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上海市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探索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等概率抽样方法,抽取2741例上海市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基本情况、疾病情况和生存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对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女性1596例(占58.23%),男性1 145例(占41.77%);年龄(67.70±9.30)岁;病程中位数为8年,10年以上患者占36.61%;患者自报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占13.06%;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相关慢性病的比例分别为63.99%、17.22%和11.57%.社区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感、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85、100、90、62、75、89、100、80分.生存质量的促进因素主要包括体育锻炼,对上述8个维度均有促进作用,OR值范围1.21~1.91.生存质量的负面因素主要包括:女性(对8个维度均有影响,OR值范围0.50~0.81)、患有慢性并发症/冠心病(均对6个维度有影响,OR值范围分别为0.53~0.75,0.62~0.77)及脑卒中相关慢性病(对5个维度有影响,OR值范围0.57~0.75);其他负面因素包括高龄、低文化程度、低收入. [结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重点包括开展适当的体育锻炼、积极治疗相关合并症或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闸北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静  卢伟  李锐 《中国健康教育》2009,25(3):167-170
目的找出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可能因素,为今后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从上海市闸北区的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糖尿病患者管理库中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共抽取300人。通过患者自填或调查员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生存质量调查用SF-36量表。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生存质量的促进因素主要包括:良好的家庭支持与交流情况,对生存质量6个维度有促进作用,OR值在总体健康感维度的1.662到精神健康维度的2.677之间;运动对6个维度有促进作用,OR值在总体健康感维度的1.481到躯体功能维度的1.956之间。生存质量的负面因素主要包括:患的其他慢性病数量,对4个维度有负面作用,OR值在躯体角色维度的0.638到躯体疼痛维度的0.712之间;单纯使用胰岛素对社会功能(OR=0.246)和情绪角色(OR=0.306)两个维度有负面作用。结论欲使糖尿病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需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重点应包括预防和积极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增进家庭支持与疾病交流,帮助患者改善运动习惯和正确认识胰岛素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适宜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方法]选取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通过采取健康教育、情志调理、饮食和运动量化管理、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和健康监测等措施,对为期9个月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在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糖代谢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并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社区健康管理模式能改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患者综合防治效果,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的能力.[方法]选取2006年盐城市6个社区5 997人在体检中被确诊的34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对象,采取针对社区全体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强化干预的措施,6月后总结干预效果.[结果]通过干预,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69,P<0.001);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50,P<0.001):对行为的影响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规范的分类管理和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善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综合干预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上海市天平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现状,为改善社区糖尿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自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对上海市天平社区糖尿病患者逐步建立档案卡,期间每6个月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对其进行随访、检测血糖、分析影响血糖水平的因素、评价血糖控制满意度,并进行健康宣教、干预。[结果]糖尿病患者建卡数由2006年9月的105例增加至2008年9月的282例;29.95%的病人有糖尿病家族史;期间5次评价血糖控制良好率分别为61.91%、81.91%、75.88%、74.85%、73.04%,82.26%;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饮食能按要求执行。[结论]该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总体情况良好,血糖控制水平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与研究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198例病人,对其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并随访调查干预前后病人的遵医行为及病情控制情况。[结果]共选取198例病人,失访8人,190例病人在干预后饮食控制、遵医用药、定期检查、定期测血糖、合同运动情况均好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社区干预可提高糖尿病病人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生命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生命质量,分析影响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干预前后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生命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评价干预后的生命质量,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过1年的综合干预,城市社区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维度中的总体健康状况、活力分别提高13%、9%,躯体角色、身体疼痛降低14%、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影响因素有对糖尿病认知率、周锻炼次数、每次运动时间、吸烟、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产生影响,应加强社区健康促进,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江岚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569-4571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等非药物干预对Ⅱ型糖尿病人群血糖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社区Ⅱ型糖尿病人160例,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非药物干预,对照组仅进行门诊治疗,对他们的血糖等指标进行监测,1年后两组进行效果对比。