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截根术治疗复杂性肛门直肠瘘的效果.方法 对于62例瘘管长度超过8cm及外瘘口数量超过2个的肛瘘类型,采用截根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在随访时间内无一例出现大便失禁及复发.结论 对于瘘管较长并有多个外瘘口的复杂性肛瘘类型,采用截根术治疗可减轻患者创伤,避免术后肛门失禁、皮肤缺损等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肛周感染的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中医院2009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放射科接受肛管直肠磁共振成像的300例糖尿病伴发肛周不适患者的MRI图像,由2位具有丰富盆底磁共振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肛周炎症、脓肿、臀部皮下脂肪间隙炎症、腺源性肛瘘(肛瘘分型及主瘘管位置、主内瘘口位置、分支瘘管数目、外瘘口情况、外口距肛垂直线距离)、窦道、动态增强信号改变、非腺源性肛瘘进行分析并进行记录。结果:300例中241位患者存在盆底信号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肛管炎症、肛管内黏膜增厚、血管增粗、痔伴感染、肛周脓肿、会阴蜂窝组织炎或脓肿、臀部蜂窝组织炎或脓肿、腺源性肛瘘(Parks分型)、非腺源性肛瘘或上述征象共同存在,其中肛周血管增粗、痔疮及肛管炎212例;臀部皮下脂肪间隙炎症157例;肛管直肠周围间隙脓肿132例,其中脓肿沿肛管向上累及直肠黏膜下间隙及直肠黏膜周围间隙8例、局限于肛管后括约肌间后深间隙脓肿17例、沿肛管后深间隙播散至肛周26例、穿破外括约肌向前下播散至会阴患者27例、穿透外括约肌向后下至臀部皮下脂肪间隙22例、未穿破括约肌沿括约肌间向臀裂播散23例,沿上述2个或3个途径广泛播散患者9例;形成肛瘘患者144例,其中98例为单纯型肛瘘,包括41例括约肌间肛瘘、22例经括约肌瘘、16例括约肌外型肛瘘、10例括约肌上肛瘘、9例Parks无法分型,46例为复杂性肛瘘,包括25例括约肌间型伴有经括约肌型肛瘘、11例括约肌上型伴括约肌间型肛瘘、3例存在括约肌上型伴经括约肌型伴括约肌间型、7例无法分型;主瘘管共89支,其中位于括约肌间走行41例、穿破肛管及外括约肌向坐骨肛管窝走行22例、穿破肛管向上走行于括约肌间隙而后穿破外括约肌进入坐骨肛管窝内16例、位于括约肌上10例;分支瘘管共138支,其中延伸至直肠黏膜周围或直肠黏膜下间隙32支、括约肌间隙64支、肛管后深间隙42支;图像形态学表现为动态增强后瘘管及内瘘口呈早期明显强化、DWI对脓肿显示敏感呈稍高信号、脓肿伴周围感染呈明显强化、瘘管壁多呈延迟强化、纤维型内瘘口呈延迟强化。结论:糖尿病患者肛周感染十分常见,MRI对糖尿病患者肛周病变提供精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正>肛瘘,又称肛管直肠瘘,是一种肛周软组织慢性炎性病变,导致肛管直肠和肛周皮肤的异常沟通,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可导致大便失禁、恶变。肛瘘的内口一般位于肛管齿状线附近或直肠,外口位于肛周皮肤。肛瘘内、外瘘口及瘘管走向的定位、肛瘘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32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进行了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旨在探讨高分辨MRI对肛瘘各种影像征象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肛瘘是指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的管道。一般具有外口、条索状管道、内口等临床特征。传统治疗方法以挂线或手术切开治疗。但是肛瘘有单纯、复杂,高位和低位之分,所以治疗方法有所不同。近年来,医务工作者为保全肛门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的功能,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避免后遗症的发生,对手术方法做了不断的改进,现综述如下。1低位单纯肛瘘1.1切开引流是大多数肛瘘人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者用探针由外口探入内口后沿探针将管道用手术刀或电刀切开,清除瘘管基底的肉芽及腐败组织,放置引流,促进伤口愈合。过石胜[1]用CO2激光将瘘管切开引流治疗300例,治愈率100%。金伟森等[2]对皮下瘘及黏膜下瘘采用切开引流术。1.2切除缝合自瘘管外口至内口将瘘管管壁全部切除,再将创面全层缝合。此法适合外口、管道、内口清晰的单纯性肛瘘。具有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减少肛门缺损及瘢痕形成、缩短疗程、减轻疼痛等优点。但是容易感染,导致手术失败,延期愈合。朱镇宇等[3]在外口以探针为中心作一梭形口,用缝针将梭形切口近探侧的组织缝扎固定于探针上,从外口锐性潜行分离探针周围的瘘管组织(不切开皮肤)至内口处,间断缝闭管道至肛管处开口,从外口置入一乳胶片引流条。122...  相似文献   

