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经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P组)和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S组),每组21例。对比观察两种麻醉方式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以及术毕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程度(采用拔管后5 min镇静评分判断),随访术后24 h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MAP明显低于术前(P〈0.05),插管后2 min、摆体位后、OLV 10 min、拔管即刻两组患者MAP、HR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S组躁动患者明显多于P组。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均能达到术后苏醒迅速、血流动力学平稳的效果,但复合丙泊酚的苏醒质量更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胃部手术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胃部手术患者4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丙泊酚加舒芬太尼组(S组)和丙泊酚加芬太尼组(F组),术中S组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02~0.05μg·kg^-1·min~^-1,F组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每次1~2μ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基础值)、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切皮后即刻(T3)、胃部手术约50%(T4)、皮下缝合开始后即刻(T5)、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6)和拔除气管导管后30 min(T7)各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后恢复阶段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并于拔管后5 min记录患者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 F组在T2、T3、T5时MAP及HR均高于S组(P〈0.05);F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较S组延长(P〈0.05);F组拔管后5 min OAA/S评分低于S组(P〈0.05)。2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部手术时联合应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进行全凭静脉麻醉(TIVA),能提供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患者术后苏醒快、苏醒质量高,麻醉可控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曲:比较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分别用于腹腔手术的有效性。方法:ASAI或Ⅱ级择期腹腔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20例。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各组均静脉持续输注依托咪酯10-15μg·kg-1·h-1,F组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2μg·kg-1·h-1,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O.5-1μg·kg-1·h-1,S组切皮前5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5μg·kg-1。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3min(T2)、切皮T3)、探查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于拔管后即刻、拔管后30、60min和离开PACU时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价意识状态;记录术中和PACU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基础值相比.3组T1时MAP和HR均下降,T3、T4时,F、S组MAP升高,F组HR升高,R、S组HR降低(P〈O.05);与F组比较,R组T3、T4时MAP、HR降低,S组T3、T4时HR降低;与S组比较,R组T3、T4时MAP降低(P〈O.05)。R组与F组、S组比较,F组与S组比较,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拔管后即刻和拔管30minOAA/S评分升高(P〈0.01或P〈0.05);R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于F组、S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手术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依托眯酯复合瑞芬太尼术中血流动力学更趋稳定.术后苏醒迅速,较另两者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氯胺酮、七氟烷、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小儿头颈部手术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头颈手术小儿10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A组)、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组(B组)、七氟烷组(C组)、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D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E组),各20例.记录插管前、插管时、术中10布min、手术结束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情况.结果: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C、D、E组均低于A组(P〈0.05~P〈0.01),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B、C、E组均短于A组(P〈0.01).结论:与氯胺酮比较,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和缩短苏醒时间,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46例。舒芬太尼组麻醉诱导效应室TCI舒芬太尼0.5 ng/ml和血浆TCI丙泊酚3 μg/ml,麻醉维持舒芬太尼0.3 ng/ml,丙泊酚3 μg/ml输注;瑞芬太尼组麻醉诱导血浆TCI瑞芬太尼4 ng/ml和血浆TCI丙泊酚3 μg/ml,麻醉维持瑞芬太尼3 ng/ml,丙泊酚3 μg/ml输注。记录2组麻醉前(T0)、诱导后3 min(T1)、插管时(T2)、切皮(T3) 、腹腔镜探查时(T4)、拔管(T5)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比较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统计2组丙泊酚的用量。结果:2组T1时心率比T0均显著降低(P<0.05),瑞芬太尼组T1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2组在T2、T3、T4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T5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停药至拔管的时间少于舒芬太尼组(P<0.05);2组丙泊酚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I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但术毕TCI瑞芬太尼的患者应提前给予镇痛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手术病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病人40例,ASAI级或II级,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舒芬太尼组(S组)和丙泊酚-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术中S组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02~0.05μg/(kg·min),F组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每次1~2μ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基础值)、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上头架后即刻(T3)、切皮后即刻(T4)、颅内占位切除约一半时(T5)、关颅头皮皮下缝合开始后即刻(T6)、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7)和拔除气管导管后30min(T8)各时间点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恢复阶段观察病人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并于拔管后5min记录病人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F组在T2、T3、T6时MAP高于S组(P〈0.05);S组在T3、T6时的HR低于F组(P〈0.05);F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较S组延长(P〈0.05);F组拔管后5min OAA/S评分低于S组(P〈0.05)。