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脑状态指数(CS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咪唑安定镇静深度监测方面的准确性。方法以20例男性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浆靶控输注方式,从30ng/ml开始,达到效应室平衡后,继续增加靶浓度(每次增加10ng/ml),直到挤压斜方肌有反应,即镇静评分(OAA/S)1级。每次达到平衡后评价OAA/S,整个镇静过程中同时监测BIS和CSI。计算BIS、CSI预测不同OAA/S分级的预测概率(Pk),采用概率分析计算受试者出现语言反应消失(LVC)及意识消失(LOR)时的BIS05、BIS50、BIS95和CSI05、CSI50、CSI95。结果在整个镇静过程中,BIS和CSI均与OAA/S有较好的相关性,随镇静程度加深,BIS与CSI都呈进行性下降。用于预测LVC时,BIS和CSI的Pk值分别为84%和74%;用于预测LOR时,BIS和CSI的Pk值分别为79%和68%。出现LVC时,BIS05、BIS50和BIS95分别为85.5、60.6和35.7,CSI05、CSI50和CSI95分别为82.2、65.2和30.3;出现LOR时,BIS05、BIS50和BIS95分别为79.7、47.6和15.6,CSI05、CSI50和CSI95分别为75.9、43.4和11.0。结论在靶控输注咪唑安定镇静时,BIS与CSI都与镇静深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且都能预测LVC和LOR,但BIS的预测能力优于CSI。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脑电双频谱指数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健康状况属ASAI-Ⅱ级手术病人72例,其中42例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双盲法平分为两组;30例下肢,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双盲法平分为两组。A组为全麻组,B组为硬膜外阻滞——气管内插管联合麻醉组,C组为硬膜外阻滞组,D组为蛛网膜下腔阻滞组。所有病人均放置脑电双频谱指数电极,记录入室后、术中、出室时BIS值。结果 同一组内病人人室后、术中平均值、出室时BIS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各组间在入室后基础值和出室时的BIS值均无差别(P>0.05)。术中BIS平均值:A组明显低于B组(P<0.05),C组与D组无明显差别,A组和B组均低于C组和D组。结论 脑电双频谱指数是监测临床麻醉深度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时患者的镇静程度及其用药剂量。方法32例患者分为两组:老年组(A组)及中青年组(B组),在给予常规硬膜外麻醉完善后静注咪哇安定(midazolam,MDZ)0.1mg/kg,并予0.03mg/(kg·h)术中维持,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2min(T1)、5min(T2)、清醒(TW Wilson评分为2级)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BIS)值及停药至清醒的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清醒时的BIS值差异无显著性;诱导2min后患者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时(评分达到4~5级),A组的BIS值(64.6±9.45)较B组(71.5±6.92)低(P<0.05);两组患者镇静前后的BIS值差异有显著性;苏醒时两组的BIS值差异无显著性;老年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较青年组有延长的趋势,分别为(52.7±29)min和(43.4±15)min。结论 MDZ用于硬膜外麻醉能发挥其抗焦虑、镇静和遗忘的作用;BIS能指导其用药,并达到较完善的镇静水平。  相似文献   

4.
苏健  佘守章 《广东医学》2002,23(Z1):67-68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时患者的镇静程度及其用药剂量.方法 32例患者分为两组:老年组(A组)及中青年组(B组),在给予常规硬膜外麻醉完善后静注咪唑安定(midazolam,MDZ) 0.1 mg/kg,并予 0.03 mg/(kg*h) 术中维持,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 2 min(T1)、5 min(T2)、清醒(TW Wilson 评分为2级)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BIS)值及停药至清醒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清醒时的BIS值差异无显著性;诱导2 min后患者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时(评分达到4~5级),A 组的BIS值(64.6±9.45)较B组(71.5±6.92)低(P<0.05);两组患者镇静前后的BIS值差异有显著性;苏醒时两组的BIS值差异无显著性;老年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较青年组有延长的趋势,分别为(52.7±29) min和(43.4±15) min.结论 MDZ用于硬膜外麻醉能发挥其抗焦虑、镇静和遗忘的作用,BIS能指导其用药,并达到较完善的镇静水平.  相似文献   

5.
6.
