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预氧无正压通气在急症饱胃患者全麻快诱导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急症饱胃患者在无正压通气情况下实施预氧后静脉快诱导、临床观察。结果预氧无正压通气可显著延迟无通气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结论预氧无正压通气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反流误吸的风险,可以在临床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寻找用于急诊饱胃患者全麻快诱导的安全可行的方法。方法将40例ASAⅠ~Ⅲ级,准备在全麻下行急症手术的饱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表麻配合咪唑安定镇静,保留自主呼吸清醒气管插管;B组采用面罩预给氧并依次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静注,患者意识消失后配合selliek手法,在自主呼吸消失至插管期间不采用面罩加压通气,肌松满意后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呕吐、返流误吸情况,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心率、SpO2变化,插管时咽部反射,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 A组气管插管时全部出现呛咳,有7例经2次插管成功,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变化〉25%,SpO2〉97%,4例呕吐,无误吸;B组气管插管时无呛咳,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变化〈20%,SpO2〉98%,未见返流、误吸。结论预给氧非正压通气快诱导配合selliek手法,诱导插管过程既平稳、顺利,又避免了急诊饱胃患者的返流、误吸,是处理急诊饱胃患者的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高位无正压通气快速顺序诱导在急诊饱胃患者全麻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急诊饱胃患者采用头高位无正压快速顺序诱导,让患者由自主呼吸进入无通气状态,诱导药注入后45~60s内经直接喉镜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观察患者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脉搏氧饱和度变化及插管后呼吸末二氧化碳的情况及有无呕吐误吸情况。结果:麻醉诱导过程中无1例发生呛咳、呕吐、反流。结论:头高位无正压通气快速顺序诱导方法避免了急诊饱胃患者清醒气管插管中的不适及由气管刺激引起的呕吐,是处理急诊饱胃患者安全、可行的方法,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王怡鸾  张涛  李军 《浙江医学》2011,33(2):246-248
全身麻醉下发生呕吐或反流可引起胃内容物误吸,严重可致急性呼吸道梗阻、肺炎、肺水肿、支气管痉挛等.择期手术胃内容反流率为10%,而急症手术可达25%以上[1].目前认为气管插管是预防围手术期反流、误吸的金标准[2].硫喷妥钠、琥珀胆碱配合Sellick手法无通气的快速程序诱导方案已被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推荐用于饱胃患者的麻醉诱导[3].我们初期研究发现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快速程序诱导无辅助通气1min可安全用于择期手术的麻醉诱导,但该方案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缺点[4]. 作者单位:王怡鸾(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麻醉科) 张涛(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麻醉科) 李军(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麻醉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于急症饱胃患者全麻诱导的安全可行的方法。方法:对31例ASAⅠ~Ⅳ级、准备在全麻下行急诊手术的饱胃患者,麻醉前保持自主呼吸,面罩纯氧吸入,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琥珀胆碱快速诱导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时呛咳、呕吐、反流、误吸发生情况,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麻醉诱导时无呛咳、呕吐、反流、误吸,本组患者均插管顺利成功,未出现严重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结论:该种麻醉诱导方法可用于急症饱胃患者,方法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李永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157-2158
目的:探讨急症饱胃患者全麻诱导中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50例急症饱胃全麻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器械准备和操作配合,避免诱导过程中发生反流、误吸等严重不良反应。结果:50例急症饱胃患者顺利度过麻醉诱导期,无1例反流、误吸、低氧血症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急症饱胃患者顺利度过麻醉诱导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过程中,自主呼吸取代加压预充氧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中胃扩张度,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诱导后意识消失,呼吸停止,麻醉机面罩加压预充氧75 s后气管插管;观察组30例,诱导前嘱患者深慢呼吸一直持续至诱导后呼吸停止,不再加压预充氧,患者处于无通气状态,约75 s后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开始诱导给药即刻(T0)、呼吸停止即刻(T1)、气管插管后开启机控通气即刻(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同时记录患者术中胃扩张度评分、术后胃肠通气时间及术后24 h的恶心、呕吐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均无呛咳,T1及T2,MAP、HR、SpO2变化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 MAP、HR、SpO2与T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扩张度评分高于观察组,术后24 h的恶心、呕吐例数多于观察组,术后胃肠通气时间较观察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过程中,自主呼吸取代加压预充氧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安全、可行,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正压通气诱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诱导时间和胃内积气的影响。方法将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择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三组:正压通气组(A组)、非正压通气1组(B组)和非正压通气2组(C组),每组各20例。麻醉诱导给予同样的药物种类和插管程序,A组患者通过紧闭面罩给予正压辅助通气,B、C组患者采用紧扣面罩自主呼吸,不作加压辅助呼吸,放任患者由自主呼吸至无通气状态;C组患者在预充氧之后,先静脉注射肌肉松弛剂预算总量的1/5,余量给药时间同其他两组。分别于诱导前(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5 min(T2)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记录诱导时间、胃内积气。