两组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芬太尼相比较,在神经外科手术时联合应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进行全凭静脉麻醉(TIVA),能提供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病人术后苏醒快、苏醒质量高,麻醉可控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张振英  张宏利  陈军华 《西部医学》2010,22(7):1262-1263
目的探讨丙泊酚+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对神经外科较短小手术病人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外科全麻下行微血管减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丙泊酚组(SF组)和芬太尼+丙泊酚组(F组)各20例,行静脉麻醉,自手术结束即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吸痰发生呛咳及拔管后呼吸遗忘情况,记录手术结束后10 min、拔管即及拔管后10 min病人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根据视觉模拟量表(VAS)判断患者术后30 min疼痛程度。结果 SF组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早于F组(P〈0.05),拔管时血压、心率平稳,呛咳反应发生较少(P〈0.05)。结论两组均能够满足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恢复期需求,丙泊酚-舒芬太尼组在抑制呼吸道应激反应方面优于芬太尼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的血流动力学、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胶质瘤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使用瑞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分别静脉泵注维持麻醉,F组使用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和芬太尼分别静脉泵注维持麻醉,术中连续监测HR、SpO2、MAP值,并观察术毕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结果在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R组和F组MAP和HR均下降,R组下降幅度大于F组(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和切皮时R组麻醉深度明显少于F组(P〈0.05),拔管后5min,R组MAP和HR明显高于F组(P〈0.05)。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R组明显短于F组(P〈0.05),两组之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瑞芬太尼比芬太尼更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导致的应激反应,且术后呼吸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乳腺癌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改变。方法:选择60例择期乳腺癌手术患者,将患者按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随机分入R1(0.2 ng/ml)、R2(0.4 ng/ml)及R3(0.8 ng/ml)组,每组各20例,各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均为3μg/ml。记录三组麻醉诱导前(T0)、舒芬太尼靶控达平衡时(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插管后5 min(T5)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BIS的变化。结果:R1及R2组T3及T4时点MAP及HR显著高于T1时点(P〈0.01),R3组T3~T5时点MAP及HR与T1时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R3组BIS值明显低于R1组和R2组(P〈0.05)。结论:血浆靶浓度为0.8 ng/ml的舒芬太尼更有利于维持乳腺癌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时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可加强丙泊酚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阶梯式靶控输注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年龄在60岁以上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Ⅰ-Ⅱ级,分为芬太尼组(F组,n=20)和舒芬太尼组(S组,n=20)。均复合丙泊酚阶梯式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3min(T2)、切皮后即刻(T3)、切皮后1h(T4)、术毕(T5)血压和心率,术后睁眼及拔管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检测诱导前后不同时间皮质醇和血糖。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点HR、SB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DBP、MAP在T1时点F组低于S组(P〈0.05);两组HR仅T3时点及SBP、DBP、MAP在T1、T2、T3时点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的皮质醇、血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诱导前比较F组皮质醇、血糖均有升高(P〈0.05),S组仅皮质醇在术毕的时间点、血糖各时点与诱导前比较升高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睁眼和拔管时间、术后VAS评分S组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较等效剂量的芬太尼更利于维持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对应激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丙泊酚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例ASAI~Ⅱ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全麻诱导采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当BIS值达到40~50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后,调节丙泊酚靶浓度维持BIS在40—50,舒芬太尼靶浓度则根据动脉血压和心率来调节,观察整个手术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术毕患者的清醒程度。结果20例中有18例在术后10min内拔除气管导管,另有2例分别于术后30min和45min拔除气管导管。整个手术麻醉过程中,全部病例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苏醒迅速而且定向力好。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丙泊酚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吸烟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ASA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吸烟组20例和未吸烟组2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异丙酚、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记录插管前、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2、3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BIS值。