刘英  曹见儿  叶少敏  邓颖辉 《吉林医学》2013,(30):6236-6236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在ICU机械通气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中行机械通气镇静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并将另5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以微量泵持续泵入异丙酚和咪唑地西泮的方式进行镇静。对照组由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的变化而调节药物的泵入量;研究组依据BIS值调节药物的泵入量。对比两组镇静药物的使用剂量。结果:研究组异丙酚和咪唑地西泮的使用剂量都较对照组低。结论:对ICU机械通气镇静中使用脑电双频谱指数能灵活的调节镇静药物的泵入量,是防止镇静导致不良反应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评价程序化镇静镇痛中病人脑电疼痛指数(pain index,P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在程序化镇静镇痛下施行整形外科手术的病人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级或Ⅱ级,年龄18~53岁。麻醉开始给予所有病人静脉单次输注咪达唑仑0.04 mg/kg,同时静脉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μg/kg,后以0.4~0.7 μg·kg-1·h-1静脉持续输注)和瑞芬太尼0.1 μg·kg-1·min-1。待BIS值维持在60~80后,手术部位注射膨胀液局部麻醉。使用BIS VISTA监护仪和HXD-I多功能组合式监护仪分别测量和记录病人在局麻开始(T1)、手术开始(T2)、麻醉后30 min(T3)、麻醉后60 min(T4)、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即刻(T5)、手术结束(T6)各时间点的BIS值和PI值。分析各时间点PI值与BIS的相关性。结果在T1~T6各时点,PI值与BIS值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33~0.798,P < 0.05)。结论在程序化镇静镇痛中,PI值与BIS值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I值随着BIS值(镇静的减浅或加深)而上升或下降,表明PI值可作为评估程序化镇静镇痛有效性的良好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时异丙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Ce)、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时芬太尼的适宜剂量。方法将择期行骨科手术全麻患者84例按芬太尼不同诱导剂量随机分为4组,即G1组(2μg/kg)、G2组(4μg/kg)、G3组(6μg/kg)、G4组(8μg/kg)。观察麻醉诱导前(T0)、静注芬太尼4min后(T1)、意识消失时(T2)、BIS降到(45±5)时(T3)、静注维库溴铵4min后(T4)、气管插管即刻(T5)、插管后1min(T6)、插管后3min(T7)、插管后5min(T8)时收缩压(SP)、HR、BIS和T2、T3时异丙酚的Ce变化情况。记录试验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G2、G3、G4组患者在T2、T3时所需异丙酚Ce均较G1组低(P<0.01),G2、G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T1时BIS均较T0降低(P<0.01),G2、G3、G4组较G1组下降明显(P<0.01)。心动过缓和呛咳反应的发生率G3、G4组较G1、G2组高(P<0.05)。结论芬太尼4μg/kg诱导时对BIS数值影响较少,所需靶控输注(TCI...  相似文献   

9.
随着丙泊酚在小儿手术中应用的逐渐增多,实现丙泊酚靶控输注已完全可行[1-2].但在小儿手术施行骶管麻醉阻滞时,应用仍较为困难.本文旨在观察小儿术中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的安全性,以及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其术中镇静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无手术刺激条件下地氟醚对老年人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评估BIS在地氟醚吸入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ASA Ⅰ~Ⅲ级,拟择期在气管内全麻下手术患者,按年龄分为2组:老年组(年龄≥65岁,n=20例),中青年组(年龄18~55岁,n=20例)。环甲膜穿刺行气管内表面麻醉后予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静脉注射诱导,插管后吸入地氟醚维持麻醉,逐步调整吸入浓度,使地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维持在0.6MAC,1.0MAC,1.3MAC,每一浓度均稳定20min。观察指标包括MAP,HR和BIS。记录时点分别为麻醉前、注射异丙酚后2min、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2min、地氟醚呼气末浓度为0.6MAC, 1.0MAC, 1.3MAC时。结果:在地氟醚麻醉期,当地氟醚呼气末浓度由0.6~1.3MAC递增时,2组患者MAP,HR无显著变化(P>0.05),MAP,HR的变化与地氟醚无量效关系。在地氟醚麻醉期,2组患者BIS在整个麻醉过程中的变化不同(P<0.05)。