结果与A、B组比较,C组患者诱导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组患者胃内积气量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1、T2时间点三组患者MAP、HR明显降低;A组患者Sp O2显著升高,Pet CO2明显降低;B、C组患者Sp O2明显降低,Pet CO2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组患者T1、T2时HR、Pet CO2明显升高,Sp O2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正压通气诱导能有效减少胃内积气,肌肉松弛剂预给药法明显缩短诱导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利多卡因-丙泊酚-瑞芬太尼无肌松药气管插管预防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麻醉诱导期反流误吸的效果。方法 60例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依次缓慢静脉注射小剂量利多卡因-丙泊酚-瑞芬太尼完成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不用肌松药及面罩加压给氧去氮;对照组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观察2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情况、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反流误吸发生情况。结果 2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气管插管后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与麻醉诱导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P〈0.05),但均在临床允许范围,无需处理;2组各时点指脉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中发生误吸者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气管插管后即刻均降至90%以下;试验组1例反流,无误吸,对照组8例反流,3例误吸,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多卡因-丙泊酚-瑞芬太尼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可有效预防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麻醉诱导期反流误吸,气管插管条件满意,血流动力学变化在临床允许范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三通喉罩(three-way laryngeal mask airway,TLMA)通气在全身麻醉下支气管镜肺部急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实施气管异物取出术或支气管肺灌洗术的患者,在快速诱导全身麻醉下应用TLMA通气,记录患者麻醉前5min时(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3min(T2)、通气5min时(T3)、通气10min时(T4)、通气20min时(T5)、拔管时(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T1,T2,T3,T4,T5,T6时的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于T0、T2、T4、T6时间点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观察麻醉、手术效果和过程。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完成,TLMA通气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通气效果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TLMA用于支气管镜肺病急症治疗中的通气安全可靠、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全麻诱导期间空气面罩通气与纯氧面罩通气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和气管插管时长的比较.方法 选择80例ASA分级Ⅰ~Ⅱ级,预计无困难气道并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患者全麻诱导前常规用纯氧行预给氧(n=40);Ⅱ组患者全麻诱导前空气面罩通气(n=40).两组患者均由两位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在诱导期间进行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由助手进行气体的调整(给纯氧或给空气)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相关指标的观察记录.在完成气管插管前SpO2低于90%则认定为失败病例,同时给予纯氧面罩通气.在气管插管完成后均不予通气,直至SpO2降至90%.记录失败病例数,无通气安全时限(即无通气状态下SpO2≥90%的持续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长.结果 两组均无失败病例.Ⅰ组和Ⅱ组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分别为469.5±143.0 s和63.6±20.0 s,气管插管时长分别为34.4±12.6 s和32.8±9.6 s.两组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均显著大于气管插管时长(P<0.01).两组的气管插管时长的差异以及气管插管完成时SpO2≥90%例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无通气安全时限显著小于Ⅰ组(P<0.01),且和体质量指数显著相关(P<0.05).结论 对于有经验的麻醉医师,空气面罩通气情况下的全麻诱导可提供较充足的无通气安全时限以完成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经鼻高流量预充氧在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期的安全性研究。方法 56例非困难气道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鼻高流量吸氧组(HF组)和传统面罩经口鼻吸氧组(M组),28例/组。全麻气管插管诱导给药前预充氧5 min,HF组喉镜检查期间维持给氧,M组通气持续到喉镜检查。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预充氧前(T1)、预充氧5 min(T2)及插管成功即刻(T3)的超声下胃窦横截面积(CSA)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cSO2,窒息安全时间,插管时间,面罩通气的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充氧5 min,两组患者的PaO2和cSO2均明显升高,且HF组PaO2较M组明显(F=118.108 vs 9.511,P<0.05),插管成功后PaO2和cSO2均下降,HF组 的PaO2值较M组下降缓慢,且仍高于其T1时点,而M组的cSO2值下降显著,低于其T1时点值。HF组窒息安全时间显著高于M组(t=5.305,P<0.05),且HF组面罩通气次数少于M组(χ2=6.720,P<0.05)。两组插管后的PaCO2值均增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38,P>0.05),其余结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高流量吸氧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预充氧方式,与传统的面罩预充氧相比,能提高老年患者的动脉氧分压,延长患者窒息安全时间,可保障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插管时气道管理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食管端端吻合手术中单肺通气(OLV)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日龄4h~17d、体重1.5~3.2kg的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患儿,快速诱导后,在正气管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右侧开胸,使术侧肺脏压迫萎陷造成左侧单肺通气(OLV).