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疗效及再骨折风险。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120例,按照治疗药物分为唑来膦酸组(A组)56例,阿仑膦酸钠组(B组)64例。治疗疗程3年,两组均在治疗基线及治疗后每年评估1次。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患者腰椎及全髋骨密度,评估椎体及髋关节骨折情况。比较治疗后骨密度变化及骨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基线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及全髋骨密度均高于基线(P0.05),A组腰椎骨密度治疗次年均高于前1年,A组腰椎及全髋骨密度每年均优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再骨折风险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及静脉双磷酸盐均可减轻骨质疏松骨痛,提高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密度,静脉用唑来膦酸临床效果优于阿仑膦酸钠。两者均可降低骨质疏松再骨折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18-3819
探讨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均接受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于术后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两组前髋部骨密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髋部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骨代谢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血清OPG、O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密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骨代谢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227-2228
目的分析降钙素联合唑来膦酸、维生素D3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84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唑来膦酸+维生素D3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降钙素+唑来膦酸+维生素D3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标记物N-端骨钙素(N-MID)、25-羟基维生素D[25-(OH)D]及骨密度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MID、25-(OH)D、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MID低于对照组,25-(OH)D、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行降钙素联合唑来膦酸、维生素D3治疗,能够提升骨密度,恢复骨骼强度,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关节置换法和内固定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对关节置换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内固定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骨密度。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半年后Harri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下地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骨密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骨密度值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置换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可早期下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骨密度,优于内固定治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扶阳透骨片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口服扶阳透骨片及阿仑膦酸钠,对照组单纯应用阿仑膦酸钠,疗程24周。应用疼痛可视量表(VAS)比较两组症状改善程度,观察两组左股骨颈骨密度(BMD)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总有效率。结果:VAS评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股骨颈BMD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优势更突出(P0.05)。结论:扶阳透骨片联合阿仑膦酸钠能显著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疼痛症状,促进骨形成,改善骨质量,提高骨强度,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分别观察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老年病房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51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前后其骨痛的缓解情况,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双能X线BMD仪测定患者骨密度以及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后骨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腰椎、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骨密度较前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疗效显著,但药物应用后出现的流感样症状等不良反应较常见,用药期间应加强护理,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症状及异常生命体征,给予得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N端中段骨钙素(OCN)、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 P1NP)、I型胶原羧基端肽B特殊序列(β-CTX)在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骨关节炎老年患者唑来膦酸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6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A组)和63例老年骨关节炎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及治疗后12个月时OCN、t P1NP和β-CTX等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7 d时OCN、β-CTX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A组治疗后7 d时OCN水平与B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β-CTX水平较B组明显降低(P0.05)。A组t P1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B组治疗后t P1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2个月OCN、β-CTX、t P1N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两组治疗后12个月各指标水平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A组较B组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治疗后髋部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治疗后髋部骨密度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肾衰竭、休克等严重不良事件。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可作为临床重要的骨吸收抑制剂,可明显减少骨科老年患者骨代谢水平,尤其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骨吸收抑制作用较骨关节炎患者突出,同时可有效提高骨折患者腰椎骨密度,因此在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76-277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8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对比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疼痛评分、骨密度、骨标志物PINP和β-CTX的差异。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骨密度、骨标志物PINP和β-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骨密度、骨标志物PINP和β-CTX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确切,而在术后应用唑来膦酸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骨密度,改善骨标志物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相邻椎体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6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根据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且术后予以基础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上下相邻椎体骨密度,以及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12个月,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相邻上位及下位椎体骨密度均较术前升高,且相邻上位椎体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BAP与β-CTx水平均较术前和对照组降低(P0.05,P0.01)。