[结果]干预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行为认知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干预组体重指数,腰臀比在干预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健康教育、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等非药物干预是控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一步加强Ⅱ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理解,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是糖尿病患者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预措施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康复进行干预指导8~12个月,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并利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治疗的干预有助于患者肺功能改善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并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影响因素,采取社区干预措施,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选择382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将382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社区干预加常规药物治疗,另一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评价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结果382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偏低,空腹血糖(7.48±2.36)mmol/L,餐后血糖(10.24±3.43)mmol/L。接受6个月社区干预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存在一定问题.通过社区干预可以控制其血糖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社区2型糖尿病有效的管理模式,以便使糖尿病患者得到规范化管理,达到预防与控制糖尿病的目的。[方法]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在大连市西岗区石道街社区选取47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健康管理,其中强化管理组(121例)实施3个月的量化饮食、运动干预指导.普通管理组(354例)实施普通健康管理。[结果]管理前后强化管理组的体重均明显高于普通管理组(PdO.01);管理后强化管理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普通管理组(PdO.01),血糖、血压、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管理前后2组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与管理前2组体重、血压的差异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由社区医生为患者提供日常的随访管理服务与病情监测,综合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并为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的社区一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在社区通过“知己健康管理”模式进行饮食及运动综合管理的效果。方法社区慢性病管理团队运用“知己健康管理”模式,以知己能量监测仪、“知己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软件”为工具对饮食和运动实施量化管理,对58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3个月强化期的综合干预,包括合理膳食、科学运动、合理用药、健康教育等-对-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比较管理前后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运动量、有效运动量、有效运动次数、有效运动时间、有效运动/体重、膳食摄入量,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2h血糖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58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240例,女性345例;平均年龄(64.44-9.1)岁。强化管理后患者体重、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5、20.34、23.74、14.06、12.35、13.35、16.50、9.90、7.53、6.37、-3.74、4.91,均P〈0.05)。饮食习惯较管理前有改善的有321例,占总人数的54.8%,管理后有效运动量、有效运动时间、有效运动次数、有效运动量/体重、膳食摄人量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7.91、-5.60、-8.41、5.21,均P〈0.05)。管理后空腹血糖达标率由54.2%提高到80.1%,餐后2h血糖达标率由60.4%提高到87.8%,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由58.9%提高到77.9%,强化管理后的达标率较管理前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21、109.31、39.97,均P〈0.05)。结论“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管理中是-种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糖尿病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量化的运动与膳食指导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便利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抽取25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常规组进行以集体宣教方式为主的健康教育干预及血压随访管理,干预组增加量化的运动与膳食指导进行干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体育锻炼率(77.95%)高于常规组(59.06%),食油量降幅(4.45g)大于常规组(2.24g),蔬菜摄入量的增幅(95.81g)大于常规组(27.54g),水果摄入达标率(70.87%)高于常规组(47.24%),体质指数降幅[(0.69±1.23)kg/m^2]大于常规组[(-0.17±1.18)kg/m^2],腹围减幅[(1.83±3.90)cm]大于常规组[(0.33±2.95)cm],收缩压降幅[(7.71±13.57)mmHg]和舒张压降幅[(5.34±10.69)mmHg]分别大于常规组[(3.65±13.03)、(1.96±9.18)mmHg],高血压控制率(84.25%)高于常规组(64.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控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量化的运动与膳食指导、体育锻炼、低体质指数和按医嘱服药是血压控制的有利因素(P〈0.05)。结论在以集体宣教方式为主的健康教育干预及血压随访管理的基础上,增加量化的运动与膳食指导,更能促进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合理摄入蔬菜水果,减少油的摄入,更能降低血压,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并能减小体质指数,缩小腹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3-6岁儿童的饮食行为及其父母对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闵行区某幼儿园254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回收合格问卷248份,收集儿童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的信息。[结果]36.3%(90/248)的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差,4.8%(12/248)的儿童不能坚持每天吃早餐;不良饮食行为占前3位的为喜欢吃零食(76.6%)、不专心吃饭(62.1%)和挑食(48.0%);38.7%(96/248)的儿童早餐质量较差,早餐食物品种单调,以传统的谷类食物为主,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食用频率偏低;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得分与父亲母亲均呈正相关(r=0.262,r=0.309;P均〈0.01)。[结论]该社区3-6岁儿童早餐质量总体水平不高,1/3以上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差。家长的饮食行为和认识直接影响儿童饮食习惯的形成,因此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习惯,重点应加强对父母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5.
