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2006年山东省部分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相关信息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山东省男男性接触者(MSM)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其相关服务需求情况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方法]2006年8~12月,在济南、青岛等8个市对部分MSM进行问卷调查,检测血清抗-HIV抗体、抗-HCV与梅毒抗体。[结果]调查1617人,58.50%认为自己是同性恋,28.20%艾滋病防治知识全部回答正确,81.57%最近6个月与不同的男性发生过性行为;最近6个月与男性肛交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占25.53%(351/1375);检测1415人,HIV感染率为1.27%,梅毒感染率为6.22%,HCV感染率为0.88%。[结论]山东省MSM有较强的认同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性伴多,安全套使用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理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知识知晓、行为特征,为下一步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法对2010年大理市内的MSM人群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并采血进行HIV检测。[结果]调查MSM人群200人,HIV阳性4人,阳性率2.0%,艾滋病知识知晓率89.0%,最近一次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84.4%,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炙性行为时安全套每次使用比例为43.3%。[结论]MSM人群HIV阳性检出率不容乐观,安全套使用率低,知识与行为分离,应加大对MSM人群的干预力度,寻找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男男性行为者(menwhohavesexwithmen,MSM)中双性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及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发生情况,分析MSM发生异性性行为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减少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更好地开展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于2010年6_12月按年龄段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进行分层抽样,对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工作生活状况、社交网络与性行为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等资料并进行相关的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158份;66.5%(105/158)的MSM来自上海以外省市;17.7%(28/158)的MSM表示自己是双性恋,27.8%(44/158)的MSM表示过去5年和女性有过性活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P〈0.05);和女性有过性活动的MSM人群中最近一次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为80.O%(12/15),最近6个月每次安全套使用率为53-3%(8/1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MSM人群与女性发生性行为的因素有婚姻状况(OR=10.53,95%CI:3.07~36.13)和性取向(OR=82.86,95%CI:16.35-419.86)。[结论]MSM人群中的双性恋是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从MSM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主要人群,一部分男男同性恋由于婚姻原因和女性发生性行为,进一步增加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向一般人群扩散的力度,应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玉林市部分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及性行为情况,为预防艾滋病、梅毒传播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8月,对玉林市部分MSM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HIV、梅毒抗体。[结果]调查92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2.60%。55人(59.78%)的调查对象最近6个月有同性肛交性行为。55人中,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比例为43.64%;最近6个月有17.39%的调查对象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比例为31.25%。HIV阳性率为3.26%,梅毒阳性率为6.52%。[结论]玉林市MSM人群危险性行为普遍存在,安全套使用率低,HIV、梅毒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青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AIDS)相关知信行情况及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抗体检测情况,探讨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方法2013年7~9月,采用滚雪球方法,通过网络招募,在青州市疾控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和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活动场所对158名MSM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检测HIV和梅毒抗体。结果调查158名MSM,平均年龄26.70岁,其中20~24岁占36.71%,25~29岁占29.75%;双性恋占49.37%,同性恋者占41.14%;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7.98%。调查158人,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过肛交行为的有133人,15人有过商业性行为,最近6个月与之发生过性关系的男性性伴数,2个者29人,3个或以上者67人;有1名以上异性性伴的76人。调查153人,每次发生同性性行为时都使用安全套的为44人。检测151人,HIV抗体阳性2例,阳性率为1.33%;梅毒抗体阳性2例,阳性率为1.33%。结论青州市MSM人群年轻化趋势大,多性伴,AIDS知识知晓率较高,安全性行为形成率低,知信行背离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九江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HIV感染率及相关行为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10名文化层次较高、较为热心的男男同性恋者作为种子,采用同伴驱动抽样方法找到目标人群,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的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性伴及性行为、预防性服务等内容;同时采集调查对象5mL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400名MSM,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97.25%(389/400);HIV感染率为2.75%(11/400);86.25%(345/400)的调查对象最近6个月有同性肛交性行为,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0.00%(138/345)。