结果:两组诱导前的基础MAP和BIS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的基础HR慢于未吸烟组。吸烟组气管插管即刻和气管插管后1、2 min的BIS值均高于未吸烟组(P0.05);与未吸烟组相比,吸烟组在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1、2 min HR和MAP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吸烟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诱导期的BIS,吸烟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加剧烈,更要注意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预防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全凭静脉麻醉中的插管和苏醒期的反应。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ASAⅠ~Ⅱ级,年龄35—60(41.2±6.8)岁,体重45—70(61.5±5.9)kg,随机分成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S组术中使用舒芬太尼0.3μg/(kg·h)泵人,F组术中使用芬太尼2μg/(kg·h)静脉注射。两组均以丙泊酚6—8mg/(kg·h)恒速泵入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结束前10min停止丙泊酚输注。记录:(1)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插管时的血压和心率;(2)丙泊酚的使用总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意识恢复评分;(3)术后疼痛的评分。结果(1)诱导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幅度S组小于F组,插管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也较F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插管时的呛咳反应发生的比例较F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丙泊酚的使用总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意识恢复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3)术后疼痛的评分S组较F组低。结论舒芬太尼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LC的全凭静脉麻醉,并且麻醉苏醒更平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诱导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静脉麻醉用于老年胸腔手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胸腔手术患者45例,年龄65~78岁,随机分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组(S组)、舒芬太尼诱导瑞芬太尼靶控维持组(SR组)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R组),每组15例。术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整麻醉深度。观察诱导前(T0)、插管时(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5min(T3)、切皮后5min(T4)及开胸探查时(T5)的MAP、HR、BIS值和术毕苏醒各时段时间、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SR和R组拔管时间短于S组(P〈0.05),术后躁动、切口疼痛S和SR组少于R组(P〈0.05),术后呼吸抑制SR和R组少于S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诱导瑞芬太尼靶控维持更适合于老年开胸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舒芬尼和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麻醉(TCI)与传统全凭静脉麻醉(TIVA)对老年患者行开胸肺叶切除时血流动力学、意识和苏醒的影响。方法:60例全身麻醉下行肺叶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n=20),舒芬尼初始靶浓度为0.2ng/ml TCI(Ⅰ组)、舒芬尼初始靶浓度为0.3ng/ml TCI(Ⅱ组)、舒芬尼+丙泊酚单次输注、连续输注(Ⅲ组)。在麻醉的不同阶段分别设定不同的舒芬尼靶浓度,同时根据病人意识情况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调整丙泊酚靶浓度,记录入室时(基础值base)、气管插管前即刻(T1)、双腔管调整到位时(T2)、气管插管后3min时(T3)、手术切皮时(T4)、手术后15min(T5)和拔管即刻(T6),记录MAP、HR、BIS、丙泊酚、舒芬尼用量及术毕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3组间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尼用量Ⅰ组与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Ⅰ组与Ⅱ组和Ⅲ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尼0.2~0.6ng/ml靶控输注既能保证充分的镇痛和足够意识水平深度,有利于术中控制性降压,又不影响中等长度手术患者的术后苏醒和拔管;而单次和持续输注30~40ml/h,亦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且舒芬尼和丙泊酚用量明显小于靶控输注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BIS监测维持一定麻醉深度,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 A组)及对照组芬太尼( B组)各30例,A组采用舒芬太尼麻醉,B组芬太尼麻醉诱导后插管。通过调整七氟醚吸入量将BIS维持在50~60间观察2组学流动力学拔管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插入和拔管前A、B 2组的MAP、HR无明显变(P>0.05),拔管后B组的MAP、HR波动变化明显(P>0.05),插管拔管后B组的MAP、HR波动变化明显,有5人出现呛咳体动,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拔管时无人呛咳体动;2组术毕清醒时间B组延长。结论:和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均能有效抑制插管拔管时应激反应,同时舒芬太尼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arcotrend反馈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联合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n=25):Narcotrend反馈丙泊酚麻醉联合舒芬太尼靶控组(NS组);舒芬太尼靶控组(S组);Narcotrend反馈丙泊酚麻醉组(N组);对照组(C组)。Narcotrend反馈控制变量定在35。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设定为3μg/ml,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设定为0.4 ng/ml,麻醉期维持靶浓度不变。记录诱导前患者清醒状态下(T0)、MOAA/S评分≤1时(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时(T3)、切皮后5 min(T4)、术毕停药(T5)、拔管时(T6)各时间点的HR、MAP;记录丙泊酚的使用剂量、计算丙泊酚单位标准化剂量、患者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Narcotrend反馈调控丙泊酚麻醉与舒芬太尼靶控可产生协同作用,可使MAP更稳定(P=0.028 6);降低丙泊酚总量(P=0.037 9)和丙泊酚单位标准化量(P=0.025 0);缩短苏醒时间(P=0.012 2)与定向力恢复时间(P=0.018 3);但对HR不存在交互效应(P=0.5703)。结论:Narcotrend作为丙泊酚靶控反馈调控变量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是可行的,与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可使术中血压更平稳,减少丙泊酚使用量,苏醒快,提高麻醉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