5.
肛门直肠瘘是一种外科常见的疾病,严重地妨碍患者的劳动力,直接影响生产。本文就我科于1962年10月至1964年4月门诊肛瘘病人120例作临床分析。肛瘘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疾患,肛窦炎或是与肛窦相通之肛腺发生感染,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主要原因。脓肿不论自行溃破或手术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缩小,变成迂曲的管状腔道,管壁为肉芽和结缔组织,瘘管一端通于肛管内的原发感染病灶的内口,一端通至肛门周围皮肤的外口。单纯性肛瘘是指内口在肛管齿线附近的肛隐窝内,瘘管通过内括约肌或内括约肌下缘,外口位于距肛缘4厘米以内的皮肤处,而只有一个外口者。本文  相似文献   

6.
陈万志 《中外医疗》2009,28(6):30-30
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属于肛管直肠周围感染性疾病,多数为化脓性感染,少数为结核。复杂性肛瘘由于其病变部位的特殊解剖和功能,手术操作困难且容易损伤肛管直肠环和肛门括约肌,术后易复发,属难治性肛瘘。该病手术治疗方法多,但效果欠佳。近年来我院外科采用切开挂线术、切缝内口引流术、瘘管摘除缝合术、瘘管旷置术等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复杂性肛瘘是指有2个以上瘘管,2个以上外口,或瘘管较长并弯曲的肛瘘。保守治疗无效,必须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复发率高。准确定位内口及瘘管走行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3]。因此,术前掌握尽可能详细、准确的影像学资料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MRI)及直肠肛管超声检查在临床逐渐推广使用,但部分医生对二者的技术优点并无全面了解,故对在我院接受复杂性肛瘘手术,并于术前接受MRI及肛管直肠  相似文献   

8.
500例肛瘘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门直肠瘘是指直肠、肛管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管道,简称肛瘘.肛瘘是肛周脓肿破溃后或切开引流后,脓腔缩小并与外界相通的瘘道.肛瘘一般是由内口、瘘道与外口组成,但也有只有内口或外口者.内口多为单发性,多数位于肛窦内,肛门前方瘘内口多数位于肛管内,内口是肛瘘发生的策源地,外口是继发的,位于肛周皮肤上,常不止一个.  相似文献   

9.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肛门直肠区解剖组织的新认识,肛瘘手术时除应保护肛管直肠环外,还需保护肛周结缔组织。为此,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对复杂性马蹄形肛瘘和单纯性外口距肛门较远的直瘘,采用切开感染肛窦(内口)及部分瘘管并将大部分管道旷置的方法,借以保护肛周结缔组织,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1手术方式(法) 1.1肛瘘切开术是将瘘管全部切开开放,靠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愈合的方法。该手术适用于全部低位肛瘘,包括低位单纯性肛瘘和低位复杂性肛瘘以及部分肛管直肠环已纤维化的高位肛瘘。其方法是局麻下就可以做,一手食指伸入肛内,另一手持探针从外口伸入瘘管,按瘘管走行方向轻轻探查,仔细寻找内口,使探针顺利从内口探出,沿探针切开并向外延长切口1cm,然后修剪创缘,使创口成为外大内小的V形较平坦的  相似文献   

