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降脂达标治疗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20例,按中国血脂防治指南中的标准进行调脂治疗,血脂达标后继续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20 mg/d治疗6个月,测定达标前后患者的血脂,肝、肾功能及行颈动脉多普勒检查。结果患者血脂达标后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钙6个月后,颈动脉内径有所扩大(P〈0.01),颈动脉斑块缩小(P〈0.01),同时患者TC、LDL-C、TG降低(P〈0.01),HDL-C升高(P〈0.05)。结论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经血脂达标治疗后可以缩小并稳定。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住院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2)。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睡前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计算斑块面积和数目。结果:两组治疗前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数、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颈动IMT、斑块面积减小(P〈0.05),而研究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显著减小(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对照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数量基本不变;研究组的不稳定斑块数减少29处、稳定斑块数增加22处、斑块数减少7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IMT和面积,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的疗效。方法 9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口服辛伐他汀、倍他乐克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倍他乐克和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软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以上参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对照组血清TC、TG、LDL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辛伐他汀具有降低血脂、缩小软斑块、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早期预后。方法选择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阿托伐他汀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1,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检测血脂、C反应蛋白(CRP)、双侧颈动脉B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对伴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测量斑块面积及斑块Crouse积分,并在治疗6个月进行生活自理量表(ADL)评分。结果 (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个月后比治疗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CRP的水平降低(P均〈0.05),对照组CRP水平也比其治疗前降低(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比治疗前TC和LDL-C及CRP水平降低(P均〈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比治疗1个月后TC、LDL-C和CRP水平降低(P均〈0.05),但治疗3个月后CRP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比其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IMT均降低(P均〈0.01);两组斑块面积在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Crouse积分较其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均降低(P均〈0.05)。(3)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后较对照组ADL评分增加(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早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降脂和抗炎的作用,并能稳定或逆转颈动脉斑块,改善患者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辛伐他汀剂量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脑梗塞住院治疗的144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20mg组及辛伐他汀40mg组进行为期24个月的观察对比。结果辛伐他汀20mg组与40mg组在治疗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20mg组与40mg组在治疗24个月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20mg组与40mg组在治疗24个月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个月每晚服用20mg、40mg辛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和逆转均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三院心内二科患者60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提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分为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20 mg/d 30例,未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30例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阿托伐他汀钙组治疗后颈动脉IMT以及血脂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未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以及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组对于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优于未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服药12个月或以上可减轻心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同时能够稳定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组接受瑞舒伐他汀40mg/d强化降脂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6个月后颈动脉斑块厚度、面积、斑块评分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颈动脉粥样斑块评分、厚度和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斑块评分、颈动脉斑块厚度、面积及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可有效逆转和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B超检查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IMT)及斑块面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正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比较: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和氢氯吡格雷联合应用较单用阿托伐他汀钙有更强的调脂作用和抗炎、抗血栓的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9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脂水平以及斑块面积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脂水平以及斑块面积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林港  司文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0):586-587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稳定或者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4例高血脂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进行分组,试验组给予辛伐他汀,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或者服用非他汀类药物。分别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检测LDL-C、TC和TG等指标,并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6个月和12个月LDL-C、TC等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只有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面积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具有很好的降血脂作用,其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长期服用可以获得良好的消除斑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治疗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75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进行强化降脂治疗,对照组37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进行常规降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血脂测定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分别为(4.35±0.54)mmol/L、(1.35±0.64)mmol/L、(2.72±0.54)mmol/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动脉彩超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斑块数量、面积与颈动脉中层厚度分别为:(1.50±0.02) mm ,(16.98±4.15)mm与(1.18±0.34)mm,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减少(均P<0.05)。全部患者治疗后IL-6、MMP-3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观察组易损斑块组IL-6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MMP-3显著低于稳定斑块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降脂治疗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血脂、斑块数量与面积、颈动脉中层厚度及炎性因子水平,具有稳定或逆转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戈 《中外医疗》2011,30(21):120-1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5例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d,疗程12个月,对比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以及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结果治疗后颈部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所变薄,统计学分析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具有调节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以减轻或消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雷米普利稳定颈动脉易损斑块预防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化  居克举  李明超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4):2210-2212
目的探讨雷米普利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及其预防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雷米普利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100mg,1次/d;辛伐他汀20mg,1次/晚。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雷米普利2.5mg,1次/d。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所有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进行评估;观察脑梗死发作情况。结果对照组60例患者中发生脑梗死17例(28.3%),治疗组60例患者中发生脑梗死6例(10.0%),治疗后两组脑梗死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的超声病理分型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不稳定性斑块所占比例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米普利稳定颈动脉易损斑块预防脑梗死有明显疗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口服,连用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计算斑块数目的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颈动脉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不稳定斑块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降低颈动脉IMT和减少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能够降低患者的hs-CRP水平,在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进  王革  徐琦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70+73-70,7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常规治疗,无阿托伐他汀钙)和观察组78例(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钙),观察药物治疗12个月;比较二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IMT、CRP、血脂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常规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逆转和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能明显降低CRP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6.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莉  张鸿举  丁少娟 《当代医学》2010,16(36):140-141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65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一日10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后6个月,患者TC、TG、LDL-C、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血脂、降低hs-CRP水平,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霍志成  王智明  黄建中 《当代医学》2011,17(16):142-143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O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将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治疗的7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株,疗程为6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做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检查.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组在治疗后,颈动脉IMT变薄,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C、TG和LDL水平明显下降,HDL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ACS患者颈动脉IMT的厚度,减小斑块的面积,并且具有较好的调脂水平,列ACS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龚家俊 《中外医疗》2013,32(1):133+135-133,13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0-2012年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中患者46例,对照组中患者44例。对患者在入院时、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脂水平变化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的厚度(IMT)。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中的患者无显著性血脂变化(P〉0.05),在6个月后干预组中颈动脉斑块ITM的厚度明显缩小,对照组中厚度明显增加,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并且有助于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异化斑块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有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2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d,睡前顿服,共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消退、血脂水平变化及副作用。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前有112个斑块,治疗后为78个,斑块消失率30.4%,未消失斑块纵径有明显缩小(P〈0.05);颈动脉IMT明显缩小(P〈0.05);治疗后血清TC、TG、LDL-C明显下降(均P〈0.05),HDL-C明显升高(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辛伐他汀调脂疗效良好,对斑块的稳定和消退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122-125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信息共享对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85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信息共享的干预措施,统计比较干预前后各组的易损斑块的面积大小及斑块数量的变化情况,比较组间干预前后颈总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IMT),比较各组干预前后的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6个月后,两组易损斑块面积大小均较干预前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易损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易损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研究组斑块消失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IMT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I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干预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TG、TC、LDL-C、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研究组TG、TC、H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信息共享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