随着地氟醚呼气末浓度增加,BIS逐渐下降,但每组患者各浓度间BIS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S与地氟醚呼气末浓度呈高度相关,BIS与地氟醚在老年组、中青年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946(P<0.05)。结论:脑电双频谱指数与地氟醚呼气末浓度呈高度剂量相关性,可以较好地监测老年人与中青年人的地氟醚麻醉深度。在相同地氟醚呼气末浓度下,以脑电双频谱指数为指标反映出的麻醉深度在老年人与中青年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小儿眼科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择期行眼科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成BIS监测丙泊酚TCI组(Ⅰ组)和丙泊酚静脉注射组(Ⅱ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30rain及拔管时6个时间点的BIS值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记录清醒拔管时间,评估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 与诱导前相比,两组诱导后SBP、DBP均有下降(P<0.05);Ⅰ组HR的变化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Ⅱ组较诱导前相比,HR.加快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气管插管后,Ⅱ组HR明显快于Ⅰ组(P<0.05):Ⅰ组血压的变化幅度小于Ⅱ组,插管前、插管后即刻与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Ⅱ组(P<0.01).结论 BIS监测丙泊酚TCI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是安全有效的,不仅能够保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的用量,而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术后恢复迅速且质量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咪唑安定对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催眠效应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为单纯丙泊酚组,B、C、D组为丙泊酚 咪唑安定组,咪唑安定靶浓度分别为10、20、30ng/mL。咪唑安定达到平衡后,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记录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为1、2、3、4、5μg/mL时BIS值和OAA/S评分,并记录OAA/S评分达到4、3、2、1时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和BIS值,记录BIS值为50时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结果1.咪唑安定达到平衡后,C组和D组BIS值显著下降;D组中OAA/S评分也显著下降,并低于B组和C组;2.随丙泊酚浓度升高四组患者.BIS值和OAA/S评分逐渐下降;3.相同丙泊酚浓度时,BIS值和OAA/S评分随咪唑安定浓度增加呈降低趋势;4.B、C、D三组患者OAA/S评分达到3、2、1以及BIS值达到50时所需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均显著低于A组,达到相同OAA/S评分D组所需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显著低于B组和C组。结论效应部位浓度为10、20、30ng/mL的咪唑安定均能显著降低丙泊酚靶控浓度,以达到需要的镇静深度;随咪唑安定浓度加深,降低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作为反馈靶控输注异丙酚在硬膜外阻滞期间清醒镇静的可行性。方法将50例在硬膜外阻滞下完成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TCI组),反馈靶控输注组(FTCI组),每组25例。以1.0μg/kg为初始靶控浓度开始输注,在效应室异丙酚浓度达到平衡后3min,将靶控浓度增加至1.8μg/ml。TCI组整个手术过程中维持此浓度不变。FTCI组5min后开启BIS反馈系统,当BIS>75时,持续进行TCI,BIS<75停止TCI。整个调控由脑电监测仪器控制输注泵自动完成。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T1)、开启BIS反馈系统前(T2)、切皮时(T3)、腹腔探查时(T4)、手术60min时(T5)、术毕停异丙酚输注时(T6)、病人清醒时(T7)等各时点BIS、MAP、HR、SPO2的参数及OAA/S评分,并记录两组病人麻醉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平均给药速度、意识恢复时间,计算术中OAA/S、BIS、MAP、评分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分别表示为△OAA/S、△BIS、△MAP。随访有否术中知晓。结果与T1比较,两组患者在T2时BIS、MAP、HR均下降(P<0.05),T4时MAP、HR升高(P<0.05)。与FTCI组比较,TCI组患者在T4时BIS、MAP、HR升高,而在T6时上述几项指标均下降(P<0.05),术中△OAA/S、△BIS、△MAP升高(P<0.05)。FTCI组病人异丙酚总用量犤(410±33)mg犦显著低于TCI组犤(528±59)mg犦(P<0.01)。