11.
张龙凤 《吉林医学》2009,30(16):1831-1831
肛瘘又称肛门直肠瘘,是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一般由内口、瘘管、外口三个部分组成[1]。肛瘘是肛管直肠周围感染或脓肿的并发症,经久不愈。其典型症状是肛周外口反复有少量脓血性分泌物甚至有气体、粪便排出和皮肤刺痒,有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2]。发作时,患者十分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工作。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症状,必须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环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9例6个月以上的长期高位肛瘘患者,对主管道采用一次性切断肛管直肠环的方法,沿管腔逐渐前进探寻内口,侧支管道采用或对口引流或切开.结果 治愈率100%,随访1年无1例复发及肛门失禁.结论 肛管直肠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肛瘘多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经切开或自行破溃后,因原发口继续感染化脓,或炎症反复刺激瘘道,使瘘管壁纤维化,变硬弯曲狭窄而使引流不畅,经久不愈所形成。主要症状是疮口反复淋漓不断地向外流脓或脓血,甚至有粪便流出或向肛管周围扩展,形成多个管道,或与邻近脏器相通,形成直肠阴道瘘、直肠膀胱瘘等。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对该病治疗积累了一定经验,今从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论述之,以与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14.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远端与肛周皮肤间形成的感染性瘘管。多数是因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切开或自行破溃后处理不当而形成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肛瘘的外口经常流脓、肛周潮湿、瘙痒。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可分为高位肛瘘和低位肛瘘。  相似文献   

15.
阳玉钦  蒋天安  夏宏生 《浙江医学》2014,(12):1111-1112,1115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由两个以上外口和瘘管,内口相连并有空腔或支管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上[1],常侵犯耻骨直肠肌、肛提肌,其多由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引起,约占全部肛瘘的5%~10%[2]。临床医师常常凭触诊及肛门镜等检查技术可作出初步诊断。但高位复杂性肛瘘因其位置较深、瘘管走向复杂无规律及支管较多或多次手术后瘢痕较多,有的瘘管走形及内口的位置很难确定,故需要较详细的影像学资料供临床参考。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应用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检查,且手术证实的23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发现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瘘管,分支的走形、数目及内口、外口的位置、数目有其独特的诊断优势,现报道如下,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肛瘘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中医称之为肛漏.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的仅具内口或外口者.内口为原发的,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外口是继发的,在肛门周围皮肤上,有时不止一个,整个瘘管壁由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内复一层肉芽组织,经久不愈.肛瘘多是肛周脓肿的后遗症.临床上分为化脓性或结核性两类.其特点是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主要症状,并可触 及或探及瘘管通到肛门内.  相似文献   

17.
陆殿元  朱云开  施俭  周柱玉  沈理 《上海医学》2012,35(11):978-979,904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和(或)肛管相通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和外口组成[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对拟行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在术前行经会阴联合经直肠超声检查,明确肛瘘的情况,以期提高肛瘘诊断的准确性。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就诊的肛瘘患者52例,  相似文献   

18.
肛瘘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中医称之为肛漏.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的仅具内口或外口者.内口为原发的,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外口是继发的,在肛门周围皮肤上,有时不止一个,整个瘘管壁由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内复一层肉芽组织,经久不愈.肛瘘多是肛周脓肿的后遗症.临床上分为化脓性或结核性两类.其特点是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主要症状,并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到肛门内.  相似文献   

19.
肛瘘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中医称之为肛漏.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的仅具内口或外口者.内口为原发的,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外口是继发的,在肛门周围皮肤上,有时不止一个,整个瘘管壁由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内复一层肉芽组织,经久不愈.肛瘘多是肛周脓肿的后遗症.临床上分为化脓性或结核性两类.其特点是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主要症状,并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到肛门内.  相似文献   

20.
肛痿是在肛门附近和直肠下部形成的瘘管,它的内口通入肛管或直肠,外口通于皮外.肛瘘常由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排脓后形成,有少数肛瘘是由肛门部外伤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