]。其操作安全、简便、肺损伤小、病人痛苦少,可反复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柳苍生  张军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Z1):185-187
目的为了减少纤维支气管经肺泡灌洗时病人的痛苦.方法该院自行改制的纤维支气管镜顶端带套囊的装置,使肺泡灌洗中将此套囊充水而堵塞靶肺时,能使肺泡灌洗液充分回收.结果应用该方法对17例病人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使灌洗时液体回收80~200mL,平均140mL,液体回收率80%以上,同时监测病人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所显示,较其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此改良后的纤维支气管镜实用方便,安全性好,对肺泡灌洗的病人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7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各35例,对两组患者有效率、CRP、IL-6、WBC水平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WBC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各炎性因子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病原菌检出率100%。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是一项有价值的手段,可有效控制感染,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新生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炎性因子、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 S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新生儿发生ARDS的相关性。方法 需机械通气的ARDS新生儿30例为ARDS组,根据氧合指数分为轻度组(氧合指数4.0~<8.0)11例,中度组(氧合指数8.0~<16.0)12例,重度组(氧合指数≥16.0)7例;因其他疾病需机械通气新生儿25例为对照组。比较ARDS组与对照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脓毒症、窒息比率及机械通气时间等。ARDS组于呼吸机上机前、上机24 h时、撤机前,对照组于呼吸机上机前收集BALF,采用ELISA法检测BAL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10、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SP-A、SP-D水平;比较上机前ARDS组与对照组及ARDS组上机前、上机24 h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进行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的安全性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9月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ICU做TBLB检查的8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50%)患者经TBLB确诊.侵袭性肺曲霉茵感染1例(12.5%)、放射性肺炎1例(12.5%)、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肺间质纤维化表现1例(12.5%)、肺结核1例(12.5%).ARDS患者非特异性病理改变4例(50%).3例(37.5%)患者因此更改了治疗方案.TBLB的并发症包括:出血<30 mL者5例(62.5%)、出血≥30 mL者3例(37.5%)、低氧血症7例(87.5%)、低血压3例(37.5%)、心跳过速1例(12.5%)、无气胸及患者死亡.结论 在ARDS患者进行支气管镜肺活检有一定风险和诊断价值,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肺活检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肺泡灌洗(BAL)对肺原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肺复张和肺力学的影响,以探讨BAL对ARDSp的治疗作用。方法以9例血液动力学稳定、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容积曲线法分别测定BAL前与后呼气末正压(PEEP)为5、10和15cmH2O(1cmH2O=0.098mmHg)时的肺复张容积,并对BAL前后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和静态顺应性(Cst)在不同PEEP下的趋势变化进行比较。结果BAL前PEEP至5、10和15cmH2O时肺复张容积分别为([35.89±3.93)mL(、124.56±9.68)mL和(161.70±8.50)mL,P<0.01],BAL后分别为[(42.27±4.27)mL、(139.70±17.59)mL和(160.16±9.43)mL,P<0.01]。但BAL前后组间趋势变化差异无显著性(F=2.749,P=0.079)。不同PEEP条件下BAL后PIP、Ppla和Pm较BAL前趋势有显著下降(P<0.05),Cst在BAL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AL对肺复张容积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ARDSp的气道压力,改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ARDS是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用光量子血氧疗法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ARDS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光量子血氧疗法。观察2组血液流变性、肺动脉压(PAP)、氧合指数(PaO2/FiO2)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3bRR)及其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的变化和治愈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液流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肺灌洗后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对氧合、肺力学的影响及作用。方法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肺灌洗后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分别监测治疗前、治疗后的氧分压、气道峰压、炎症介质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胸部CT影像学的变化。结果经过肺灌洗和俯卧位通气2 h后氧分压明显升高、气道峰压显著下降,俯卧位通气1 d后胸部CT检查显示肺实变区部分消失,炎症介质检验显示明显下降。结论肺灌洗后行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合,有效改善肺部炎症。  相似文献   

15.
SARS合并ARDS患者死亡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17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作参考,以期降低病死率。方法:以我院中心ICU收治的25例SARS合并ARDS患者为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用SPSSl0.0统计软件作Logistic回归,筛选和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筛选出年龄、缺氧持续的时间、血小板减少、高血钠、血肌酐升高5个死亡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203、1.067、111.932、26.667和111.932。结论:应重视并针对死亡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Drug induce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is a common clinical condition. Patients typically present with non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Large number of ARDS cases reported induced by antineoplastic drugs and other drug intoxications. The 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 of drug induced ARDS remains unknown. One of the postulated mechanisms of drug induced ARDS is anaphylaxis. We present a case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complicated by anaphylactic shock after use of two different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ARDS following normal doses of NSAID ingestion has not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The case showed that ARDS may occur after ingestion of therapeutic doses of NSAID. NSAID inges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non-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CT特征,提供影像学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诊断明确的ARDS患儿的双肺CT表现,对其分级,并分析CT分级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Ⅰ级4例,均为轻度;Ⅱ级7例,其中轻度4例,中度3例;Ⅲ级6例,其中中度4例,重度2例;Ⅳ级3例,均为重度。研究显示CT分级与ARDS严重程度分度具有相关性,分级增加,分度亦增加(P〈0.01)。结论:肺部CT能及时地反映新生儿ARDS的危重程度,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病情允许时可以选择。  相似文献   

18.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SAP患者67例,按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胰腺CT评分、肠蠕动抑制发生率、胰腺感染率及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ARDS组死亡11例,病死率47.8%。ARDS组入院时呼吸频率、入院时及入院24h APACHEⅡ评分、入院24h Ranson评分、入院时胰腺CT评分、入院24h内肠蠕动抑制发生率以及胰腺感染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ARDS组(P〈0.05或P〈0.01)。结论SAP患者如入ICU和/或治疗24h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胰腺CT评分仍明显增高,或肠蠕动抑制仍不缓解,同时呼吸频率进行性加快时,要警惕ARDS发生。  相似文献   

19.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改善疗效的因素。方法:23例ARDS患者按诱发因素分为肺内因素组(A组)和肺外因素组(B组)。选择不同呼吸机和鼻(面)罩行NIPPV,采用双相压力支持通气(BiPAP);多功能呼吸机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 呼气末正压(PEEP)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PSV PEEP。通气3—10h,不适合NIPPV的患者改建人工气道通气。结果:全程进行NIPPV治疗的患者A组5例,B组12例;NIPPV治愈A组为55.6%(5/9);B组为85.7%(12/14),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合理选择呼吸机、呼吸模式和治疗参数,并改善对NIPPV不利的影响因素,可以减少人工气道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