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血脂指标对重庆市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集2009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20 000例数据,分析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SBP/DBP)的相关性以及各项血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再选择与血压相关性较强的血脂指标,分析这些指标及其不同组合在预测高血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中的价值。结果 体检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3 102例(总患病率为15.51%),其中男性2 294例,女性808例;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43%和9.21%,P<0.05)。调整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后,TC/HDL-C与血压的相关性最强,其次为LDL-C/HDL-C和Non-HDL-C;TC/HDL-C与LDL-C/HDL-C、Non-HDL-C、HDL-C、TG及LDL-C均呈强相关(r分别为0.926、0.784、-0.753、0.724及0.715),与TC也呈正相关(r=0.642),均P<0.001。TC/HDL-C、LDL-C/HDL-C、Non-HDL-C、TG及其不同组合预测的高血压ROC曲线下面积均>0.5,其中TC/HDL-C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对于同一项血脂指标或其组合的预测结果显示,女性高血压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HDL-C可能是预测高血压的最佳血脂指标,尤其能反映高血脂对重庆市中青年女性高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霞  周伟伟 《浙江医学》2020,42(2):150-153
目的探讨妊娠期代谢综合征(GM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GMS孕妇60例作为GMS组,同期健康妊娠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年龄、身高、孕前体质量、孕前体重指数(BMI)、分娩前孕周、分娩前体重、分娩前BMI、BMI增长率、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Hcy水平;同时分析Hcy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FPG、TG、LDL-C、HDL-C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孕妇分娩前体质量及分娩前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GMS组孕妇妊娠期体质量增加明显(P<0.05)。GMS组孕妇收缩压、舒张压、FPG、TG、LDL-C、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y与收缩压、舒张压、FPG、TG均呈正相关(r=0.35、0.30、0.25、0.33,均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23,P<0.05)。结论GMS孕妇Hcy水平明显升高,Hcy可能通过调节血压、血脂、血糖等代谢过程,参与GMS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和体脂肪率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s)的差异,分析BMI和体脂肪率衡量肥胖程度发生矛盾时,哪个指标更能准确反映CVRFs风险。方法 选择2013年2-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行全面健康体检的人群共3 859例,进行横断面研究,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BMI,利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脂肪率,常规方法测定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根据BMI和体脂肪率分为4组,第1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第2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第3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第4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比较各组CVRFs情况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RFs的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较女性身高、体质量、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体脂肪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0.05)。4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体脂肪率、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和腰臀比后,BMI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071、0.054,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063,P<0.05),与FPG、TC、TG、LDL-C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0.020、-0.019、-0.021、0.016,P>0.05);体脂肪率与FPG、TC、TG、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r=0.038、0.078、0.051、0.079,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050,P<0.05),与收缩压、舒张压无直线相关关系(r=-0.006、0.008,P>0.05)。男性较女性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两项及以上CVRFs发生率升高(P<0.05)。4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两项及以上CVRF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腰臀比、体脂肪率与CVRFs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无论BMI如何,高体脂肪率与CVRFs风险相关;而无论体脂肪率水平如何,高BMI与CVRFs风险无关。在评估CVRFs风险时,体脂肪率优于BM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血压水平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防治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者共243例,根据体质指数分为正常体质量组(18.5 kg/m2≤体质指数<24.0 kg/m2)、超重组(24.0 kg/m2≤体质指数<28.0 kg/m2)和肥胖组(体质指数≥28.0 kg/m2)。采用日立7600-12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其血糖、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ECA身高体质量检测仪测量身高和体质量,体质指数=体质量(kg)/身高2(m2);标准汞柱血压计测量白天静息15 min后的坐位血压;美林公司Accuwin 2.0血压监测仪监测24 h动态血压,记录仪自动记录并统计分析以下指标:24 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白天和夜间血压负荷、白天和夜间血压变化标准差。结果 3组体质指数、血糖、TG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T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变化标准差、白天舒张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变化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变化标准差、夜间舒张压变化标准差、白天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体质指数与24 h平均收缩压(r=0.128)和舒张压(r=0.188)、白天平均收缩压(r=0.154)和舒张压(r=0.186)、夜间平均舒张压(r=0.148)、白天收缩压负荷(r=0.126)和舒张压负荷(r=0.146)、白天舒张压变化标准差(r=0.253)、夜间舒张压变化标准差(r=0.190)均呈正相关(P<0.05)。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糖、Cr、TC、TG、HDL-C、LDL-C等因素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体质指数与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变化标准差、夜间舒张压变化标准差独立相关。