结论应用BIS值反馈靶控输注异丙酚在硬膜外阻滞期间的清醒镇静,可更加合理地评估镇静的深度,防止术中知晓,减少异丙酚用量,加快病人清醒,安全有效,较TCI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Marsh靶控方式输注异丙酚对椎管内麻醉患者镇静的效果。方法40例椎管内麻醉患者,应用TCI-1靶控系统,起始异丙酚靶控血药浓度为0.5μg/mL,3min后以0.1 ̄0.2μg/mL速度递增;观察OAA/S各级镇静评分时段的靶控血药浓度。结果镇静评分达2,3,4级时,靶控异丙酚血药浓度分别为(1.69±0.35)μg/mL,(1.35±0.41)μg/mL和(0.83±0.12)μg/mL。镇静评分达2级时,13例出现低血压;且呼吸频率下降有显著性,1例呼吸抑制;达3级时,3例出现低血压;达4级时,仅1例心率减慢至49次/min。结论Marsh靶控输注异丙酚用于椎管内麻醉患者清醒镇静具有较好可控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评估小儿口腔颌面外科术后镇静深度的可行性。方法42例6~12岁口腔颌面外科术后丙泊酚维持镇静下带管自主呼吸的患儿。每4小时和需要吸痰时分别运用Ramsay评分和气管吸痰评分(TSS)评估镇静深度,同时记录BIS值。就BIS值与镇静评分间进行相关分析;计算BIS判断镇静深度的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BIS值与对应的Ramsay和T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71和-0.44,P均<0.01)。BIS值为85时,其区别镇静不足和镇静充分的敏感度为0.84和0.81,阳性预测值为0.66和0.79;BIS值为65时,区别镇静充分和镇静过度的敏感度为0.67和0.65,阳性预测值为0.39和0.21。结论对于术后丙泊酚维持镇静下带管自主呼吸的患儿,BIS值与Ramsay和TSS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并能可靠而有效区分镇静不足和镇静充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确定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 index)与计算机模拟的丙泊酚血浆浓度的相关性,以区分有意识和无意识状态的能力。方法12例病人在全麻诱导前靶控输注(TCI)丙泊酚镇静,同时监测BIS和AEP index,TCI丙泊酚浓度从0.5μg/ml逐渐增加直至改良镇静警醒评分(OAA/S)≤2,平衡15min以上,随后将靶控浓度降低到0μg/ml,系统自动模拟血浆丙泊酚浓度。结果 BIS与模拟血浆丙泊酚浓度呈线性负相关(r=-0.427,P=0.000)。AEP index与模拟丙泊酚血浆浓度不相关(r=-0.039,P>0.05),AEP index在OAA/S评分2和3间差别显著(P<0.05),BIS则无差异。 结论 BIS与模拟丙泊酚血浆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虽然 AEP index与模拟丙泊酚血浆浓度不相关,但却是反映病人意识是否恢复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用异丙酚和芬太尼双通道开环靶控输注(OLTCI)和闭环靶控输注(CLTCI)进行麻醉诱导时,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24例施行甲状腺手术的女性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OLTCI组和CLTCI组(n=12)。OLTCI组以靶控浓度3μg/mL异丙酚和3ng/mL芬太尼分别行麻醉诱导和维持;CLTCI组分别以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和心率(HR)与收缩压乘积为反馈指标行双通道CLTCI,异丙酚和芬太尼起始靶控浓度分别为3μg/mL和3ng/mL,递增或递减浓度分别为0.5μg/mL和0.5ng/mL,最高靶控浓度分别为6μg/mL和5ng/mL。于不同时间点分别记录两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异性、BIS值的变化以及异丙酚和芬太尼的用药量。结果CLTCI组:插管后1min和模拟切皮刺激后1min记录的BIS值有所升高,但升高幅度均小于OLTCI组,且控制在64以内(分别为58.9±1.1和59.9±4.1)。与插管前相比,两组在插管后1min记录的MAP均有所升高,但OLTCI组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CLTCI组(P<0.05)。两组的芬太尼总用药量无明显差异,OLTCI组异丙酚总用药量大于CLTCI组。结论与OLTCI比较,以BIS和HR与收缩压乘积作为反馈指标行异丙酚和芬太尼双通道CLTCI能更好地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8.
双频谱指数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常规经验麻醉下瓣膜置换术病人的麻醉深度(意识水平),观察BIS在伤害性刺激时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瓣膜置换术病人,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哌库溴铵及心血管活性药物对病人实施麻醉;术中监测并有专人分别记录入室(基础值)、诱导后、插管后、切皮后、锯胸骨时、缝胸骨时及术毕BIS和MAP,HR各参数值,观察不同阶段各参数的变化.结果诱导后各参数均明显降低,虽然切皮后、锯胸骨及缝胸骨等强刺激后MAP和HR未见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改变,但BIS却显著增高(P<0.01);全部病人锯胸骨时BIS均在60(67.28±8.97)以上,缝胸骨时63(68.46±8.70)以上,而无1例低于50者.结论该组瓣膜置换术病人麻醉偏浅,尤以锯胸骨、缝胸骨及术毕等时段为甚,表现为BIS值偏高,有知晓发生;知晓可发生在临床认为满意的麻醉中;应用BIS监测,可更加合理地评价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