400名调查对象均回答近1年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以及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服务,其中有86人(占21.50%)回答从同伴教育员处接受过相关服务。结论九江市MSM人群艾滋病感染危险意识薄弱,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应注重针对性和科学性,应大力发展同伴教育员推广安全套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宝鸡市6类人群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高危行为,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要求,对6类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HIV、HC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孕产妇(PRG)、性病门诊就诊者(STD)、吸毒者(DUS)、男男性接触者(MSM)4类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85%以上),暗娼(FSW)、流动人群(MPO)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到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抗体阳性检出率:MSM为1.75%,STD为0.25%,其他人群未检出;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MSM人群,为3.25%,其次是DUS人群,为3.00%;HCV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DUS人群,为49.50%。吸毒人群和暗娼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3.77%和21.25%,男男性行为者肛交时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5.09%。结论多种HIV传播的危险因素并存,宝鸡市HIV感染仍呈蔓延扩散之势,应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和有效干预措施的力度及覆盖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太原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中艾滋病高危行为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艾滋病/性病感染状况。[方法]2010年4~8月,对在太原市MSM人群聚集的活动场所对MSM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抗体。[结果]调查MSM 272人,平均年龄25.72岁,高中以上文化占84.93%;15~25岁占59.93%;未婚占84.93%。总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43.75%。272人中,最近6个月有79.78%的人与男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占44.24%,其中13.82%与同性发生过商业性行为,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占73.33%;有27.57%的MSM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40.00%。检测272人,HIV抗体阳性23例,阳性率8.46%;梅毒阳性37例,阳性率13.60%;丙型肝炎阳性1例,阳性率0.37%。[结论]太原市MSM人群艾滋病/性病感染率较高,高危行为较普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淮安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流行状况和相关性行为特征及其变化情况,为在该人群中采取有效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和网络招募淮安市MSM,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HIV)抗体检测。结果2010--2013年,各年分别调查MSM261、268、421和402人,HIV阳性率分别为5.36%、4.85%、5.94%、5.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为90%以上,同性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37.64%、40.22%、37.89%442.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性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29.2l%、26.73%、20.81%、1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淮安市MSM存在知识和行为分离现象,作为艾滋病传播的桥梁人群会将艾滋病传播给女性性伴。应进一步加强MSM人群的行为干预,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同时还应对HIV阳性的MSM开展行为干预,减少HIV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省普洱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性病艾滋病感染状况和危险行为,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0~2011年招募MSM骨干159人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HIV和梅毒检测,对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M人群、暗娼和一般人群的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暗娼人群的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M人群、暗娼和一般人群的HI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SM人群的HIV(+)检出率高于一般人群和暗娼;MSM人群和暗娼人群发生高危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和干预覆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高于暗娼和一般人群,但MSM人群的HIV(+)检出率远高于暗娼和一般人群,说明MSM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不匹配,知识和行为分离,普通的行为干预模式未能取得预期的结果,应加强对该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探索有效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AIDS)相关高危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MSM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滚雪球”和网络招募MSM158人,知情同意后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集人口学特征、性取向、性伴侣、性行为、性历史等相关信息。[结果]调查对象中同性恋130人(82.3%),双性恋28人(17.7%);在过去的6个月中,97人(61.4%)有过固定的男性伴,80人(50.6%)有过多次性伴,82人(51.9%)有过偶遇性伴;在与不同类型性伴的性行为中,46人(48.4%)曾与固定男性伴、31人(38.8%)曾与多次性伴、33人(40.2%)曾与偶遇性伴发生过AIDS相关高危性行为;性取向、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是双性性行为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婚姻状况和经济收入是高危性行为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单身和收入较低的MSM更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结论]MSM人群性伴侣较多,AIDS相关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尽快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男男性接触者(MSM)对自己同性恋身份的认同及其与艾滋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利用"滚雪球"、"网络动员"等途径招募的151名MSM采用匿名面对面询问方式调查其自我认同、性行为、性伴网络、吸毒史和健康相关行为。