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提示超重与肥胖可使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血压水平、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加,高血压前期人群可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质量而防止进展为高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地区人群血清尿酸(UA)水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5632例体检人群的血尿酸(UA)、尿素(Urea)、肌酐(Crea)、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8项生化指标,并分析UA水平和高尿酸血症(HUA)的危险因素。结果体检人群HUA的患病率为36.24%(5665/15632),男性HUA患病率是女性的2.2倍。UA水平、HUA患病率在不同性别、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水平、HUA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J”形曲线变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水平与年龄、FPG、TC、TG、LDL-C、Urea和Crea呈正相关(P均〈0.01),与HDL-C、性别呈负相关(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HDL-C和女性是HUA的保护因素,TG、LDL-C、Urea和Crea是HUA水平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TC和HDL-C是HUA的保护因素,性别、TG、LDL-C、Urea和Crea是HUA的危险因素。结论总体检人群UA水平随年龄增长呈“J”形曲线变化。TC、TG、LDL-C、Urea和Crea是HUA的危险因素,而HDL-C、女性是HUA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淑霞  高颖  姚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9):3551-3554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甲状腺结节与中心性肥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中老年女性55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将受试者分为甲状腺结节组(282例)和非甲状腺结节组(269例)。测量受试者身高、体质量、腹围、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 非甲状腺结节组与甲状腺结节组体质量、身高、BMI及其分级、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发病率、FBG、TC、HDL-C、LDL-C和血脂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结节组年龄、腹围、中心性肥胖发病率、糖尿病发病率及TG水平高于非甲状腺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95%CI(1.02,1.07),P=0.01〕和中心性肥胖〔OR=1.76,95%CI(1.14,2.73),P=0.01〕进入回归方程,是中老年女性发生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腹围判断中老年女性发生甲状腺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59(P=0.017),最佳分界点为82 cm,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58%。结论 中心性肥胖是中老年女性发生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采用腹围判断中老年女性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准确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早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5例新诊断无并发症的T2DM患者(T2DM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8例(NC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差异。结果:①T2DM组SVCAM-1高于NC组[(47.51±13.84)mmol/L vs(27.99±11.66)mmol/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VCAM-1与体重指数(BMI,r=0.432,P〈0.01)、舒张压(DBP,r=0.229,P〈0.05)、空腹血糖(FPG,r=0.409,P〈0.01)、三酰甘油(TG,r=0.226,P〈0.05)、总胆固醇(TC,r=0.237,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0.241,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259,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T2DM早期患者即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8.
背景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证实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可以比单一的血脂指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比值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关于TG/HDL-C比值在高血压人群中评估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较少,不同TG/HDL-C比值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特点的研究也较少。目的分析不同空腹TG/HDL-C比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动态血压及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情况,并探讨TG/HDL-C比值与ba-PW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病房的439例(18~8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测量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测定患者血肌酐、总胆固醇、TG、LDL-C、HDL-C、血尿酸、空腹血糖,并计算TG/HDL-C比值;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收集24 h、日间及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平均心率。计算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并记录勺形血压波形,所有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采用ba-PWV进行评估。根据TG/HDL-C比值将患者等分为低分位组(n=219)及高分位组(n=220),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有无差异,并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ba-PWV的影响因素。结果高分位组男性比例、BMI、高脂血症史比例、吸烟史比例、血肌酐水平、总胆固醇水平、TG水平、血尿酸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高于低分位组,年龄、HDL-C水平低于低分位组(P<0.05)。高分位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心率、ba-PWV高于低分位组,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勺型血压比例低于低分位组(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12.35,95%CI(10.307,14.401)〕、空腹血糖〔β=20.69,95%CI(1.532,39.854)〕、TG/HDL-C比值〔β=20.99,95%CI(6.176,35.810)〕、24 h平均收缩压〔β=7.57,95%CI(5.656,9.493)〕是ba-PWV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TG/HDL-C比值高分位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低分位组,且TG/HDL-C比值与ba-PWV独立相关,因此监测TG/HDL-C比值有助于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和血压升高,促进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全面管理。  相似文献   

9.