术中连续监测心率(HR)、动脉压(AB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体温(T);记录诱导前后OLV10min、OLV30min,术毕的SpO2、PETCO2、HR值,比较各时段呼吸循环参数变化.结果全部患儿单肺通气后SpO2均有下降,经适当处理,14例患儿SpO2维持在95%以上.3例患儿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可维持SpO2在94%以上.另3例患儿在暂停手术操作、恢复双肺通气后,SpO2恢复正常.与诱导后相比,PETCO2在单肺通气后10min及30min分别为(30.2±3.6)、(29.5±4.8)mmHg,显著低于诱导后的(35.1±0.6)mmHg(P<0.05).HR在单肺通气后各时段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结论采用正气管插管技术,应用合理的呼吸管理,适当的麻醉用药,新生儿单肺通气行类似于食管端端吻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帝视观察用内窥镜(discopo,DSC)应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困难气管患者采用DSC插管,采用静脉诱导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开始时(T1)、气管插管完成时(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等常规指标,记录插管次数、操作时间和并发症等.结果:T1时MAP、HR与T0时比较明显下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2时基本达到T0水平.SpO2在T0-T2 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100.0%.插管时间(28.91±4.35)s.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咽喉不适.结论:DSC在处理困难气管插管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插管成功率高,使用方便,患者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赵立福  顾其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1,(8):40-41,44
目的探讨Streamlined Liner of the Pharynx Airway(SLIPA)喉罩在全身麻醉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Ⅲ级,无困难气道的择期全麻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SLIPA组(S组)和气管导管组(T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以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2.5μg/kg、维库溴铵0.1mg/kg、丙泊酚1.5mg/kg进行全麻诱导后行SLIPA喉罩或气管导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后行机械通气,设定通气潮气量为8mL/kg,频率为12次/min,吸呼比为1:2。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4-2mg/(kg.h)、瑞芬太尼20-5μg/(kg.h)维持麻醉,每30min静注0.04mg/kg的维库溴铵。记录建立人工气道的平均时间、全麻诱导后建立人工气道前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后1min、10min、30min时的MAP,HR,SpO2,气道压(Kpa)值,以及拔除人工气道后1min时MAP,HR,SpO2值。并随访记录患者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发生情况。结果 SLIPA喉罩在建立和拔除人工气道时MAP及HR较气管插管组稳定(P〈0.05)。结论 SLIPA喉罩使用方便,安全性高,可安全的运用于平卧位手术全身麻醉中建立人工气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患儿麻醉诱导时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的患儿40例,年龄4~12岁,体重15~35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D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0.3μg/kg,C组则输入林格液。采用8%七氟烷吸入和6 L/min的氧流量进行麻醉诱导,待患儿睡着后插入气管导管并行机械通气,然后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手术开始前用芬太尼3μg/kg。麻醉维持采用2%~3%七氟烷。记录患儿入室后右美托咪定注射前(T0)、注射后5 min(T1)、注射后10 min(T2)、插管前(T3)、插管时(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结果与C组比较,D组SBP、DBP和HR在T4~6时点明显较低(P〈0.05)。D组SBP和DBP在T4~6时点明显低于T0时点(P〈0.05);C组SBP T4~5时点、DBP T4时点及HR T4~6时点明显高于T0时点(P〈0.05)。C组插管时有3例患儿出现呛咳和躁动反应,而D组所有患儿均无呛咳和躁动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0.3μg/kg可为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全麻诱导提供良好的镇静,并能较好地抑制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17.
王红  刘冬冬  杨义 《中原医刊》2013,(23):68-69
目的观察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全麻下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SLIPA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记录插入喉罩/气管插管前(TI),插入喉罩/气管插管即刻(12)、3min(T3)和拔喉罩/气管插管前(T4),拔喉罩/气管插管即刻(T5)、3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监测T2-T4时的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气道峰压(Ppeak)。观察有无反流误吸情况及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结果与T1时相比,T组他、T4、T5时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且相对应时点均高于S组(P〈0.05);S组拔除喉罩后,低氧血症、咽部不适明显低于T组(P〈0.05),且无呛咳病例;两组术中SpO2、PETCO2、和Ppeak均在正常范围内,均无反流误吸发生。结论SLIPA喉罩通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时,患者应激反应小,术后咽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窥镜面罩复合高频通气在无痛纤支镜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记录吸氧前(TO)、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入镜后1(T3)、5(T4)min和术毕(T5)的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数值;记录检查中体动、呛咳及检查后头晕、嗜睡、乏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其他各时间点SpO:的值与T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的HR、SBP、DBP与T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3例(5%)出现体动,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内窥镜面罩复合高频通气是一种在无痛纤支镜检中具有供氧良好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