[结果]消极自我认同的比例为56.29%(85/151)。文化程度与自我认同有关联性(χ2=8.022,P〈0.05)。自认性取向为同性恋的积极自我认同比例高于自认性取向为双性恋和异性恋者(χ2=5.108,P〈0.05)。不同自我认同和与男性首次性行为年龄、与异性结婚可能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率、过去6个月有异性性伴/固定男性伴/多次男性伴等因素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积极自我认同的MSM与男性首次性行为更多发生在20岁以前、与异性结婚可能性小、更易接受HIV检测服务、拥有固定男性伴比例高、拥有异性性伴和多次男性伴的比例小。[结论]MSM人群消极自我认同的比例较高,其无保护性交和多性伴较广泛地存在,主动求医进行HIV抗体检测率较低,感染HIV危险性和传播桥梁作用也更大。应广泛开展社会反歧视宣传,促进MSM积极自我认同,增进艾滋病预防服务利用,有效降低艾滋病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whohavesexwithmen,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行为学特征,并分析与男男无保护性行为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信息网络中的上海市男男活动小组和男男论坛,共招募符合筛选条件的调查对象121名。采用中一加项目全球课题设计的统一表格对121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7.99±5.93)岁;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者占74.4%;月均收入≥3000元人民币者占62.9%;单身者占86.0%。121名MSM初次和男性发生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22.14±5.32)岁;过去半年内受访者的平均性伴数为(3.27±2.77)人。目前有固定男友的受访者占56.14%,但和固定男友之间在性关系上相互忠诚的仅占其中的36.84%。16人在过去半年内和女性有性行为,其中62.8%的受访者曾和女性发生过无保护性行为。45.45%的受访者曾与男性有过无保护性行为,受访者和固定男友间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高于和多次男性伴间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x2=4.32,P〈0.05),也明显高于和偶遇男性伴间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x2=10.13,P〈0.01)。77.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有感染HIV的风险。多因素分析表明,与男性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受教育程度、半年内性伴数量和HIV感染自我风险评估情况。[结论]受教育程度越低、性伴数量越多的MSM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概率越高。认为自己有HIV感染风险的受访者更有可能发生过无保护性行为。因此在今后对存在上述情况的MSM更应加强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HIV抗体阴性MSM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探讨干预效果。方法利用浙江省2011年MSM干预队列基线调查资料,分析MSM人群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等情况。结果在最近3个月,339名MSM中有87.32%的人发生同性非商业性肛交,其中52.03%的人有2个或2个以上同性非商业性伴;72.57%的人与同性固定性伴发生肛交,其中40.65%的人坚持使用安全套;49.26%的人发生同性临时性伴肛交,其中50.90%的人坚持使用安全套;76.70%的人接受面对面宣传干预,其最近1次同性临时性伴肛交安全套使用率80.16%高于未接受干预者60.53%(P0.05),HIV检测率69.62%高于未干预者28.00%(P0.01)。结论 MSM人群同性肛交发生率高,多性伴现象普遍,安全套使用率低,处于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高风险状态,干预措施亟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MSM)人群性伴网络特征及该人群中高危性行为的发生情况,探讨性病(ST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该人群中传播及向普通人群传播的模式,为开展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同性恋人群活动场所、同性恋QQ群内动员、"滚雪球"等途径寻找MSM人群,招募151人,采用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信息。[结果]151名被调查者中最近6个月有30人(19.9%)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高危性行为的发生率为53.3%;与同性性活动情况,其中91人(60.3%)有同性固定性伴,76人(50.3%)与非固定同性性伴的人发生过多次男男性行为(简称有多次男性伴),77人(51.0%)发生过偶遇性行为(简称有偶遇男性伴),10人(6.6%)从事商业性行为。而在与固定性伴、多次男性伴、偶遇男性伴、商业性行为中高危性行为的发生率依次是69.2%、57.9%、50.6%、70.0%。与固定男性伴高危性行为的发生率高于与偶遇男性伴高危性行为的发生率(P=0.014)。最近6个月有2种及以上性伴类型占58.9%。30名已感染HIV者中有多次男性伴及偶遇男性伴类型的比例分别为53.3%和63.3%;有过多次男性伴、偶遇男性伴性行为者中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50.0%和63.2%。感染HIV者与固定男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的率低于未感染HIV者(P=0.029)。[结论]MSM人群性伴网络复杂多样,高危性行为发生率高。不仅使HIV在该人群中容易传播,且该人群已成为向普通人群传播HIV的"桥梁"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多性伴和高危险性行为的相关情况,为今后在该人群中开展有效的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法对松江区150名MSM开展横断面匿名问卷调查,使用SPSS 18.0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9.3±9.2)岁,首次同性性行为时平均年龄为(21.7±4.9)岁,过去6个月的平均性伴数为(3.0±4.1)人。近6个月内寻找同性性伴的主要途径为:网络占80.2%,同志酒吧占20.8%,浴室、桑拿占14.6%等。54.7%的对象目前有固定男性伴,安全套使用率较低。75.3%的对象接受过HIV检测,2年内平均检测次数为(2.8±3.0)次。[结论]HIV在该人群高度流行并向一般人群传播的可能性极大,在MSM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干预工作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台州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行为及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率。[方法]在台州市区以方便抽样法招募MSM接受问卷调查、HIV和梅毒感染检测。[结果]共调查106名MSM,平均年龄(27.9±6.0)岁;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率分别为血液传播83.5%、性传播86.6%和母婴传播74.2%;81.7%的对象愿意接受自愿咨询检测;81.9%的对象曾与其他城市MSM约会;72.9%的对象有1名或多名女性性伴;94.6%的对象发生过肛交,且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其中22.1%有过群交行为;38.9%曾召过女性性服务,35.5%曾召过男男性服务,15.3%曾提供过男男性服务;HIV抗体阳性率为3.9%,梅毒抗体阳性率为24.7%。[结论]台州地区MSM人群存在着多性伴、安全套使用率低、商业性行为普遍等高危行为,艾滋病、梅毒感染率较高,与周边城市MSM人群联系密切,是台州地区艾滋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