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总结包皮环切术套环法治疗小儿包皮过长的经验。方法对2003~2013年来我院行包皮环切术套环法治疗小儿包皮过长的800例患儿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0例行小儿包皮环切术套环法患儿术后效果良好。套环脱落时间为7~20d,脱落后切缘整齐,外形美观。2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术后出血4例;包皮感染、红肿8例;套环不脱落5例;包皮撕裂3例;包皮环嵌入冠状沟4例;尿潴留2例。结论小儿包皮环切术套环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患儿痛苦小,术后护理方便等优点,手术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一次性包皮环切器作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的疗效.方法包皮过长和不完全包茎患者60例(A组)行一次性包皮环切器作包皮环切术,同期53例(B组)行传统的包皮环切术.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创口出血、疼痛、感染、美观性、对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为(2±1)ml,B组为(12±1)ml(t=-60.2,P<0.001);A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为(9±4)h,B组为(52±10)h(t=-36.13,P<0.001);A组术后发生创口出血及血肿者0例,感染0例,发生性生活不适者0例,B组术后创口出血及血肿9例,感染5例,性生活不适者12例(x 2=105.35,P<0.005).所有对比项目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一次性包皮环切器作包皮环切术比传统包皮环切术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改良式包皮环切术,操作简单,便于掌握。其优点是出血少,切口便于保护,术后疼痛轻等,优于传统的包皮环切术,很有必要在基层推广。方法:回顾近5年来121例包皮环切临床资料,结合最新的报道,对传统的包皮环切术进行术式改进。  相似文献   

4.
使用包皮去除环行成人包皮环套术(附13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包皮去除环在成人包皮环套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38例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患者应用GM SDS-2包皮去除环包皮环套术;同期行6例传统皮皮环切术。结果:包皮环套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较传统环切术组短;环套术组出现1例内板脱落出血,环切组术后早期出血2例,1包皮血肿。环套组7天拆环后7例出现包皮肿胀内外板裂开。环套组愈合后,包皮对称良好,切缘整齐美观,无线头反应。结论:成人包皮环套术术时短,术中出血少,患者较痛苦轻,术后外形美观,无线头反应,远期效果理想,应用性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法、商环法及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传统法、商环法及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在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等方面比较情况。结果:商环法及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术后包皮水肿发生率、术后手术满意度方面较,传统法包皮环切术有明显优势,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统法及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在术后愈合时间较商环包皮环切术有明显优势,传统法的术后愈合时间与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无明显差异,在术后血肿发生率方面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较前二者均高,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商环法及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血肿、术后手术满意度方面较传统法有明显优势,是包皮环切术优先选择的方法,但在术后愈合时间不如传统方法,故行包皮环切术方法的选择要结合患者的意愿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方法,以便使患者达到最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一次性包皮吻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在小儿包皮手术中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分析2014年3—9月采用一次性包皮吻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的174例小儿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岁2个月~14岁,平均7.8岁。其中151例采用一次性包皮吻合器行包皮环切术,23例行传统包皮环切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吻合器组患者切缘整齐,美观。吻合器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包皮水肿消退时间方面均优于传统的包皮环切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患者对包皮外观满意度,吻合器组随访到147例,所有患儿家属对外观均满意;包皮环切组随访到18例,1例患者对术后外观不满意,为感觉包皮两侧不对称。结论一次性包皮吻合器行包皮环切术临床疗效满意,手术简单,用时短,可做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包茎、包皮过长及防止其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传统的包皮环切术是将包皮内外板及中间的结缔组织一齐切除 ,造成血管不可避免的损伤 ,如术中止血不彻底或血管结扎不牢 ,常引起术后出血 ,同时因血液回流障碍极易发生系带水肿 ,或系带切除过短而影响术后阴茎勃起等一系列的并发症。作者应用脱袖套法行包皮环切术 32例 ,避免了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中 ,年龄最小 2岁 ,最大 42岁 ,但以中小学生及青年为多 ,其中包茎 8例 ,包皮过长 2 4例。1 2 手术方法 :按常规行消毒麻醉 ,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改良包皮环切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107例(A组)包皮过长患者行改良包皮环切术,92例(B组)行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81例(C组)行传统包皮环切术。对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创口出血、血肿、水肿、感染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为(4±1)m l,B组为(3±1)m l,C组为(16±2)m l;A组术后发生创口水肿、出血、感染1例,B组5例,C组15例。B组术后外观明显臃肿5例。A、C组无臃肿。C组8例诉勃起后侧弯,A、B组的术后并发症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在术中出血和术后感染两方面均优于C组,A组在术后外观方面优于B、C组,其中B组外观差主要是臃肿,而C组为勃起后的侧弯;B组在手术时间方面明显长于A、C两组。结论改良包皮环切术优于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及传统的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效果好,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双极电凝行包皮环切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宏斌 《华夏医学》2002,15(3):363-363
包茎或包皮过长行包皮切除方法很多 ,较常用的方法是包皮环切术 ,而手术时止血及术后拆线、术后伤口的愈合情况 ,都是目前行包皮环切术较难处理的问题。笔者应用双极电凝对传统的包皮环切术进行改进行包皮环切术 34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年龄 3~ 35岁 ,平均 1 6岁。包茎 1 0例 ,均包含较多包皮垢。包皮过长 2 4例 ,包皮与龟头多处粘连 3例 ,并龟头包皮炎 2例。2 方法手术前先在预定切除的包皮外板上用龙胆紫划线 ,常规消毒后 ,行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于阴茎腹侧正中包皮钳夹一直血管钳 ,背侧包皮对称钳夹两…  相似文献   

10.
