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皮素在大鼠烧伤早期肾脏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内皮素在烧伤后肾脏损害中的作用,采用大鼠TBSA30%Ⅲ度烧伤模型,应用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B拮抗剂PD145065,观察其对烧伤早期肾脏损害的作用,结果表明,输注等量不含PD145065的生理盐水组大鼬尽管复苏后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但肾脏血一急剧下降,肾脏发生明显脂质过氧化损害及能量代谢紊乱,而使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5065组大鼠肾脏血流量则明显加升,且MDA含量明显下降,SOD活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内皮素在烧伤后肾脏损害中的作用,采用大鼠 TBSA30%Ⅲ度烧伤模型,应用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 A、B 拮抗剂 PD145065(1μmol/kg 体重),观察其对烧伤早期肾脏损害的作用,结果表明,仅输注等量不含 PD145065的生理盐水组大鼠尽管复苏后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但肾脏血流量急剧下降,肾脏发生明显脂质过氧化损害及能量代谢紊乱,而使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PD145065组大鼠肾脏血流量则明显回升,且 MDA 含量明显下降,SOD 活性明显回升,肾脏能量代谢紊乱有一定程度纠正。病理观察结果也表明 PD145065治疗组大鼠肾脏病变程度有一定程度减轻。上述结果表明内源性内皮素参与了烧伤早期肾脏损害。其机制是通过收缩肾脏血管造成肾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导致能量代谢紊乱及脂质过氧化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烧伤后内皮素变化及其在内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30%Ⅲ度烧伤模型动态观察大鼠烧伤后血浆、心、肝、肺、肾脏内皮素的变化规律及应用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5065对烧伤大鼠内脏损害的作用。结果正常大鼠4种脏器每克组织中内皮素含量以肺脏最高,其次为肾、肝、心脏,血浆、肝、肾、肺脏内皮素含量伤后2小时均明显升高,6小时达峰值,24小时内仍高于伤前;心脏内皮素含量与上述变化类似,但伤后12小时达峰值,且升高幅度较其它脏器低;肝肾内皮素的升高与伤后相应肝、肾血流量减少呈明显负相关。应用PD145065不仅可使肝、肾血流量显著回升,而且明显降低心、肝、肺、肾脏器含水量,减轻内脏损害。结论烧伤后内皮素的异常改变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烧伤早期内脏损害  相似文献   

4.
大鼠烧伤早期各内脏内皮素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烧伤后内皮素变化及其在骨脏损害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大鼠30%Ⅲ度烧伤模型动态观察大鼠烧伤后血浆,心,肝,肺,肾脏内皮素的变化规律及应用非选择造反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5065对烧伤大鼠内脏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烧伤后内皮素变化及其在内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30%Ⅲ度烧伤模型动态观察大鼠烧伤后血浆、心、肝、肺、肾脏内皮素的变化规律及应用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5065对烧伤大鼠内脏损害的作用。结果正常大鼠4种脏器每克组织中内皮素含量以肺脏最高,其次为肾、肝、心脏,血浆、肝、肾、肺脏内皮素含量伤后2小时均明显升高,6小时达峰值,24小时内仍高于伤前;心脏内皮素含量与上述变化类似,但伤后12小时达峰值,且升高幅度较其它脏器低;肝肾内皮素的升高与伤后相应肝、肾血流量减少呈明显负相关。应用PD145065不仅可使肝、肾血流量显著回升,而且明显降低心、肝、肺、肾脏器含水量,减轻内脏损害。结论烧伤后内皮素的异常改变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烧伤早期内脏损害。  相似文献   

6.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防治缺血性急性肾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对缺血性急性肾衰(IARF)的防治作用,对大鼠IARF模型,再灌注60分钟自股动脉分别灌入生理盐水,选择性内皮素A受体(ETA)拮抗剂PD147953和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ETR)拮抗剂PD145065,观察肾皮质血流、肾功能和肾组织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TR拮抗剂可明显增加肾缺血再灌注后的肾皮质血流(P<0.01),减轻肾功能损害(P<0.01)及组织学改变,其中以非选择性ETR拮抗剂效果更好。结果认为:ET升高及其两种受体亚型的上调是IARF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外源性提供ETR拮抗剂阻断ET生物学作用是防治IARF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内皮素与脊髓损伤后血脊屏障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阐明内皮素(ET)与脊髓损伤(SCI)后血脊屏障损害的关系,为临床治疗SCI提供指导。方法:SD大鼠24只,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组、ET-1组、损伤+生理盐水组和损伤+PD145065组。