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复位后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方案,并探讨Harris评分观察术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3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后随访6~12个月,均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5±1.8个月;Harris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28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为85.71%。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好,符合生物学固定要求,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对患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之一,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有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Gamma钉等。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由Gamma钉改进而来,较传统的Gamma钉能更有效地控制股骨头、颈部的旋转。我院从2003年3月~2006年3月,用AO公司的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为老年患者,以往采用保守治疗常引起较多并发症,目前认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我科2003年6月-2006年3月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1999年1月~2003年2月收治的4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PFN治疗。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6.8月,41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6个月。1例螺钉割穿股骨头,1例慢性感染,1例髋内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优良率92.4%(37/41)。结论:PFN具有内固定牢固,应力分散,防旋转功能强,手术操作简单,是一种冶疗股骨转子间周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2月,本院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27例,男10例,女17例;年龄62~85岁(平均74岁)。按股骨近端骨折AO分型:A1型5例,A2型15例,A3型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手术时间1~1.5h,平均1.2h,术中出血100~400ml,平均180ml。术后随访4~14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切割现象,骨折愈合时间为11~17周,平均14.6周,无髋内翻。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失血少、内固定可靠、防旋转、骨量丢失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趋势呈老龄化发展,交通事故的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亦呈升高趋势.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种损伤.保守治疗卧床时间较长,易引起压疮、肺炎等并发症,病死率极高,即使患者骨折愈合,多残留髋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活动能力.为了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改善关节功能,在患者全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手术治疗.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转子间骨折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Gamma钉、PFN、PFNA等3种髓内钉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共对1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了髓内钉系统治疗,其中Gamma钉治疗39例、PFN治疗28例、PFNA治疗45例。通过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判定其疗效,骨折愈合情况通过术后X线片判断,关节优良率根据Harris方法进行评定。结果112例患者中共有86例获完整资料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2个月(6~24个月),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其它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FN和Gamma钉组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别。所有随访患者全部获得骨性愈合,各组愈合时间、关节优良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别。结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3种髓内钉系统中,PFNA相对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少,但3种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9.
探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FNA治疗各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2例,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伤口长度、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35例,良4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2.86%,无一例死亡病例。住院及随访6~12个月期间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出现肺部感染,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得到良好控制;余患者均未见肺炎、静脉血栓、褥疮、足内翻、下肢短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可早期离床负重以及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8年2月应用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63例。结果:本组病人57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髋内翻并发症。结论: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具有抗旋转稳定性能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是治疗老年人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技术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64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43例;年龄75~96岁,平均(81.9士5.2)岁;AO分型:31-A2.2型31例,31-A2.3型23例,31-A3.3型10例.根据复位方式,分为有限切开或器械辅助复位组(n=19)和直接闭合复位组(n=45).所有患者均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有限切开器械辅助复位成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65.8士81.2)mL]多于直接闭合复位组[(238.9士56.7)mL],手术时间[(93.4±10.4) vs (79.4±12.7) min]也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18个月,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17.4±3.1) vs (16.7士2.2)周]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84.7±8.3 vs 86.4±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深部感染、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畸形、股骨干骨折及内置物失效、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高龄患者中并不少见,闭合复位困难时需要采用有限切开器械辅助复位以提高复位质量.虽然这会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耗时,但并不影响临床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12.
