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曾文权  赵巍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0):1671-1672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HBV基因型分布及其前C区1896变异的特点.方法随机选择2004年3月~2005年3月南京地区HBV-DNA阳性(荧光PCR)的HBV感染者220例.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PCR法检测HBV基因型,采用特异性引物PCR法检测HBV前C区1896变异株和野生株.结果 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 71例,基因型C 146例,基因型D 1例,B/C混合型1例,A/B混合型1例,未发现基因型A、E、F存在.有163例HBV感染者发生了前C区1896变异,变异株检出率(单纯变异株/混合变异株)为74.1%.基因型B 78.9%发生了前C区1896变异,基因型C有66.4%发生了C区1896变异,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χ2=4.56,P<0.05).结论南京地区存在HBV基因B、C、D及B+C和 A+B混合型,以B、C型为优势基因型,未发现A、F、E基因型;HBV基因型B前C区1896的变异率较HBV基因型C高.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变异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耀仁  唐锡尔 《宁波医学》1999,11(3):103-10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错配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HBV前奁1896位突变,结果 620例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1896位变异264例变异率42.58%,在急性肝炎,慢性轻度,慢性中度,慢性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中,变异率分别为12.5%,35.0%,55.94%,45.26%,54.72%,48.76%,年龄,性别与变异无关,病程〉5年,中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错配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HBV前C区1896位突变。结果620例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1896位变异264例,变异率42.58%。在急性肝炎、慢性轻度、慢性中度、慢性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中,变异率分别为12.5%、35.0%、55.94%、45.26%、54.72%、48.76%。年龄、性别与变异无关,病程>5年、谷丙转氨酶(ALT)异常、抗HBe(+)者变异率均明显增高。结论HBV前C区变异与肝病严重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X区和前C区热点变异对干扰素(IFN)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HN-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形态(RFLP)技术检测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治疗前病毒核苷酸序列的突变。结果:A^1896变异株不影响治疗结束时应答率,6/8例T^1762-A^1764变异株感染者为应答者。停药后12mo时,l例T^1762-A^1764变异株感染者由无应答者变为应答者:在复发者中,既有T^1762-A^1764变异株感染者,又有A^1896变异株感染者,或两者同时存在。结论:T^1762-A^1764变异者近期疗效好,而A^1896变异者不影响近期疗效;T^1762-A^1764变异者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的检测HBV前C区1896位G→A突变的方法。采用本室自行构建的HGV前C区1896位G→A突变株和野生株克隆作为标准株,对错配引物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作为检测HBV前C区1896位G→A突变株的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操作较为简便,特异性和重复性较满意,可用于临床和科研。  相似文献   

6.
e抗原阴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热点变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HBV信号肽区热点变异与重症乙肝炎发生及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错聚合酶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分析方法检测68例HBeAg阴性的重症乙型肝炎病人(其中急性重肝6例,亚急性重肝38例,慢性重肝24例)及44例慢乙型肝炎患者的T1862,A1896变异情况。结果:急性重肝的A1896,T1862变异分别为66.7%(4/6),0)9/6);亚急性重肝42.1%(16/38),15.8%(6/38);慢性重肝25.0%(6/24),16.7%(4/24);慢性肝炎45.5%(20/44),2.3%(1/44)。重症乙型肝炎组与乙型肝炎的重症化密切相关。而A1896变异与乙型肝炎重症化进程是否有关还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3′-碱基特异性PCR法(3′-BS-PCR)。结果:55例HBV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突变株25例。突变株的检出主要集中在抗-HBe阳性患者中,并随肝损害加重而增加,重型肝炎患者突变株检出率最高。HBV、HCV重叠感染者高于HBV单纯感染者。结论:突变株感染者病情较重,预后差;抗-HBe的出现并不完全意味着病情的缓解;HCV的重叠感染可能是导致HBV前C区基因突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毅  杨平 《中国厂矿医学》2005,18(5):411-412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1762/1764双位点变异和前C区1896位点变异的情况以及对血清学的影响,并观察出现1762/1764双位点变异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方法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和PCR法检测162例慢性乙型肝炎C区基因启动子1762/1764双位点变异和前C区1896位点变异,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肝功能、HBV复制指标、病毒变异等变化.结果慢性轻型乙肝,慢性中、重型乙肝和肝硬化3组1762/1764双位点变异率分别为14.9%,40.7%和39.0%,1896位点变异率分别为11.9%,40.7%和65.9%;HBeAg+和HBeAg-2组1762/1764变异率分别为31.1%和28.4%,1896变异率分别为5.4%和60.2%;10例出现1762/1764双位点变异的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12月末,2例复发,并检测出变异株和YMDD变异,其中1例发展为重型肝炎并死亡;24月末,4例复发,并检测出变异株.结论HBV CP1762/1764变异与病情轻重有一定关系,不能完全中止HBeAg的复制,不同于前C区1896位点对血清学的影响;拉米夫定治疗可以抑制变异株,但随着疗程的延长,变异株又会重新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A1896位点突变与HBV-DNA的关系及临床用药。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0例,通过荧光定量PCR对乙肝病毒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做病毒载量和A1896变异的检测,并对临床用药进行效果观察。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e抗原阴转后病毒复制尚未停止。结论乙肝病毒e抗原阴性A1896位点变异的患者抗病毒治疗时,恩替卡韦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高发区 ,大约有 50 %左右的人群受过HBV的感染。近年来发现 ,HBV感染后临床产生的不同疾病谱与病毒本身密切相关[1] ,因此 ,HBV前C区基因变异被广泛研究。整合在肝细胞染色体中的HBV-DNA拷贝数较少 ,并且常常出现基因片段的丢失 ,不易被常规方法检测出来。本文报道核酸杂交法检测HBV前C区基因变异的方法及结果。1 资料与方法1 1 标本 HBV前C区 1 76 2和 1 76 4变异阳性血清由第一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医学诊断研究中心提供 ,4 0例HBVDNA阳性患者血清由深圳市人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1.