儿童包皮环切术739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志刚  王容  肖波  封雷  周智  谢珍 《西部医学》2012,24(5):925-927
目的观察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行儿童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运用效果,探讨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行儿童包皮环切术的优越性。方法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对739例包皮过长及包茎儿童行包皮环切术,对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和外观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手术时间(5.2±1.3)分钟,主要并发症为术后感染9例(1.22%)、出血5例(0.68%)和水肿27例(3.65%)。术后包皮创口完全愈合时间为(19.90±5.33)天。结论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行儿童包皮环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外观满意度高、受术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包皮环切器与改良包皮环切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改良包皮环切术和包皮环切器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8例包皮过长者分别使用新型包皮环切器和改良手术(一钳环切法)行包皮环切.其中57例使用包皮环切器,51例行包皮环切手术. 结果应用包皮环切器手术者手术时间6~18 min,平均8 min .术中无需结扎止血,术后无出血及血肿发生.51例行改良包皮环切手术者手术时间20~36 min,平均24 min,发生并发症5例.结论 应用新型包皮环切器行包皮环切操作简单,时间短,术中无出血,疼痛轻,但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相对延长,且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使用狼和牌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的手术经验。方法使用狼和牌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342例,其中包茎224例,包皮过长118例。结果 342例手术中,切口手术当时即部分裂开2例,术后第3天系带处裂开1例;术后出血形成较大血肿4例;术后尿潴留3例;其余332例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个月后随访,342例中有314例得到随访,获随访者中310对包皮外形均满意。结论使用狼和牌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手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微创、愈合后外形美观的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等离子电切刀行包皮环切术及术后湿润烧伤膏在改良包皮环切术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改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215例。术中保留冠状沟宽度的包皮内板及按阴茎勃起长度确定保留外板位置,分四象限法切除多余包皮,保留完整的包皮系带。术后将MEBO纱条环绕在切口上,再用无菌纱布包扎。结果:215例患者均行等离子电切刀切除包皮及术后创面涂抹ME—BO,术中出血极少,时间明显缩短,切缘整齐,保留了完整包皮系带,阴茎外型美观。除小儿外,其他患者疼痛轻微,均能忍受。所有患者术后1周包皮轻微水肿,2周后消失;切口及分离创面1周后愈合良好。无1例切口裂开和再粘连。结论:在改良包皮环切术中湿润烧伤膏的应用,疗效确切、水肿消失,防止了术后出血及包皮粘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应用"商环"行包皮环切与传统包皮环切术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7例包皮过长、包茎患者,行商环包皮环切术81例(商环组)、行传统包皮环切术86例(传统组)。对其术式优越性、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商环包皮环切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阴茎美观方面优于行传统包皮环切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商环"行包皮环切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与环切术用于治疗成人包皮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包皮手术治疗的成人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对照组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愈合时间、外观满意进行记录,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组愈合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较传统环切术操作简单、无需缝合、术中出血少、外观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评价包皮环切器治疗包皮过长与传统手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将76例使用包皮环切器行环切术患者与47例行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包皮环切器行包皮环切术较传统手术节省手术时间,术后痊愈时间更短(P<0.05)。结论用包皮环切器行包皮环切术是对包皮环切术的简化和改进,患者易于接受,满意度高,是一种可靠、可供选择的包皮环切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包皮环扎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8年11月间来本院门诊就诊的包皮过长患者148例,其中行传统包皮环切术77例,行包皮环扎术7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传统包皮环切术需在神经根阻滞麻醉下由2位术者配合完成,而包皮环扎术不需麻醉,且由1位术者就可顺利完成。环扎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环切组(P〈0.001),术后外观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环切组(P〈0.001),平均包皮水肿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环切组(P〈0.001);但是环扎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传统环切组(P=0.001),伤口愈合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环切组(P〈0.001)。结论包皮环扎术操作简单,技术稳定,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不同环切术式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2-2012年,共收治包皮过长和包茎患者1 008例,包茎349例,包皮过长659例.行常规剪刀法包皮环切术216例,袖套法包皮环切术452例,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87例,包皮环切吻合器切除术253例.结果 改良术式(袖套法、根部法)手术时间比传统术式(剪刀法)长10min左右,改良术式出血量少,阴茎水肿少,无发生出血或血肿形成.传统术式并发症有56例出现阴茎水肿,17例发生出血或血肿,3例发生感染.用包皮环切吻合器手术时间短,而水肿时间长.结论 严格掌握不同术式的适应证,根据患者情况灵活选择术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婚后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包皮环扎术与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行包皮环扎术的139例患儿,其中116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1~ 25个月),与行包皮环切术的124例进行比较,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伤口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采用包皮环扎术的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伤口出血、血肿、裂开、感染等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包皮环切术,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包皮环扎术治疗小儿包茎手术操作、护理简单,出血少,并发症少,适合于各级医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黄业东 《当代医学》2011,17(23):51-51
目的探讨包皮环切器在包皮环切术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到本院就诊,要求行包皮环切术的病人123例,作为研究组采用包皮环切器进行包皮环切术,并将相关技术指标与套扎组及传统手术组相比较。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操作时间(10±3.75分)、术中出血量(5±2.25ml)上优于传统手术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在创面裂开方面明显少于套扎组(P〈0.01),三组创面出血、感染、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包皮环切器行包皮环切术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