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2月-2007年6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70~86岁,平均78.5岁。按Evans分型:Ⅲ19例,Ⅳ型11例,Ⅴ型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观察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5~70rain,平均52.4min。术中出血量为120~350mL,平均170mL。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3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且大部分患者已完全负重行走(28例,占94%),愈合时间为10~18周,平均13.9周。按Sander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28例,良4例。[结论]PFNA操作简单,适合微创操作,创伤小、失血少、内固定可靠,是一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特别是不稳定类型的,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远端第四点固定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治疗的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分型为A2.2~A3.3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8例。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42例)、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40例)、长髓内钉组(26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疗效,其中疗效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 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长髓内钉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致伤原因构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的骨折AO分型存在差异(P<0.01)。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手术时间为(62.26±31.03)min,短于长髓内钉组[(89.54±26.7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64.53±29.22)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术中出血量为(149.19±45.97)mL,少于长髓内钉组[(230.77±57.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153.43±40.30)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4.10±2.22)个月,长于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长髓内钉组[分别为(11.43±2.95)个月、(12.35±4.4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Harris评分为(77.33±8.18)分,低于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长髓内钉组[分别为(85.52±10.76)分、(89.12±9.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2例患者出现髋内翻畸形,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8例患者出现术后复位丢失,长髓内钉组未出现术后并发症,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13)。结论 运用远端第四点固定技术可以减少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复位的丢失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从而使患者早期负重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102例老年(≥65岁)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A2.2、A2.3、A3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PFNA组[n=48,平均年龄(75.6±6.7)岁]和InterTan组[n=54,平均年龄(75.3±6.6)岁].后期随访中,门诊复查时记录Harris髋关节评分,通过电话、查访户籍获知患者死亡与否.结果 两组间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InterTan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术中失血量高于PFNA组(P<o.05),两组住院时间和术后尖顶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有4例患者发生螺钉切出.两组共有3例患者院内死亡(2.9%).后期随访中,两组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InterTan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3.9和27.4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InterTa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预后相当,PFNA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上有一定优势,但有螺钉切出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 对1 名健康老年男性志愿者左侧股骨行螺旋CT 断层扫描后将数据导入Mimics14.0 软件得到股骨实体,获得左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模型。根据AML 生物型假体及Muller 骨水泥假体的设计参数,制作AML 普通柄、加长柄及骨水泥柄模型,并植入骨折模型中模拟3 种不同材料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将人工股骨头置换模型与正常股骨模型导入Ansys13.0 软件中,对各部分材料赋值后加载负荷并作应力分析。结果 正常股骨自近端至远端不断增加,并于中下段达到峰值。人工股骨头置换后并未改变股骨总体的应力趋势,同样是由近端到远端逐渐增加,应力集中部位为全长股骨中段,但股骨近端的受力小于正常股骨,同时股骨上最大等效应力增加。3 种假体受力集中部位均为骨髓腔峡部与假体连接处,假体的最大等效应力相近;3 种假体对股骨受力的影响趋势相同,但加长柄对股骨下端应力的改变小于普通柄,股骨的最大等效应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加长柄、普通柄和骨水泥柄。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用于Tronzo-Evans IV 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可提高股骨的最大等效应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生命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相关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提高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和生命质量评分,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治疗效果优于LCP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Gamma髓内钉与InterTan髓内钉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选择老年外侧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Gamma组(n=50)和InterTan组(n=5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相关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头钉尖顶距(TAD)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InterTan组手术时间长于Gamma组(P<0.05),出血量多于Gamma组(P<0.05);InterTan组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Gamm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Gamma组TAD大于InterTan组(P<0.05);InterTa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Gamm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Gamma髓内钉与InterTan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式都适用于治疗老年外侧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的稳定性更好,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或者粉碎性骨折患者,而Gamma髓内钉内固定更加适用于对手术不耐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股骨近端髓内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评估股骨近端髓内针特别是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2006年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AO分类31-A1型8例,31-A2型33例,31-A3型21例.使用MFN,PFN及PFN-A治疗,统计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平均失血量小于100 ml,平均手术时间1 h.术后随访4~24个月,全部骨折均愈合,1例术后髋螺钉退出,2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功能评价总优良率为95.2%,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结论 股骨近端髓内针,特别是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固定牢稳、微创、并发症少的特点,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6例,男56例,女40例;年龄59~95岁,平均77.6岁;左侧40例,右侧56例。致伤原因:平地跌倒72例,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9例。骨折根据按Evans- Jensen分型:Ⅲ型61例,Ⅳ型3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3~16 d,平均5.1d。结果本组96例患者术中出血100~300ml,平均120ml;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51.0min。2例患者在术后2个月合并脑血管疾病死亡,剩余9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5.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1.2周。术后肺部感染4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参照Harris评分:优55例,良31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91.5%。随访期间无手术部位感染、无髋内翻、内固定折断及骨折再移位,无螺旋刀片断裂、拔出和切出等并发症。结论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limited扩髓和静和静态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多段骨折12例,所有病例都首先采用静力性带锁,结果:11例患者平均随访10.3个月,所有病例都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术后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膝、踝关节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结论:股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多段骨折有效,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