101例乙肝患者HBVDNA前C区nt1896位点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M-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对101例乙肝病毒感染者HBVDNA前CA我nt1896(G→A)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1896(G→A)点突变株感染者29例,检出率26.13%。其在电性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急性肝炎患者中,(P〈0.05),在肝硬化及慢性重症肝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又高于在慢性肝炎患者中(P〈0.01)。同时对慢性肝炎患者中检出突变的病例和未检出突变的病例进行了ALTAST以及TBIL的比较,结果差别有显著性(P〈0.05)。以上结果说明,HBV前C区nt1896位(G→A)变异株感染可能是导致部分病人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与肝脏病变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位基因突变与HBV基因型、HBV复制以及患者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HBV DNA阳性患者进行荧光扩增检测前C区1896变异、HBV DNA基因分型、HBV DNA定量检测,酶免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eAg及HBeAb,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指标.结果:前C区1896变异者ALT水平为(109±111) U/L,比野生型者显著上升(P<0.05);1896位点变异与HBeAg、HBV基因型及HBV DNA水平无关;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水平C型显著高于B型(P<0.05).结论:HBV DNA前C区1896变异感染可能与肝细胞受损加重有关;基因型C型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B型,提示C型病毒复制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HBV感染者血清学模式与HBx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异源双链分析的方法对HBV感染者血清中HBx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在HBsAg(+)/HBeAg(+)/HBcAb(+)、HBsAg(+)/HBeAb(+)/HBcAb(+)和HBsAg(+)/HBcAb(+)血清学模式中,HBx基因双链区(nt1595-1881)多态性不明显(P(0.05),带形基本一致;HBx基因单链区(nt1365-1625)多态性明显,HBsAg(+)/HBeAg(+)/HBcAb(+)模式PCR扩增产物条带数与HBsAg(+)/HBcAb(+)模式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不同血清学模式HBx基因存在多态性,其多态性主要表现在HBx基因单链区。  相似文献   

14.
何姗  庞超  胡南 《河北医学》2006,12(7):645-64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及统计TSB、ALT恢复正常天数并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叠感染HAV、HEV患者慢性肝炎重度、慢性重型肝炎例数均明显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SB、ALT水平及恢复正常天数均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后病情趋向重症化,病程延长。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YMDD自然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P基因YMDD变异情况,并观察YMDD自然变异组与非变异组临床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和荧光探针杂交检测技术,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YMDD自然变异情况。结果在60例患者中,YMDD变异阳性5例(8.33%),阴性55例,5例变异中2例为YIDD阳性,3例为YVDD阳性。结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YMDD自然变异株;YMDD自然变异的患者没有临床病情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HBV基因型对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HBV基因型对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临床影响。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序列测定法检测广东地区27例HBV携带者和173例慢性乙肝患者的HBV基因型。结果B基因型105例(52.5%),C型94例(47%),D型1例,未发现其它基因型。B型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所占比例(18.1%)显著高于C型中ASC所占比例(8.5%)。C型中肝硬化所占比例(23.4%)显著高于B型中肝硬化所占比例(7.6%)。C型在ASC、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及重型肝炎、肝硬化的比例依次增高。C型较B型年龄大,但二者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州地区HBV基因型由B、C、D型构成,以B型为主。C型较B型年龄大。C型与较重肝病有关。B、C型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直接酶标法对来自全国17个地区的2346份肝组织标本进行了肝内HDAg的检测,1764份HBsAg阳性标本中有167份检出HDAg,检出率为9.47%。各大地区HDAg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肝内HDAg的检出率与病理类型有关,慢性肝病和重症肝炎中HDAg检出率较高。提示:HDV感染与疾病的活动性及慢性化有关。对HDV与HBV复制关系的研究表明:HDV可以抑制HBV的复制,但两者也可同时复制,其机理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HepG2.2.15细胞株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异质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峰  周晓东 《浙江医学》2005,27(6):417-419
目的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C基因的异质性来探讨在HepG2.2.15细胞体内是否存在HBV准种.方法依据Genebank中HBV ayw亚型全基因序列,选择保守区域设计出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引物,自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扩增HBV前C/C基因序列,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挑选15个克隆测序以比较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测序发现HepG2.2.15细胞HBV前C/C基因存在异质性,碱基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大于93%,突变类型全部为碱基替换.结论 HepG2.2.15细胞内存在HBV准种.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泌型IgA水平与HBV DN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鹤峰县人民医院检验科,鹤峰 445800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泌型IgA(SIg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的关系,为临床提供一个新的评价HBV复制状态及肝细胞损伤的指标。方法 100份经ELISA检测并确诊为乙型肝炎的患者血清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的拷贝数,用ELISA并经酶标仪定量其SIgA的量。结果 SIgA的含量与HBVDNA的拷贝数的对数呈正相关(r=0.69,P<0.01),在HBsAg( )/HBeAg( )/HBcAb( )组和HBsAg( )/HBeAb( )/HBcAb( )组中SIgA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HBV DNA拷贝数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gA的含量在评价HBV的传染性及肝细胞损伤程度方面比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更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