涂雯  张曼  杨莉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9):1118-1122
目的 调查武汉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一般资料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方面的健康促进行为状况,以便针对性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及医疗建议。方法 于2020年6—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武汉市13个行政区中随机选取1个常驻人口≥5 000人的社区,对该社区内的≥40岁常住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一步完成健康促进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2 315名武汉市社区≥40岁常住居民进行脑卒中筛查,共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239例,占比10.32%。危险因素≥3项者183例,8项危险因素筛查比例依次为:缺乏运动122例(66.67%)、血脂异常118例(64.48%)、超重或肥胖106例(57.92%)、高血压103例(56.28%)、脑卒中家族史74例(40.44%)、吸烟史66例(36.07%)、糖尿病34例(18.58%)、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5例(2.73%),满足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史的高危人群为56例,其中既往脑卒中史49例(87.50%),既往TIA史7例(12.50%)。不同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情况、经济状况(月收入)、医保类型的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卒中高危人群HPLP Ⅱ总评分为(116.01±18.13)分,各维度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人际间关系(64.42%)、营养(59.28%)、压力管理(58.08%)、健康职责(53.14%)、自我实现(57.13%)、运动锻炼(47.70%)。结论 脑卒中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状况不容乐观,缺乏运动以及高糖高脂饮食是主要的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应针对以上要素制定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农村居民进行糖尿病干预的效果,为农村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10月选择农村糖尿病患者76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农村糖尿病患者7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常规服药治疗,并进行相应的服药及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健康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干预2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两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73、35.50、55.28、38.79,均P<0.05),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9.85±1.74)、(7.78±1.65)mmol/L、(7.41±0.80)%]与对照组[(13.67±2.05)、(10.26±3.15)mmol/l、(8.51±1.2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19、1.71、1.19、0.27、0.21,均P<0.05)。结论对农村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门诊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非干预组50例,对干预组进行6个月的门诊健康教育.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在两组干预前后进行评分,并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餐后2h血糖和空腹血糖等血糖状况。结果非干预组各项评分与半年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身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维度评分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干预组比较,行门诊健康教育干预的干预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降低较为明显,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粤西地区麻风病治愈者的生存质量,为麻风病治愈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粤西地区156名麻风病治愈者进行调查,同时选取康复村周边161名60岁以上村民对照。[结果]测试麻风病治愈者156人,周边村民161人。2组评分,生理功能分别为53.56、68.54(P〈0.01),生理职能分别为33.49、54.35(P〈0.01),躯体疼痛分别为51.88、62.65(P〈O.01),总体健康分别为42.84、53.26(P〈O.01),情感职能分别为56.52、69.02(P〈0.01),活力分别为55.96、56.44(P〉0.05),社会功能分别为55.85、56.68(P〉0.05),精神健康分别为58.21、59.10(P〉O.05)。[结论]麻风病治愈者的生存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方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改善生活方式的效果。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调查并随访50~78岁的本辖区居民,包括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SS 13.0对护理干预前后的数据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研究在调查开始时纳入710人,失访143人,到随访结束时共有567例研究对象,其中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149例(26.28%),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418例(73.72%);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吸烟、饮酒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体重、腰围、腰臀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研究对象健康行为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知晓人数、认知情况、坚持规律服药、愿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经常阅读有关书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生活方式,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