实验一:无损伤组分别于鞘内注射生理盐8水或ET-1。实验二:压迫法致伤脊髓(50g,1min),分别于伤前10min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或非选择性ET受体拮抗PD145065。伊文思兰(EB)定量法评价血脊屏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在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早期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20%TBSAⅢ度烧伤合并内毒素注射复制大鼠早期肺损伤模型,检测血浆PAF、TNF含量等,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应用PAF受体拮抗剂防治早期肺损伤。结果 PAF是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早期先于TNF出现变化的炎症介质,血浆PAF浓度与早期肺操作程度呈正相关,注射PAF受体拮抗剂BN5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在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早期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20 % TBSAⅢ度烧伤合并内毒素注射复制大鼠早期肺损伤模型,检测血浆PAF、TNF含量等,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应用PAF受体拮抗剂防治早期肺损伤。结果 PAF是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早期先于TNF出现变化的炎症介质,血浆PAF浓度与早期肺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注射PAF受体拮抗剂BN50739 可使肺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PAF在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早期肺损伤中起重要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鼠25%TBSAIII度烧伤模型,动态观察了大鼠心肌在不补液,立即补液,延迟补液三种复苏条件下的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和肌酸磷酸激酶(CPK-MB)的活力,结果表明烧伤早期心肌中,可产生多量的O2-,并可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尤其在延迟补液组,不但MDA含量增加,且LDH1和CPK-MB活力也明显增加。提示烧伤后立即补液对心肌仅有一定保护作用,故严重烧伤后的液体复苏中应辅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烧伤休克延迟补液后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大鼠25%TBSAⅢ度烧伤模型,动态观察了大鼠心肌在不补液,立即补液,延迟补液三种复苏条件下的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含量、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和肌酸磷酸激酶的活力,结果表明烧伤早期心肌中可产生多量的O2^-,并可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尤其在延迟补液组,不但MDA含量增加,且LDH1和CPK-MB活力也明显增加,提示烧伤后立即补液对心肌仅有一定保护作用,故严重烧伤后的液体复苏中应辅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大鼠肾脏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同步测定了肾脏,血液MDA及SOD的改变,旨在探讨梗黄时氧自由基与肾脏损害的关系。结果表明,肾脏组织细胞的损伤程度与肾组织中SOD水平的改变呈负相关,与MDA水平的改变呈正相关,提示氧自由基及礤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参与了梗黄时肾脏损害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了复方丹参液及SOD对失血性休克家免再灌注血液及组织(肝、肠)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及SOD均能有效降低休克再灌注动物血液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丹参降低组织(肠)脂质过氧反应作用优于SOD。本实验将18只失血性休克家兔随机分为三组。休克90分后,回输放血总量的1/3血液,同时各组动物分别输注平衡盐液(A组)、含SOD平衡盐液(B组)及含复方丹参液平衡盐液(C组)。A组再灌注后血清MDA显著增加,MAP逐渐下降,组织(肠、肝)MDA含量较高。而B组及C组再灌注后血清MDA迅速下降,于再灌注3小时恢复至休克前水平,并显著低于A组,且MAP进行性升高,于再灌注第3小时显著高于A组。再灌注3小时时C组肠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1)及B组(P<0.05),而肝组织MDA含量各组无显著差别。丹参降低组织(肠)脂质过氧化反应作用优于SOD,可能与丹参分子量小、容易透过细胞膜以及丹参的组织分布较快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早期手术对烧伤大鼠肝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测定TBSA30%Ⅲ度烧伤大鼠早期手术肝血流量的变化,了解早期手术对肘脏血液灌流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4只,分为4组:烧伤组(A组),输液组(B组),早期手术(C组),正常对照组(D组)。输液组经股静脉插管输入乳酸林格氏液;早期手术组于立即补液的同时行切痂同种异体植皮术。各组于伤后0,0.5,1,2,3,6,12和24小时,应用氢清除法测定肝血流量。结果 A组与B组伤后均出  相似文献   