观察组术后相邻椎体继发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可有效增加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相邻椎体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还能降低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风险,也未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基础钙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对比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骨密度(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羧基端肽及骨钙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周、术后6个月,观察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骨钙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羧基端肽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羧基端肽水平低于对照组,骨钙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常规钙剂治疗能够增加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患者骨钙素水平,降低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促进骨密度增加,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DWI及ADC值评价头穴针刺治疗家兔脑出血模型的疗效。方法 将6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针刺组(40只);针刺组再随机分为留针组(10只)、手法组(30只),手法组根据针刺方法不同再随机分为透刺补法亚组、透刺泻法亚组和透刺平补平泻法亚组(各10只)。对模型组和针刺组于造模后2 h、3天、7天行DWI,测量血肿周围区域及对侧镜像区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部分家兔取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区域ADC值高于对侧镜像区,2 h、3天、7天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后2 h模型组和针刺组血肿周围区域ADC值较空白组升高;3天时模型组增长幅度大于针刺组;7天时模型组和针刺组ADC值有所回落,针刺组较模型组回降更为显著,手法组ADC值较留针组低,手法组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侧镜像区3天、7天的ADC值模型组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手法组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WI可动态活体监测脑出血后脑组织水肿变化情况;头穴针刺治疗有助于缓解兔脑出血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错构瘤的超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35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错构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乳腺错构瘤超声诊断符合率57.1%(20/35),误诊12个(34.3%,12/35),漏诊3个(8.6%,3/35).乳腺错构瘤声像图表现多样,可分为实性(34个)及囊性(1个).其中64.7%(22/34)实性乳腺错构瘤声像图出现“香肠切片样”征.82.9%(29/35)可探及完整的包膜回声.结论 有包膜、“香肠切片样”征是实性乳腺错构瘤的声像图特点,而对于较小的实性乳腺错构瘤及囊性乳腺错构瘤超声诊断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寻求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最佳方法与技巧,提高其产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法洛四联症胎儿心脏超声资料,对各切面超声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最佳检查切面和技巧.结果 在四腔心切面基础上结合五腔心切面、心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及动脉导管弓切面超声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158例,其中150例经产后尸检证实,7例经产后超声证实,1例胎儿宫内死亡(引产后尸检证实);漏诊2例轻型法洛四联症.结论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对诊断法洛四联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检查过程中应在四腔心切面基础上结合五腔心切面、心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及动脉导管弓切面共同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6.
Epidemiology of sepsis in Norway in 1999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Introduction  

Sepsis and severe sepsis are asociated with high hospital mortalit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occurrence of sepsis in general hospital populations. The goal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epidemiology of sepsis in Norwegian hospitals over 1 year.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920例青壮年患者与500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的特点,发现各种不同症状的青壮年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各有所改变。因此认为人类血液流变学变化而引起的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大都是在青壮年开始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本文证明,青壮年是血液粘滞性和凝固性由正常转变为异常的重要时期,也是发生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时期。在青壮年时期关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对自行注射胰岛素的相关知识与行为的现状,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就诊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专科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行为观察法了解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的现状,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66.10±12.39)分,自行注射胰岛素行为平均得分为(69.64±10.02)分,均属中等水平.结论 社区糖尿病患者掌握自行注射胰岛素相关知识并不理想,自行胰岛素注射的操作欠规范.因此,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应加强对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教育,定期对患者的注射行为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适时提供护理干预,有助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沙门菌致病现状、发病特征,掌握沙门氏菌血清型别和耐药谱的变化。方法按病例定义采集初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2008年夏季,6家医院检出38株沙门菌,阳性率4.83%(38/786);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9∶1,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发热、恶心、呕吐。38株菌分布于11个血清型,最多的是肠炎沙门菌,其次是鼠伤寒沙门菌。所有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完全敏感,耐药性最高的是萘啶酸,耐药率达到了65.69%。结论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具有较明显的特征,有助于提高检出率;耐药监测可对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Background. Previously, data on both the within-subject (SDI) and the between-subject (SDG) variation of cystatin C in children has not been reported. Thus,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is biological variation including analytical variation (SDA) of both cystatin C and creatinine to characterize the two analytes as renal function markers in children. Methods. On two consecutive days blood samples for duplicate analysis of cystatin C (nephelometric, Dade Behring) and creatinine (enzymatic, Roche) were obtained from 30 children (11 females and 19 males, mean age 8.3 range 2–13 years) referred for GFR measurements by 51Cr-EDTA clearance.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between-subject variation only children with normal GFR (n=21) were included. Data were adjusted for the well known age-related increase in creatinine. Results. The results are given as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The within-subject variations were identical for both analytes (6.4%). The between-subject variation was 11.1% for cystatin C and 28.4% for creatinine, though decreasing to 20.1% after adjusting for age. The analytical variation was 1.7% and 2.5% for cystatin C and creatinine, respectively. The index of individuality (IOI = SDI/SDG) was 0.65 for cystatin C and 0.25 for creatinine, though increasing to 0.36 after age-adjustment. Conclusion. The within-subject variation was identical and low for cystatin C and creatinine suggesting that the two are equally suitable for serial monitoring of renal function in children. Based on the low IOI neither analyte, however, seems suitable as a screening marker of renal function in a healthy population of children using population-based reference interv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