单纯性肥胖儿童代谢综合征成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糖代谢、脂代谢情况、血压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程度。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病例研究方法,分析年龄6~13岁单纯性肥胖儿童(n=53)与非肥胖同年龄组儿童(n=40),二者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的差异。结果 肥胖组儿童FPG、IPI、TG、TC、LDL—C、收缩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中存在高血压者8例(15.1%),脂代谢紊乱者19例(35.8%),FPG异常者3例(5.7%);同时存在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FPG异常中2种及(或)以上异常者10例(18.9%)。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糖、脂代谢异常及血压异常,同时存在代谢综合征成份簇集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庆市老年高血压患者终止高血压膳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评分现况,探讨DASH评分与主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2016年4至6月,随机抽取重庆市的2个城区,再从2区中各随机抽取1个卫生服务站作为调查点,采用DASH问卷对前来体检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数据。结果:共调查435例重庆老年高血压患者。患者DASH评分的中位数为5.0分,得分范围为2~8分(总分10分),在水果类、奶类、坚果类各条目中得到满分的比例分别仅为1.6%、1.6%、2.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DASH得分五分位数分组的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DASH得分与SBP、DBP、TC、TG、LDL-C、BMI和WC水平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175、-0.323、-0.532、-0.521、-0.483、-0.169、-0.360,P<0.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呈正相关(r=0.108,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DBP、TC、TG、LDL-C、HDL-C和WC水平与DASH评分关系密切(P<0.05)。结论:重庆老年高血压患者DASH评分较低,DASH评分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提高患者DASH评分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水平。应加强高血压患者DASH干预,改善患者饮食模式,进而降低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某高校健康体检人群中205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高尿酸组,同期体检人群411例血尿酸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测量,并检测其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高尿酸组体质指数(BMI)、SBP、DBP、FBG、TC、TG、LDL-C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发生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的危险分别是对照组的2.253、2.760、1.939、2.872倍(P〈0.05),高尿酸组并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是对照组的3.501倍(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应加强健康教育,必要时联合药物治疗,在控制代谢综合征的同时积极控制血尿酸,提高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近年,我国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若能早期发现其危险因素,予以干预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HTGW)与血糖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定论。目的 探讨HTGW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于2012年6—10月在珠海市香洲区湾仔镇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 142例年龄18~75岁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根据腰围和三酰甘油水平将参与者分为3组:组1、组2及组3。组1: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且血清三酰甘油<2.0 mmol/L;组2: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且血清三酰甘油≥2.0 mmol/L或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且血清三酰甘油<2.0 mmol/L;组3: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且血清三酰甘油≥2.0 mmol/L。比较不同组别居民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TGW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2 142例参与者中169例因为缺失三酰甘油或腰围数据被剔除。最后纳入1 973例参与者,其中糖尿病172例、糖尿病前期143例,组1参与者1 141例,组2参与者624例,组3参与者208例。组2年龄、男性占比、高血压者占比、糖尿病前期者占比、糖尿病者占比、饮酒者占比、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酸高于组1,教育状况为高中以上者占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3年龄、高血压者占比、糖尿病前期者占比、糖尿病者占比、吸烟者占比、饮酒者占比、收缩压、BMI、腰围、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肌酐、血尿酸高于组1和组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组1和组2,男性占比、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上者占比、舒张压、C反应蛋白高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未调整的模型中,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模型,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饮酒、体育锻炼、BMI模型中,HTGW分组均为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TGW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密切相关,应注意加强对该类人群的血脂控制及腹围控制,以降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南通市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从体检信息管理系统中抽取2011年47 571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肝脏超声、体重指数、血脂、空腹血糖、尿酸、肝功能、血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10 042例,患病率为21.11%。男患病率为27.16%,显著高于女患病率11.7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重、高甘油三酰血症、高总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糖症、高尿酸血症、ALT异常、GGT异常、SBP异常、DBP异常均可增加NAFLD的发病危险。结论年龄、性别(男性)、超重、高血脂、高血糖症、高尿酸血症、ALT异常、GGT异常、血压异常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 对656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血糖、血脂、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测和肝脏B超检查。结果 ①656例糖尿病患者B超证实脂肪肝430例,占65.54%;②分脂肪肝组(430例),无脂肪肝组(226例):脂肪肝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比值(WHR)等均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HDL-C均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和中央型肥胖,血脂紊乱、肥胖、高血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杨伟 《疑难病杂志》2010,9(4):267-26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6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A组)和45例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B组)以及42例老年正常体检者(C组),对其相关指标包括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等进行检测。