15.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脂质紊乱与蛋白代谢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与蛋白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检测68例小儿INS7项脂质指标及5项蛋白代谢参数。采用SDSPAGE电泳检测其尿蛋白类型。结果INS小儿存在明显脂质紊乱,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进行性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或中分子尿蛋白是脂质紊乱重要原因。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脂质紊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讨内皮素参与烧伤后病理生理学改变的机制,分离和培养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用正常大鼠和烧伤大鼠(30%TBSAⅢ度)伤后6小时的血清培养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12小时,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受体分析法,观察烧伤血清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内皮素受体亲和力及结合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膜上只有内皮素受体亚型B分布,该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为142±27fmol/mg蛋白,平衡解离常数(Kd)为119±22pmol/L。烧伤血清不影响该受体的Kd值,但使Bmax增加68%,表明烧伤血清上调内皮素受体亚型B。提示烧伤后微血管内皮细胞对内皮素作用的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高渗氯化钠(HS)复苏失血性休克时红细胞(RBC)能量代谢的变化。方法:20只健康家兔被随机分为三组,(甲组)正常血容量输注HS组;(乙组)休克输注NS复苏组;(丙组)休克输注HS复苏组。以RBC内ATP和2,3-DPG水平作为RBC能量代谢的指标。结果:休克后RBC内ATP和2,3-DPG水平显著下降,应用小剂量HS复苏后两项指标均有所回升,在输注后120分钟有显著增高。结论:应用小剂量HS可使失血性休克后的RBC能量代谢状态发生明显改善,这可能是促进HS有效复苏休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与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心脏灌流及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期间的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用含有ET和ET+CGRP的KH液分别对离体大鼠心脏进行灌流并观察冠脉流量、乳酸脱氢酶(LDH)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对CPB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测定ET和CGRP含量。结果:(1)大鼠心脏在ET灌流期间冠脉血流明显减少,MDA生成和LDH漏出显著升高;同时灌流CGRP则为相反结果。(2)CPB心脏手术病人术前ET含量明显高于术中及术后(P<0.01);心脏复苏后ET达到最低水平,进入ICU后ET开始回升。(3)CPB期间CGRP含量与术前比无差异,术后24小时CGRP明显高于术前及术中(P<0.05)。结论为心脏停搏液中似无必要添加CGRP去拮抗ET,术后早期适量应用CGEP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ESWL后肾脏血管受损、机体血液状态改变情况及钙拮抗剂对其作用的影响,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A组未用异搏定,B组异搏定处理,观察ESWL前后血浆凝血纤溶参数的变化。A组抗凝血酶Ⅲ(AT-Ⅲ)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在ESWL后1~3天明显下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B组仅纤维蛋白原和FDP在ESWL后1、3天升高。提示ESWL后早期机体存在血液高凝、纤溶亢进状态,可能与肾损害有关,异搏定可纠正凝血和纤溶的平衡失调,改善血液状态,减轻肾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酶糖化作用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内皮素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内皮素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氨基胍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诱发糖尿病8周的大鼠肾皮质内ET-1及ET-A受体的基因表达明显增加,ET-3mRNA水平与正常相比未见明显改变,但ET-B受体mRNA表达下降。氨基胍给药使糖尿病大鼠肾皮质内增加的ET-1及ET-A受体mR-NA水平明显降低,同时使ET-3及ET-B受体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糖尿病状态下,ET-1、ET-3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氨基胍治疗能有效地调节糖尿病肾组织内异常的ET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缓解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