结果A组,B组的SBP、DBP、BMI等均高于C组(P<0.05,P<0.01),且A组高于B组(P<0.05);A组、B组的HbA_(1c)、FBG、TG、HDL-C、hsCRP、UA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A组HDL-C、UA、hsCRP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存在血尿酸和血脂异常,监测血脂及血尿酸水平并进行干预,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相关因素与脉压(PP)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2003~2007年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309例(男185例,女124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按脉压(PP)≤60 mmHg、60100 mmHg分为三个组,分析各组的脉压与性别、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血脂、左室重量指数(LVMI)、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BMI、血糖、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明显差异(P〉0.05) 脉压与SBP(r=0.48)、年龄(r=0.25)、高血压病程(r=0.23)、LVMI(r=0.65)、颈动脉斑块(r=0.69)、EF(r=0.31)呈正相关(P均〈0.01),而与DBP(r=-0.90)、FS(r=-0.35)、高密度脂蛋白(HDL)(r=-0.22)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资料显示脉压与年龄、高血压病程、SBP、DBP、EF、FS、高密度脂蛋白、LVMI、颈动脉斑块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黄素兰  梁莉  葛良清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5):3175-3179
背景 肥胖高血压患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MAU),除了肥胖本身这个因素外,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则较少。目的 探讨初诊肥胖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受损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首次就诊的高血压患者456例,其中肥胖组111例,超重组210例,正常体质量组135例。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肾功能指标、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分析早期肾功能受损发生情况。然后将肥胖组患者依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MAU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患者发生MAU的影响因素。结果 肥胖、超重与体质量正常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MAU阳性率、肌酐、尿酸、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U阳性组肥胖患者的空腹血糖、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阴性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OR(95%CI)=8.289(2.221,30.936)〕、白昼收缩压〔OR(95%CI)=5.528(1.019,30.588)〕、夜间收缩压下降率〔OR(95%CI)=0.117(0.038,0.360)〕是肥胖高血压患者发生MAU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肥胖高血压患者是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高危人群,空腹血糖、白昼收缩压和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肥胖高血压患者发生早期肾功能受损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林芬  吴允章  林海南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5):3133-3138
目的 探讨厦门市“高友网、糖友网”患者的“三师共管”模式,并进一步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 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选取厦门市思明区嘉莲街道中符合高友网和糖友网入选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845例和787例。通过“三师共管”模式对入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精细化、全程、综合管理。比较管理前和管理1年后高友网和糖友网患者体质指数(BMI)、腰围及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微量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结果 管理1年后高友网患者收缩压、舒张压、TC、TG、HDL-C、尿微量清蛋白达标率高于管理前,空腹血糖达标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和管理1年后高友网患者BMI、腰围以及LDL-C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1年后糖友网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LDL-C、HDL-C、尿微量清蛋白达标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和管理1年后糖友网患者BMI、腰围以及糖HbA1c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三师共管”团队协作对高友网、糖友网患者的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尿微量清蛋白达标率,可改善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延边农村地区汉族和朝鲜族居民的肥胖与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面对面询问法收集随机抽取的447名50~60岁农村社区内常驻人群的有关研究变量资料,观察体质指数(BMI)、腰围(WC)水平与慢性病危险因素(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及血糖)的关系.[结果]汉族和朝鲜族居民的WC,SBP,DBP,FBG,HDL-C的分布特征间存在差异,而BMI,WC与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间存在差异.[结论]制定延边地区高血压病预防与治疗措施时应考虑民族及肥胖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成年女性体检者中子宫肌瘤检出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方法经过数据结构化与标准化后,分析172 764名成年女性体检者的子宫附件彩超检查及生理生化检测结果[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计算比值比(odd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95% CI)。结果总体上子宫肌瘤、血压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10.03%、7.74%、1.84%、48.19%、31.19%。子宫肌瘤及代谢综合征检出率最高年龄段均为45~59岁;血脂异常检出率最高年龄段60~74岁女性。不同年龄段疾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子宫肌瘤组与非子宫肌瘤组在年龄、BMI、SBP、DBP、FBG、TC、LDL-C、HDL-C、TG、血脂异常、血压偏高、血糖偏高及代谢综合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年女性中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可能使子宫肌瘤检出风险升高;中年女性中消瘦或高血压者得子宫肌瘤风险最低;当年龄达到75岁以上时,各种心血管疾病相关风险因素与子宫肌瘤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年龄段女性体检者的子宫肌瘤检出风险因素有所不同。体检指标对青年女性预防子宫肌瘤的指导意义更大,其更需要关注体重、血脂及血压并保持健康水平。在女性体检人群中普及子宫彩超检查对子宫疾病早期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